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编辑记者专业素质和媒体社会影响力提升研究
2022-02-17由济宁
◎由济宁
(阜新市传媒中心(集团),辽宁 阜新 123000)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新闻编辑记者面临的挑战也随之增加,新话题,新政策,新用语都以极快的速度更新,稍不注意就会出现乌龙事件甚至敏感问题上的表述错误,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这就需要从业人员加快对新理念吸收学习的速度。另外,新媒体时代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已经抢占传统媒体大量的生存空间,在我们转变体制和传播方向的同时,如何让新闻从业人员更能适应新的工作模式和方法也是重点内容。
一、加强专业素质培养
(一)打牢业务根基
万丈高楼平地起,根基最重要,打好基本功,再能更好的适应新的环境新的挑战,一切都是从点滴积累开始的,无论是多年采编经验的老记者,还是刚刚走出院校步入工作的大学生,基本功的扎实程度对采编的节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文字功底就是最直接检验根基的试金石,不仅是个人,一个团队想更好的发展,必须要做到高手云集,不能只有一两个拔尖人才挑大梁,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那就要向制度要成绩,就不能按资排辈,要能者居之,就必须做到拉下面子,定期组织写作评比,优秀者分享经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每个人透着比、学、赶、超的想法,这样才能提升基础业务水平。电视新闻媒体不是停留在文字上的,画面同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片子好作品,同样要拿来研究,定期外派优秀人才外出学习,再将经验分享下去,学习氛围组织起来,大家就会有积极性,一个优秀团队中的一员是令人羡慕的荣誉,想加入这个团队就需要拿出真功夫真本事,将一线采编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集思广益才能作出更好的作品。
(二)培养良好的采访习惯
新闻报道中,良好的采访习惯是极其重要的,这是记者深入实际、了解事件、反映情况的直观体现,好的采访习惯能够给受众带来更加准确且生动新鲜的新闻报道,而报道的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电视采编人员需要一定的策划基础和意识,例如,需要采访的内容是什么,主题背景,报道的方向是什么都需要提前进行了解,做到有备而去,这就要把功课做足,采访前的准备工作不能少,可以多了解相关知识和内容,不能到了地方现问现找,提前做好预案,采访针对哪些专题,采访什么样的人物,需要什么样的镜头语言才能体现出整个采访的灵魂和精华,这都需要做到心里有数,也要对下一步的跟踪报道埋好伏笔,更要掌握好宣传策略、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方针,了解民情拟定采访提纲,更要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只有深入到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厂矿田间地头才能拿到最真实的素材和消息,不能浮于表面,这才是受众最想了解最想看到的东西。
(三)掌握采访技巧
采访其实就是一个沟通的过程,记者和被采访对象之间的沟通形成初步的信息来源,记者再去证实相关消息的来源和准确性,在把这些信息通过文字和画面的配合来展现给观众面前,让受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触,采访过程中的难点之一就是与人沟通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和表达方式,有些人不善言谈甚至闭口不谈,有些人喜欢表达滔滔不绝,这就需要记者有针对性的了解和引导被采访对象,采访的方式其实很简单,大致体现为直接和引导两种方式,直接式采访针对某一问题直截了当的提问,引导式主要是让被采访对象自己表达看法,提问的形势也主要为开放式和闭合式两种提问方式,例如,开放式问题“您对这件事怎么看?吃什么样的态度?刚才经过是什么样的?”让被采访对象自己想把自己的话说出来,从而得到生动丰富的内容,而闭合式问题就是简单回答“知道、不知道、是、不是”这种提问的方式,这就需要记者根据现场情况酌情选择提问方式。
(四)端正采访态度
要让被采访对象想要表达内心的想法和见解,得到被采访对象的信任和好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也是最快捷的方式,这就需要在情绪上和现场相符,对采访事件保持认同态度,最快让被采访对象接受的方式其实很简单,就是深入到他们中间去,共同劳作,体验基层工作者的工作状况,才会有体会去编写出有情感有深度的新闻节目,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深入到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中去,采访过程中过程中说一些“内行话”“土话”,不仅能拉近记者和被采访者的距离,也能更快地打开被采访对象的“话匣子”,使其形成从“不想说”到“还想说”的转变,这样的深入式采访效果是死板一问一答形势得到的效果不可同日而语的。如果采访一名普通农民,在田野里采访的效果和在家采访是不能比拟的,如果记者在深入到劳动过程中共同务农的话,那样拍摄出来的效果则更吸引人,采访要细致,注意关注点和关注面的集合,从一个采访中发现另一条新闻线索也是常有的事,这就需要在提升记者的新闻敏感度上下功夫,简单的话语,家中的陈设,当前事件过程中的插曲都可以成为新的采访内容,例如,在一次采访农户的过程中,被采访对象正谈论着本村文化广场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时候,言语间透露出他们村请来了科技员,引进了新的合作种植模式使得收成又提高了一大截,精神头足了不说,腰包也鼓了,这就是另外一个新闻点,这种新模式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让农户的收入增加,当时就是同一天拿到了两个有意义的采访内容。当然,也有一部分存在进村怕沾泥、进厂怕油脏、下乡嫌路远的思想存在,这样根本不能采访出好的新闻作品更不可能了解群众心声,也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一定要放弃居高临下这种危险的不良思维方式,记者是记录者传播者,并不是参与者与决策者,更不能是领导者,“无冕之王”是对记者的美称,记者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弘扬社会优良风气和正能量,了解群众诉求,确保发布消息的真实有效。
(五)加强政治理论修养
编辑记者要有较强的责任感和正义感,电视新闻媒体的从业人员必须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不论从事什么样的新闻工作必须具有很强的政治敏感度,通过实践可以体会到,新闻编辑记者没有较强的政治理论素养就无法准确掌握政治方向,无法阐述正确的政治理论观点,同时必须遵守道德守则,热爱所从事的新闻事业,以人民群众和国家的利益为第一位,端正工作态度,树立正确的思想观、道德观,牢记自己是为党和国家人民而工作的,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政策文件的解读能力起着关键性作用。只有具备优秀的政治素质和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才能编写出深入群众内心的佳作。想要充分发挥新闻内容,就一定要逐步提高编辑记者的理论综合能力,加强编辑记者的政治理论思想学习,才能胜任这个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气氛,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二、当前形势下如何提升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一)转变机构的工作运行模式
电视机的发明不过百年时间,但是当电视机这种新事物的出现所带来的变化就像当前新兴媒体一样改变了我们对信息的认知,但是在传播手段和信息表现方式上并无太大差别,其定义其实很简单,都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声音、图像、文字为表现方式进行传播,这就让传统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可以更快地融入融媒体传播方式,更容易上手,中小城市传统电视媒体的工作模式也要进行相应的变化,从“等新闻”到“找新闻”转变,根据当前热点话题和本地特色进行有针对性的发现和报道,提升起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并且加入运营模式,媒体本身是有广告收入的,而新兴媒体也是另一个营销阵地,直播带货,特色产品的介绍,供求信息等方式,这些方式以前都是在传统电视、广播、报纸上出现过的,并且邀请专业人员进行甄别,确保信息的准确无误,电视台推送也增加消息的可信度,从一个角度提升群众认知程度,民生方面,要集中力量用在一点,发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干劲儿,制作一个优势的公众号或者推送平台,及时有效的发布第一首信息,优势产业、好人好事、奇闻趣事、民生问题都是当下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受众有一定规模后,在针对重点关注的内容分步推进开拓新的领域,不能单一的把电视栏目上传到平台了事,要做有创新、有新鲜感、弘扬社会正能量的选题,点滴小事也可以温暖人心,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让受众不论拿起手机还是打开电脑都第一时间想看本地主流媒体推送了那些新的消息。
(二)加强责任意识树立“权威”意识
网络时代背景下,作为主流媒体从业人员,更要深入挖掘,确保事件的真实完整性,当前信息的传播速度比我们想象的要快,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不仅仅局限去过去的电视、报纸、广播,更多“短、平、快”“碎片化”的信息充斥着人们的视野,群众也不再对传统媒体有依赖,新媒体渐渐地已经替代传统媒体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更有不少为了博得眼球而制造新闻的事件发生,多数的自媒体传播者都不是第一时间、地点的事件经历者,复制他人信息加上自己的言论就成了另一条信息传播出去,这种蝴蝶效应导致信息经过几层“转手”之后变了味道,甚至严重偏离事件本身的发展方向,特别是一些新闻时间或者是热点问题的发生会引发社会极大的连锁反应,经过传播发酵之后很可能变成热点问题,而关注的人越来越多,话题或事件的敏感性也越来越高,更有一些热点问题“榜单”产生,此时就需要正规渠道的消息来证明事件的真实过程,化解百姓的疑虑,而我们就需要采取多种方式来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多方考察,综合分析,必要时邀请官方说明情况,并且全程用画面的形式表现出来,提供权威信息,让人们得到正确的消息,正确引导舆论,消除不良影响。
(三)增强新闻的贴近性
百姓喜欢看的不是浮于表面的新闻报道,也不是三言两语的事件碎片,在现在的形势下,更多人喜欢更深入的了解信息的完整性,而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的保障就需要新闻从业人员,尤其是电视媒体的记者走下去,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事件本身,尤其是一些民生类的报道中,政策性会议画面远不及群众身边落实情况来的关注度高,也是群众想要看到的真实情况,而往往就需要记者多次深入了解采访,比如,在一篇有关沙漠造林的新闻报道中,记者跟随造林队吃住在一起,早上五点起床,晚上天黑收工,挖坑挑水战黄沙,讲述几代治沙人,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将一片片沙丘变成绿洲,阻挡了沙漠前进的脚步,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用生命的绿色筑起一座抵挡风沙的“长城”通过跟走拍摄,表现出荒漠治沙的艰辛,在通过震撼的直观对比,显示出一道绿色屏障的重要性。另一个故事讲述当地一个村党支部书记,多年来为百姓做实事,带领大伙共同致富的人物故事,当地村民不善言谈,很多人习惯性“晕镜头”,记者在村里常驻下来,与农户共同劳作,干农活、唠家常,不仅拉近了记者和群众的关系,摆脱了群众脑海里记者高高在上的传统思维,也见证了村支书自掏腰包为村里做贡献,带领大家致富的过程,几名记者也得到了村民的信任,采制出了感人的画面和素材,制作出感人肺腑的优秀作品。
(四)加大学习力度不断提升业务水平
平台的搭建,制度的完善最终的操作者是人,新闻从业人员是一个不能速成的职业,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积累才能做出敏锐的观察和独到的见解和感受,才能知道受众的观点和看法,通过深入走访,融入生活,换位思考才能了解群众内心的想法,从而策划制作出好的节目,有针对性的培养不同方向的人才,因材施教相互配合,没人能做到面面俱到,一个好的栏目,一条好的新闻不可能是一个人自己完成的,针对每个人能力的特点安排整个节目从策划、采编、制作、包装的各个环节,做到发挥特长,消除短板,通力合作,并且后续跟进培训,包括行业理念和专业知识,新的法规政策解读,民生新的关注点,节目交流互动内容等,让新闻从业人员永远走在时代前列,变“跟着跑”到“领着跑”,思维方式活了,好的创意就会迸发出来,做出更多受众想看的节目。
(五)提升专业素质提高栏目质量
当前是一个生活快节奏的时代,人们的时间概念也跟着开始碎片化,时间的完整度大不如前,这就需要传统媒体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现代人大多数的消息来源依靠手机上的各种客户端和公众号平台等渠道,有时候打开手机浏览消息时仅仅需要几分钟,这就需要发挥我们的专业性,将信息准确及时完整又精炼的制作出来,能够让人在脑海里产生较强的印象,这就需要对记者的文字功底有一定要求,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标题,标题要做到吸引眼球,一语中的“捞干的说”,将人们的胃口吊足,激起了解阅读的欲望,另外,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民生和群众重点关注的话题上面,开设民生专栏,有条件的媒体可以开设独立的公众号平台或者账号,发挥媒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把服务百姓、服务群众作为目标,帮助解决群众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并把生活中暖心正能量的一面展现出来,做一个让百姓信得过的节目,从“闲着看”到“等着看”再做成百姓“盼着看”的节目,并且加强节目内容的创新和质量提高,画面编排,新技术应用,互动交流版块的加入能够让人对主流媒体的专业程度认可,从而提升传统电视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三、结语
新媒体时代下,几乎所有传统媒体都在受到冲击,如何加强新闻宣传的根据地,提升社会影响力和群众公信力,就必须从体制上和媒体从业人员身上找出路、下功夫,转变观念和传统惯性思维,跟得上时代步伐,走在信息传播领域的前列,集合各种资源优势,打造传统媒体融合发展新的运营模式,发挥传统主流媒体发声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提升新时代传统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