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撕掉标签,你不是这样的

2022-02-16少年的li

中学生博览 2022年19期
关键词:社会学家越轨当众

少年的li

什么有趣聊什么。

我们热衷于关注生活中有意思的小细节,好吃的,好玩儿的,最新的网络热词,有趣却不太正经的冷知识……只要你能想到的,这里都有!快来跟我一起揭秘那些奇奇怪怪的“日常”吧!

不知道大伙儿有没有这种体验:每次过年的时候就会见到一些一年都见不到一回的不认识的亲戚,他们会说:“你都这么大了呀,还记得我不?”然后你爸妈还要在旁边说:“叫人啊!你这孩子怎么这样没礼貌!”但是我不知道怎么称呼,只好愣在原地。这时候,我妈为了缓解尴尬就会说:“哎,这个孩子就是这样的,不爱说话,真是不懂事!”再后来,即便我已經记得那位亲戚的称呼,我妈也会提前跟别人说:“你不要见怪,她打小就这样,不爱说话!”久而久之,我也就默默承认了这个“标签”,在家里来客人时默默坐在角落不出声。

在妈妈的影响下,我曾经也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很害羞、沉默的人。直到我离开家到外地上学才发现,我一点儿都不“社恐”,在采访别人的时候可以很大方有礼,在当众讲话的时候也可以流畅从容。原来,我跟爸妈口中那个“胆小、沉默、内向、没礼貌”的人完全不一样呀!

20世纪中期,美国社会学家基于对犯罪行为的研究提出了“社会越轨”行为理论和“标签理论”。“越轨”是指超乎常人预设的社会道德的正轨,比如偷盗,犯罪等。社会学家们把第一次发生的违背道德规范行为,但其本人和其他人却没有认为不对的越轨行为称为初级越轨行为。但如果人们发现了并且声张了出来,可能就会让“越轨者”出现再次越轨行为,长此以往,越轨者会自暴自弃,形成习惯性越轨行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就像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儿,第一次在超市没有付款带走了一颗糖,如果家长和售货员都没有认为他是个“坏孩子”,而是去引导他形成“在超市带走商品需要付钱”的规范,那么这个小孩儿的“初次越轨”可能就不会在后来变成“习惯性越轨行为”;而如果售货员或者家长发现时当众大声责骂他是“小偷”,或者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并且没有对其行为加以改正,而是在他下一次犯错时继续责骂他是“坏孩子”,那么在一次又一次的责怪中,会让小孩儿潜移默化地认为“我就是小偷,我是坏孩子”,继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你可能认为会被贴上标签的都是一些不好的行为。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被“贴标签”的情境是褒义的。例如,考了几次第一就被封上了“学霸”的称号;因为经常帮助同学被称为“大好人”;因为喜欢吃就被叫“吃货”……这些获得“赞美”的标签的人,他们也一样会被“标签”束缚。学霸为了维持第一的头衔不断给自己加压,老好人因为被嘉奖而帮了很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

人是一个多面体,在看待他人或自己的时候,我们都不应该轻易地下定义。对于不好的标签,我们应该谨慎地评价他人,理性地接受和看待自己;对于好的标签,我们不应该自我放弃,而是要认清自己。

编辑/王语嫣

猜你喜欢

社会学家越轨当众
当众发言畏惧成因及其适应教学方法
严飞:如何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
越轨创新的概念、测量及结果研究
越轨创新的前因、过程与结果研究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理论留给我们什么?——社会学家马塞尔·福尼耶访谈录
越轨创新行为研究综述与展望
懂事崩
“70后”“80后”“90后”看素质教育
做个自信的小学生
越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