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灰鹅感染李氏杆菌病的诊疗报告
2022-02-17龙明珠张文梅张文文
龙明珠,成 标,刘 杰,张文梅,张文文,华 敏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贵州 凯里 556000)
1 发病情况
黔东南州农科院2020年在实施“肉鹅果园生态高效养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时, 4月27日引进25日龄小灰鹅492只,当饲养至5月1日~15日,陆续出现以跛腿症状为特征的病鹅47只,发病率9.6%,发现后立即采取隔离治疗,经过5天的用药,痊愈40只,治愈率85%,7只症状严重的用药无效死亡,死亡率1.4%,病死率14.9%。
2 流行特点
该病发生于不同日龄的小灰鹅,但20日龄前较少发生,这可能与小鹅带有母源抗体有关。病鹅或其他感染了李氏杆菌病的肉鹅是最大的传染源,在雨季、早春或早冬、饲养管理水平低下、营养不平衡和卫生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极易发生本病。该病菌可以同时感染鸡鸭鹅,造成鸡鸭鹅相同症状的发生,特别是鸡鸭鹅同时混养时很容易感染本病。 该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见。
3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鹅单腿出现跛行,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双腿跛行,站立困难,食欲减退,被毛粗乱,精神沉郁,日渐消瘦,眼角有浆液性渗出液,拉白色或浅绿色稀粪,个别病例出现斜颈现象,如果不加以治疗,病鹅8~12 d后呈现呼吸衰绝而死亡。
4 病理解剖
剖检病死鹅,可见肝脏肿大,呈深褐色或土黄色,肝表面有细小的坏死灶;心脏肿大,心冠脂肪有出血点,心房内有积血,个别病例心脏有纤维膜包裹;肺部肿大,呈暗红色,肺叶有黑色的坏死灶。
5 实验室检查
5.1 直接图片检查
取病死鹅肺叶直接图片,经革兰氏染色,在显微镜下明显可见单个或排列成“V”形、无荚膜无芽孢的小杆菌。
5.2 细菌培养
采取无菌操作方法取少许病变肺叶接种于血夜琼脂平板上,在37 ℃条件下培养24 h,取出后可见琼脂平板上长出圆形小菌落,直径约1~2 mm, 菌落周围有狭窄的溶血环。挑起典型单个菌落图片镜检,经革兰氏染色,在显微镜下可见“V”形排列的小杆菌。
5.3 动物感染试验
取培养物用生理盐水制成悬浮液后,用注射器吸取悬浮液肌肉注射于5只40日龄健康小灰鹅体内(1 mL/只),接种后第5 d出现李氏杆菌病症状,病理变化和和先前死亡的病例一致。
6 诊断
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解剖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小灰鹅李氏杆菌病。
7 治疗措施
本病发生后,先后用过阿莫西林、恩诺沙星和链霉素等抗生素药物治疗,但效果不明显,后改用水溶性头孢噻呋纳(含量98 %)、氟苯尼考(含量98 %)和利巴韦林(含量98 %)混合用药,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把病鹅从鹅群挑选出来,隔离到离鹅群较远的地方,独处一室,委派专人饲养。
7.1 饮水治疗
称取10 kg洁净自来水于容器中,再用粗天平称取2 g水溶性头孢噻呋纳、1 g水溶性氟苯尼考和2 g水溶性利巴韦林,分别慢慢加入水中,边加边搅动水。每天清早喂饮,其他时间则需断水3~5 h后再投喂药水。每天1次,连续饮用药水3 d。
7.2 拌料治疗
称取10 kg粉料或全价颗粒料于容器中,再用粗天平称取4 g水溶性头孢噻呋纳、2 g水溶性氟苯尼考和4 g水溶性利巴韦林于1 kg水(如果水量不够可直接在料里加水)中完全溶解,然后再将药水慢慢加入饲料中,边加药水边拌饲料,直至拌匀为止。每天第一餐投喂,连续投喂3 d。
7.3 预防性投药
在鹅群感染李氏杆菌病后,把出现症状的病鹅挑选出来隔离,然后对鹅群全部用药,视条件可选择饮水用药、拌料投药或者饮水拌料同时进行,每天1次,连续投药3~5 d,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鹅群的发病率,起到一定的预防治疗作用,比等到大面积发病后再来治疗经济。
8 预防措施
8.1 加强饲养管理
预防鹅李氏杆菌病,需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注意营养平衡,搞好圈舍卫生和定期消毒。本病易发生于从舍养转到放牧这个时期,所以对实施放牧的小灰鹅来说,应循序渐进,选择天气晴朗或温暖天气进行,杜绝盲目放养;同时更换饲料也要逐步进行,不能一步到位,否则极易引起小灰鹅的应激反应,导致本病的发生。
8.2 做好病鹅的隔离
在饲养过程中注意观察小灰鹅的采食、饮水、精神状态等情况,特别是发现跛行的病鹅应立即隔离,及时投药,同时对圈舍进行彻底消杀。
9 小结
李氏杆菌病是感染鸡鸭鹅的一种常见细菌性传染病,呈散发型发生,很多肉鹅饲养者误认为是饲料中缺乏钙引起跛行,很容易误诊,所以一定要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等因素进行确诊,然后采取联合用药方法进行治疗和预防性投药方式能很好防治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