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县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现状与对策
2022-02-17雷世玉张惠婷王永军
周 亮 , 雷世玉 , 张惠婷 , 王永军
(瓜州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甘肃 瓜州 736100)
瓜州县位于甘肃省酒泉市,县境内有耕地5.7万hm2,天然草场草地面积208万hm2,可利用面积37.5 hm2,属半农半牧县,畜牧业生产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全县共有15个乡镇,其中农业乡镇13个,75个行政村、467个村民小组,农户2.82户,养畜禽户1.86万户,占农户的66%,规模养殖户极少,饲养方式主要还是千家万户散养为主。畜禽年饲养量173万头只(羽、峰),养殖以牛羊草食畜居多数,占畜禽饲养量的80%以上。千家万户的分散养殖方式,给畜禽出栏检疫带来一定难度,直接影响动物产地检疫率。
1 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现状
1.1 产地检疫基本情况
动物检疫是动物防疫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动物产地检疫是指动物及其产品在离开饲养、生产地之前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所派出官方兽医进行的到现场或指定地点实施的检疫,检疫必须严格遵照不同畜禽相关产地检疫规程依法实施,对检疫合格的动物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B),货主持《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运输或出售。瓜州县现有出证资格的官方兽医30人,其中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A证)资格人员4人,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B证)资格人员26人,13个农村乡镇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B证)资格人员共19人,平均每乡镇1.46人。乡镇检疫出证人员“三权”均归乡镇党委、政府管理,除各自承担着本乡镇辖区内动物防疫及畜禽出栏的检疫出证工作外,还承担包村包组的其他社会化服务工作,不能专一搞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及动物检疫工作,县级业务部门只负责业务技术指导。2021年底,全县动物产地检疫开具《动物检疫证明》(动物B证)2015张244 707头只(匹、峰),其中牛羊171 301头只,占出售总量的38%,主要是散养户牛羊养殖出售检疫率低。
1.2 乡镇产地检疫全覆盖
全县13个农村乡镇,为提高动物检疫出证率,将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纳入县政府对各乡镇政府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责任书中,倒逼乡镇高度重视动物检疫工作,创造电子出证设施条件,保障网络畅通。同时,在人员调离岗位后及时补充官方兽医,确保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不断档,满足养殖场户需求,更好服务于本区域畜牧经济发展。
1.3 规模养殖场产地检疫率高
按照“防检结合、以检促防”的原则,加强畜禽规模养殖场户的动物防疫工作,对所养畜禽实行抗体效价与检疫出证挂钩制度。在每年春秋两季动物防疫工作结束30d以后,集中组织开展畜禽强制免疫病种的抗体效价采血检测评估工作,具体包括牛、羊、骆驼口蹄疫,羊小反刍兽疫,家禽禽流感,猪O型口蹄疫、猪瘟等疫苗免疫质量评估,以此检验防疫质量。对各乡镇下达检测任务,监督本辖区内规模养殖场进行随机采样抗体效价检测,科学、公正评价每个规模养殖场户的抗体效价水平。对抗体效价达不到70%合格标准的规模场户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责令二次免疫,二次抗体检测,直到抗体效价达标为止,否则坚决不予出具检疫合格证明,推动了规模养殖场户总体动物防疫工作水平,落实了养殖业主动物防疫第一责任人的防疫责任,提高了动物检疫率,全县规模养殖场检疫出证率达到了95%以上。
2 动物产地检疫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养殖户缺乏动物检疫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屠宰、出售或者运输动物以及出售或者运输动物产品前,货主应按照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的规定向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但是,多数农户对动物产地检疫重要性认识不到,重养轻防,完全不顾畜产品质量安全,尤其是养殖数量少的农户,发现个别畜禽有病首先考虑是赶快出售,既不愿请兽医诊治,更不可能主动申报检疫,从而增加了各类动物疫病传播的几率与风险,影响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2.2 传统饲养方式不利于产地检疫工作开展
面对千家万户分散养殖生产方式, 产地检疫涉及的面大量多,即使养殖户主动申报检疫,官方兽医有时也不能及时到现场检疫。因散养户分布零散,畜禽出售时间参差不齐,有的远离乡镇10km之外,交通十分不便,官方兽医难以做到上门健康检查,导致畜禽检疫率低。对于规模养殖场户,有时检疫出证时间也没有保障,养殖场户往往是节假日期间批量出售畜禽多,而官方兽医节假日又放假休息,严重制约了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开展。
2.3 检疫技术手段不高
动物检疫工作可以说是一种高风险岗位,对专业要求较高。然而,个别乡镇由于没有畜牧兽医专业的技术人员,官方兽医紧紧靠集中强化培训获取出证资格,但在实际工作中涉及动物疫病诊治、预防等多方面业务技能,由于缺乏专业知识让官方兽医不愿检疫出证。目前,动物产地检疫除需要掌握畜禽重大疫病免疫、查看养殖档案、牛羊猪佩戴耳标等工作外,还需要临床健康检查,确认健康无疫病时方可开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予以出售。在临床检查中还是凭经验和感官检查,没有仪器设备及更加先进科学便捷的检疫方法。
2.4 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短缺
瓜州县各乡镇如今未单设畜牧兽医站,均隶属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导致个别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没有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官方兽医资质难以取得。现有官方兽医数量不能适应畜牧业发展所需,技术服务跟不上。从全县13个农村乡镇来看,多数乡镇只有1名官方兽医,并且还有其他工作职能,不能做到全天候服务于畜禽出栏申报检疫工作,遇双休日、节假日更是无人开展检疫工作,都会影响群众主动检疫申报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农户动物检疫意识就会淡薄。再者,乡镇官方兽医也不稳定,有些乡镇人员变更频繁,几乎年年换人,新接替工作的人员检疫出证系统不熟练,出证资格在短时间难以取得,以致于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断档。有的乡镇将畜牧兽医专业人员安置到其别岗位,导致专业技术人才所学非所用。
3 对策与措施
3.1 加大社会宣传教育力度
充分利用网络、微信、公众电子屏等新媒体,向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宣传动物检疫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人们群众对动物检疫重要性的认识,从增强畜产品质量安全和防止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的角度,提升全社会关心支持动物检疫工作的认知度,从而让广大人民群众监督,让未经检疫的动物及其动物产品无市场、无销路,倒逼养殖生产经营者主动对动物及其产品进行申报检疫,切实履行好动物防疫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各乡镇人民政府也要承担起动物防疫属地管理责任,对农户加强教育引导,做到逢会必讲,让检疫意识入心入脑,筑牢畜牧业安全生产防护网。同时,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切实加大依法防疫力度,增强动物贩运人员的法纪意识,做到无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动物、无佩戴免疫标志的猪、牛、羊坚决不予收购、运输。
3.2 加强各级动物检疫工作责任制
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将畜禽养殖出栏量统计与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除养殖者自食外,以动物检疫出证统计数量为出栏数,县级人民政府要向各乡镇下达产地检疫任务,纳入动物防疫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考核,达到以检促防目标。同时,要加大资金投入,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改善动物检疫人员的工作环境,配备高质量的办公设备,确保网络速度高效,顺利开具电子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3.3 稳定官方兽医人员队伍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结合当地畜禽养殖量及交易情况,科学合理配备动物检疫出证人员,尽量让所学畜牧兽医专业人员发挥一技之长。对调出的官方兽医,及时补齐并通过业务技能培训获得出证资格,营造良好的动物检疫工作环境,切实提高动物产地检疫率。一是配备强配备优秀的官方兽医。对现有在编、在岗的畜牧兽医专业人员全部纳入官方兽医队伍,及早培训取得动物检疫出证资格,组建技术人才储备库,确保每个乡镇至少有2名以上的动物检疫出证人员,实现岗位互补。二是积极发挥村级防疫员、乡村兽医等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的协同检查作用,通过签订责任书、提高福利待遇的方式调动工作积极性。当畜主申报检疫后,到场到户现场临检、佩戴耳标,可以派村级防疫员或乡村兽医去实施,乡镇官方兽医查验免疫证明、监督畜主填写出栏健康保证书、对规模养殖场(小区)还要了解生产、免疫、监测、诊疗、消毒、无害化处理等情况,做到见畜、见人、见车,保证出售畜禽健康无疫且佩戴耳标后方可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并做好检疫记录。三是加强对官方兽医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检疫水平,确保动物产地检疫“八到位” (检疫程序到位、检疫项目到位、检疫判定到位、检疫处理到位、检疫记录到位、健康保证到位、临床检查到位、检疫申报到位)。
3.4 加大动物检疫基础条件建设
依托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改善办公条件,提升工作动力。针对布病流行态势,建设血清学实验室,对布病、结核病等人畜共患病传染病开展实验室检测。购置必要的动物检疫设备,改进检疫手段,提高检疫质量。
3.5 提升专业技能素质
动物检疫工作是一种责任心强、技能要求高、法律法规性硬的高危职能,需要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湛、公平正义的干部队伍,因此必须加强人员技能素质培训。不但要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明确动物产地检疫重要性和法定检疫对象,还要练就检疫鉴别判定疫病的硬本领,切实做到有疫早发现、早确诊、早处置,将动物疫病控制消灭在源头,防止动物疫病扩散传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