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意识形态建设模式探析

2022-02-18路可如

新闻世界 2022年2期
关键词:建设模式学术期刊新媒体时代

【摘    要】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意识形态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指出了新时代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意义。学术期刊作为传播最新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的重要媒介和平台,在新媒体时代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对学术期刊发展的重要作用,指出当前学术期刊意识形态建设的现状及可能引发的安全隐患,从加强导向意识、树立编辑终身学习意识、搭建质量保障体系、建立问责和考评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学术期刊意识形态的建设模式,以期为我国学术期刊的良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进而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意识形态建设;期刊出版;建设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专项课题“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研究”(课题编号:ZJF1421012)研究成果。

学术期刊不仅是学术研究者优秀科研成果的展示平台,更是引领和指引中国学术思想的重要媒介和载体,同时具备政治引导性和学术研究性,具有维护国家意识形态阵地平稳和安定的重要政治使命。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更迭,促使出版行业的国内国际合作和发展与日俱增。在此复杂背景下,学术期刊的内容存在政治意识被弱化的风险,有的期刊甚至刊发了有严重政治倾向问题的论文。偏离了意识形态正确引导的学术期刊是缺乏政治灵魂且不能长远发展的。习近平总书记的新闻舆论观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舆论观的最新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学术期刊应顺势而为,转换传统媒体出版思维,始终站在新媒体变革发展的前沿,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意识形态工作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新闻舆论观为重要指导,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提升编辑职业素养,不断提升出版质量,拓展传播途径,强化期刊出版公信力,构筑学术期刊意识形态安全阵地,以期为国家优秀学术成果的传播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意识形态建设对学术期刊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加強媒体融合,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2]步入数字时代,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手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传统媒体为了更好地紧追时代步伐、迎合大众需求,逐渐转型,着重建立打造网络平台。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学术的传播模式和评估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开放、包容、共享、即时等特点给予了学术期刊更大的发展空间,使得学术交流和传播更加便捷。学术期刊编辑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对作者的反馈信息以及即将刊载的论文进行深度解读和分析,尤其是一些思政和法律方向的相关论文,要着重从意识形态角度进行剖析和解读,摒弃在意识形态方面有严重政治倾向的论文;积极呼吁和鼓励广大作者踊跃投递与当下时政热门思想相关的论文,可以通过设立专栏并给予作者适当奖励的方式吸引作者。基于以上方式逐渐建立和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并从媒体融合的机制和手段等方面提升意识形态的引导能力,着力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进而成为党的舆论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

(二)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国内涌现大量能够代表我国学科优势和品牌的优秀期刊。中国期刊在国际舞台上持续发声,大放光彩。在此背景下,我国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期刊,更要做好意识形态的建设工作,保证意识形态阵地的安全稳定。只有在保证国家意识形态阵地安全的基础上,才能更有效地传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牢牢把握中国话语权,才能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地倾听中国声音。笔者所在学报,2019 年设置“专家视角”与“‘一带一路’倡议下工业汉语建设研究”两大特色栏目,在严格确保意识形态正确的基础上,以职教专家的视角以及本校近几年着重发展的对外交流和工业汉语建设为选题方向和内容,文章做到了与学校发展同步,实效性很强。[3]学报把学校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加强政治引导,紧跟国家前进的步伐,全面落实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意识形态建设现状及安全隐患

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稳定的前提和保证,对于学术期刊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有些学术期刊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存在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只追求论文的学术价值,致使一些在学术价值包装下暗含谬误观点的论文被刊发出来,对公众造成严重误导。二是将一些学术问题进行过度的政治化。一些学术研究打着“政治”的旗号,对一些敏感的社会问题过度干预,导致办刊的政治导向出现严重偏差。

(一)混淆学术争鸣引发的意识形态安全隐患

当前,很多学术期刊越来越重视期刊的创新发展、学术质量的提升以及在业界的学术影响力,积极约稿组稿,认为优秀的学术期刊需要有不同的声音,要做到学术自由,百家争鸣。然而,却没有把握好学术自由的“度”,在选题策划和栏目设置中,为了得到学界的注意,过于关注一些热点问题,而忽略了意识形态安全,一些受热议的学术观点在还没有论证清楚、缺乏支撑的理论和数据,甚至违背科学常识时,就盲目刊发出来,造成恶劣的舆论导向和影响。如《写真地理》曾刊发《熟鸡蛋变成生鸡蛋(鸡蛋返生)——孵化雏鸡的实验报告》一文,文中提到“鸡蛋经过高温100℃开水煮20分钟,变成熟鸡蛋后,学生们运用自己的超心理意识能量方法等,将这些熟鸡蛋变成生鸡蛋。”编辑在收到作者的投稿之后,显然没有甄别文中提到的内容是否有科学依据,仅因为论文题目会吸引眼球而盲目刊发出来,造成了恶劣的学术影响。

(二)地图编校失误引发的意识形态安全隐患

学术论文在论述与中国或是世界其他国家相关地域问题时,经常会使用各种地图来形象而又直观地进行阐述。这类地图经常会包含我国国界线、重要岛屿,很多编辑由于意识形态素养不强,没有仔细核对国界线标注是否正确、重要岛屿是否绘制清楚、一些不宜公开的地域是否注意隐去,一旦将没有仔细审核的错误地图公然展现在论文中,小细节会引起“大问题”。如笔者所在省份2021年第三季度审读报告中曾指出某刊刊载的销售网络图中,使用了中国地图示意图,该图涉及国境线,对我国疆域标识不完整,未标出南海诸岛、钓鱼岛、赤尾屿等重要岛屿岛礁。《地图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实行地图审核制度”,涉及国界的地图须送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经与编辑部核实,其因不了解有关规定该图未送审。此类安全隐患应引起学术期刊的高度重视,以免因编辑安全意识薄弱而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三)过于追求时效性引发的意识形态安全隐患

在新媒体时代,很多学术期刊采用“网络首发”“优先数字出版”等新型数字化出版模式,大大加强期刊刊发论文的实效性。为追求时效性,期刊编辑会在论文政治审核、内容修改、编辑校对等方面大大压缩时间,这种“高效率”可能会忽视论文中的某些价值取向和观点。问题论文一旦“优先数字出版”出来,极有可能引起轩然大波。尤其是科技期刊,技术信息密集,一旦把控不严,出现信息技术的泄露,会使国家蒙受重大损失。与此同时,在开放包容的新媒体环境下,作者和读者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共享全球最新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西方国家有可能通过此种方式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作者下载的外文资料中可能存在有严重意识形态问题的内容,在无法鉴别的情况下,将这些“学术资料”运用到自己的学术论文中,再通过新媒体把这些不良信息迅速散布出去,对我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三、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意识形态建设模式

(一)强化导向意识,彰显核心思想内涵

学术期刊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权威平台和重要阵地,要始终牢固树立导向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4]学术期刊要坚持以读者需求为中心,围绕读者关注的社会热点、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难点等进行重大选题策划,设立专题和专栏研究,如笔者所在省份的多家期刊社于2021年纷纷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专刊,精心组织理论文章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在其他重要节点也曾开设“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专栏”“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栏”。通过此种方式,既聚焦了广大读者的关注点,也在潜移默化中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正确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二)树立编辑终身学习意识,不断提高政治站位

为了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从容应对和审核不同专业论文的政治导向,各学术期刊编辑应不断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知识的拓展,提高意识形态安全的把关能力。学术期刊的政治导向和学术质量,与编辑的职业素养息息相关。主编和编辑不仅要把握期刊栏目的学术专业内容、出版发行的法律法规,还要深入学习政治、宗教、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新媒体时代各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编辑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摄入最新的理论知识;编辑部也要经常性地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确保编辑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保持高度统一,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舆论导向。同时,编辑还要积极参加全国和所属省份组织的线上和线下的继续教育学习。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出版行业安全越来越重视,在组织的线上和线下的继续教育中也加入了意识形态建设方面的案例教学,这些案例紧密联系实际,紧跟社会发展形势,从正反两方面对编辑进行意识形态的教育和警示,使编辑能更深刻地意识到确保期刊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了编辑在实际编校过程中处理复杂和隐蔽性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编辑既要密切关注党和国家的最新方针政策,还要不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在遇到不同专业的论文时要融会贯通,深度思考论文中是否有隐藏性信息引发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只有不断提高站位,才不会在编校过程中迷失政治方向。

(三)搭建质量保障体系,规避意识形态安全问题

1.创建意识形态问题清单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来自全球的各种信息传播速度大大加快,各种价值观和舆论相互交融和碰撞,这就对学术期刊在稿件审核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媒体时代,作者获取学术信息的途径有限,学术论文中政治方向和意识形态比较容易把握;而随着新媒体的兴起,虽然作者获取学术信息的方式更多元了,但隐藏在学术资料中的论述也更隐晦,很可能有重大意识形态问题,这就对学术期刊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学术期刊可以通过创建意识形态问题清单的形式,对在审稿过程中遇到的意识形态问题、表述错误、言论不当等情况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形成期刊专属“数据库”,进而不断提高期刊论文筛查的精确度,避免引发意识形态安全问题。

2.严格监管传播平台

新媒体时代给学术期刊的发展带来了新的传播模式和途径,大大加快了传播速度和广度。然而,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和分散性也给学术期刊意识形态安全的管控和审查带来了新的挑战。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在上传每期各期刊论文时,要加强意识形态审核,对于有意识形态问题的论文要严格管理,及时通知期刊社进行论文修改,如修改后仍存在问题,需进行撤稿处理。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微博、微信公众号、各大学术网站的监管,上传学术论文前,严格审核论文的政治导向;在新媒体平台和网站的日常维护上也要注意语言形式和风格,避免过激的言论和行为,规避因不良信息传播而产生的恶劣影响。

(四)建立问责和考评机制,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安全制度

学术期刊编辑部应明确总编、主编、外审专家、责任编辑、美术编辑、校对等岗位职责,并落到实处,遇到问题时不相互推诿。问责制度的建立,出发点并不是为了在遇到问题时追究责任,而是为了在日常工作中能有更好的抓手去应对出现的问题,避免出现问题。笔者所在省份的新闻出版局每个季度都会聘请资深编辑,对全省的期刊和报纸进行抽检,对其具体内容进行审读和考核,然后编写审读报告,对某些期刊和报纸中亮点部分进行肯定和鼓励;对于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批评和警示,以提醒其他期刊和报纸严格排查审核,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进而提高期刊和报纸的整体质量。学术期刊编辑部可以效仿此种方式,每月都要开展监督和审查工作。主编可以审核所有本月即将刊发的论文,也可以通过编辑间相互审查编校论文的方式,对于知识的盲区或是忽视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及时纠察,将“谁编辑谁负责”落到实处,避免细微的问题演化为实质性的重大事故。

与此同时,编辑部可以施行考核、评估和奖惩机制。编辑部负责人可以制定考核和评估表格,表中包括每期的整体编校情况、编校中出现的措辞和标点问题、编校的论文是否出现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是否有重大选题问题等,每期对各编辑的编校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可以以年为单位,对于全年编校情况良好、注重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的编辑给予一定的奖励以及相应的晋升空间;[5]对于一年中出现三次或三次以上编校问题的编辑,需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必要时可以采取一些惩戒措施。通过此种方式鞭策编辑们时刻保持高度警觉和积极的工作态度,紧绷意识形态安全之弦。

结语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日新月异与纷繁复杂的新媒体环境,学术期刊更要注重和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工作。学术期刊只有加强媒体融合,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强化导向意识,彰显核心思想内涵;创建意识形态问题清单,严格监管传播平台;建立问责和考评机制,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安全制度;树立编辑终身学习意识,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才能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为我国的学术研究和发展添砖加瓦。

注释:

[1]杜生权.新时代学术期刊编辑素养提升研究——基于习近平新闻舆论观的视角[J].福建商学院学报,2021(02):8-15.

[2]叶俊.提高新时代新闻舆论引导力、传播力和影响力[J].前线,2018(01):47-48.

[3]路可如.高职学报选题策划与特色栏目建设路径研究——新媒体环境下[J].学理论,2019(10):129-131.

[4]習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5]路可如.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创新路径研究初探[J].今传媒,2021(10):15-18.

(作者: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

责编:项贤勇

猜你喜欢

建设模式学术期刊新媒体时代
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
新创办的学术期刊发展探讨
适应于智慧城市的通信接入管道建设模式探讨
土建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研究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及路径对我省的启示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总局首次开展学术期刊资质审核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