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问题意识出发上好一门思政课

2022-02-18陶德琼

公关世界 2022年1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思政课

摘要:将问题引入思政课是新时代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基本要求和有效手段。教师从问题意识出发上思政课,既能有效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和解决,其实质就是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和把握。

关键词:问题意识,思政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政教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必须坚持从问题意识出发上思政课,引导学生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思政课程主体内容,养成正确三观。

一、高校思政教师问题意识的内涵

问题意识是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领域研究的基础性概念,不同领域对问题意识概念的界定是不同的。高校思政教师的问题意识指的是教师在教学领域自觉保持一种怀疑的、积极发现问题的心理状态。

本文认为,教师从问题意识出发上好思政课必须做到以下三个要求:一是教师善于将有价值的好问题和真问题引入课堂;二是教师直面学生现实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三是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二、从问题意识出发是新时代上好思政课的必要举措

1.有利于激发教师教学热情、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从问题意识出发上思政课对教师的授课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将问题引入思政课要求教师要对教材的内容结构、逻辑联系有深刻把握,并掌握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学科知识。此外,教师还必须了解学生,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出发进行教学活动。挑战激发斗志,此举既能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又能使教师在备课授课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个好的问题的提出,能有效激发学生思考,探索无限的潜能。思政教师通过开放的、多视角的、环环相扣的“问题链”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提问,不断扩大问题的范围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细心思考,耐心引导。长此以往,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视域、深力度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

3.有利于形成“教”与“学”良性互动模式

问题是促进师生之间友好互动、共同进步的桥梁。教师从问题意识出发上思政课,将问题的预设、分析和解决作为贯彻教学活动的主线,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也有利于教师在与学生思维的碰撞中激发灵感,提升自我,从而形成“教师引导—师生探讨—教师提升—上课高效—学业精进”的良性互动模式。

三、从问题意识出发上好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1.问题设置逻辑严密,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内容是上好思政课的基础,问题有效性是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必要前提。首先,教师应选择反映教材内容,贴近社会生活,吸引学生兴趣,并具有研究价值的社会热点问题和重点话题。其次,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逻辑体系,设置相应的问题体系,使问题与问题之间逻辑严密,层层递进,用“问题链”的方式使问题逐渐深入,并力图达到问题与内容的有机统一。此外,教师要逐步扩大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和参与度。最后,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思考时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既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又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形成正确的看法和观点。以“基础课”为例,在“人生的青春之问”这堂课中,教师可以以“高山校长张桂梅与清华副教授刘瑜两者截然不同的教育观”为切入点,抛出第一个问题:“为何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在学生讨论出相关见解时,抛出第二个问题:“你赞同哪种教育观?理由是?”,当学生各抒己见时,接着抛出此堂课的关键问题:“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如何使自己的青春发光发热?”这样的上课形式,不仅能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还能让学生树立认真的、乐观的、进取的人生观。

2.直面学生现实问题,解决学生思想困惑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问题,新时代大学生的问题更加新颖和复杂。新课改要求思政课教师要直面学生现实问题,解决学生思想困惑。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真正的问题,通过调查问卷、提问等形式收集学生的现实问题和思想困惑。其次,教师要善于将学生的现实问题与课程内容结合起来,提出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的学生现实问题,并假设自己是学生,具备何种能力和方法解决问题。以“基础”课为例,在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时,教师应通过询问、问卷等形式收集学生关于2021年新出台的《民法典》条文中有何不懂之处以及现实生活中存在哪些法律困惑,然后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法律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探讨和给予学生法律条文的支撑,真正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的问题和思想的困惑。

3.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问题

切实解决学生问题是教师授课的现实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部分教师在课堂中照本宣科地讲授理论,这不仅容易使学生产生听课疲劳,也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相关理论的智慧性和有效性。因此,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用理论分析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切实体会理论的真理性,并从中吸收营养,汲取智慧。同时,教师要做好相应的反馈机制和激励机制,组织学生探讨将课堂得出的方法应用于现实中的有效性及不足之处,进而得出更有可操作性的方法,将之再次应用于现实。如此循环往复,在不断试验中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实践证明,教师从问题意识出发上思政课成功把传统的“教师主体”转变为“教师学生双主体”,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问题将传统的思政课堂转变为互动、互学、互惠的双向实践教学活动,是新时代教师最大限度发挥思政课堂作用的必要举措。

本文系研究生阶段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课的实践探索 广东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高校专项)2021GXJK379

参考文献:

[1]张秀.将“问题”引入思政课堂——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06):47-50.

[2]郑康,郑月波,郑展.问题意识导向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05):84-86.

[3]刘建军,梁祯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问题意识[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1,7(01):104-112.

[4]楚莉莉.构建学理化、实践化、中国化、大众化的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03):39-41.

[5]薛焱,朱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构探微——基于“问题式教学法”的分析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7):94-96.

[6]王鋼.以“八个相统一”统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创新[J].文教资料,2021(05):85-87.

[7]黄俊.问题引领式教学法应用于高校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J].化工管理,2019(02):154-155.

[8]冯务中.以问题教学法提升思政课实效性[J].中国高等教育,2019(11):7-9.

(作者简介:陶德琼,汕头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任编辑:姜秀靓)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思政课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