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网约车的第二轮鏖战谁能活下来?

2022-02-17

新潮电子 2022年1期
关键词:美团网约滴滴

最近,有没有感觉打车变便宜了?早已存在许多人记忆中的“0元打车”“补贴大战”又重新活跃了起来,高德、美团、曹操出行、T3出行为代表的各种网约车平台都纷纷摩拳擦掌,以补贴、奖励和优惠券为武器,围绕着司机、乘客打响了这场网约车的新战争。似乎,网约车“二战”已打响......

沉寂已久的网约车市场

提到网约车市场,很多人的惯性反应就是滴滴。从2010年起中国网约车发展至今已过了10年,一系列的并购、主动退出、倒闭等市场洗牌后,滴滴专车更是早在2015年时就占据了市场近八成的份额,而整体网约车业务连续数年的市占率和营收第一,让整个网约车市场呈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然而,面对网约车这个共享行业最成功、规模最大的细分行业,没有企业愿意在投入巨大资源、资金的情况下轻言放弃,即便在滴滴最强势的时候,嘀嗒出行、万顺叫车、T3出行、曹操出行、首汽约车等平台也没有轻言放弃,更多选择蛰伏起来。然而,原本稳定的格局随着滴滴海外上市以及被通知下架审查后,开始变得风波诡谲起来。无论是聚合型平台的高德与美团,还是专注于B2C模式的T3出行、曹操等,抑或是哈啰出行等C2C的代表都迎来了一波疯狂的扩张与野蛮生长。美团时隔两年后,重启网约车业务,一次性开放了34个直营城市。T3出行仅在7、8两月就连开25座城市,并开始着眼于下沉市场。高德则推出各种打车优惠券和套餐,对用户发放大额福利。并对于平台司机,推出了“工作日早高峰免抽佣”活动来获取资源。

行业第二梯队强势崛起

大规模投入让网约车第二梯队崛起非常迅速,相较于今年上半年,多家网约车平台7月之后的订单量都有大幅提升。交通运输部日前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6月国内月订单量超过30万单(注:交通运输部每月以30万单为标准对主要网约车平台运行情况进行统计)的网约车平台共有13家。在10月,该数字增加至18家,不少平台的月订单量在今年7月后首次突破30万单。

以今年7月为例,在月订单量超30万单的平台中,有14家订单量环比有所增加。其中,招招出行、携华出行、及时用车与阳光出行等4家平台月订单量增幅超过100%,实现翻倍增长。无论是月订单量超过30万单的平台数量还是主要平台订单量增长情况,相较于今年上半年,下半年国内网约车平台整体都有显著增长。

对于行业第二梯队强势崛起,除滴滴“跌倒”让出的份额外,多家二线网约车平台订单量暴增与其近期推出的补贴活动有关,部分平台进驻新的城市也有利于提高其订单量。显然,沉寂已久的网约车市场在大量补贴下变得蠢蠢欲动,一场新的战役已经开始打响。

少不了资本的身影

网约车第二梯队企业积极行动的背后,自然少不了资本的身影。

9月6日,曹操出行完成B轮融资,金额为38亿元;同月,T3出行更是完成50亿元巨额战略融资,并获得中信银行20亿元授信额度。11月17日晚间,大众交通公告称,大众出行拟增资扩股引入投资人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将分两期共计向大众出行投资4000万元,持股比达10%。

虽然不少网约车平台都表示融资主要是用于研发技术迭代以及服务升级,但面对激烈的市場竞争,“补贴大战”显然是免不了的。高德地图在广州的微信“打车福利群”已建到第26个,进群就能领取5元优惠券。T3出行、美团打车、曹操出行等发放的优惠券铺天盖地。有T3出行认证员工在脉脉上透露,T3出行本月内要连开15城,产研同学主动实行

“007”全月无休,全员开启战斗模式。乘客也在抓紧机会“薅羊毛”。出门前把T3、高

德、美团、哈啰等几个平台刷一刷,哪里便宜用哪里。事实上,在当下成熟的移动互联网生态中,无论是平台、司机还是消费者,都不再是当年的小白,很难通过补贴等方式,激起较大的浪花,网约车的战线更多体现在如何深挖“商业护城河”上。

深度分析网约车市场变数受到争抢的运力

第二梯队网约车平台对于市场的争夺并不局限于补贴,随着各大平台订单数量的增长,网约车司机同样成为各平台争夺的重点,尤其是对于聚合平台中的出行企业来说,谁能快速抢占运力市场是这场战役的重中之重。

美团打车公众号显示,包括上海、北京、南京、惠州、泉州等34座城市均在招募美团打车司机。除此之外,美团打车还在司机端推出限时福利,即在7月7日至13日内,新司机注册首周,限时3天,司机每单除了得到车费外,平台再加赠20%的收益。

高德则在近期宣布启动“暑期免佣季”,推出新手司机免佣和高峰期免佣活动,参与的网约车平台将超过100家。截至7月22日24时,新手司机在领取新手免佣卡后,连续7天时间,每天前三单享受免佣。除此之外,7-9月,工作日早7时-9时,司机在此期间接单,平台免收佣金,全部收入均归司机所有。

易观分析也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千亿级别的打车市场仍有空间,全国网约车平均打车成功率约为75%,尚有25%的网约车需求未被满足。在这样的存量市场中,谁掌握了运力谁就能快速把更多有出行需求的乘客运走,谁就能拥有更多的订单和更多的市场份额。

重资产的重新布局

相对随时可能倒戈的运力,平台车辆资产的构建才是赢得这场长跑的关键。整车企业在销量和双积分的压力下,加大了对B端车辆资产公司的出货力度。而上游供应商环节又出现了新短缺,整车企业为保障C端市场,也造成在B端资源不足。

相对于司机持有汽车资产,由平台出面持有新能源汽车显然更为合理。随着长安、吉利、北汽等传统车企加入网约车战场,整个网约车生态运力必然得到极大加强,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21-2035》提及,“充分挖掘内需潜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也为新能源汽车大举进入网约车市场提供了外部条件。

但车辆对于平台而言毕竟属于重资产,想要依托车辆提升运力,再通过运力规模实现竞争优势,就需要平台掌控足够多的车辆,这往往意味着天量投入,而对资金成本的需求,也让金融机构们有了参与的可能,对于已经成熟的网约车市场而言,这一波的金融投放恐怕会更为精准,钱也会花在刀刃上。

赚钱才是当务之急

当ofo拖欠着大量押金倒下时,人们一度对共享经济商业模式产生质疑,可即便是发展了数年的网约车市场,赚钱,似乎同样是遥远的梦。

即便是一家独大的滴滴,却也持续巨额亏损多年。早在6月11日,滴滴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招股书,股票代码为“DIDI”,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华兴资本担任承销商。

招股书显示,滴滴的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三大业务:国内出行业务、国际业务以及其他业务。其中,国内出行业务包括中国网约车、出租车、代驾和顺风车等业务;国际业务包括国际出行和外卖等业务;其他业务则包括共享双轮车、货运、自动驾驶和金融服务等业务。

2018年、2019年及2020年,滴滴营业收入分别为1353亿元、1548亿元和1417亿元,2021年一季度为422亿元。其中国内出行业务是滴滴的核心业务,其收入占比在90%以上。

2018年、2019年及2020年,滴滴分別净亏损150亿元、97亿元及106亿元。在2021年一季度,滴滴首次录得季度盈利,净盈利55亿元。不过,即便是在2021年一季度实现盈利,54.83亿元的净盈利却主要归功于投资收益的大幅增加。

不仅仅是滴滴持续亏损,前不久得到阿里投资的“移动互联网打车平台”大众出行,在2021年前三季度同样净亏损高达1250万元,而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的曹操出行、美团打车等平台,同样处于持续亏损中,单凭美好的预期恐怕真的很难。

经过多轮融资,当下市场主流网约车平台大多有互联网科技巨头或传统汽车领域巨头支撑,短时间内很难在网约车市场这场长跑中决出胜负,但能否找到盈利点绝对会是网约车平台能否最后胜出的关键。

值得深耕的蓝海市场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国内网约车用户规模达3.65亿,占网民整体的36.9%,仍有较大的增量空间。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从2017年开始,网约车市场便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21年预计增长至3581亿元,2022年或将突破4000亿元大关。从市场数据来看,行业的集中度也在走向分散。极光数据发布的研报显示,滴滴出行、曹操出行聚焦在一二线城市市场,而花小猪等专注于二线城市及下沉市场。其中,曹操出行在新一线城市的业务在其总业务中占比达47.9%。

随着网约车市场的不断成熟,用户差异化需求很好地打开了网约车市场未来成长空间。出差接送机以及一些商务接待用车情景,更重视网约车平台体验服务(平台的基础设施),消费者通过支付更高的费用获取更优的服务体验,这让享道出行、如祺出行这类统一管理,体系性更强,整体素质可控的平台有了成长的“蓝海”。

与此同时,万顺叫车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实体店的运营模式,在公交站台比较少的乡镇建立实体店作为司机与乘客的服务站点,打通城乡之间的网约车路线;另一方面设置线下实体店,让不会用智能手机打车的老年乘客也能方便打车,只要直接走进服务站点,就能安排车辆出行,具有创新的服务理念让其快速崛起。

网约车平台的边际成本很高,需要和线下实体经济嫁接,前期比拼的是成本和规模,未来的竞争取决于体验和模式的差异性,服务方式也会更加细化。互联网出行企业从争流量入口,变为比拼承接能力,即比拼运力,有多少司机和车,承接能力的核心是同地区的运力密度,而网约车市场中服务的消费者,层次不同,需求不同,只有多元化、差异化的服务才能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从而形成活跃正当的市场竞争机制,让行业充满活力,市场越做越大。

合规运营是底线

在滴滴离开聚光灯的日子里,美团打车、高德打车、T3出行等多个企业高调争抢市场。巨额补贴下,消费者又开始晒出几块钱就能打车、甚至免费打车的订单。网约车行业似乎重回多年前的起跑线。

随着第二梯队你追我赶,各种新旧问题交织出现。据黑猫投诉统计,滴滴下架后,7月高德打车投诉环比增加168%,同比暴增1131%;T3出行投诉环比增加23.2%,同比暴增1162%;美团打车投诉环比增加68.9%,同比增加300%。

从投诉问题来看,有的是因为服务和管理跟不上快速扩张的脚步,扯出了新问题,且司机端和消费者端都有。例如,有司机投诉有关出行平台为了拉新客户推出的“全天免佣活动”实际并不免佣;还有打车用户称打车金无法使用。另有大量用户投诉未使用打车服务却被无故扣款,不知是什么缘故。

有的是已有解决方案的老问题又出现在新平台。比如,有消费者投诉打车平台车辆没有录像,导致自己手机遗失后无法找回。还有消费者发现网约车司机在正常收取远程费后,又哄着老年乘客支付了高额返程费,甚至还有消费者投诉网约车司机以

“扣押行李”威胁自己支付返程费。消费者投诉最集中的是实际价格比预估价高、司机不按时来接、不按定位来接等。这些问题在有关平台均存在,特别是某些聚合类平台,对网约车和司机的管控力度不够强,解决问题的渠道不够畅通。网约车行业的整体合规率也不容乐观。据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截至6月30日,全国共有236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经营许可,但13家月订单量超过30万单的平台中,竟有9家订单合规率不足60%。

网约车行业关系消费者出行便利乃至生命财产安全,参与者无论大小,无论新旧,都应被一视同仁地管起来。

延伸讨论、讨论方向持续改进的经营环境

除了网友投诉外,网约车平台司机经营乃至生存状况同样是有待改进的重点,当下主管部门对于网约车平台的监管力度在不断加强,一直都在敦促各平台公司落实主体责任。特别在涉及司机利益的计价规则、抽成比例、派单规则等等方面,要求平台必须提前和司机们充分沟通,及时回应合理诉求,整改侵害司机权益的经营行为。

在日益强大的监管压力下,各平台不可能不响应政策,势必陆续会有相应的动作,随之使得网约车司机的经营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相较于对流量的一味追求,围绕网约车司机的运营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里平台赢得长跑的关键。

而网约车行业已经进入强监管时代,而有关部门也加强了反垄断的打击力度,正在营造更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据福建日报报道近日,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印发网约车合规化工作方案,在全市部署开展网约车合规化专项行动,旨在进一步提升厦门市网约车合规化水平,促进形成公平竞争的网约车市场环境,更好保护驾驶员和乘客合法权益,推动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厦门市近三年来累计清退不合规车辆超过20万辆、不合规驾驶员4000多名。在疫情防控期间督促平台承担车辆消毒、督促口罩佩戴等防控责任;提供可靠租赁渠道并积极协调为驾驶员减免租金,为驾驶员群体减负近2亿元。

环境的改善对于整个网约车市场而言都是有利的,每个网约车平台都能专注于服务的提升和技术的进步,最终反过来推动整个市场的进步,并逐步形成正向的循环。

智能出行生态的入口

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动下,汽车行业的价值将正在由过去的由车辆为中心的模式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模式,为汽车产业的格局将以产品+技术为中心向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升级,由产业链的升级向产业圈的升级去演變。目前中国的出行市场已经由过去的拼资本,拼规模,拼价格的1.0时代,正在向拼质量,拼效率,拼服务的2.0时代转变,通过专业化标准化的服务,强化线上线下的双运营,为用户带来出行体验的全面升级。

网约车市场核心竞争力正由资本运作能力、产品迭代速度、城市布局速度向合规及管控能力、成本控制和运营能力、资源协同的能力逐渐转变。放眼未来,网约车行业,包括巨头滴滴,都将最终走向聚合模式,不仅仅是出行本身的聚合更是出行生态的聚合,这是因为自营平台的封闭性将被网约车行业属性(开放、共享)不断打破边界,促进融合。

新老造车势力、新兴汽车科技公司、出行平台、地图平台、互联网汽车开放平台,通过合纵连横,创新发展,将有机会形成几个汽车出行的科技联盟。除基本的出行服务外,基于网约车提供的出行服务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智能交通、智能出行生态,将随之展开,而这恐怕也是传统车企、互联网科技企业乃至众多金融机构一直以来愿意在网约车市场源源不断投入的关键。

异军突起的无人驾驶网约车

无论从智能化发展还是运营成本方面考虑,无人驾驶网约车都是极为值得关注的存在。以滴滴为例,他们从2016年就开始了自动驾驶方面的研究,就在上个月,滴滴旗下自动驾驶公司又完成首轮超5亿美元融资,用于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组成了超过200人的研发团队。而经过8年的技术积累和资源整合,百度ApolloGo终于成为国内首批投入商业运营的无人驾驶网约车。

除了运营成本有望得到降低外,无人驾驶网约车当下的购置成本同样让人心动。2021年6月17日,百度Apollo携手ARCFOX极狐共同发布新一代量产共享无人车ApolloMoon。作为一款可投入规模化运营的无人车,ApolloMoon天生为无人化打造,成本仅为48万元,是行业L4级自动驾驶车型平均成本的三分之一,足以令人心动。

后记

一鲸落,万象生政策的重拳管制、资本市场的持续看衰,如今的滴滴出行早已没有了曾经的意气风发,只能偏安一隅地默默求生,而随着行业第二梯队强势崛起,整个网约车市场迎来新的变化。从争夺乘客流量到司机运力,网约车市场残酷的竞争再次展开,对于争夺消费者而言,除获得实实在在的低成本出行红利外,更多的恐怕还有对未来智能出行生态的期许。

猜你喜欢

美团网约滴滴
网约车平台责任条款的识别方法——基于解释进路的正当规制
美团打车独立运营王兴在下一盘怎样的棋
美团打车独立运营王兴在下一盘怎样的棋
“滴滴”上的叮咛
网约车侵权责任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
美团点评和拼多多体现了对数字中国的兴奋之情
网约车问题研究及对策
网约车安全性提高研究
滴滴断臂求生?
“厉害了,我的国”之滴滴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