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探讨
2022-02-17靳利彬
靳利彬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1150)
工程监管是修筑施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贯穿于整个修筑过程。其主要是对于修筑过程中的职员、材料以及设施设备进行统筹的监管。同时,还要对各个工事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进行监管。保证工事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是工事监管的主要目标。因此,工事监管对于修筑质量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事项目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社会分工也越来越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成为工事顺利进行的关键。这些社会的变化要求工事监管要不停地进行模式更新和成长。
1 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
1.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式问题
通过对修筑工事监管的现状分析,能够清楚地了解到存在的缺陷,其中最为严重的缺陷就是在工事项目的监管方式上。监管方式对于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起着决定性的影响,监管方式的落后也导致了我国的工事监管水平低下。目前的监管方式依然采取的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之前的方式,这些方式已经出现了老化、不科学、与时代不符的缺点,不能及时采取新兴的科学的监管方式对修筑过程进行监管,进而不能正确的处理工事监管在现阶段出现的复杂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工事监管的成长。这是在工事监管的方式上出现的严重问题,监管方式应当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停地进行更新,进而保持其活力。
1.2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问题
由于修筑工事往往涉及到数量众多的施工现场。同时,施工现场也存在着非常多的安全隐患。因此项目监管职员必需对其进行实时的监管,以保证项目建设的质量和修筑职员的生命安全。然而在现阶段的施工现场监管中,监管职员的素质十分低下,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现场监管的效果。大多数的监管职员都忽视了对于工事质量的监管,任由施工职员对其进行建设,严重地影响到整体修筑的质量。同时监管职员也忽视了施工安全的监管,进而导致了工地安全事故常常发生。这些都是由于监管职员自身素质不足导致的。
1.3 建筑工程管理中材料、设备的管理方式
工事建设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其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尤其是其必需对各种材料和设备进行采购,以保障整个施工过程能够顺利进行。然而在材料、设备的采购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材料和设备的监管和运行效率十分低下,没有建立完善的材料、设备出库、入库、使用以及维修体系。使得整个运行过程混乱无章,严重影响整个修筑过程的效率,使得各种成本费用增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导致了机械设备的折旧损失。这都是由于对材料设备监管方式选择不当而造成的。其中还包含着监管职员工作责任意识和工作能力不强的因素。因此,要提前对监管方式进行选择,完善设备、材料监管体系。
2 分析创新模式在建筑工程监管中应用的必要价值
2.1 国内发展的呼唤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建筑市场都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的管理机制也不够健全,不具备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但随着国内外交往的日益密切,传统的工程项目也有了更加明显的成长。如今建筑行业是经济支柱型行业,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近些年来,楼宇经济的壮大,也让建筑行业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青睐与关注,这就加剧了市场的竞争与比较。建筑企业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同时还要营造自己的社会形象,满足环境维护的需求。因此,就必须要创新管理模式,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壮大自身的规模。这也就意味着创新模式的应用是国内生产发展的必然选择。另外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引导下,建筑行业也面临着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冲击,如果依旧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那么过去的人员的管理和技术优势也会不复存在,因此建筑行业必然会固步自封。
2.2 科学化管理的要求
早在20世纪50年代,建筑行业的科学发展模式,就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这一趋势的引导下,现代化理念也走入了大众的视野。现代化管理强调高效性和科学性这两个层面。建筑行业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波动属性,不仅规模较大而且生产周期较长,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如果不能对各个环节作出有效的约束,那么也无法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效益。因此,创新模式的应用能够帮助建筑企业尽早实现工程目标,符合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2.3 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
过去建筑工程管理的粗放性弊端尤为明显,资源配置水平极为低下,不仅产生了大量的环境污染,而且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分配,这不仅增加了成本,同时也让企业的利润变得更加稀薄。在这种情况下,结合先进的创新模式,就能够帮助企业更为精准的把控项目支出,做好资产的管理和计算,优化资源配置,改善自身的经济效益。
2.4 保证工程质量的提升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建筑工程是一种尤为特殊的产品,不仅牵涉到基层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影响着现代化城市的面貌,牵动着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因此,建筑工程的质量也可以直接决定企业的市场信誉,如何把握自身的优势,使自身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是每一个施工企业都面临的重点问题。当下,传统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关系混乱,而且权责不明,责任属性十分模糊,激励协调机制不够健全,这些都会影响建筑的质量。所以,企业必须要履行工程与自身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持续性的创新来提高施工的质量,证明自己的现代化实力。
3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模式的应用方法
3.1 创新管理模式以提高其科学性
现阶段的修筑工事项目监管,往往一直选择的是传统的监管模式。这些模式都是几十年以前的模式,已经出现了老化、不科学的问题。同时,科技的进步已经延伸出了更加新型的科学的监管模式。因此,工事监管想要取得很好的监管效果,就必须采用新的监管模式。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停地对其进行总结和分析,以创造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模式。更新监管模式应当适应现阶段工事监管的要求,并为具体的监管职员提供更大的自主决策和监管的空间。要实现监管模式的更新,这就要求具体的监管职员要不停更新监管意识,不能被监管模式给束缚。因此,对于监管职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管职员应当加强对于其他先进成功的案例的学习,进而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监管方法。从而全面提高监管的效率,减少因为监管不当而造成的浪费。进而提升工事监管的科学性、正确性。
3.2 创新并发展建筑行业的工程管理理念
工程监管理念对于具体的工事监管活动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在整个修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在实际的监管活动中,不停地完善监管理念。然而工事监管理念在目前具有很强的短板性,也就是理念已经趋向于固化,使一线监管职员缺失了更新的活力,更加愿意在监管模式的束缚下进行监管实践。这对于工事监管行业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行业应当不停地适应时代的成长要求。同时行业里的指导性理念和思想也应当与时俱进。如果不能成长和更新,就无法正确地指导实践活动。工事监管理念的更新和成长要在决策层和实践层共同的努力才能完成。实践层应当留心于现实生活,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在实践中寻找解决的办法。决策层应当为实践层的更新提供保证,保证其行为不能被传统的模式给束缚,还有行业要树立绿色环保的理念。而建筑工程又是产生垃圾的重要元凶,建筑垃圾和建筑扬尘都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行业要树立绿色环保的理念,在应用创新模式的时候,结合先进的环保技术,做好绿色施工的管理,尽可能避免给周边环境带来不良的干扰。
3.3 实行全面的工程质量管理模式
工事质量监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不只是对于单个环节的监管。应当贯穿于整个修筑的过程。现阶段的工事监管没有实现对于修筑全过程的监管,而只仅仅监管其中的某一环节,这样的监管是不全面的。因此,要不停建立健全覆盖整个过程中的工事质量监管模式。要包括施工开始前的材料、设备的采购监管,以及前期的职员配置监管,在修筑过程中的材料、设备、使用以及采购监管。同时,在修筑过程中要及时处理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采取相应的处理手段,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根据现场情况调整监管决策,以保证其能够顺利地进行。只有实现全方面地监管,才能保障工事质量。
3.4 做好技术的创新
企业要想在保证工期的前提下提高项目的质量,就必须要结合先进的技术,技术是最能够体现创新成果的介质。企业要加大先进工艺的研发和应用力度,要积极引进复合型与技能型人才、壮大自身的智力队伍,这样可以为工艺与程序的创新注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在这里企业可以结合现代化的大数据平台,构建起信息管理的综合网站,结合大数据与物联网针对现场的资源做出及时的处理和共享,这样可以减轻管理人员的压力,并且提高管理的质量,避免出现人为的疏漏或者是错误。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建筑工程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所以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在正式开工之前,需要先对图纸做出详细的分析与判断,由于此时项目并没有落到实处,所以企业也不能准确的分析潜在的风险和隐患。在这里,就可以利用3D建模技术,结合BIM手段,针对建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演练和模拟,创设出虚拟的场景,让施工人员能够有更加清晰的印象,及时作出预防,提高应急能力与处理能力。再者大型的建筑施工项目通常会牵涉到不同的参与方,无论是监管单位还是施工单位,甚至是审计单位都需要实现信息的对接,企业要构建更为完善的统一化平台,把不同的生产环节集中到一起做出针对性的处理。
3.5 做好组织架构的创新
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要坚持弹性生产力的原则,根据自身的基本能力以及工程的实际状况,把管理过程和施工过程分隔开来,这样就可以为施工保留充分的空间和余地。另外,组织结构的设置与管理要满足刚性的原则,建筑企业可以直接与业主签订承包合同,开展后续工作,不需要通过其他的中间商,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暗箱操作的问题。还有建筑企业的组织结构要贴合市场的需求,很多工程都需要跨越不同的省市和地区,如果建筑企业依旧采用高度集权式的管理办法,那么也会影响各项决策的快速制定,影响命令和任务的执行,也不利于成本的控制,反而会增加投资。在这里企业在设置机构组织的时候,要尽可能考虑到不同地区的需求,提高组织运行的灵活性,要控制好支出的成本,可以把管理部门的分支机构剥离出来,控制好行政成本。
3.6 结合pert法则
一般情况下,项目体系的运行重点包括计划的制定,实施以及管理,而项目进度计划也是项目控制的参考依据。当下,较为科学的编制模式就是结合了pert法则,把项目作为一个系统,把不同的生产要素以网络图的形式展现出来,然后结合图形算法,做出精准的评估和设计,及时排查项目开发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对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调整和优化,由此来顺利的推进计划。
3.7 创新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创新包括价值观的建设和文化机制的设计,这两个部分都能够激发员工的内在需求和驱动力。因此,企业必须要树立鲜明的品牌形象,要展现出自己的灵魂与内核,通过文化的塑造感染部门和员工,这样才可以为制度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具体来讲企业要创新自身的价值观,并改造文化机制,把激励机制、传播机制和目标机制充分的结合到一起,并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内核,结合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教训,同时还要贴近群众的社会生产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员工所尊重并认可,最终实现良性发展的目的。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主要围绕着工事监管更新模式的应用和成长而展开。对于现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提出修筑工事项目监管方式问题,修筑工事项目监管职员的自身素质问题,修筑工事监管中材料、设备的监管方式这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并且采用相关方法实现监管模式和理念的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