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频网络综艺节目《央young之夏》的创新研究
2022-02-18张羽珺
张羽珺
网络综艺脱胎于电视综艺。近年来,依托信息技术发展和融媒体时代的趋势,综合多种艺术形式,利用平台流量推动媒体转型,网络综艺逐步发展成为综艺节目的重要形态之一。区别于传统的电视综艺,网络综艺以小屏幕电子产品为主要媒介,不仅有充实的内容作为基础,还依托信息技术创新互动模式,满足观众的视听需求。网络综艺作为年轻态、现代化的艺术呈现形式,清晰把握时代感和青春感碰撞的尺度,立足于国民对精神娱乐要求不断提高的社会现状,致力于实现多元文化传播和制作模式革新。
《央young之夏》是央视频在2021年推出的大型网络综艺节目。该节目将40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主持人、记者分成4组,各组在经历策划节目、游戏互动等真人秀环节之后,完成主播新媒体才艺秀。本文聚焦《央young之夏》在内容、形式、互动三方面的创新探索,探讨融媒体视域下网络综艺基于电视综艺的创新路径。
一、内容创新:焕发多元文化新魅力,着力实现大众传播破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①这为新时代的文艺创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方法路径。网络综艺是网络文艺的形态之一,需要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着力打造精品力作,才能让小众文艺通过大众传播,突破圈层限制,开拓文艺新境界。
(一)推动文艺破圈,提升审美格调
经典文艺在时间的沉淀中已经被反复深思和推敲,面对互联网主导的新时代,亟须探索使其重获生机的方式。作为互联网时代综艺节目的重要形态,网络综艺追求内容至上,深挖传统文化和小众文化的创新传播路径,其文艺价值和审美价值可见一斑。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相比于电视综艺,网络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等特点使得各平台在文化传播的效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央young之夏》的五次公演舞台中,展演节目内容多样,不仅包括古典乐器、中国舞、戏曲等传统文化元素,还有女团舞、脱口秀、说唱、音乐剧等舶来艺术形式。节目通过总台主持人的演绎,推动年长观众接受小众艺术,同时向年轻观众传播传统文化,体现了助力中西方文艺交流的巧思。
《央young之夏》将嘉宾主持人分为康庄大道会赢队、sunny姐妹团、冰皮月饼队、韬倪喜欢队,四支队伍需要完成四轮公演。以韬倪喜欢队公演节目为例,脱口秀《“倪”姐来了》和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源自西方文艺,《万疆》中的戏曲元素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康庄大道会赢队在第四轮演出的节目《竹石》结合了新闻播报和说唱的形式,将新闻的传统感和说唱的活泼感融为一体,为清代诗人郑燮笔下这首耳熟能详的七言绝句赋予了全新生命。
融媒体环境下,网络综艺借助新媒体矩阵传播,有效拓宽了信息传播渠道,通过不同形式的呈现,让更多元的文化形态走进观众视野,也让广大受众对陌生文化样式产生情感共鸣。同样是聚焦于舞蹈这一艺术形式,B站综艺节目《舞千年》将中国古典舞蹈的刚柔并济跃然于屏幕之上,优酷综艺节目《这!就是街舞》则让国际化的街舞文化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对话,两档节目展现了不同舞种的魅力,但都期待达到文化认同感同频共振的效果。
(二)依托媒体资源,打破文化隔阂
《央young之夏》借力央视频平台,40余位总台主持人、记者的加入为节目打开了流量密码。无论是“央视boys”(康辉、朱广权、撒贝宁、尼格买提)、“央视girls”(朱迅、李梓萌、月亮姐姐),还是老一辈主持人倪萍、鞠萍和新一代记者王冰冰等人的加入,强大的嘉宾阵容无疑为节目捕获了大量关注度。从第一轮嘉宾宣传开始,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都能找到看点。
网络文艺产业汇集了时代潮流,网络短视频、网络剧、网络综艺、网络电影等形式作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产物,势必会成为网络用户代际沟通的桥梁。互联网时代,对比电视综艺节目的受众,网络用户是一个更为庞大的受众群体。在信息网络的促进和中西方文化互融的势头下,青年人出于猎奇心态,逐步成为新兴文艺形态的弄潮儿。
在目前受众范围最广的视频平台中,芒果TV的营销重点是真人秀节目,潮流类节目以爱奇艺为中心,喜剧类节目则以腾讯视频为中心。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综合性视听新媒体旗舰平台,央视频的落点着重体现在文化自信的理念传播中。各平台自带的粉丝是关注该类型网络综艺的主要人群,通过网络传播、平台推荐关注节目的用户则是其潜在受众。文艺节目的第一要务和重要意义都在于让潜在受众接纳内容输出,面向小众文化,消解“圈层”的固有概念。
纵观网络综艺近年的发展历程,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网络综艺的制播效果并没有达到“破圈”的预期效果,只是局限于垂直指向目标用户;二是目前节目对我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舶来文化的创新融合,多是机械地组合,并没有达到巧妙呈现的预期效果。青年亚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的断裂,需要主流媒体在网络传播中实现缝合。在《央young之夏》中,平时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主任、《新闻联播》主播身份面向观众的康辉,一改大众心中的严肃形象,在第四轮公演中不仅以新闻播报的方式趣味评论各战队节目,还完成了说唱表演。正如他所说:“节目会有观众想象不到的创新和突破。”
二、形式创新:打造年轻态嘉年华,增强受众黏性
在融媒体环境中,网络综艺由网络视频平台自制后推出,平台限制力度较小,为节目营造了较为宽松的创作环境,使网络综艺的节目形式得以充分创新,依据网络用户画像,直击年轻群体的痛点。我们常说“内容为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无不强调内容创作,但其实形式的创新对于媒体平台,尤其是网络平台同等重要。
(一)平衡分众化和大众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社交网络的扩张,用户根据需求和偏好已经被归入一个个“圈子”,分众化、圈层化、社群化成为当前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用户生态的显著趋势,受众青睐于有区别、特色鲜明的综艺节目。因此,分众传播、差异传播、精准传播成为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在传播环节的主要模式②。
在分众化趋势明显的今天,大众不完全是一个整体的人群,而是根据个性被人为分成更小的群体。面对“小众”群体,大众传播进行了一系列变革。从文艺角度看,电视频道专业化就是典型案例。由此可见,受众个性化程度更高的网络时代,更需文艺创作平衡好分众化趋势和大众化背景。
当今时代,信息传递特征明显,观众对文艺作品的审美需求不尽相同,而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则可以精准捕捉受众偏好。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使以中青年为主力的互联网用户群体不再满足于固定时段播出的电视综艺节目,转而选择可以随时观看、暂停、重播的网络综艺节目。年轻态、目标受众垂直化的综艺节目成为主流。不同于完全大众化的电视综艺,网络综艺的受众针对性较强,其垂直化的形态更容易满足目标用户的收视期待。例如,爱奇艺自制综艺节目《奇葩说》瞄准辩论领域,《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瞄准素描喜剧,腾讯视频的综艺节目《脱口秀大会》《吐槽大会》带火脱口秀,芒果TV的《乘风破浪的姐姐》《披荆斩棘的哥哥》突出明星艺人才艺展示。无论是某一行业领域,还是某些艺人嘉宾,网络综艺都可以为特定观众提供这一圈层的输出。网络综艺为观众提供了“喜欢才看,不喜欢就跳过”的机会。随着技术发展,网络综艺不仅可以让观众只看自己感兴趣的艺术形式,还能做到只看所喜欢嘉宾的单独部分。
在大众文艺理念的指导下,人们的审美取向更加多样,网络综艺突破“泛娱乐化”概念,沿着纵向化开发的节目制作思路,从分众化角度增强粉丝黏性。网络综艺的创新需要通过分众化提升粉丝黏性,也应基于分众化回归大众化。在大众传播时代,网络文艺的最终目的依旧指向信息交流和理解,激发文化传播的原生动力。
(二)迸发年轻感和网络感
网络综艺具备与时俱进的特点和优势,其表达方式日渐年轻化,节目形式的多样化直指青春态度。网络综艺叙事节奏更快,更多借助字幕、画外音、特效,省略张力较弱的过渡部分,有意识地制造话题点。比如《央young之夏》引入篇中,撒贝宁、王冰冰、庄晓莹作为三位队长助理候选人,在面试环节充分展示了个人特色。王冰冰现场量头围证明自己没有开“大头特效”,并摆出可爱五连拍;庄晓莹流利背诵军事贯口,熟练辨识不同型号的枪支;撒贝宁在一番特别的自我介绍后,和尼格买提默契互怼。在该环节的15分钟内,节目抛出了多个话题,观众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观看。同时,网络综艺可以在每个关键的话题点设置跳转提示,支持观众跳跃式观看节目,也让每个话题点的设计更行之有效。
网络综艺注重网感的体现,可以更直接地融入网络流行语和热“梗”名场面,如撒贝宁和尼格买提猜“yyds”“gkd”“dbq”等网络用语的含义。节目设计让两人给这些缩写词语赋予新定义。撒贝宁将“yyds”解释为“央央的神”,拉近了节目和观众的距离,而“永远单身”的解释又给这一网络热词制造了新的话题点。再如,发挥嘉宾特色,让主持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复杂绕口令版的新闻播报,以及根据关键词给指定物品带货的即兴表演,都体现出了较强的网感。
网络综艺的创新需要导演和嘉宾的理解和配合,而人才培养则是任何行业发展都绕不开的话题。导演是否有足够的文艺素养和文化底蕴,能否把握内容输出,利用网络传递信息,使受众有效接受节目输出的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节目的质量。嘉宾是否有充足的网络感,懂得观众的娱乐需求,在节目中迅速捕捉话题点,对节目的呈现效果也尤为关键。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网络用户的普遍收视时间较碎片化,短视频应运而生,成为今天的重要传播形式。网络综艺大力注入悬念和高潮,与电视综艺相比,网络综艺的切片传播特点明显。因此,只有在导演编排过程中不断抛出引人注目的剪辑点,才能在更大程度上留住观众。例如,基于常规赛制,增设年轻人常用的拉票环节和游戏加分环节。作为主流媒体的代表之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的央视频本身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以此为基础,央视频推出的《央young之夏》重点关注“网感”,把握网络文化在节目中的创新运用,以年轻态的互动方式,使节目和平台引起用户关注,并吸纳更多不同年龄层的受众。
三、互动创新: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开拓“直播+短视频”模式
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在电视端播出的同时,完成了央视频等网络媒体的同步直播,并且在新媒体的短视频平台进行了直播。互联网时代,要想吸引观众视线,就必须抢占先机,恰当运用新技术,网络节目尤其需要考虑对现有技术的多种尝试。
(一)网络综艺的发展过程
我国的网络综艺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观众互动的方式不断革新。第一阶段是直接把电视综艺节目放在网络平台上播出。与单一的电视播出相比,网络平台可以通过用户端为节目点赞、评论,使受众与节目形成交流。第二阶段是在电视栏目和网络平台之间形成有机互动。网络用户可以在屏幕上发送弹幕,作为节目内容的二次呈现,收获相对更多的参与感。第三阶段是网络平台脱离电视频道,出品自制的综艺节目。节目通过送礼物、点赞、投票为节目嘉宾助力的形式,进一步拉近与用户的距离。
以《央young之夏》为例,通过四轮公演,40余位总台主持人、记者编排内容多元、形式多样的舞台展示,为各自所在的战队赢得观众的点赞。最终,由尼格买提、撒贝宁带领的sunny姐妹团以559.0998万点赞数摘得桂冠,四支战队的总点赞数高达1975万。如今的技术背景已经足以支撑网络综艺节目被用户从多机位观看,受众的选择权更大、自由度更高。例如,湖南卫视在近几年的跨年演唱会上运用多机位直播方式,让观众有机会自主选择机位欣赏节目。基于直播弹幕的即时互动,《央young之夏》也采取了多甬道直播,让观众可以同时观看公演舞台的节目和观战区嘉宾的实时反应。
(二)直播和短视频的交叉活用
网络综艺对电视综艺的创新还在于直播途径。电视综艺节目的收看时间固定,直播画面基本为舞台演绎和少数观众观看反应的画面。相较而言,观看网络综艺节目的观众不仅能从任意时间切入直播节目,观看截取片段,还能活用社交网络平台的切换功能,结合后台花絮拍摄和直播互动。主持人朱迅在《央young之夏》中首次进行后台直播揭秘,带来了节目后台“和观众只有20厘米距离”的大胆尝试。
将网络综艺播出平台,如央视频、芒果TV等定义为长视频平台,其节目在导演团队的创作下,有足够丰富的内容支撑起规定体量的整体架构。但相比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长视频平台的用户集中性较低。因此,长短视频平台的功能互补,是网络综艺进一步和用户进行更广泛交流的关键途径。例如,在短视频平台同步上线节目精彩集锦和花式剪辑,在网络综艺节目中对短视频平台上已经火爆的故事、人物进行二次创作等。显然,网络视频平台已经具备与观众深度互动的技术基础,现在的网络综艺已经实现了从观众参与节目到节目拉动观众参与的转型,完成了网络综艺与网络用户从互动到互联的进步。
四、结语
随着网络平台逐渐成为国民日常生活的传播主体媒介,网络综艺正在谋求融媒体视域下的创新发展。央视频推出的大型网络综艺节目《央young之夏》注重提升年轻化和网络感,培养受众对多元文化的兴趣,实现文化“破圈”,进而使国民身处更多、更大的“圈层”中。概言之,网络综艺紧跟信息技术进步态势,从电视综艺形式中破茧而出,成为网络文艺的关键势力,正致力于践行多重文化的丰盈表达,推进传统和新潮的互通,实现螺旋式上升。融媒体视域下,网络综艺之于电视综艺的创新路径已经拓宽至全方位,后续发展也有待在创作实践中进一步研究。
注释:
①田沁鑫.用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坚持“两创”书写史诗)[N].人民日报,2022-04-08(020).
②朱传欣.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模式创新[J].中国文艺评论,2018(09):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