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图联2021版趋势报告分析及对我国图书馆的启示
2022-02-17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陈 信(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1 引言
在图书馆界,对未来的预测和展望一直是倍受关注的话题,国际影响力比较大的有关图书馆发展趋势的预测主要有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未来图书馆中心、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ACRL)和国际图联(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iociationes,IFLA)等机构发布的趋势报告。IFLA趋势报告始于2013年,随后在2016、2017、2018、2019和2021年分别进行了更新。其中2021版变动最大,由之前的5个趋势扩充为20个趋势[1]。IFLA趋势报告旨在探索和讨论正在塑造和影响图书馆发展的新趋势,启发人们思考如何为图书馆的未来做好准备。
与ALA未来图书馆中心[2]等其他机构的趋势报告相比,IFLA发展趋势报告更多站在世界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高度,体现的是一种全球视野,对于不同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的图书馆均具有指导和启示作用。近两年来,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各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IFLA趋势报告相应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对2021版亦即最新版的IFLA趋势报告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趋势报告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启示。
2 趋势的影响分析
2021版IFLA趋势报告涵盖经济、社会、技术、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趋势,这些趋势代表了当今社会和图书馆领域可能的发展方向,涉及对图书馆资源、管理、服务、空间、技术、用户、环境等各要素的影响,笔者对其中的要点进行了分析与阐释。
2.1 经济趋势及其影响
(1)艰难时刻来临。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各国经济复苏缓慢,给所有形式的公共支出带来压力,包括图书馆,这一趋势要求图书馆加大宣传力度,更好地展示图书馆的价值。还有一些国家的政府认为,由于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存在的必要性比以前小了,而且图书馆业务的自动化可以减少工作人员。为应对这一趋势,报告建议要加大图书馆宣传力度,让每一位图书馆员都成为宣传者,这种宣传不仅应针对决策者本身,还应针对更广泛的社区和潜在的合作伙伴,同时利用各种机会评估图书馆工作对其所服务社区的影响。
(2)规模很重要。大型机构可以提供全面和现代化服务,而小型机构则力不从心。虽然所有人都看到了技术在满足用户期望和需求方面的潜力,但由于技术迭代的速度非常快,技术设备需要经常更新,而为了有效利用现有的技术设备,还需要经常对馆员进行培训。所有这些方面都需要经费的支持,而经费差距在大图书馆和小图书馆之间非常悬殊。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这一差距变得更加明显,如大图书馆能够提供远程服务,而一些小图书馆则被迫关闭。
(3)人口流动。随着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 “本地” 图书馆的概念变得不那么重要,提供跨境联合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多。气候、经济、教育、政治以及情境等因素会促使人们离开原来的居住地,暂时或永久地流动到新的居住地。与此同时,新冠疫情期间远程办公的机会增多,居住地与工作地相分离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这些全球化的流动用户同样会产生文化需求,因此图书馆需要考虑如何以更灵活的方式为这些用户提供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可能不仅需要向这类群体提供远程服务,还需要提供跨境服务。
2.2 社会趋势及其影响
(1)重视多样性。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歧视的存在及其影响,这可能会引发图书馆在馆藏、服务和活动等方面的彻底变革。为了消除歧视,建设一个更为包容的社会,多样性和包容性将成为图书馆的优先事项。报告建议:图书馆应继续开发工具和技能,有效识别不同群体的需求;评估馆藏的多样性,发现缺漏及时补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为少数群体如残疾人提供服务;同时,尊重用户的图书馆权利,尤其是隐私权。
(2)环境变化。气候变化给图书馆及其服务的社区带来了新的威胁,迫使图书馆需要进行全新的变革以避免危机的来临。在气候变化的影响面前,图书馆同样无法幸免,无论是逐渐发生的环境变化,还是可能对生命和藏品造成巨大损害的极端天气事件。因此,报告建议图书馆应遵循新的建筑指南,实行全面风险管理,使图书馆能够更好地抵御环境变化的威胁,同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此外,图书馆应宣传绿色节能、低碳环保的理念,让人们懂得尊重自然和环境。
(3)两极分化。报告提及当今社会普遍存在一种趋势,即社会两极分化明显加剧,不同的观点针锋相对,而不是寻求理解或达成共识。以前备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如记者、医生、研究人员等群体的社会信任度下降,而这种趋势有可能对图书馆产生重大影响,且图书馆本身也会被拖入这些争论之中。
(4)不平衡加剧。拥有技术的人将获得更多的机会,技术差距可能使部分人口陷入贫困。报告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那些不会使用互联网或互联网技能水平较低的人在各方面遭受的困扰要远多于那些能够熟练使用互联网的人。正如趋势报告中所提及的,图书馆之间也可能存在不平衡,规模较小、预算较少的图书馆可能很难切实帮助用户查找、利用信息。报告建议图书馆应免费提供基本的服务项目,以确保用户无论身在何处都能从中获取和使用信息。
2.3 技术趋势及其影响
(1)虚拟世界将继续存在。用户仍然更喜欢线上访问图书馆,而对图书馆物理空间和线下服务的价值有所怀疑。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用户频繁地在线上获取服务和文献,迫使图书馆反思如何改善其线上服务,以更好地适应并满足用户利用信息的需求,充分利用数字工具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与此同时,数字图书馆要充分发挥潜力,其前提条件是图书馆和用户均需具备必要的硬件、软件和相应的技能、素养。此外,数字化服务提出了如何维护图书馆和用户权利的问题,特别是目前图书馆非常依赖数据库商提供的数据,这也是问题之一。
(2)数据主导。数据的广泛使用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人们越来越有必要提高数据素养以应对大数据带来的挑战。特别是在商业领域,数据是推动个性化服务的核心,用于分析和预测用户的信息行为,激发用户的兴趣、满足用户的需求。报告强调图书馆应深刻理解数据的重要性,将其视为信息素养一个重要的新的维度,在科学研究领域倡导合乎道德地使用数据的意识,并利用数据评估图书馆服务的影响。
(3)搜索方式的变化。人工智能彻底改变了用户查找信息的方式,并为用户提供越来越准确的结果。报告指出图书馆使用人工智能可以改善图书馆的搜索功能,为用户找到更相关、更有价值的信息。不过,由于算法设计的问题,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的搜索结果也可能不准确甚至发生较大偏差。此外,人工智能收集的数据可能会引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
(4)全球性的资源集合。随着资源的数字化和跨机构工作的可能性,获取全球资源的重要性凸显,地方收藏不再那么重要。报告描绘了一幅全球数字化系统的图景,即各图书馆跨越国界的馆藏共建共享,用户能够实时访问全球任意机构中保存的文献信息资源。
2.4 教育趋势及其影响
(1)软技能的兴起。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图书馆员能否创新并适应无法预测的环境变得越来越重要。在社会各个行业,软技能学习和再培训能力的价值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图书馆职业也不例外。报告提及的软技能包括韧性、敏捷性、灵活性、建立社区信心和伙伴关系、解决问题以及应对意外事件的能力。报告还特别强调创造力、情商以及批判性思维。拥有这些技能能让图书馆员更好地响应社区的需求和期望,与社区共同成长。
(2)不耐烦的用户。用户的需求和期望在不断变化,如对图书馆传统服务的兴趣下降,难以忍受图书馆缓慢或混乱的流程,甚至很少进入图书馆等。特别是年轻一代用户,期望得到现代的技术和服务,如果在图书馆找不到,他们就有可能离开。报告提出的解决方案之一是开发一个简单统一的平台以避免用户多次登录图书馆,如SciHub等影子图书馆所采取的模式。当用户需要使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时,这样的平台可以帮助用户找到离他们最近的图书馆。此外,报告还强调了利用人工智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用户使用图书馆的体验感。
(3)终身学习者。在经济和技术迅速变化的时代,终身职业将不再存在,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需要接受再培训以适应新的职业,图书馆需要加强对学习活动的支持。终身学习的一个先决条件是每个人都需具备基本识字能力和数字技能,这将为图书馆重新成为社区和机构(如学校、大学)的学习中心提供可能,图书馆员也将越来越多地被视为教育者。
(4)资格证书很重要。信息环境日益复杂,图书馆员想从高学历中受益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图书馆员为发挥自身潜力,自身技能也在不断完善。技能和培训往往是区别图书馆是成为藏书楼还是成为研究、教育和市民中心的关键所在。图书馆员需要掌握高级的数字技能、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技能、编码和编程技能,以及具备评估社区、用户需求并作出及时反应的能力。
(5)重视信息素养。各国政府和组织充分认识到信息素养在应对虚假信息中的重要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通过社交媒体传播的大量虚假信息造成了重大的负面影响,从而使政府和民众意识到信息素养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信息素养教育是图书馆擅长的领域,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数字世界以及更高效地学习和工作。报告强调图书馆可以在提高民众信息素养方面发挥作用,图书馆甚至可以与社交媒体公司合作,为打击虚假信息提供培训和支持。
2.5 文化趋势及其影响
(1)物理空间的回归。人们重新发现了物理空间在提供有意义的交流和讨论方面发挥的作用。随着个人居住空间的小型化以及公共生活的日益匮乏,公共活动场所的重要性增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许多国家的政府甚至在其他公共服务机构关闭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图书馆开放,从侧面反映了图书馆作为公共空间的重要性。物理空间和技术并不相互排斥,二者可以相互补充。如,图书馆可以将现有的空间改造为创客空间,人们可以从中尝试新技术和交流互动。更重要的是,图书馆需要不断思考如何保持物理空间的吸引力、实用性和可访问性(即降低进入门槛、消除各种访问障碍),而不仅仅是提供免费的计算机和 Wi-Fi。
(2)实体资源的反作用。年轻一代持续承受社交媒体所带来的压力,他们找到了一种纾解压力的方式——实体资源(包括纸质书籍)。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数字工具的局限性,如肤浅的数字互动,由少数平台主导的狭隘的在线体验等,而图书馆的物理空间和纸质文献阅读体验可以弥补数字工具的缺陷。图书馆可以作为静坐冥思和促进心理交流的场所,也可以作为远离社交媒体的 “安全空间” ,而阅读纸质文献仍然具有比阅读数字资源更丰富的体验。
(3)知识私有化。技术工具的使用,以及缓慢的版权改革,意味着私有企业有可能限制和控制信息,即使在细粒度级别,对特定的信息也可以实行强制许可和付费使用。在技术的加持下,私有企业对信息获取设置新的壁垒,这与图书馆确保用户能够公平地获取、利用信息的主张不同。报告建议图书馆探索新的知识服务模式,如推动更大范围的开放获取,利用图书馆出版构建知识共享空间,以抗衡知识私有化。
(4) “开放” 挑战图书馆独特性。随着互联网免费提供的信息资源的不断增加,图书馆可能失去其独特性。近年来,各种类型的 “开放” ,如开放科学、开放学术、开放教育资源和开放GLAM(画廊、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等加入了开放获取运动(OA),OA出版物可以使用户能够通过互联网快速免费地访问信息资源。但是,OA运动的兴起也可能会导致图书馆的衰落,因为既然人们能够通过互联网免费获取信息资源,那么使用图书馆的机会就会减少,决策者就有可能会认为图书馆不再需要花费大量的经费去订购各种数据库。
3 对我国图书馆的启示
3.1 展示图书馆价值
我国图书馆事业经过40年的高速发展,近年来已进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整体而言,图书馆的经费稳中有进。但是,我国地域广阔,地区发展不平衡,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由于政府经费的强大支撑以及图书馆人的持续努力,图书馆的形象和地位得到政府和民众的认可,图书馆界的创新措施,如总分馆制、城市书房等甚至进入政府政策层面。而在一些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及其经费来源存在很多困难,对于这些地区的图书馆而言,需要利用宣传来展示自身的存在价值以获得民众的认可和政府的投入。
图书馆展示自身价值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量化的经济价值评估,即借鉴经济学的评估方法(如条件价值法、消费者价值剩余法)[3]测算图书馆在经济上所产生效益,但这种方式的缺点是难以测算出图书馆的隐形社会效益,而社会效益通常认为是图书馆的主要价值所在;另一种方式是定性的社会效益的评估方式,如评估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升、服务人群的扩大等。疫情防控期间,一些图书馆采取与快递公司合作的方式送书到家,这种优化用户远程获取数字资源的方式,就被认为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此外,趋势报告的应对策略中提及,图书馆应扩大宣传,进入相关组织和机构的战略规划,扩大对决策层的影响。对于我国图书馆来说,则是争取进入国家和所在地区每五年一次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具体来说,公共图书馆要进入文旅部及其相应层级政府的发展规划,高校图书馆要进入教育部及其所在高校的发展规划,同时,开展多渠道营销,扩大对用户的影响。传统方式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营销渠道,有研究显示,在各营销渠道中,海报的营销效果最好[4],而新媒体渠道营销也不可或缺,利用新媒体(如主页、微信、抖音等)可以吸引到更多年轻用户及潜在用户。
3.2 提升数字服务能力
对于我国图书馆界来说,数字化服务和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趋势,新冠肺炎疫情只是加速了这一进程,这方面我国图书馆界的理念和做法走在世界前列。我国图书馆界现在更多在探讨和实践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智慧图书馆及其体系建设。以数字资源为基础的线上服务,其能力提升的一个关键点是用户能够远程访问数字图书馆,但传统的VPN访问方式并不稳定,用户远程利用图书馆存在困难。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不少图书馆将VPN转换为CARSI,解决了因大量用户同时接入VPN造成服务器过载无法访问的问题。
报告中提及的数据和技术问题,图书馆也曾试图从数据库供应商手中夺取数据和技术的主动权,如依靠自身力量开发图书馆管理系统和各种特色数据库/机构库。但历史经验和实践证明,非营利性质的图书馆开发的系统和数据库往往不具有可持续性,无法和商业应用程序竞争。图书馆的侧重点应放在如何提高用户的权利和隐私意识,以及提升用户的数据素养、数据技能等方面。与此同时,图书馆应在数据分析、数据利用方面强化与数据库商的协作。
3.3 重视实体资源
伴随着对数字技术的反思,图书馆作为空间和场所的重要性近年来在我国逐渐得到重视。人们发现,相对于数字环境下的碎片阅读和浅阅读,人们在图书馆的物理空间阅读纸质文献能更多地感受到阅读氛围和书香气息,更能使人沉下心来深入地阅读,因而人们将图书馆形象地称之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市民的第二起居室和第三文化空间。
近年来流行的图书馆空间再造也体现了人们对图书馆物理空间的重视。传统图书馆空间的功能主要有文献存储、学习和研究,而现代的图书馆空间则融入了休闲、社交和文创等功能。近年来的网红图书馆——天津滨海图书馆和芬兰颂歌图书馆集中体现了现代图书馆空间的新功能[5]。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图书馆空间的形式也在不断地演变,从早期的信息共享空间、学习共享空间,到创客空间、数字学术空间,都是图书馆为适应用户需求对空间进行的改造。我国图书馆对空间的重视还体现在实体建筑上,曾获IFLA全球 “绿色图书馆大奖” 第一名的佛山市图书馆[6],因其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一致、内外部建筑的设计、建筑所用材料、管理模式等成为国际绿色节能项目的典范。
3.4 促进社会包容
现代图书馆学强调的图书馆功能包括图书馆维护社会信息公平、缩小数字鸿沟、促进社会包容、促进社会阅读等,作为社会的公益性文化机构,促进社会包容也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责。社会包容涉及许多方面,如容纳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群体,弥合社会中存在的信息差距和数字鸿沟,等等。由社交媒体引发,在国内引起轰动的东莞新产业工人留言事件,杭州图书馆针对流动人群的信用借阅服务,以及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服务的苏州图书馆 “小候鸟” 项目(曾获美国图书馆协会主席国际创新奖)[7],均是我国图书馆界服务特殊群体、促进社会包容的具体体现。
当前国内讨论的热点——算法歧视、算法公平与图书馆促进社会包容、消除歧视密切相关,图书馆众多的系统和数据库均具有搜索和推荐功能,而搜索和推荐的结果均是依据一定的算法。虽然算法中的代码是客观的,但编写算法的人却可能由于个人喜好或偏见,或对于用户需求理解的偏差,或出于某种商业或政治目的,导致编写出来的算法对某些人存在歧视或不公平的现象,如某些发现系统会自动屏蔽一些含有特殊词汇的文献。对这种可能存在的算法歧视,图书馆可以依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机构2021年印发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8],及时发现推荐算法中的问题,积极与系统和数据库商协商,维护算法的公平性。
3.5 深化数据应用
从实践层面来看,数据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外的第五大生产要素,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这已成为全球共识。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9]、《 “十四五” 数字经济发展规划》[10],以及工信部发布的《 “十四五”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11]均强调了数据要素的市场价值,不少地方政府也在酝酿出台政府数据治理条例。从理论层面来看,在经典的DIKW模型中(数据—信息—知识—智慧)[12],数据处于底层支撑的位置,是智慧产生的基础。
图书馆可以在两方面强化数据的应用,一是建立图书馆数据中心,二是提高用户和馆员的数据素养,这两方面图书馆都有很好的基础。首先,图书馆历来是密集的文献、信息和知识的存储中心,其中蕴含着海量的数据,图书馆可以将这些文献、信息、知识或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数据。近年来图书馆在新的领域积累了大量数据,如网络资源导航,研究数据管理,机构知识库、智库,图书馆出版等。其次,提高用户和馆员的数据素养。作为信息素养的新维度,数据素养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相关数字工具和软件的使用,二是数据的发现、收集、评估和使用。值得一提的是,馆员数据素养的提升非常重要,它不仅关乎图书馆数据应用的深度,还直接影响用户的数据素养水平。
4 结束语
IFLA趋势报告代表了社会和图书馆可能发展的方向,有些趋势涉及面很广,谈论的是政治和社会的总体变化,而另一些则更为具体,直接针对图书馆本身。此外,趋势之间往往有重叠,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有冲突,如图书馆的空间价值与远程访问服务,开放获取与图书馆的独特性等等,这是因为经济和社会的演变是由不同趋势共同作用的结果,由此产生了许多种可能。发展趋势预测本身并不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但正如做任何工作或研究,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唯有如此,在未来的信息版图中才不至于迷失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