电视纪录片在融媒体背景下的创新发展
2022-02-18李华芹丹东广播电视台
李华芹 丹东广播电视台
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以电视为核心的信息报道、传播等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1]。传统的电视纪录片制作方式有了新的形式,在制作主体、技术等方面均产生一定变化,同时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大众收视习惯也在不断改变,如何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发展优势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融媒体时代对电视纪录片的影响分析
(一)观众观看习惯的变化
融媒体时代由“点对面”向“一对一”的媒体特征整合,使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观众的信息接收方式也在逐步改变。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渠道在不断增加,以往的“点对面”的以家庭为核心群体观赏方式,逐渐被新媒体时代下“一对一”的伴随的观看方式所替代[2]。与此同时,强大的资讯传输功能使观众在网上观看时能够得到更舒适的观看体验,同时也为小屏纪录片制作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使用,使电视观众成为更为精准、精细的新受众群体。现阶段在充分认识到移动终端和个性化新媒体平台优势的基础上,电视台应更好地了解目标观众的观看习惯,并按照媒体的表现形式和用户特征,生产出符合受众观看需求的电视纪录片。
(二)对传播途径的影响
在融合媒体的“多屏时代”中,以电视屏幕作为接收终端占据比重不断下降,而作为“第二屏幕”的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逐渐成为主流。从电视屏幕一枝独秀到多个屏幕共存的局势转变,导致在电视屏幕上呈现的纪录片作品占比逐渐降低。以IPTV 终端、网络电视、手机视频网站等融合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则没有受众群体、接收终端等限制,目前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更具互动性和融合性,已逐渐成为当前政府、社会团体、企业组织和个人传播和获得资讯的重要途径。观众不但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收看纪录片,且接收到的纪录片内容选择也更为广泛,纪录片能够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最大限度地体现自身价值。
(三)纪录片生产制作过程的变化
受媒体融合影响,纪录片制作主体不再单一局限于各级电视台,而是逐步向多元化主体方向发展。纪录片已经不再是各大卫视的独家版图,现阶段已有更多的机构、个人参与到纪录片制作中,制作主体的变化能够使纪录片的创意得到强化,优秀作品层出不穷[3]。纪录片生产制作过程中能够具有更为多元的创作主题,一方面可以让电视纪录片从单一的社会叙述角度逐渐向多元的新媒体叙述转型,而在融媒体多元的叙述主题共存环境下,能够形成了一种全民参与制作的气氛,且能够鼓励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者更好地表达对时代的见解。在新媒体与传统传媒深度结合背景下,电视台应走在资讯时代变革的前沿,掌握未来传媒发展趋势,全方位地将纪录片制作推广到各大专业领域。
二、融媒体时代电视纪录片创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亟待改进的内容品质
在融媒体的大环境下,电视纪录片在创新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对社会观众的把握和对电视纪录片的内涵要求两个方面。在传统媒体环境下,由于以央视、地方电视台为主的电视纪录片,常常要通过层层选拔、评估,最后才能在大众眼前展现。审核流程虽然复杂、繁琐,但可以使纪录片质量得到全面的保障,从而使每个纪录片都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它的社会价值。在媒体融合的视角下,多元化制作主体生成的电视纪录片,由于缺少对纪录片进行高质量审核的环节,导致部分纪录片无法保证自身品质,存在按照制片主观想法进行安排的情况发生[4]。此外,由于很多纪录片制作主体没有正确地掌握受众价值观念,导致纪录片对观众吸引力相对不足,从而制约了国内的电视纪录片的创新发展。
(二)未充分利用品牌效应
融媒体时代中,多数的电视纪录片制作采取了分散式的生产方式,即在制作过程中,摄制单位更重视其内容以及对观众的吸引效果,力求以简短的叙事过程展现出一定的历史与人文,能够真实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当前我国的电视纪录片创新发展过程中缺乏完整的品牌生产模式,部分制片生产的纪录片存在内容冗长、耗时长、缺乏吸引力、品牌效应低下等问题。在这些问题当中缺少优秀的品牌效应,有些纪录片在思想上缺少创意,出现在网络中复制其他类型纪录片等问题。当前在融传媒视角下,电视纪录片产业存在着高度的“同质”状况,这是影响其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缺乏与受众的互动
融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途径需要进一步拓宽,现阶段电视台与受众之间的交流还不够充分[5],这是新媒体时代下纪录片创新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在新媒体的发展过程中,纪录片的播出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纪录片的播出方式可以从多个不同的平台上同时进行多渠道的播出,从而扩大了纪录片的观众规模。但并不是每一个生产单位都能够做到与融媒体的发展特点紧密结合,很多生产企业在宣传时不重视传播渠道,甚至有部分生产企业选择网络中网页展示等作为主要的传播方式,从而限制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不利于电视纪录片的健康发展。电视纪录片的传播途径是否适应受众的信息需求,对其传播的广度有巨大的影响,部分电视纪录片在传递过程中存在着缺乏与受众交流互动的环节,而纪录片的制作者更无法充分地了解受众的反馈意见,无法利用反馈意见对后期制作进行改进。传播渠道的限制以及缺乏互动性的传播方式均会影响到电视纪录片的传播质量和传播效果。
三、融媒体时代电视纪录片创新发展的策略分析
(一)进一步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纪录片的制作需要与观众的喜好紧密相连,并同时增强纪录片的亲民性特征[6]。纪录片制作过程中需要充分注重内容品质,同时增强纪录片对受众的感染力。首先,在纪录片的展现形式上要做到多元化,同时避免形式老套、单调等弊端,要在纪录片创作上主动改善传统表现方式,强调内容和表现形式既要突出主旨观念,又要注意叙述过程,把焦点聚焦在民众体验感方面,带给受众更加理想的收视体验,做到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使其具有“生活流”“烟火气”等特点,并使之向更具个人化的方向发展。其次,要丰富和挖掘纪录片的内涵,在保证纪录片形式多样化的同时丰富纪录流程、提高纪录片的观赏性,使其具有鲜明的风格。同时针对各年龄段观众设定不同的电视纪录片内容,创作更加丰富多彩的纪录片形式。比如,针对老年观众的心理状态、生活状态等设置专题纪录片等。而针对青年观众,则要多注重探讨关于青春活力等主题。在纪录片制作过程中,尽量迎合不同人群的多元化需要,对于提高纪录片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创建特点鲜明的品牌模式
通过提高品牌影响力,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传媒平台,持续提高其品牌影响力,是当前我国电视纪录片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7]。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今后的纪录片生产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当前互联网环境中“零散”的信息交流已呈现出日趋成熟的特点,并已成为现阶段“信息共享”的标配。而很多简短的电视纪录片则是“网络爆款”,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接收信息方式的持续发展,将大大推动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发生变化。因此要在纪录片发展中重视“零散”化发展的理念,使之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品牌价值,并持续提高其品牌的知名度。目前,以“一线”+“原创”为代表的纪录片生产模式逐渐得到受众认可,已经逐步形成了以“精品”为主的模式。从2017 起B 站就在不同的频道搜寻优质的原创性影视作品和作家。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要全面把握受众反馈的正面信息,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提高纪录片的品质,打造具有鲜明个性的专题栏目。同时重视新闻报道的碎片化,使之具有更加鲜明的特点及创造性,从而使之具有持续的发展生命力,对于推动我国电视纪录片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微信”“APP”等新媒体的特点,在纪录片传播过程中需进一步淡化其传播边界,突破传统的单一点对面传播模式,同时确立与当前传媒产业发展状况相符的发展战略,形成以“大”为理念,以“媒体融合”为视角的发展格局[8]。
(三)拓宽信息传播渠道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迅速发展,受众参与能够为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开辟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可通过积极推动受众参与纪录片制作的方式开拓市场[9]。融媒体时代,电视纪录片制作人员能够清晰认识到挖掘网络平台相关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宣传,使其在新的媒体平台中获得更多的传播和发展机遇。因此,在新时代的电视纪录片发展过程中,应注重拓宽其传播途径,比如在电视台和各类视频网站上进行播出。同时要加强与电视纪录片制作者的交流,利用各类移动终端提高其品牌形象和影响力,实现与受众进行良性交流,从而形成高质量、有个性的纪录片。在当前的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中,可以随时随地与发布者进行相关的交流,电视纪录片可通过此类途径完成相关的宣传工作,并利用“话题效应”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提高电视纪录片的知名度。增强互动性主要通过运用融媒体技术提高观众参与积极性,制定特定主题与受众展开深入讨论,逐渐提高新媒体背景下的电视纪录片创新水平。
(四)创设跨媒体跨屏幕的传播布局
随着5G+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运用,能够有力促进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充分融合,从而达到新的跨越式传播效果[10]。创设新的传播生态,首先要重视对新老媒体的理解,运用大数据平台整合信息,充分把握信息之间的互动,实现对纪录片素材进行高效筛选的目的,同时建立多样态的纪录片发布机制,所以在融媒体时代能够依托已有的媒体资源,建立纪录片的跨界传播生态。各传媒中心需要通过建立自身多终端、广覆盖的融媒体网络,做到不同屏幕的不同画面的灵活转换,实现统一发声、整体联动。通过多种纪录片传播途径使受众能够更灵活、方便地接收信息,全方位地整合资源增强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能力。其次要强化融媒体传播系统,统筹省市县融媒体资源,利用客户端、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多种传播平台资源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实现纪录片在主流舆论引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最后要加强与现阶段热门新媒体社交类的平台的协作,以构建跨媒、跨屏的传播新生态,实现未来的纪录片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传播。多屏的变化能够增加新闻产品的可亲近性,同时叠加传播效果,增强传播的时效性,充分发挥正确引导主流舆论的社会效应。
(五)强化相关人员的融媒体素养
第一,相关人员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取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立场,始终做到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坚定不移地传播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弘扬主旋律,释放正能量。另外,要强化对各类人才的融媒体素养培训工作。电视台的人才队伍能够决定其发展高度,例如策划、编辑、审核、摄影、舞蹈、灯光以及录音等工作人员的融媒体素养,能够决定电视纪录片的生产品质,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点关注。在强化培训的同时要让人才在融媒体环境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不断地更新自身知识和能力。第二,要按照新形势和新需求制订新的培训计划和内容,让所有员工了解到新时期的工作应该如何适应,以及如何建立新的意识、新的思维方式,并不断提升融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11]。例如从选题、策划、编辑这三项工作层面来说,其应该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可以对目前的话题和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做出相应的优化和改进,更好地满足观众的欣赏需求。在摄像、舞蹈、灯光等方面,要充分意识到新媒体环境下观众审美观发生的改变,避免使用过于严肃的场景,改用真实、开放的场景进一步吸引观众。
四、结论
随着多媒体融合发展,将会给电视纪录片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多的契机。需要在充分了解媒介融合对电视纪录片影响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传媒技术的发展特征,掌握其发展规律,并在融媒体思维和模式上进行创新与尝试,以适应观众多样化的需要,从而达到可持续创新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