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坠南海的最后9秒钟
2022-02-18朱国顺
朱国顺
一架F-35C“闪电”战机,1月24日降落时“砸”在“卡尔·文森”航母甲板上,起火滚落进南海汹涌波涛中,舆论哗然。2月6日,36秒长的视频上传到网上,揭开了“闪电”最后9秒钟的狂放一刻。
从视频镜头来看,应该是来自航母尾部着落航线监控设备。视频最早捕捉到这架“闪电”,是1月24日16时31分10秒。此时,远处的海天之间出现了一个黑点,“闪电”正建立起着落航线,准备向“卡尔·文森”归航。
最初一切似乎都还顺利。当视频时间为16时31分27秒时,指挥着落的信号员突然惊叫起来:“等等,等等”,紧跟着是骤然响起的嘈杂对话声。
此刻,从航母后甲板朝正在着落的飞机望去,“闪电”在海面上距离后甲板还有一段距离时,尾部几乎已与甲板平行。很显然,飞机下降过快着落航线过低,眼瞅着会撞上甲板。
3秒钟后,就在一片大呼小叫中,31分30秒,“闪电”呼啸着扑向甲板,“哐当”一声巨响,机身尾部重重撞上了后甲板。发动机立马窜出火焰,主起落架撕碎,飞机失控,弹跳打转侧滑,从后甲板横扫着冲向斜角甲板前部,火光碎片一路扫向甲板上的人群和停放的飞机。
不能不说,美国人的逃生速度确实世界一流。就在满舰目瞪口呆中,飞机座舱盖骤然爆开飞出,弹射座椅喷薄而出,飞行员随着降落伞徐徐落下。
31分36秒,打著转的“闪电”横冲直撞到了斜角甲板的顶部,翻滚着坠落进南海。现代航母的斜角甲板让着落区与起飞区“干湿分离”,失控起火的飞机一路扫去,并未直接撞上起飞区整整一列“闪电”,减轻了不少损失。
前后9秒钟,“闪电”撞舰、起火、打转、扫人、坠海,完成了F-35又一起惊世骇俗的重大事故。
F-35C是美国人奉若至宝的F-35隐形战机系列的航母专用型号,刚刚正式列装,“卡尔·文森”是最早配备这款新机的航母之一。为了搅局西太平洋和南海,“卡尔·文森”长途跋涉万里迢迢来到南海作秀,孰料“卡”失前蹄,给世界演了一出“闪电”撞舰秀。
F-35算是美国“全村的希望”,但也命途多舛。上世纪90年代首款隐形战斗机F-22问世后,美国人觉得蛮好使,但就是太贵,平均每架要1亿美元,于是招标购买“廉价”的隐形联合攻击战机,作为与F-22“高低搭配”的低配机,价位在五六千万美元,三军通用以降低价格。最终中标的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定名为F-35。
在美军的设想里,就像三代机双发F-15与单发F-16 “高低搭配”一样,四代机F-22与F-35也应如此,因此首要条件就是后者必须单发,以节约成本。好在美国航空工业发达,最后由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大推力F-135发动机独挑重担。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由于赋予了F-35太多的任务,加上F-135发动机最大推力125千牛、加力推力191千牛,几乎耗尽了当代发动机的所有潜能,正式成军的F-35竟然贵达1.1亿美元以上,最贵的是舰载型F-35C达1.4亿美元。高配双发F-22才1个亿,哪有低配单发贵过高配的?生意人特朗普为此逼迫洛马公司,必须降价到8000万美元以下,否则就不买了,闹出一场茶壶里的风波。
F-35入列后事故出了不少,从忘记取下防水盖导致坠机,到出现“闪电”怕“雷劈”笑话,不一而足。去年8月3日,一道雷电在半空中击中一架F-35A,致使飞机受损,后来被列为B级事故,迄今F-35已被“雷劈”15次。查找原因发现是机载惰性气体系统存在问题,在将氮气注入油箱以防止爆燃时管线容易破损,不得不重新进行改进。
总体来说,作为新一代战机技术的集大成者,F-35算是一款有特色的隐形战机。但问题在于美国的霸权主义,驱使它不得不四处奔波作秀摆谱,疲于奔命,忙得像核潜艇撞海底山脉、军舰撞货轮一样,常常要坠个海撞个舰什么的,给世界人民多了好些吃瓜看戏机会。
不能不说,美国人如果消停一些,世界一定会安宁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