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山药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022-02-17李朝霞付在秋许念芳李晓龙
李朝霞 付在秋 许念芳 李晓龙
导读:主要分析了山东省山药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总结出一套山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为提高山东地区山药的品质和产量提供参考。
山药(Dioscorea oppositaThunb)又名薯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中明确记载山药属于薯蓣科薯蓣属植物薯蓣的块根。山药种植历史悠久,且药食兼用,《本草纲目》中描述山药为“白而且佳,愈疾而补”的一种药材,具有药用价值;杜甫有名句“充肠多薯蓣”的记载,说明山药自古食用。山药是山东省的特色小宗作物,近年来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已成为当地农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但是,种植过程中,受土壤条件的制约,轮作换茬困难,加之环境气候、栽培管理以及品种等综合因素,导致病虫害发生普遍并逐年加重,制约了山药的生产,不利于山药品质和产量的提高,影响山东地区山药产业的发展。因此,加强对山药病虫害的防治是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山东省内山药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特点进行调查分析,并结合本单位(原山东省轻工农副原料研究所)多年种植山药的情况,总结出一套绿色防控技术,最终实现绿色环保生产,生产的山药产品安全无害,对提高山药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 主要虫害
为害山药的害虫主要分为地下害虫和地上害虫2类。地下害虫主要为害山药的根系和地下块根,地上部害虫主要为害叶片。虫害易诱发病害,影响山药的产量和质量。
1.1 蛴螬
为鞘翅目金龟子幼虫,1~2龄期蛴螬幼虫主要为害山药的侧根,3龄后为害山药的主根和块根,造成山药枯死。土壤温度在13~18℃时适宜为害,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蛴螬发生严重。成虫金龟子主要取食为害山药的叶、花、嫩枝、嫩芽等地上部;5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暴发期,成虫昼伏夜出,有假死性和趋光性。
蛴螬幼虫
1.2 蝼蛄
为直翅目蝼蛄科昆虫,主要品种为非洲蝼蛄,1年发生1代,第1次为害高峰是5月上旬至6月中旬。可打洞为害山药的根系,造成块茎受伤,伤口处有利于其他病菌侵入,易导致块根腐烂变坏。
蝼蛄
1.3 金针虫
金针虫
为鞘翅目叩甲科的幼虫,主要是沟金针虫为害,2~3年发生1代,世代重叠严重。春秋2季是为害高峰期,可打洞为害块根。
1.4 地老虎
地老虎
为鳞翅目夜蛾科多食性地下害虫,以幼虫为害山药。1~3龄幼虫在地面处活动,取食为害山药的幼嫩组织,3龄后昼伏夜出,以咬断幼苗为害,造成山药缺苗断垄,有自相残杀的习性。老熟幼虫有趋光性和假死性,成虫对黑光灯和糖醋液趋性较强。
1.5 叶蜂
为膜翅目叶蜂科害虫。以幼虫为害山药叶片,1~2龄幼虫取食下表皮、叶肉,造成上表皮呈透明斑,严重时可将山药叶片吃光。1年发生2代,应重点防治第1代。6月中旬成虫开始发生,7月15~20日是幼虫为害盛期[1]。
1.6 斜纹夜蛾
为鳞翅目夜蛾科斜纹夜蛾属害虫,7~8月是为害盛期,发生数量多且为害重,有世代重叠现象,成虫昼伏夜出。幼虫一般群集为害,3龄后分散为害山药叶片和嫩茎。
斜纹夜蛾
1.7 甜菜夜蛾
甜菜夜蛾
初孵化的幼虫会群集在叶片背面,有吐丝结网的习性,在山药叶片内取食叶肉,留下叶表皮,呈透明小孔。3龄后取食量变大,造成叶片缺刻或孔洞,严重时仅剩下叶柄和叶脉。1年发生5代,以第3、4代为害最为严重。如果7~9月天气干旱,降雨量少,有可能造成大暴发。
2 主要病害
2.1 山药炭疽病
山药炭疽病
俗称“落叶病”。随着山药种植面积的扩大、种植时间的延长以及复种指数的升高,该病为害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一般发病地块减产20%~30%,严重年份减产50%以上[2]。山药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病,为害部位为叶片和茎蔓。叶片受害时,叶片上形成黑褐色斑块且具有同心轮纹,叶柄逐渐变成黑褐色,干缩,最终脱落。茎蔓受害时,会形成梭形下陷的病斑,为害严重的茎蔓呈干缩状,整株枯死。山东地区,一般7月中旬至8月中旬是为害盛期,8月下旬病情趋缓,9月上旬病情基本结束[3]。
2.2 山药褐腐病
山药褐腐病
病害发生部位为块根。发病初期,山药地上部分表现为叶片边缘出现黄色斑,之后变成黄褐色,叶边变干。收获时,山药块根病部呈现不规则褐色斑,严重的病部腐烂发软,将病变部位切开后可见薯块褐变的部分常较外部病斑大且深。连作地块、土壤黏重、排水不畅、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的地块发生较重。
2.3 山药根结线虫病
为害部位为根系和块根,线虫幼虫从根冠侵入,聚集在生长锥内,分泌物刺激导管膨胀,使根系病部致畸形成瘤状结,后刺激根部细胞增生,形成半球形的根结。受害块根表面失去光泽,轻者变畸形,大多数呈疙瘩状;重者块根表皮腐烂,内部变色发黄[4],严重影响市场卖相和口感。该病的发生与土壤温湿度和气温有关。根结线虫生存于5~30 cm的土层中,分布最多的是20~30 cm的土层。土壤含水量在16%~20%,土壤质地为砂质有利于根结线虫病发生,一般6月上旬至9月上旬为根结线虫病发生盛期,9月中旬发生趋缓[5]。
2.4 山药根腐线虫病
山药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只为害山药块根且主要为害块根的中上部。最初在块根表皮上形成圆形或椭圆形褐色小斑点,后斑点逐渐扩展成红褐色至黑褐色不规则形大斑,之后病斑凹陷。剖开表皮可见深0.2~0.4 cm的红褐色病变组织[6]。严重时,病变组织加深、龟裂、腐烂。根腐线虫为垫刃目垫刃总科短体属(Pratylenchus filipjev),主要有穿刺短体线虫(P.penetrans)[7]、咖啡短体线虫(P.coffeae)[8]和薯蓣短体线虫(P.dioscoreae)[9],其中穿刺短体线虫分布在山东省的嘉祥等地;咖啡短体线虫分布在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薯蓣短体线虫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分布,山药是它的唯一寄主。该线虫主要以卵及雌虫在土壤和带病种苗即山药栽子上贮藏越冬。
3 绿色防控技术
3.1 防控原则
山药病虫害应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到抓早、抓小,及时防治。春季和夏季是病虫害发生高峰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要以绿色防控技术对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做好田间管理,以减少病原菌和虫源基数;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对症下药,药剂的使用浓度要严格遵照中国农药信息网登记的推荐用量,并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防止产生抗药性。还可结合施肥、人工捕捉和物理方法进行防治。
3.2 防治技术
①种薯准备 选用健康种薯,切忌选带病块根作种,不从病区引种。将栽子切成质量200~300 g、长度25~30 cm的大小,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者生石灰粉蘸切口,放在干燥、通风、透光的地方晾晒7~10天,待切口愈合后储备越冬,次年3月栽培作种。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10~15 min,有条件的可将种薯切面作20~25天的阴干处理。
②地块选择 选择地势高燥,通风透光好,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轻砂质土壤地块种植。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破坏害虫的产卵环境,改变田间小气候,以此降低虫口基数。
③消毒处理 每次农事操作前对人手及田间操作工具进行消毒;可用10%石灰水溶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对架材进行消毒。做好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山药收获后将病残株集中烧毁填埋。
④轮作倒茬 调查发现,有的地区采用传统种植方式,因劳动强度大,农户往往连作种植山药,这样的地块病害和虫害发生更为严重。与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非薯类作物实行轮作,防病虫害效果好,有条件的地区还可进行水旱轮作。
⑤合理施肥 注重配方施肥,做到适时和适量,增强植株的综合抗病能力。重视追肥和基肥,合理使用化肥、有机肥、农家肥,平衡施用氮、磷、钾肥。施用圈肥、沤肥等农家肥要充分腐熟。山药茎叶生长期对氮肥需求量较大,块根膨大期对磷、钾肥需求量较大。山药栽培前结合平整土地,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5 000 kg、硫酸钾型复合肥(17-17-17)50 kg、腐熟豆饼50 kg后深翻耙实[10]。
⑥人工捕捉 早春季节,整地时结合深翻和开沟,如发现地老虎等有害害虫虫卵和幼虫可进行人工捕杀。
⑦诱杀害虫 悬挂频振式诱虫灯(20 W,诱集光源频振320~680 nm),从5月开始,每1 hm2悬挂1盏。悬挂诱虫板,每667 m2悬挂25 cm×40 cm的黄板12张、蓝板3张,一般高于植株20 cm为宜。山药种植地块可先种植1茬易感染线虫的速生绿叶蔬菜如菠菜、小白菜等,1个月后连根收获,并集中烧毁,因为这些蔬菜根中寄生了大量的线虫,由此可以减少线虫基数[3]。
⑧药剂防治 可采用毒土法,在防治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时,可在春季山药抽槽前或播种前后,每667 m2用歼土虫(3%辛硫磷颗粒剂)2 kg与细土50 kg搅拌后均匀撒施于地面。地上害虫可用25%灭幼脲悬浮剂2 000倍液喷雾防治。
山药炭疽病防治重在预防,发病前和山药生长前期,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进行喷洒预防,还可用77%可杀得(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发病初期和山药生长后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200倍液喷雾,7~10天1次,连续喷2~3次即可。
山药褐腐病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施,或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加30%氧氯化铜悬浮剂6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喷施,每隔10天左右1次,共喷1~2次。
山药根结线虫病,可每667 m2沟施5%阿维菌素颗粒剂3 000~5 000 g防治。山药根腐线虫病,可每667 m2用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0.2 kg和2%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3 kg分别于苗期灌根1次,播种期喷沟及满架期灌根各1次进行防治[11]。
山药叶蜂
4 结语
山东省山药常年种植面积在8 000 hm2以上,主要分布在济宁、菏泽和潍坊等地,因高产高效已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政府出口创汇的主导产业之一。山药适应能力强,耐储存易运输,具有药食两用的保健作用[12]。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山药的保健价值受到大众关注,栽培面积将不断扩大。山药病虫害表现出为害发生早,传播流行快的特点,再加上病虫害混合发生,造成为害加剧。加强对山药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提高山药的科学规范化种植,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山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保证。山药种植过程中,除了选择好品种、地块、播种时期、施肥量、栽培密度等工作外,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也很重要。可以结合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新品种展示、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项目,加大对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示范和培训力度,从而加强农民群众对绿色防控理念的认识,最终结合农业政府和技术推广部门真正将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到生产中去,使山药产品达到绿色无公害标准,提高山药品牌和价位优势,形成山药病虫害绿色防控标准,从而杜绝山药产品农残超标的问题,实现山药产量和品质的双提升。山药病虫害绿色防控对山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最终达到绿色环保生产,山药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山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