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支持视角下在深异地养老者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2-02-18陈宝文薛敏霞田欣雨胡吉良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2年3期
关键词:异地深圳养老

陈宝文,薛敏霞,田欣雨,胡吉良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

深圳不仅是我国最大的移民城市,也是异地养老的主要地区。 截至2019年底,深圳户籍老年人口约33.76 万,不足深圳实际管理老年人114 万的30%。 深圳既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也是一座人口老龄化特征明显的城市,其老龄化具有独特性: 老年人口日益增多; 户籍老人严重倒挂; 空巢老人家庭比例不断上升; 高龄老人愈加常见。 深圳在遵循中央顶层设计的前提下着力优化结构,完善制度,引导和规范养老服务发展,积极探索符合深圳特色的大城养老服务路径。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 文献研究以及数据分析,研究深圳异地养老现状和社会融入问题,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将异地养老者归类到流动人口,定义为离开了户籍所在地,在外地生活,但未办理户口迁移的老年人。 国内目前针对流动人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来务工人员、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流动儿童等。 一方面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速度在加快,老年人数量逐年增加,另一方面家庭养老观念转变及城市化趋势日趋明显,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加入到流动人口行列,并且形成了事实上的异地养老状况。 相比其他研究对象,异地生活的老年人处于其生命历程的后期,在城市生活的融合方面存在更复杂的问题。 目前国内学术界主要关注以下4 个方面。

1) 异地养老的原因、 特征及影响。 基于“推-拉” 理论,刘佩瑶[1]认为推力因素包括迁出地环境、家庭成员、 退休、 健康等; 拉力因素包括对生活质量的期许、 家庭支持及迁入地可以降低生活成本等。 张伊娜等[2]研究发现从迁移观念来看,目前我国流动老人自主享乐型迁移非常少。 老年人的流动与劳动力的流动呈现相同特征,即大城市或者经济较发达地区是其主要的迁入地,老人迁移主要是投靠子女或务工经商等。

2) 异地生活的老人健康、 幸福感及居留意愿。陈宁等[3]通过对不同特征流动老人健康自评进行比较,从受教育程度、 参加体育锻炼情况、 社会支持和医疗保险等角度分析健康自评影响因素。 李芳燕[4]根据年龄、 受教育程度、 经济水平、 健康自评得分、 代际情感支持等研究幸福感影响因素。 侯建明等[5]研究发现异地养老的发生情况和居留与流入区域、 流动范围、 流入时长、 流动原因均显著相关。李芳等[6]从经济资本、 社会资本、 文化资本3 个角度研究老年人异地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

3) 异地养老者社会融入情况。 文仁兴等[7]将社会融入界定为内心感受、 闲暇时间安排、 邻里关系、 社区情感认同4 个维度; 程首一[8]将社会融入界定为经济层面、 文化层面、 行为整合、 心理层面4 个维度。 综上,学者普遍认同影响异地养老者社会融入的因素是家庭支持、 社区养老服务支持、 医疗服务支持、 政府老年福利和异地就医结算。

4) 异地养老者社会保障及政策。 老人因身体素质相对不佳更加迫切需要医疗保险、 养老保险,但是由于户籍政策限制,这些异地养老的老人无法享受 “同城待遇”。 芦恒等[9]提倡彰显流动跨越性、制度化的“流动公共性” 解决不同类型老人的社会保障需要。

2 研究设计

2.1 技术路线及框架

本文所述研究过程总体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利用调查、 访谈、 数据统计、 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当前深圳的异地养老现状、 问题、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给出在深异地养老的措施建议。

2.2 调查流程

本次研究中开展的在线调查是采用质量控制手段排除人群和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保证数据质量。 调查小组成员从深圳的罗湖区、 福田区、 龙岗区、 宝安区、 龙华区等5 个主要区中选取调查样本,共回收有效问卷410 份。 先调查老人们来深的主要原因,再从个人、 家庭、 社会等3 个层面分别设定自变量。 这3 个层面中,个体层面变量包括性别、年龄、 经济状况、 身体健康状况、 对目前生活的满意度、 适应能力和外出旅游频率等; 家庭层面的变量包括家庭代际关系和居住类型; 社会层面的变量包括户籍所在地的社会养老保障情况,目前对理想的养老方式的看法等方面。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总体满意度

本文对于深圳养老质量影响因素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在深异地养老者感到非常满意的有9.8%,一般满意的有51.2%。 由此可见,深圳的老年人服务处于一般水平,还有提升空间。

3.2 日常生活情况

个人层面数据显示,大部分老人来到深圳后身体逐步变好,主要原因是深圳有更好的卫生条件和更好的医疗服务。

3.3 心理适应性

对邻里关系和心理评估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身份认同方面,随迁老人对所属社区怀有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较低,即使是经济条件较好、融入社区程度较高的农村随迁老人,也保持了一种旅居心态,通其心理状态和身份认同两方面,调查显示其融入情况并不乐观。

3.4 社会融入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采用SPSS 因子分析法。 在因子分析模型中,假定每个原始变量由共同因子和唯一因子组成。 共同因子是各个原始变量所共有的因子,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唯一因子是每个原始变量所特有的因子,表示该变量不能被共同因子解释的部分。 通过KMO 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的结果来判断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得出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相应概率接近0,统计量观测值为765.320,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矩阵有显著差异,适合做因子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抽取从个人、 家庭、 社会等3 个层面的自变量上选取的关键因子,通过碎石图可以发现,特征值大于1 的因子大约有10 个。其中第一个因子贡献程度大,后面逐步降低。 以原有变量存在的相关系数矩阵为基础,提取公因子比1大的特征值,得到因子载荷矩阵。 可以发现,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6.639%,高于75%,使用10 个因子能对原有变量进行解释,也可以归类到前面提及的3 个层面问题。

3.5 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受教育情况、 身体情况对异地养老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由于大部分老人无法融入社区生活,因此在帮助子女抚养下一代后,这部分老人可能会回原籍养老。 另一部分老人由于异地养老脱离了原有的社交圈,逐渐形成以深圳子女或孙辈为中心的生活网络,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是相对漫长的过程,老人们可能会在精神上产生孤独感,心理需求长期很难得到满足。 另外,研究发现深圳的社会支持因素也对老人们异地养老质量有很大影响。 现如今深圳对老人们开展义诊,免费的检查、 免费的公园、 免费的公共交通等都对老人们提升生活幸福感起到很大促进作用。

4 对策与建议

近年来深圳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坚持科学立法、 制度创新,推进养老服务法制化建设,其中 《深圳经济特区养老服务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于2020年10 月29 日经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自2021年3 月1 日起实施。 《条例》包括9 章95 个条文,主要包括总则、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机构养老、 医养结合、 养老服务人才、 监督管理、 法律责任等内容。深圳应进一步遵照条例,落实具体的任务,营造和谐一体化的养老环境,提高老人们的幸福指数,进而提升在深异地养老者的主观幸福感。

从研究结果得出,社会的支持因素对于提升在深异地养老者主观幸福感非常重要。 当前政府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立足于深圳养老服务一体化,做好深圳养老服务的顶层设计。 切实可行的制度将深刻改变深圳老年人对异地养老的认识,为在深老年人提供异地养老的选择,助推深圳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 包括: 完善养老服务机构的功能,将养老服务信息透明化和公开化,消除老年人对服务功能内容的顾虑; 按部就班依序推进异地医保结算和老年福利相关政策的实施,实现老年人在深圳就医自由化; 加快深圳交通、 通信和环境优化建设,降低异地养老的附加成本; 配套完善老年人口就业政策,转变企业用人观念,同时鼓励异地养老者加入当地的社会组织,积极从事公益性事业,增加与当地人的接触机会; 积极构建共存共生的多元文化体系,引导公众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对待来深养老的老年人,使其 “老有所养,老有所用”,以提升在深异地养老者的主观幸福感。

5 结束语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 岁及以上人口数量有26402 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8.7%。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年加深,且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当前讨论异地养老的相关话题,通过设计、 制定公共服务政策和社会福利制度解决异地养老者社会融入面临的现实问题,对异地养老者能否更好地实现社会融入以及逐步进入老龄社会的国民幸福指数的提升有着深远意义。

猜你喜欢

异地深圳养老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推进医保异地结算 稳字当先
养老之要在于“安”
如何开拓异地市场?
深圳“去编”激起千层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