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蛋肉鸡产业调研及发展建议
2022-02-17王俊贤
张 勃,王俊贤
(定西市畜牧兽医科技研究院,甘肃 定西 743000)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定西市蛋肉鸡产业的发展情况,明确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探索扶持措施,促进蛋肉鸡产业快速做大做强,近期定西市畜牧兽医局组织人员深入全市七县区蛋肉鸡养殖场(企业、小区)、规模养殖户、部分养殖农户及屠宰加工企业和销售市场,采取看、听、访、谈等形式,对蛋肉鸡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了解。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外地成功经验,为定西市蛋肉鸡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建议,以便更好地为定西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促进定西市蛋肉鸡产业养殖增收、加工增效。现就蛋肉鸡产业及加工企业的发展情况报告如下,为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 发展现状
定西市养鸡业在上世纪90年代前,主要以家庭散养为主,品种以当地土杂鸡为主,产品主要是自产自销,商品化程度很低。90年代以后,随着良种蛋肉鸡的不断引进,逐步形成专业化的生产格局,饲养规模及生产能力逐年提高,鸡的商品化程度大幅提升。特别是近几年来, 按照“抓龙头、建小区、促大户”的发展思路,领导抓、能人带、信息引、项目推、服务促,大力扶持蛋肉鸡和特色养鸡产业,使养鸡业逐渐成为农村经济中极具活力的新型产业。养殖企业、合作社的建立,对鸡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养鸡生产已成为部分养殖户的主要经济来源。
1.1 生产总量不断增大
据调查,截止2021年6月底,定西市鸡存栏565.8万只,同比增长18.2 %,其中蛋鸡存栏380.5万只,肉鸡存栏185.3万只。鸡出栏257.4万只,同比增长21.52%,鸡肉产量0.52万t,同比增长22.1%,禽蛋产量1.1万t,同比增长19.55 %,养鸡产值0.86亿元,占定西市畜牧业产值的6.94 %。定西市种鸡场2家,其中蛋鸡父母代种鸡场1家,是临洮县八里铺下街种禽场,年存栏父母代蛋种鸡10万套,年孵化外销鸡苗达1 200万只。肉鸡父母代种鸡场1家,是安定区的兰州希望种禽有限责任公司定西分公司,饲养肉种鸡20万套,年孵化鸡苗2 000万羽,商品鸡年出笼252万只。屠宰加工龙头企业1家,是甘肃省千鹤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集收购、屠宰、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家禽产品加工企业,该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位于临洮县八里铺镇王家大庄村,占地2.4 hm2。目前,已投资1 600万元建成了屠宰分割车间1栋2 808 m2、熟肉加工车间1栋2 808 m2、办公楼1栋4 802 m2、职工宿舍及餐厅1栋576 m2。于2018年初正式投入生产,年生产西装鸡700万只、卤鸡200万只、鸡杂碎卤制品1 400 t。2019年屠宰鸡400多万只,实现销售收入5 760万元,利润345.6万元,税金113.8万元。2020年屠宰鸡460多万只,实现销售收入6 681.73万元,利润574.63万元,税金132万元。兰州景明水产有限公司与山东济南敬颜肉禽屠宰厂在陇西县合资新建的肉鸡屠宰加工厂正在筹建中,总投资2 000万元,建成投产后年生产饲料3万t、年孵化鸡苗1 000万只、日加工肉鸡2万只。定西市养鸡专业合作社100个,养鸡小区50个,养殖规模万只以上的养殖小区10个。千只以上的规模养鸡户2 356户,鸡饲养量295.42万只;5 0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176户,鸡饲养量153.69万只;1万只以上的养殖企业20家,鸡饲养量59.53万只;5万只以上的养殖企业3家,鸡饲养量20.53万只。规模养殖场年饲养量达到200万只以上,年产鲜蛋4.15万t。
1.2 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新技术、新设备广泛应用,生产水平快速提升。随着养鸡规模的逐步扩大。饲养方式得到改进,管理方法更加科学,生产水平明显提升。定西市5 000只以上的规模养鸡户都安装了自动饮水系统和定时补光等自动化设备,安定区鲁家沟太平养鸡小区和临洮县新添养鸡小区在鸡舍内安装了自动饮水、补光、通风、上料等设施,并采用网面养殖的饲养方式,降低了鸡感染寄生虫病的风险。在饲料上大多数养殖户使用“正大”、“希望”等品牌预混料配制全价饲料,蛋鸡产蛋率维持在90%以上,年均产蛋在320枚左右,肉鸡平均日增重在30克以上,45日龄出栏体重达到2 kg以上,蛋肉鸡的生产能力大辐提高。
1.3 龙头带动逐步增强
公司(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户”一体化生产经营模式得到推广。龙头企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在统一进行供苗、供料、技术服务、疫病防治、产品销售等方面的综合服务能力在不断提升,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兰州希望种禽有限责任公司定西分公司已成为定西市最大的家禽养殖龙头企业,也是定西市最大的标准化鸡苗繁育基地和规模化种鸡场,带动鲁家沟镇太平、宁远镇陇翔、西川园区科达和西巩驿镇顺达等养殖小区和周边规模养殖户近300户,年饲养量达到10万只以上,年产鲜蛋0.15万t。陇西县宏明农牧有限公司,2020年在云田成立景明肉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占地面积1.139 hm2,入住会员25人,已建成鸡棚15座9 000 m2,已养殖出栏肉鸡5批45万只,实现产值1 350万元,利润150万元,今年在巩昌镇建设的饲料厂和屠宰冷冻加工生产线已完成土地征用和规划工作,正在开工建设,计划年底建成投产。渭源县“南山放养鸡协会”规模滚雪球般壮大,已形成产蛋、孵化育雏、养殖、屠宰销售的产业化经营,“协会+基地+龙头企业+放养鸡农户”的生产模式已悄然形成,放养鸡协会的会员已遍及渭水两岸的千家万户,目前,协会会员达到488户,年孵化放养虫草鸡150万只,饲养量200万只,年实现产值3 000多万元,给养殖户平均每年带来近万元的纯收入。2007年南山放养虫草鸡获国家级A级绿色食品认证和甘肃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并注册了“秀峰牌”商标,其蛋肉品质优、营养价值高、绿色无污染,掀起“秀峰牌”牌土鸡蛋和鸡肉销售热潮,实现了品牌、效益双丰收。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定西市蛋肉鸡规模养殖发展加快,全价饲料、程序化免疫、标准化生产等新技术被大力推广,安定区鲁家沟、临洮县新添等有一大批业主开始新建标准化鸡舍,不仅促进了养鸡产业的提档升级,而且示范带动了大批农户。
1.4 品种改良成效显著
经过长期的引种改良和推广,定西市已建成父母代种鸡场2个,孵化中心1个,肉鸡主打品种为三黄鸡、双佳a、艾维因、海波罗肉鸡、大麻、安卡红等,具有生长快、耗料少、耐粗饲、抗病力强的特点。蛋鸡品种主要为罗曼褐、罗曼粉、伊萨褐、海兰等,具有饲料报酬高、产蛋多和成活率高的优良特点。土鸡品种基本以南山放养虫草鸡和肉杂鸡为主,间或有少量的其它杂交品种,具有抗逆性强、肉质好、蛋品质优等特点。定西市良种鸡覆盖率达90%以上。
1.5 养殖污染得到遏制
为解决鸡粪污染问题,不断的对现有养殖企业、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进行宣传和引导,特别是对近年来新建的大型养殖企业、养殖场、养殖小区鼓励他们建设沼气池、集粪池、废渣贮存池等基础性防污设施,对规模养殖户广泛实行“沼-林-果-菜”环保养殖模式,使饲养环境逐步改善。对于小型养鸡户,要求鸡粪堆积发酵或晾晒,加工成有机肥料用于大棚蔬菜种植,增加了养殖经济效益,推动了养鸡产业可持续发展。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生产总量小,市场占有率低
根据定西市现有人口和平均消费水平(人均年消费鲜蛋20 kg,消费禽肉10)推算,定西市年均消费鲜蛋约6万t,禽肉约3万t,其中享受国家“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策的学生29.6万人,按照每个学生每天2个鸡蛋和1个鸡腿的标准计算,年需鲜蛋0.8万t,禽肉0.6万t。据2020年统计,定西市鲜蛋和禽肉产量分别为0.96万t和0.28万t,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生活需求。但业务部门根据定西市现有蛋鸡存栏和肉鸡出栏数测算,可年产鲜蛋5.7万t,禽肉1.2万t,仅从定西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需求来看,市内生产的鲜蛋和禽肉总量完全能够满足“计划”的供给需求,但从个别县区的生产总量来看,仍存在着供给不平衡的问题,如漳县和岷县的生产总量相对偏小,两个县鸡存栏量还不到40万只(漳县15.68万只,岷县17万只),年产鲜蛋和禽肉只有1 000 t(漳县470.4 t,岷县510 t)和250 t(漳县136.4 t,岷县113.52 t),这两个县目前的生产总量满足不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需求量,但通过从临洮、陇西等周边县区调运能够满足需求。从定西市对鲜蛋和禽肉的需求总量来看,整体上存在着供不应求的局面,特别是禽肉缺口还很大,要满足人们生活水平基本需求还需至少年增加禽肉1.8万t,按目前的生产水平计算,需新增肉鸡900万只;鲜蛋缺口0.3万t,需新增蛋鸡20万只。
2.2 生产的标准化水平不高
规模化饲养比例低,定西市养鸡虽然已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化,但由于龙头企业不多,绝大多数养殖户没有与企业形成经济技术联合体。据业务部门统计,在养鸡比较发达的安定、临洮、陇西三个县区,蛋鸡总量中 70 %由存栏 2 000 只以下的饲养户构成,这种小规模分散饲养农户由于专业化程度低,难以实现生产规模化、管理专业化,这就会使生产成本较高,而收益较低。渭源、漳县和岷县的大部分养鸡户由于技术水平和养殖观念落后,饲养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管理粗放,效益低下。
2.3 龙头企业实力不强
发展过程困难重重,一方面表现在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经济实力薄弱,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比如,在肉鸡生产低谷时,无论毛鸡价格多低,企业也无力大量收购养殖户手中的活鸡,而市场价格上扬时,企业也没有产品去平抑市场,抓住这些赚钱的好机会。另一方面,企业技术服务不到位,养鸡户饲养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环境控制和饲养管理水平不高,使鸡群的生产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导致成本增高、效益降低。难以应对市场对禽产品不断变化的需求。
2.4 饲养技术落后
禽产品难显优势。据调查,定西市平均水平为肉鸡 49 天出栏,体重 2.5 kg 料肉比为2.0∶1~2.2∶1,蛋鸡平均产蛋量约15 kg~16 kg,料蛋比为 2.4∶1~2.6∶1,产蛋期死淘率 20%~30%,而其它养殖较发达的地区肉鸡 49 天出栏,体重 2.5 kg,料肉比1.8∶1~1.9∶1,蛋鸡平均单产为19 kg,料蛋比为2.1∶1,死淘率为6 %。同样的肉鸡品种在山东、陕西等地1只种鸡 66 周能提供雏鸡155只,而定西市最多还不到130 只。由此可以看出,定西市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的差距还是很大,没有发挥出品种的特性和生产的性能,导致生产成本较高。
2.5 产业化加工滞后
品牌效应不强。目前,定西市的鸡肉和蛋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产品加工所占比重较低,绝大部分属初加工性质,产品附加值低,保鲜期、货架期短,加工方式、技术工艺设备等比较落后。几乎没有一家深加工企业,鲜蛋用于加工的不到1%,淘汰蛋鸡和出栏肉鸡加工销售仅靠农贸市场宰杀鲜销及卤鸡作坊现卤现卖。品牌创建较弱,现已注册的渭源“秀峰牌”禽蛋产品商标,生产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
3 对促进定西市养鸡业发展的建议
3.1 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十四五期间,为做大做强定西市养鸡产业,市政府相关部门及各县区都要制定出台有关养鸡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扶持发展一批带动能力强、示范作用大的重点龙头企业和养殖大户。主要从肉蛋鸡繁育、养殖基地建设、饲料生产、产品深加工、产品销售及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等诸多环节入手,筛选实施一批重大项目,通过项目拉动使定西市鸡产业发展在养殖规模和标准化生产方面有大的提升。另外,各县区要鼓励、组织养鸡企业(场、规模户)共同联合出资成立担保公司,为新发展规模养殖户解决资金周转问题。对推行标准化养殖模式的规模蛋肉鸡养殖场(户)给予一定的补贴及优惠政策。从现在开始用3~5年时间,在安定、陇西、临洮三县区新建年出栏20万只以上肉鸡养殖企业6个(每个县区各2个),5万只以上蛋鸡养殖场6个(每个县区各2个)。定西市七县区新发展年出栏2万只以上的肉鸡养殖大户1 000户,年出栏肉鸡达到3 000万只以上,年产禽肉6万t以上;新发展存栏5 000只以上的蛋鸡养殖大户500户,使蛋鸡存栏量达到600万只,年产鲜蛋10万t以上。在良繁体系建设上,以安定、陇西、临洮三县区现有的种鸡场为重点,改扩建标准化种鸡场10个,其中祖代种鸡场3个(安定、陇西、临洮各1个),父母代种鸡场7个(每个县区各1个),种鸡饲养规模达100万套。在加工流通上,以龙头企业发展为主体,大力培植兴建饲料加工企业7个、肉鸡深加工企业和蛋品深加工企业各7个(每个县区各1个)。
3.2 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
由于定西市对养鸡产业的发展一直是以产业自我成长为主,没有形成政府推动、市场带动、共同促进、快速发展的工作局面,国家扶持的优惠政策和项目极少,标准化养殖的推广力度很小。因此,各县区政府和业务部门要积极采取服务、扶持、奖励、示范等措施,引导养殖场户扩大生产规模,进行标准化改造,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搞好疫病综合防控,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性能,提高养殖效益。在定西市大力推广“同源引种、分段饲养、全进全出、五良配套”的标准化养鸡生产新模式,在“肉鸡饲养”上推行“1栋鸡舍,一批5 000只肉鸡,1年出笼6批”的模式和“蛋鸡饲养”上推行“1栋鸡舍,一批5 000只蛋鸡,自动喂料机、风机和自动清粪机三机配套”的饲养模式。各县区畜牧技术服务部门对养殖户实行从圈舍建设、品种引进、饲料供应、生产管理、疫病防治等环节的标准化改造和全程跟踪服务。
3.3 加快产业化发展进程
一要着力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使养鸡基地(场、户)与龙头企业紧密结合,形成企业与养殖户建立稳定的生产关系和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二要大力研发符合现代消费需求的特种系列鸡蛋和复合营养鸡蛋,开发特色鸡肉产品加工,增加鸡产品品种。三要大力培育和扩大品牌推介,做好市场准入认证工作,拓展市外市场,使定西市的养鸡优势变成产品优势和品牌优势,扩大市场覆盖面,形成区域品牌知名度,增强龙头企业竞争力。
3.4 加大饲料开发力度
高性能的鸡种必须在满足各种营养之后才能将其遗传潜力发挥出来,饲料是养鸡生产的主要原料,其成本占养鸡总成本的 60%~70%,降低饲料的成本对于提高养殖效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使用蛋鸡全价饲料,鸡生长发育好,产蛋率高,体质健壮,死亡淘汰率低,蛋料比一般在1∶2.35~1∶2.4 之间,入舍母鸡存活率在95%以上。因此,各县区要提高对养鸡产业饲料的开发力度,有计划、有目的的发展一批饲料加工企业,并委派技术人员参与到饲料加工企业,会同各养殖企业共同加快高性能,低成本的饲料研发,并对不同种类和不同生理状态下鸡的营养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形成较为完善的蛋鸡与肉鸡饲养标准和管理体系。
3.5 加强疫病防控
在疫病防控方面,各县区要切实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组织安排好各自的工作,坚持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要健全防疫和监督体系,搞好防疫、检疫和疫病控制,加强对养殖场的强制免疫、环境消毒、病鸡捕杀、无害化处理、疫情检测的监督;同时督促养殖加工企业(户)做好养殖污染治理;全面推行鸡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认证制度,严格把好产品安全质量关。一旦发生疫情,要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控制和扑灭疫情。
3.6 开展蛋品及鸡肉深加工
禽产品深加工可以极大地提高产品附加值,也能有效缓解饲料价格波动对肉鸡生产的影响,如整鸡的售价中,饲料成本约占70%,而鸡肉香肠等深加工产品的售价中,饲料成本仅占10%。因此,各县区都要积极引进和新建蛋品及鸡肉深加工的龙头企业,不断开发新的深加工产品,从而促进定西市养鸡业进一步发展。
3.7 加强养鸡行业预警机制建设
定西市畜牧业信息管理平台已建立,各县区要高度重视,明确职责,加大对信息平台的管理工作,加强对养禽业疫病流行、市场预测、养殖风险等情况的预警预报工作,使养殖户能充分了解市场,实时掌握行业动态,及时调整生产方向,适度扩大或缩小养殖规模,达到规避市场风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