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地图题研究与备考策略

2022-02-17郭会房张宏飞

考试与招生 2022年2期
关键词:选择题时空山东

郭会房 张宏飞

高考的核心功能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本文以近三年全国及各地高考卷中的“历史地图”题为例进行研究,尝试总结其特点和规律,为高三备考提供借鉴。

一、近三年历史地图类试题分析

(一)从题量、题型和分值来看

历史地图是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空间下发展状况及特征的直观展示,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历史地图类试题也是高考的重要题型。笔者通过对近三年全国及各地历史地图类试题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以下三点认识:

1.题量在不断增加。2019年全国及地方卷共出现历史地图类试题5道,2020年增加到9道,2021年增到14道。

2.类型不断丰富。2019年出现的5道试题均为选择题。2020年北京卷和山东卷在非选择题中各加入历史地图类试题1道。2021年,历史地图题在选择题中大幅增加的基础上,非选择题中也增加到5道,分别是全国甲卷第42题、全国乙卷第42题,北京卷第20题和山东卷第16题、第18题。

3.分值不断增加。2019年历史地图类试题分值为2分或4分。2020年北京卷历史地图类试题分值为15分,山东卷为18分。2021年历史地图类试题全国甲、乙卷均为12分,北京卷为14分,山东卷则为28分。

综上,历史地图类试题越来越受出题者重视,在高考试卷中的分量也越来越重。

(二)从考查的知识点来看

?

由上表可知,近三年历史地图类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均涉及中国史和世界史,部分综合题涉及中外交流。考查的知识点均为主干基础知识,如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中国古代公共工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和人口迁移、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文艺复兴、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冷战、欧盟等。也有一部分题涉及年度热点,如2021年多卷多次考到中共党史、中国考古等。

(三)从设问角度来看

通过对近三年高考历史地图类试题分析,可以发现选择题中主要有三种设问角度:一是该地位于何处?二是图中形势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三是读图,说明了什么?随着材料分析题中历史地图类试题数量的增多,试题设问角度也越来越具创新性和多样化。如2020年北京卷第20题:“cha与tea发音系统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结合所学分析不同发音系统形成的历史原因。”通过历史地图,综合考查地理知识、丝绸之路开通、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2020年山东卷第16题“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人口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2021年全国甲卷和乙卷不约而同地将开放性试题即42题设计为历史地图类试题,“不仅在考查广度上有扩展,在考查深度上有延伸,在设问角度上也进行了创新,重点考查合理推理、分析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2021年山东卷第16题、第18题的设问也有此特点。历史地图类试题突出考查考生推理、分析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出题者贯彻新高考理念、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典型题型。

(四)从核心素养的考查来看

近三年高考历史试题十分鲜明地融入了核心素养考查理念,历史地图类试题尤为突出。

“时空观念”学科素养是历史地图类试题考查的主要方向,其学业质量水平主要分为4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为时空定位、时空描述、时空联系和时空解释。

“时空定位”主要是在历史地图中明确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位置。设问角度一般为“该地位于何处?”如2019年北京卷第1题、2019年浙江4月卷第24题、2020年天津卷第6题、2020年浙江1月卷第16题、2020年浙江7月卷第2题、2021年浙江1月卷第12题、2021年浙江6月卷第3题、2021年山东卷第3题等。

“时空描述”要求考生“能够利用历史地图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从时空角度“认识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包括原因、经过、结果、影响和意义等,并能“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和现实的重要性”。设问角度一般为“图中形势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读图,说明了什么?”如2019年全国Ⅱ卷第10题、浙江2019年11月卷第23题、2020年浙江1月卷第24题、2020年山东卷第9题和第14题、2021年天津卷第13题、2021年湖北卷第5题等。

“时空联系”要求考生“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并能“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较长时段、较大范围的史事加以概括和说明”。较长时段指古往今来的发展变化,较大范围指跨国家、跨地区的空间联系。这是对“时空观念”素养较高层次的考查。部分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中都有考查。选择题部分如2019年江苏卷第16题、2020年北京卷第4题、2020年浙江1月卷第24题、2021年北京卷第3题和第6题、2021年湖南卷第10题、2021年辽宁卷第16题。材料分析题如2020年北京卷第20题、2020年山东卷第16题、2021年山东卷第16题等。

“时空解释”要求通过对历史地图的分析、综合、比较,考生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历史史事做出合理的论述和解释,“能够根据需要运用相关材料和正确方法,独立绘制相关图表,并加以说明”。这是对“时空观念”最高层次的考查,一般出现在材料分析题中。如2021年北京卷第20题第2问“任选3个视角,简述考古成果对历史研究的贡献”,即要求考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历史史事做出合理的论述。2021年全国甲卷第42题“在答题卡的地图中标示出明代卫所集中分布的区域,并说明集中分布的理由”,即要求考生独立绘制相关图表,并加以说明。

当然,每道试题不会只考查某一个核心素养,而是综合考查多个核心素养。

如2021年山东卷第16题,史料类型丰富,设问即引导考生须具备辩证思维,将问题置于长时段、大范围中,综合考查考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素养。

再比如2021年全国乙卷第42题和2021年山东卷第18题。这两道题均以中共党史为考查点,要求考生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客观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成长,考生在探究过程中,须将问题置于特定的时空框架下,并选择合理的时空尺度进行准确论述。论证须结合具体史实进行历史解释,在解释过程中考生也增强了对党的认同。该题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融于一题,综合考查考生信息加工、调用知识、表达论述等能力,凸显了鲜明的素养立意。

二、针对历史地图类试题的备考策略

针对历史地图类试题,笔者提出四点备考策略,仅供参考。

(一)重视历史地图,强化专项练习

根据以上分析可预测,在今后的高考中历史地图类试题题量仍可能增加或保持高分值。因此,在备考中要高度重视历史地图类试题,精选能体现高考要求的习题,强化专项练习,做好专题讲解,从根本上提升此类试题的解题能力。

(二)夯实基础知识,做好热点探究

高考试题往往引入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历史地图类试题更是如此。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夯实基础知识,明晰基本概念,理顺基本脉络。这样才能准确理解并灵活运用。

同时,历史试题关注社会现实,常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隐性切入。所以我们也要做好热点探究,有备无患。热点问题主要包括短效热点问题(年度国内外时政要闻)、周年次周年热点问题和长效热点问题(如社会转型期的经济政治问题等)。

(三)创新设问角度,培养关键能力

近几年的历史试题,尤其开放性试题,大多在设问角度上进行创新,令人耳目一新。2021年高考历史全国甲卷、乙卷和山东卷的开放性试题均为历史地图类试题,引用全新地图、创新设问角度。实际上这正是新高考的重要改革方向,扩展问题广度、延伸考查深度、创新设问角度,重点考查考生的关键能力。因此,我们要培养辩证思维和灵活意识。在习题训练中,可在原有设问的基础上转换设问角度、创造新问法,形成多因素融合、多角度思考、多维度答题的习惯。

“加强关键能力考查也是落实高考考试内容改革要求的重点”,近三年历史试题突出了对信息加工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论述能力的考查。针对历史地图类试题,我们应培养读图能力,提升对地图史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读取、筛选、分类、归纳、提炼、解释的能力,培养在已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对史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能力。同时,面对复杂情境和不同层次、不同思维深度的设问,也要培养紧密围绕观点罗列史实,进行语言组织和逻辑表达的能力。

(四)聚焦核心素养,明晰达成路径

近三年高考历史地图类试题非常鲜明地融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理念,具体到历史地图题,选择题以考查“时空观念”为主,材料分析题综合考查多个核心素养,彰显了鲜明的素养立意。因此,我们在备考中需要聚焦核心素养,明晰达成路径。

首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全面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学业质量水平要求,充分认识学科育人功能。

其次,突出“时空观念”素养,精准分层突破。前文提到历史地图类试题主要考查“时空观念”素养,其中选择题以考查前三层素养为主,材料分析题一般考查第四层。因此,在专题训练中我们可将这类试题分层练习、深度解析、精准突破。

最后,瞄准学业质量水平第四层级,达到素养融合。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各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水平第四层级的具体表现,以此为依据,将各核心素养的最高要求进行融合,预测试题模式,创新设问角度,循序渐进,最终达成目标。

猜你喜欢

选择题时空山东
山东图片库
跨越时空的相遇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单项选择题狂练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镜中的时空穿梭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