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鸡伤寒的诊断和治疗
2022-02-17辛文娟
辛文娟
(秦安县畜牧兽医局, 甘肃 秦安741600)
鸡伤寒是由鸡沙门氏菌引起的家禽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此病多发生于鸡,鸭、鹌鹑、野鸡等也可感染此病。其主要危害3月龄以上的成年鸡,雏鸡也会感染,症状与成年鸡相似。该病的主要传播途是通过鸡蛋而垂直传播,也能通过接触感染鸡或污染的饲料、水等通过消化道水平传播。本病发生没有季节性,但是也以春、冬两季较为多发。其病程为急性或慢性发作。病鸡的死亡率高低与病原的毒力强弱有关。本病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是危害养鸡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作者在工作实践中,对鸡伤寒病鸡进行了临床和实验室诊断与治疗,现将诊断、治疗情况及结果论述如下。
1 临床诊断
林子姐妹鸡场饲养蛋鸡10 000只,健康鸡发病后,刚开始的症状为精神萎靡、全身羽毛松乱、头部有些苍白、饲料量严重下降。发病后2~3 d内,体温迅速上升1~3 ℃,温度为43.0~43.5 ℃,这样的体温一直延续到死亡前的几小时。被病毒污染的种蛋会孵出弱雏甚至死雏。出生后的雏鸡一旦感染该病,潜伏期大约4~5 d,其发病后的临床表现和成年鸡的鸡伤寒病临床症状相类似。
2 实验室诊断
2.1 剖检病变
为了进一步确诊发病鸡为鸡伤寒,通过实施实验室解剖的方法确诊。因急性死亡的病鸡呈败血病变化,肝、脾、肾脏为暗红色肿大;发病病程较长的慢性病鸡可以看到其病变主要是肝脏肿大,心肌有灰白色点状,心包积水;脾脏高度肿胀呈灰棕色。
3 实验室确诊方法
3.1 采样涂片的方法
在无菌的情况下手工采取病死鸡的脾、肝脏、心脏涂片,用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楚的看到无英膜、无芽孢,呈革兰氏阳性的小杆菌。
3.2 病死鸡组织分离培养方法
在无菌环境下采取病死鸡的肝、心、肾脏等组织,接种在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中,经过37 ℃恒温培养24 h后再观察,可以看到沿接种线处生长出许多、细小、冈株状、半透明湿润的小菌落,并形成菌苔,镜检培养中典型商落4例都检出革兰氏阳性小杆菌,这结果和直接采样涂片的菌体形态是相同的,同时印证这一结论。
4 抗生素治疗方案
方案一:以庆大霉素注射液1~2万IU用法:一次肌肉注射,按1 kg体重0.5~1万IU用药,每日2次,连用3~5 d;
方案二:氯霉素片剂,0.25 g/片,0.5 g/片;针剂,0.25 g/2 mL,0.125 g/mL。内服0.1 g/只,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 20~50 mg,每日2次,连用3~5 d。
通过临床使用以上两种方案的药物效果还是比较理想,毒副作用小,治愈率较高,成本低廉,适合大中规模养殖场使用。在养殖实践中应该大力推荐使用,这对确保疾病治疗效果的前提下能更好的控制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5 结果
5.1 初步诊断
临床检查与流行病学调查,怀疑并初步诊断为鸡伤寒。第一时间在养殖场通过临床观察病鸡的特征及表现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初步诊断为鸡伤寒。
5.2 确诊
根据流行病学、实验室病原学、剖检进一步确诊为鸡伤寒。
5.3 治疗
应用抗菌治疗,最终取得了痊愈。
6 小结
对本次鸡场发生的鸡病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观察、实验室诊断,最终诊断为鸡伤寒,在明确了该病的前提下积极选用抗菌治疗方案。根据养殖场的用药习惯和饲养蛋鸡耐药情况,最终确定和挑选了兽用庆大霉素和氯霉素的两种治疗方案,养殖实践中这两种抗生素药物的效果比较好,对本次禽伤寒病鸡的治愈率为97%,效果非常好,但是要注意按要求适量适度使用药物,防止不合理使用造成药物残留等情况的发生。 同时,就本病而言我们应以预防为主,做到以下几点即可:其一,平时养殖场要加强检疫,净化鸡群:通过血清学检验,检出并淘汰带菌种鸡,次检查于80~90日龄进行,第二次检查可在18周龄时进行,后每隔1个月检查1次,发现阳性鸡及时淘汰,隔离观察同舍其他鸡。其二,加强养殖场消毒管理。①种蛋消毒;②孵化室建立严格的消毒;③鸡舍要做好地面、用具、饲槽、饮水设施等的清洁消毒,同时定期要对鸡群进行带鸡消毒。
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给广大养殖户带来效益的同时各种畜禽疾病给养殖场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甚至是致命的打击,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春秋季节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集中免疫,预防重大疫病发生。同时,一定要重视养殖场的各种管理制度的落实,以防范重大养殖风险,确保养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