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话剧表演中反派角色的塑造

2022-02-17汪锡宏

剧作家 2022年6期
关键词:话剧表演话剧性格

■ 汪锡宏

话剧演员必须全面发挥自身语言处理能力和肢体调节能力,将人物的心理和角色特点展示出来,使得话剧中经典的反派人物艺术形象深入到观众心里。编导人员必须指导话剧演员调整语言风格,使得整个人物的语言表达更加符合剧本的要求,在表演的过程中充分地突出自我情感,减少角色和个人之间的距离,运用表演技巧和艺术表现手段,从而使作品达到更加完善的效果

一、反派角色在现代话剧表演中的修饰作用

高质量的现代话剧表演活动必须面向观众展现复杂的矛盾冲突,在舞台上还原不同类型角色的行为动机与肢体动作规律,推动情节的演化与主题的逐步展开。反派角色是与正面角色相对立的艺术人物,能够在言行举止方面凸显话剧的整体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其思想、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和正派角色相冲突,在一个封闭的戏剧环境中爆发激烈对抗,反映社会现实。部分话剧中的反派角色是社会上某一类有着负面特质人群的代表,如老舍所创作的《四世同堂》中的资产阶级买办与官绅就是典型的反派角色。此类艺术人物具备较为夸张的言行举止,性格自私、虚伪,习惯于掩饰自身的真实行为动机,其人物形象具备立体化特征,能够激发观众的反感情绪,强化戏剧在情节层面的张力,诱发各类戏剧冲突。

有着一定思想深度的反派人物能够起到较强的修饰作用,使得人物之间的互动充满戏剧性与现实性,可强化人物性格的魅力,从不同层面展现话剧的主题与创作者的艺术思想,让观众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道德层面批判社会上的某一类人,使得观众主动就话剧的基本情节与反派人物的个性进行思考,钻研此类人物的行事风格与富有深度的台词,可在思想层面重新认识反派人物反映的社会现象,提升话剧情节的观赏价值[1]。不同类型的反派角色可代表人性中的阴暗面与常见的负面因素,如贪婪、虚伪、自私等,观众可在观赏话剧、品味演员台词的过程中,将自身内心某些道德层面的特质投射到艺术角色上,探索自身的内在人格,重新认识并塑造个人价值观。反派角色可引导观众对话剧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做出合乎逻辑的价值判断。反派角色的艺术形象塑造是现代话剧表演是否能够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唯有使反派角色艺术形象具备鲜活、生动等基本属性,才能充分展示出话剧的创作意图以及艺术感染力。

二、反派角色的内在文化价值与形象特征

话剧表演中反派角色的人物塑造主要是指饰演反派的演员合理运用肢体动作与台词语言,将有着独特性格与可信行为动机的反派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认可舞台上表演出的反派角色形象,激发观众深层次的情感共鸣,揭示话剧主题的思想内涵与文化价值。反派角色能够让作为观众的普通群众认识到人性的多面性与复杂性,拓展观众的审美路径,丰富大众的审美情感[2]。现代话剧中多数反派角色的行为动机较为复杂,还原难度较高,部分反派角色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言行举止贴近现实生活,具备平易近人的基本特征,能够获得观众的喜爱与重视。此类艺术人物的内在行为动机具备复杂性,其思想受到戏剧创作者的影响,具备较高的探究价值,能够引发多数观众对现实世界客观现象的思考。在话剧中,反派角色的目标、行为举止体现了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发展状况,在与正面角色进行冲突的过程中,可引发多种类型的矛盾与特殊问题,可从侧面衬托出正派角色的性格,让观众体会到二元冲突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新中国成立初期话剧艺术中反派角色的形象较为单一、僵化,不具备立体性,带有脸谱化特征,多数反派性格狡诈、行为恶劣,无法引发观众的思考,体现了特殊历史时期的艺术思想,容易导致戏剧冲突的吸引力下降。步入改革开放后,社会文化快速发展,编导人员主动拓展文艺创作的基本路径,塑造了多个富有艺术性的反派角色形象,重点强调人无完人,在具体情节中展现正派、反派角色的内心冲突与性格缺点,使得故事情节更具张力,故事内容具备更强的可信度,塑造了立体化的人物形象,部分行为动机贴近现实的反派角色获得了观众的喜爱。演员可使用恰到好处的肢体动作与富有个人特色的台词,展现反派人物的性格与内心冲突;编导人员可调整不同类型人物在舞台上的空间距离与行进路线,全面展现角色的个性,强化话剧表演活动对现代观众的吸引力。

三、话剧表演中演员塑造反派角色的正确路径

(一)合理运用肢体语言

通过合理运用肢体语言,可在舞台上有效塑造性格丰满、动机鲜明的反派角色形象,演员可在没有台词的前提下根据艺术表演需求,做出节奏鲜明、连续性较强的肢体动作,调整反派角色的艺术造型,使其外部视觉形象反映内心的情绪与心理特征。如编导人员可在话剧《红灯记》中调整作为反派角色的地主的视觉造型,选择身体素质较好、四肢粗壮的演员出演地主或家丁等反派角色,强化外部艺术形象的表现力,突出作为封建势力代表的地主所具备的蛮横、恶毒、粗野等性格特质,降低观众鉴赏话剧的难度[3]。编导人员还可为部分反派角色设计与其内在人格与性格特质相符的肢体动作习惯,如摸鼻子、揉眼睛、捋胡子等小动作,呈现反派角色的内在性格特质,如敏感、多疑、胆小等,突出其空虚、压抑的精神状态。演员可以在表演之前就设计好每一个环节的动作,台上台下都要牢记所扮演的反面角色的性格特征,并将上场与下场的动作表现都囊括在表演的范畴之中,展现出角色的具体性格,让观众能够认识到剧中人物所处的社会地位、年龄和身份,充分体现出所塑造人物角色的行为习惯与内在价值取向。

(二)设计风格独特的人物台词

为塑造具备一定艺术深度的反派角色,强化话剧的艺术表现力,必须重点调整语言叙事风格,基于整体艺术情境推演基本的故事情节,评估人物台词的合理性与内在指向性,完善话剧的剧本,为主要的反派角色设计较为合理、能够突出其个性特征的台词,在丰富整体剧情的同时,改善舞台空间中的艺术鉴赏氛围,营造出宽松、和谐的艺术氛围。话剧表演中反派角色的台词必须具备简练、直观、易懂等基本特性,缩短反派角色的发言时间,强化此类角色台词的语言力度。演员可在舞台上灵活调整台词语言的表现风格,结合反派角色的性格特质,将有声的艺术语言生动地表现出来,在话剧情节推进过程中,将情感融入其中,调整自身念读台词的音量、节奏、速度,鲜明地展现角色的性格与内在特质,尊重角色的性格特点,赋予人物独特的个性,戏剧表演要避免千篇一律,让每一个塑造出的人物都具有鲜活的个性,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魅力。

成功的话剧作品离不开对反派角色的精心塑造,编导人员必须仔细推敲反派角色的塑造方式,使演员在舞台上面向观众展现反派角色自身独特的魅力,通过合理搭配语言、肢体、动作和表情等基本艺术要素,进行角色塑造,将自己置身于表演情境中,有亮点地表现内心情感,结合扮演角色,创造出一个新的自我。

注释:

[1]马婉璐:《戏剧表演中关于反派角色的塑造》,《喜剧世界(下半月)》,2021年第11期

[2]高亮:《浅析话剧表演中反派角色的塑造——以〈郭双印连他乡党〉的黑娃为例》,《视听》,2020年第1期

[3]刘涛:《演员二度创作对话剧表演的重要性探析——以话剧〈七先生〉中丁有富角色为例》,《传媒论坛》,2020年第7期

猜你喜欢

话剧表演话剧性格
话剧《坦先生》
话剧表演中形体语言的运用与研究
猫的性格爪知道
话剧《二月》海报
话剧表演过程中情感的调动与运用技巧
浅谈话剧表演过程中情感的调动与运用
现代话剧繁荣时期(一)(1935-1937)
性格反转
话剧表演与声乐的融合研究
你的性格像《哆啦A梦》中的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