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采访的创新策略
2022-02-18◎杨苗
◎杨 苗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011)
一、媒介融合大背景,对电视新闻记者提出新要求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多次提出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期望、作出新部署,对新闻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谈到媒体融合发展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确实如此,无论如何,媒体融合势在必行。那么,在这之前,需要弄清楚什么是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的定义,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创办人Nicholas Negroponte 提出的。也有美国业界专家认为,媒介融合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这是西方学者们的理解。
而在中国,“媒介融合”这个概念又有了新的意义,它需要按照城市发展程度进行区分。比如,如果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传统一线城市,应该是媒体基本传播样态的融合;如果在杭州、武汉、西安等这样的新一线城市,应该是媒体传播的内容和互联网生态进行深度融合;而在其他一些城市,媒体融合就是媒体的“抱团取暖”,联起手来享受互联网带来的各种红利。
当前,我国媒介融合已经进入全面发展新阶段。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壁垒被打破,并向着逐渐融合的趋势发展。而媒介融合的向前发展,对于我国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强的助推作用。但是,不得不承认,在媒体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由于时代的变迁,也为新闻记者的采编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由于笔者曾在市级电视台担任过五年新闻记者岗,因此,接下来笔者将主要阐述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工作中的坚守与蜕变。
二、传统电视新闻记者采访时的现状及问题
(一)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发生改变
传统媒体时代,媒介容量比较有限,传播的渠道也相对单一、固定,主要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主,信息内容本身的品质可以说至关重要,俗称“内容为王”。然而,在“互联网+”时代,以“端口+流量”为逻辑的新媒介生态中,受众接收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形式多样,互动性也强。可以说,新型媒介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也改变了受众获取新闻资讯的习惯。具体说来,如今只要你拥有一部手机、一台电脑或是一个智能设备终端,就能接收到各种新闻资讯,不仅如此,还能第一时间通过评论的方式,加入到对新闻的讨论中去。
此外,大数据算法还可以根据用户的浏览记录、喜好点击量去构建用户画像,分众推送。这种“自助餐”式的新闻资讯,通过大数据分析“你可能喜欢的”,来满足大部分人的个性化需求,这对于传统媒体,尤其是电视台的新闻记者来说,无疑带来了非常艰巨的挑战。因为一般来说,国内电视台的新闻节目,选题都从当天早上开始确定,然后再做好选题规划,这样相对来说,随之而来的新闻采访会处于比较单一和固定的传统模式当中。
(二)采访技术水平存在壁垒
融媒体时代,是科技创新的时代,作为电视台的新闻记者,更要突破技术壁垒、加快自身经验、知识的更新与积累,建立新的信息搜集系统。而媒介融合时代,产生了大量的媒介平台,也为电视新闻采访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在以往传统的新闻中,主要依靠新闻记者自身,进行信息的挖掘与采访,这也直接导致进入到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过程中会受到影响,较难打破技术壁垒,缺乏一体化、智能化的分工。
具体而言,就是电视新闻记者对于一对一的采访可谓驾轻就熟,但是对于图片、文字、视频等媒体产品的采编,却仍旧处于滞后状态,严重影响了新闻传播的质量和效率。
(三)新闻采访的环境发生变迁,突破时空限制
在媒介融合新时代,电视新闻记者的工作环境包括模式都发生了转变,首先是工作环境,过往有的选题,可能不需要电视新闻记者到第一线去,只要在电脑房内进行编辑、汇总工作即可,但现如今,由于新媒体具有覆盖广、传播快、形式多样等特点,因此,也倒逼电视新闻记者,必须到第一线去进行采访,聚焦大众关心的热点话题,第一时间找出原因,给受众一个交代。
其次,在全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工作模式也发生了转变,比如,要根据不同的选题、采访对象自由、灵活地选择合适的采访方式。尤其是在一些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中,为了加强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来不及去现场的电视新闻记者,可以直接和采访对象进行网络视频连线进行采访,这样的方式既节省了时间,也节省了成本,使得采写出来的电视新闻更鲜活、更生动。此外,在对一个采访对象进行采访之前,新闻记者还可以通过新媒体社交平台,比如,个人微信朋友圈、短视频账号、微博等,对采访对象有一个多角度、更深入的了解,这也为日后新闻的采写工作带来了更多元化的视角,提高了后期的采访效率。
三、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采访的创新策略
(一)转变传统媒体运作思维,树立“融媒体”新思维
在媒介融合时代,对于电视新闻记者来说,想要实现角色转变的前提,首先就是实现思维的转变。电视新闻记者要根据融媒体时代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和新要求,树立“融媒体”新思维,切实提升新闻资讯的采写效率。
比如,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首先要构建受众思维,也就是了解受众所想及其需求,采访尽力贴近,为受众提供他所需要的信息,满足他最迫切的信息需求。
同时,树立碎片化思维,也就是说在设计采访问题时,能够做到由点到面进行挖掘,充分整合新闻信息资源,致力于将新闻内涵碎片化、传播信息精准化,构建更丰富、更广阔的信息传播结构,用以满足受众实时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的需要。
此外,融媒体时代,最重要的还有建立数据思维,也就是着重关注各类数据的潜在价值,从而显著提升新闻信息收集、生产以及传播的良好效果。
(二)转变工作模式,提高核心竞争力
在以往传统媒体中,电视新闻记者到达新闻现场,主要负责新闻采访工作,并在采访后将素材整理、写成新闻报道。然而,在媒介融合时代,传统的采写模式显然已经无法充分满足观众的需求,而且相比新媒体新闻的便捷性,传统采编模式的时效性也比较差。因此,电视新闻记者想要成功转型,必须要让自己成为一名全能的“全媒体记者”,也就是说,到达新闻现场后,其不仅要掌握采访、写作、拍照的技能,包括还要学会摄影、运用新媒体工具,第一时间记录下身边发生的新闻,并在第一时间准确的传播出去。
比如,当时笔者在苏州电视台从事新闻记者工作时,台里研发了一款“看苏州”新媒体APP,包括每位采编人员都下载了其后台配套软件,在到达新闻现场、简单了解新闻概况后,第一时间由电视新闻记者拍照、拍视频,而后简单编辑文字发至“看苏州”配套APP 后台,提交的稿件随即由台里的编辑、制片人进行审稿,审查无误后,发送至“看苏州”APP,网友们即可打开APP,进行新闻事件的第一时间浏览、接收。可以说,在整个新闻制作的过程中,传统电视新闻记者不仅要掌握电视新闻采访的技巧,还必须掌握新媒体新闻制作的技能,这样才能不影响播发的时效性。
反观这个采编过程,其实对电视新闻记者的要求非常高,要求其不仅要提高自身新闻采写水平,还要保障新闻视觉的独特性,满足新闻播发的5W 要素,符合受众群体的需求。也就是说,在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要及时搜集各种新闻资讯,打破固有的传统媒体思维,转变工作模式,制作出大家喜闻乐见的新闻节目。
同时,电视新闻记者还要具备敏锐的新闻敏感性,以及对新闻事件准确深刻的洞察力,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挖掘新闻事件的内涵。也就是说,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受众接收资讯的渠道非常多元,所以作为电视新闻记者,不仅要发现新闻、编写新闻,电视新闻记者还要担任摄影师、剪辑师、主持人等多重身份,用来满足多平台播发新闻的需要。复合型需求也为传统的电视新闻记者,赋予了全能的能力挑战,使得他们熟悉多媒介终端的业务操作,顺利转型为合格的“全能记者”。
(三)做好访前准备,提高采访技巧
我们说采访前,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做足充分的准备工作,可以说是整个采写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这之前,电视新闻记者必须要掌握采访内容,选择合适的采访地点。其次,要提前调试好需要用到的采访设备,做到有备无患。再次,要在前期做好预习,方便在现场时、提高新闻采访的效率。
而在融媒体大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的预习必须做得更加全面,包括现场是否可以完成直播报道,以及如需制作短视频、是否需要提前撰写脚本,以提高传播效率等等。
一方面,做好访前准备,另一方面,电视新闻记者还需要提高专业的采访技巧。因为尤其是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各种突发都有可能出现,受访者的情况也并非一成不变,因此,为了采访的高效进行,掌握一些采访技巧非常重要。
第一,电视新闻记者要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端正自身态度,保持一颗平等交流的心,与受访者进行采访交流,这样有利于拉近与受访者之间的距离。
第二,要注意多观察被采访者的细节,捕捉精彩瞬间,干练有力地进行报道。比如,有一次笔者在采访苏州一位公益校长时,得知他为了办学、为了自己学校的建立贡献了很多。尤其是在学校建设初期,几乎每天都要去学校。但是,如果只是这样平淡地用文字叙述,似乎不能给观众留下生动深刻的印象。于是笔者就观察了他的一身行头、包括他办公室的陈设,后来突然发现,他一身西装下面穿着一双破旧的运动鞋,这样的搭配令我有些吃惊。后来经过沟通才发现:原来,这双鞋陪着他风里来雨里去、在学校和家之间来回穿梭多日。而之所以穿着运动鞋,是为了走路能够更快一些;鞋子之所以破旧,是因为他在学校建设时,一个个土坑来回地视察,才导致这双运动鞋变得破旧。而从这个细节,即可生动地发掘出这位校长对学校建设的关心与一丝不苟。或许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胜过千言万语干瘪的描述。
第三,想要提高采访技巧,电视新闻记者还需从具体实践中吸取经验,不断地总结与反思;同时,还要通过定期参与职业培训,来提升现场采访的能力,掌握更多采访技巧。
总的来说,就是电视新闻采访记者不仅要站在受访者角度,将心比心地体会受访者的心情,同时还要考虑到新闻信息的传播价值,了解受众真正感兴趣的热点话题,解答大家的疑虑,这也是电视新闻记者的工作原则。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要做大做强主流舆论阵地,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由此可见,媒介融合不仅是一次重要的机遇,也是一次重要考验。
而对于传统的电视新闻工作者来说,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笔者认为,既要“变”,也要“不变”。也就是说,既要坚守“妙手著文章”的业务能力和“铁肩担道义”的职业素养,同时要从“媒介是人的延伸”的这种传播思维和传播方法方面进行蜕变,这份“变”与“不变”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才能体现守正创新的新闻理念。
而只有这样做,电视媒体才能在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流价值观的基础上,充分吸收新媒体的优势、加强创新,真正地促进媒介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