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门头沟江水河村环境设计研究

2022-02-18田晓璐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在读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年1期
关键词:河村风貌江水

田晓璐 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在读

陈 望 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

北京市门头沟江水河村毗邻灵山风景区,距北京市中心区域约120 km,海拔约1 400 m,是北京市海拔最高的村庄。该地区被北京市规划局划分为生态涵养地,其空气能见度高,天高气爽,是北京市内天文观测的优势地区[1]。通过乡村振兴的契机,期望把江水河村塑造成有活力、有魅力的乡村。

1 江水河村概况

1.1 江水河村区位

江水河村位于河北省与北京市的交界处,交通便利,西靠河北省怀来盆,距北京天安门直线距离79 km,行车距离128 km,车程约1.5 h 左右。村内有X013 县道穿过,与G109国道相通,临近张涿高速、S241 省道、S211省道等交通系统。其所处的区域位置对于自身旅游业的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

1.2 江水河村规划布局

江水河村布局呈条状分布。村中建筑大多沿齐家庄沟两侧建造,整个乡村西高东低,东西海拔高度差约为10 m。江水河村的建筑格局将人、自然与建筑三方面融会贯通,和谐发展,具有整齐划一的特点。村落具有独特的山地特色和生态意向,与山、水、田融合发展,相辅相成。

1.3 江水河村建筑外观分类

目前,江水河村整体村貌迭代更替形成。整体建筑分为河东居住区和河西居住区,图1(a)为2016年前江水河村建筑风貌,覆盖红瓦,贴墙瓷砖,具有20世纪80年代建筑风貌特征,图1(b)为2016 年后政府为江水河村居住建筑包裹保温外墙,统一了乡村的整体风貌,灰顶白墙,而且有些村民在此基础上添加了自己喜欢的装饰。

图1 江水河村2016 年前后的建筑对照

江水河村建筑外观如图2 所示,分为以下5 个大类。其中,①为20 世纪60 ~90 年代修建的红砖建筑,具有年代以及地域的独特形式,坚固耐用,且具有一定的美学观赏价值,但是目前存量较少,只有一座位于村口的灵溪草堂。②是由政府主导对江水河村建筑外观进行的总体设计,在原有的乡村建筑外表皮附着了保温板,统一为灰顶白墙,使全村建筑风貌统一。③是在政府要求的灰顶白墙基础上对外观做了更精细的装饰,瓦片装饰成重檐,门外两侧增加雕花,添加影壁墙等。④、⑤、⑥是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村民自行对建筑部分进行个性化装饰,有参考中式样式和藏族装饰风格等。⑦为新建的红砖建筑,具有现代建筑风格,借鉴了德国建筑的装饰元素,位于江水河村的最北端。

图2 江水河村建筑类型

江水河村建筑外观缺乏特色,由于缺乏技术指导,村民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加之城市文化对村民建造思想的影响,村民对现有的空间格局和建筑质量不满意,对原有住房进行更新和建设的欲望较为强烈,然而由于资金不足和审美盲从,常常出现与乡村风貌不协调的建筑或景观形式。江水河村建筑存在处理方式单一、缺乏地域特色的问题,导致乡土风貌与地方特色流失。

1.4 江水河村建筑院落空间

江水河村建筑与道路相距紧密,缺少过渡。来往汽车的汽笛声对街道居民形成一定的干扰,汽车尾气通过窗户进入房屋,甚至从公路透过窗户就可以看到室内的情况,私密生活遮蔽性少,对安全性和隐私性造成困扰。

2 环境设计原则

2.1 生态与乡村环境的有机统一

生态与乡村环境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乡村环境在保持生态的同时,体现其自身的个性与特色是普通乡村改造中的重点。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地区与地区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应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挖掘自身特点和优势[2]。乡村环境不止有一种,使整体地域环境中蕴含丰富多彩的村落组成部分,理解并把握生态和乡村环境的相互关系,对于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2 传统与现代的共融共生

乡村与城市矛盾关系的精神体现是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但是失去传统意义的乡村,一定理解中不能被称作乡村。“乡村与城市”的关系可能会形成“小城市与大城市”的关系,这样就没有乡村与城市的区别。由此看来,传统一定是不能丢弃的,但是传统也不代表着需要封闭式的保护,村民不可能过着原始的生活,因此现代的因素也非常重要。1988 年,吴良镛先生在《乡土建筑的现代化 现代建筑的地区化》中提到要以批判、发展的眼光对待地区建筑,要以分析、批判的眼光对待现代建筑[3]。

借鉴并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分析地区建筑的创建文化,在每一个特点当中寻找启发与规律,综合分析各地区情况并学会融会贯通更为重要;深入研究、继承和发展地区建筑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哲理与途径;发挥设计师的创作技巧,从古今中西的文化交汇中“乱中求序”,从混沌中追求整体的特色美。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当承担起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秉持合理的设计原则,取舍与平衡各种矛盾,在城乡发展中寻得最佳的解决途径,以较小的干预来取得最佳的综合效益。

3 江水河村建筑设计策略

根据乡村的文脉遗存情况、地理风貌情况以及增值经济背景等,选择最适宜且符合乡村特性的方案进行研究。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出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努力发展。中国的乡村应该有不同的特色,发展不应该局限[4],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村庄。每个村庄都有自身不同的内涵,值得挖掘和探究,为江水河村这类普通村庄注入新的活力[5]。

2016 年,江水河村在政府领导下对村内建筑面貌进行过整体规整与提升,虽然江水河村周围灵山上的石头随处可见,但村民只是堆砌石块建设梯田,并未采用当地的石头建造房屋,新建以及修葺的建筑也使用现代建筑材料,如水泥、沙石、红砖以及钢材等。村子由河道切割分为河西居民区和河东居民区两大板块,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为康养居民区和民宿居民区。综合考虑下,对于村内建筑面貌不做大的变动,而是在推进村内建筑水、电、路、暖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下对村内建筑面貌进行辅助设计,以能源带动建筑面貌规整。根据江水河村海拔高和日照时间长的特点,可将适量的太阳能光板当作建筑装饰材料,既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又能改善建筑的整体面貌。在基础设施完善以后,可着重对建筑内部进行装饰布置,为来此康养居住的人们提供良好的疗养居住条件。

通过一系列的改善措施,江水河村的整体居住环境得以改善,既保留了沿河发展的聚落布局,延续了原本村庄生活的发展脉络,又优化了村庄居住空间典型要素。通过梳理院落、宅旁地、屋宅、农田、道路和要素间的组织关系,营造舒适的生态生活空间。此外,在屋宅建筑与道路之间增加过渡空间,既能阻隔汽车废气和游客视线,又能保障居住隐私,美化环境。

此外,在建筑与道路之间增添植物性的“软空间”。利用植物降低噪声和尾气的干扰,形成一个过渡空间。房前的空地可以用竹篱笆、花池以及树池围起来,形成一个过渡空间,种植一些蔬菜或者绿植点缀,既满足了平时生活的需求,又具有乡村特色。随着道路与房屋建筑之间的距离缩短,增设的阳台打破了室内与室外空间的阻隔,为居民营造了一个舒适开阔的空间,这样不仅可以打破室内外空间的壁垒,使村民居住更加舒适,还能使生活活动更具有柔韧性,促进村民之间的交往。

4 结语

利用村民的闲置建筑,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到村庄建设中来,通过统一规划,江水河村不再是散落的独立民宿,而是功能布局完善、服务设施成熟的产业村。对江水河村现有道路梳理连接成网络格局,增加沿河健康步道、系统及生态停车场,提升原有桥段风貌,建设符合江水河村产业定位形象的公共空间设计。

猜你喜欢

河村风貌江水
春江水暖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包裹的一切
西曲河村:盘活一座山 带富一方人
《山歌好比春江水1》
共饮一江水 亲如一家人
山歌好比春江水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库车城市风貌
“老政委”情满崔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