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文化类节目主持人语言特色及发展
2022-02-17◎张歌
◎张 歌
(河南广播电视台,河南 郑州 450008)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必须将优秀的创作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重要环节,努力生产创作更多的能反映新中国社会价值观、反映我国人民群众的审美追求的作品,作品应该具有思想性、观赏性和艺术性。随着创造“学习型”社会的目标提出,文化类的电视节目层出不穷,不少的电视台都在致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传播特色的文化类电视节目。而对文化类的电视节目来说,主持人的表述和表现就是节目的“招牌”,需要对主持人所必要具备的能力和特色作出深刻分析,提升节目主持人的专业素养和文化水平,为文化类电视节目的长久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存在意义
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不断发展,观看电视节目成为了人们满足泛娱乐化需求的主要途径之一,基于这一社会背景,为了满足受众的观看需求,电视节目的种类也层出不穷,其中室外互动类和交友类节目最受广大受众的追捧,但实际上这类电视节目其本身并没有很深刻的意义,无法满足受众的学习需求,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存在就是为了满足受众的学习需求,还能达到营造学习氛围的目的,锻炼受众的思维、丰富受众的知识面,为创造学习型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文化类电视节目存在意义重大,首先,文化类电视新闻节目可以很好的做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到如今,已经有很多年强人对传统的文化知识失去了兴趣,文化类电视节目用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参与性的方式让受众重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电视节目对传统文化的出传播让节目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也让受众能够乐于去采用这种不枯燥的方式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节目的形式和嘉宾之间的沟通都是能够吸引受众关注的方面。例如,在《中国成语大会》中,其节目就是阐述中国传统成语的背后深意及内涵,旨在吸引更多的人喜爱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中华传统文化。还有《中国百家姓》,每个人都会有相应的姓氏,实际上每个姓都会有他的历史渊源,受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自己姓氏的历史。文化类的电视节目是中华文化的宣扬途径,是当下人民群众知识文化水平提升的有效渠道,培养我国人民群众的爱国精神和良好的美感[1]。
其次,文化类电视节目所传播的是核心的社会价值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有所增加,各个渠道中对信息质量的筛选标准不统一,在新媒体平台中也存在着部分宣传错误价值观的现象。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策划要求相对于其他电视节目来说更为严格,其不仅对节目的形式、播放时间和内容有所要求,还需要具有明确的内涵和意义,不然难以做到以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受众的眼球。文化类电视节目所弘扬的精神价值观基本上都为儒家思想的价值观,例如,电视节目《中华好故事》,所参与的人民群众既有年龄较大的群体,也存在年龄较小的群体,其故事的背后基本上都会有深刻的思考意义。文化类电视节目具有电视节目严谨的特性,既能做到宣扬中华的传统文化,又能做到培养受众良好的核心价值观。
再次,文化类电视节目所传播、传承的具有中华气息的中国梦想,对于我国的人民群众来说,其观看文化类电视节目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满足自身的泛娱乐化需求,倘若要观看能够放松压力、具有较多娱乐元素的电视节目,受众大可以去选择一些搞笑类综艺节目,对于选择文化类电视节目进行观看的受众来说,其观看这一类节目是为了了解中华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精神。实际上,大部分的文化类电视节目中,都会对主题中中华文化的发展史进行讲解,讲解的过程中会涉及到中华文化形成过程中为之奉献的一些文人傲骨,正是有了这样有气魄、有文采的文人才能使得中华文化得到了这么多年的传承。这些人身上发生的事迹,为了守护文化传承而做出的牺牲和付出,都是中国梦想的体现。另外,在文化类电视节目中也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年龄较大的文化人,其从年轻时慷慨激昂的捍卫中华文化,到年迈时用醇厚的声音宣讲中华文化,让受众感受到的都是对中华文化的尊崇,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既具有现实的传播意义,又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让受众都能感受到中国梦想的力量,激发受众对国家以及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电视文化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色
(一)叙述语句特色
电视文化类节目作为中华文化的“宣扬者”,其言语方面一定要注意表述的方式,词汇的使用和语言场景的打造,主持人和嘉宾都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能力,用语言的魅力和艺术来吸引受众对电视节目的关注。在主持人的主持过程中,有较多的个人叙述内容,文化类的电视节目最具有特色的就是叙述内容都有着迷人的文学气息,会采用引用古文、古诗词的方式进行开场或是环节的衔接,在普通的口语中也会有较多成语或是具有深意的歇后语引用。比如,在《中国诗词大会》这一档文化类电视节目中,董卿作为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常常会选用合适节目主题的古诗词作为电视节目的开场,并且在每一个环节的开始都会引用一句古诗词作为环节的主题,在引用后,会对古诗词的含义在用白话给予相应的解释。这种充满文艺气息的叙述语言让受众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熏陶,并且后期会对古诗词的背后含义及表述意义作出解说,保障每一位受众都能充分了解叙述语言的含义[2
]。
(二)交流语句特色
大部分的文化类电视节目都是针对中华的传统文化制定相应的比赛,例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一站到底》等,这些节目的共性都是以中华文化作为创办的背景和比赛的内容,制定相应的比赛制度,这类比赛的嘉宾一般都具有丰富的文学内涵,其主持与嘉宾的交流也尽显文化艺术的魅力。例如,在《中国诗词大会》中董卿和嘉宾的对话汇总就引用了较多的古诗词和成语,“自古英雄出少年,丈夫未可轻年少”这便是节目中董卿对一位年幼的嘉宾沈子扬的赞赏。在观看《中国诗词大会》中董卿的表现就可以了解到一位优秀的文化类节目主持人所要具备的素养,其在节目中落落大方的仪态,面对嘉宾忘词时也能迅速做出反应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与一些文学教授、作家之间的交流也不会怯场,所回应的话语都具备极强的文学素养,充分体现了一个具有文化涵养的节目主持人的魅力[3]。
(三)控场语句特色
任何节目的主持人都需要具备极强的控场能力,作为文化类电视节目的主持人也不例外,电视节目的录制过程中会发生诸多的不可控情况,例如,嘉宾的发言没有既定的方向,在比赛类的节目中国每位嘉宾的临场发挥情况也属于不可控因素,主持人需要提前预设好各种情况的发生,并且具备超强的文学基础才能做到从容应对、完美控场。例如,在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中,董卿作为电视节目的主持人,邀请了一对夫妻现场玩起了“飞花令”,在节目中这对夫妻一句接着一句,丝毫没有结束的意思,但是董卿在意识到游戏时间过长后,以幽默风趣又具有古典气息的语言叫停了游戏,在一旁打趣丈夫怎么能和妻子较真,应该对妻子说“娘子,我甘拜下风”,以这样的方式有效控制了节目的时长,这便是控场能力的体现[4]。控场能力还需要极强的语言能力作为配合,用合适的语言达到控场的目的,文化类的电视节目本就具有着文化内涵的基础,其节目的创办宗旨就是宣传中华文化,因此,在此类节目中华主持人的控场语句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彰显中国传统文学或是现代文学的审美趣意,同时也要照顾到现场嘉宾和观众的感受,做到能够巧妙化解现场危机,提升文学类电视节目的看点,尊崇电视节目的创办原则。
三、电视文化类节目主持人语言创新发展策略
电视文化类的电视节目在近几年受到了广大受众的追捧,并且也有部分文化类电视节目有较好的播出效果,例如,《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朗读者》等,其中董卿和撒贝宁的搭配主持堪称是文化类电视节目主持的模板,是众多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学习对象。文化类电视节目要想取得良好的播出效果,与主持人的语言能力密不可分,对于提升文化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素养提出以下的策略:
(一)明晰节目定位
每一档电视节目在策划的过程中都要对节目进行定位,以往的电视节目在定位方面会做得较为模糊,其目的是为了扩大受众群体,实际上在诸多电视节目的时间结果中可以了解到,并没有取得提高电视节目收视率的效果。对于文化类电视节目来说也存在着这样的污点和盲区,不少的文化类电视节目仅仅知识做了一个较大的分类,将其定位为传承中华文化,这样宽泛的节目定位反而会让受众产生选择障碍。因此,应该做到对节目定位进行细化,中华文化的传承,是具体的哪一种文化,讲点事节目定位进行明晰化处理的同时,也是对电视节目的受众进行划分,吸引到一批高质量的稳定受众。作为节目的主持人,了解了电视节目的具体定位方向,就可以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对所涉及到的中华文化背景和历史做到了如指掌。在一档节目录制以前,电视节目主持人应该做到充分的思考,比如,电视节目的主持是宣扬什么类型的文化,节目录制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哪些知识,自身对这些知识和传统文化的了解是否足以能够面临任意的突发情况。深刻思考这些问题,并作出深入的研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作自我提升,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对节目的定位方向所涉及到的知识不断地深入挖掘,才能在节目主持的过程中下意识的用具有文化素养的语句进行过叙述,在面对嘉宾的提问式也能做到从容不迫、淡定作答[5]。
(二)充分考虑受众的喜好和需求
传统的电视节目所面临的困境之一便是受众的流失,受众出现流失的主要原因就是应为传统的电视节目没有做到充分满足受众的传播需求,忽视了受众的喜好,对于任何传播媒体来说,受众是实现电视节目有效传播的根本,要做到充分尊重受众的需求,考虑受众的喜好,从手中角度开展电视节目的制作工作。主持人要对受众的喜好也有一定的了解,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电视节目,其制作的初衷都是供以受众观看,对文化类电视节目来说亦是如此,能够得到受众的喜爱才能实现电视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办初衷就是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设计范围较多,受众所感兴趣的点也不一样,主持人应该考虑到喜爱节目定位这一种传统文化的受众,其平日的习惯爱好以及文化素养等,做到了解受众群体,才能在主持的过程中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满足受众的观看需求。大部分观看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受众都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且抱着学习的心态进行节目的观看,因此,主持人需要在节目中既能做到用充满文艺气息的话语开展主持工作,又要做到对节目中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能进行详细解答,这点上还需要主持人了解当下的热点词汇,最好可以借用受众觉得熟悉的词语或者句式进行解答,让受众觉得传统文化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可以充分调动受众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欲望[6]。
(三)不断提升主持人的专业水平
文化类电视节目主持人能够正确的对自身作出审视,可以常用SWOT法分析自身的优势以及劣势,正视自身在主持节目过程中的不足,加以改正,面对自身在主持过程中的优势,也要进行深入研究,争取让优势更大,让劣势转变为优势,真正做到自身主持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升[7]。上述方式是通过主持人的自我纠改进行提升的方法,对于电视台来说,也应该充分重视主持人的专业水平,因为电视台与受众之间的交流基本上都要通过主持人进行,并且主持人作为电视台的“门面担当”,其专业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电视台的专业水准。因此,电视台要对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展开定期的交流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主持的技巧、控场的常用方法以及先进设备的应用方式等,这些都可以有效做到帮助主持人提升自身的主持水平。另外,在培训交流会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交流,各个文化类电视节目主持人也可以通过交流来了解受众的喜好方向,由受众满意度较高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来分享主持经验,分享在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的处理办法,给予其他文化类电视节目主持人一个学习的榜样,互相沟通,共同进步,为文化类电视节目的良好传播奠定基础[8]。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类电视节目对创建“学习型社会”有着重要的帮助,可以为节目受众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文化类的电视节目是电视行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文化类电视节目来说,主持人的语言表述能力和控场能力都能直接体现节目的内涵,主持文化类的电视节目需要针对节目主持作出深入学习,在口白的表述、与嘉宾的对话已经控场的过程中都需要彰显自身的文化内涵,从而体现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内涵与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