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壁庄水库副坝冒泡翻滚原因分析

2022-02-16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22年6期
关键词:透水性壤土黏性

田 鑫

(河北省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石家庄 050021)

1 黄壁庄水库副坝概况

黄壁庄水库副坝桩号1+060~5+600段位于滹沱河右岸二级阶地,覆盖层厚度一般为32~49m,最厚处达70m,为多层结构,自上到下主要由壤土微弱透水层(厚4~6m),中、粗砂中等透水层(厚12~16m)和卵石强透水层(厚10~20m)组成,其中卵石层的顶部存在极强透水带。 下伏基岩大理岩和硅质灰岩岩溶发育段为岩溶极强透水带。 砂层在坝前124~227m处出露, 与库水接触并和下部的卵石层及岩溶极强透水带均有水力联系,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坝基渗漏及渗透变形问题,在渗透水流的作用下,砂层的砂易进入级配不良的卵石层而流失,产生渗透变形,是水库运行中坝前铺盖裂缝、塌陷,坝后减压井和排水沟涌砂的主要原因。为此,除险加固采用垂直防渗处理,后期工程运行表明防渗效果明显。

2 副坝前水面冒泡情况

黄壁庄水库于2016年7月18日12:00开始降雨,21日8:00基本结束,7月21日8:00, 库水位上升至121.18m。 水库工程技术人员在副坝巡查时,发现坝前水面出现较大范围的冒泡翻滚现象, 具体分布为沿坝轴线长约500m(5+000-5+500),距水边约30m起呈点状或平行于坝轴线的条带状。起初较平缓,随着时间延长,翻花现象越来越活跃,从水边一直延伸到坝前约200m,水边的几个翻花点能听到呼噜声响,冒泡处有明显气感。

对应冒泡翻滚区副坝大致有2个监测断面,分别位于5+200、5+368附近。黄壁庄水库库水位每天监测1次,渗压计每半个月观测1次、汛期每天1次。这次库水位快速上升期间,库水位每1h监测1次。 渗流压力为每2h监测1次。 7月15—21日期间:5+368断面墙前测点处水位变幅分别约达7.80,6.90,4.70m, 墙后测点处水位变幅约0.5m;4+498断面墙前测点处水位变幅较大, 为7.75m; 墙后测点处水位变幅较小,仅0.3m。 可见防渗墙前、后测点渗压水位(总水头)差异明显, 墙体削减水头效果明显, 防渗墙防渗性能较好。

3 副坝前工程地质条件

3.1 工程地质勘察

副坝5+000~5+500范围钻孔布置如下:坝前铺盖3个断面,分别为副坝5+000、5+360、5+450,每个断面3个钻孔,相应位于坝轴线上游70,120,180m处,孔深钻探穿过壤土层至下部中细砂层。 钻孔位置如图1。

图1 钻孔布置图

3.2 副坝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水库副坝坝前区域在勘探深度范围内, 揭露的主要地层岩性自上而下为:人工堆积(Q4s)素填土,主要为坝前铺盖素填土,岩性为壤土和黏土,揭露厚度1.5~2.8m;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lp)壤土,全区均有揭露, 揭露厚度0.9~4.8m; 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3alp)黏土、壤土、砂壤土、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砾砂和卵石,全区均有揭露,最大揭露厚度26.1m。

为取得各地层岩性物理力学参数, 确定其工程特性,现场对各土层进行了原位测试试验,并取样进行室内常规试验。根据试验成果,水库副坝坝前区域按土体结构及岩性对试验数据分别进行了统计,统计前先对异常值予以舍弃,然后提出范围值、平均值和组数,最后根据有关规程规范,并结合经验值提出各层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1]。 对水库副坝坝前区域上部地层注水试验成果如表1,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参数统计及建议值如表2。

表1 场区土层注水试验成果

续表1

表2 副坝前各土层主要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4 冒泡翻滚原因分析

根据现场注水试验和室内试验成果, 副坝前黏性土层具弱透水性;Q4alp壤土层具中等透水性;Q3alp砂土层具弱~中等透水性,砂壤土层具弱~中等透水性,中部黏性土层具微~弱透水性,下部砂土层具中等透水性。 一般黏性土具微~弱透水性,副坝前黏性土具中等~弱透水性, 说明该黏性土层中存在较多的裂隙,贮存于黏性土裂隙中的空气体积较多[2]。

经现场查看及补充勘察认为,桩号5+000~5+500范围坝前地形较为平缓,高程在116.50~117.00m,位置相对较高。 汛前库水位多在112.50m以下,上部存在非饱和含气地层。地层上部设置有黏土铺盖,结合坝体防渗墙和均质坝的弱透水性, 在库水位快速上升后, 气体逸出受阻, 伴随高水位地层水体侵入渗透,土体中的孔隙气体被逐渐压缩,形成气泡,最终冲破外部土水压力束缚,沿铺盖薄弱位置逐步逸出,形成 冒泡翻滚现象。 坝脚线附近的线性分布,应为铺盖的薄弱环节所致[3]。

左侧其他坝段坝前地形低于112.00m高程,不具备含气地层条件。右坝肩地形虽较高,其地层上下透水性差异较小,不致产生长时间地层气体受阻条件,不易形成大面积冒泡翻滚现象。

5 结语

在2016 年7 月份降雨之前, 库水位维持在112.5m附近, 低于副坝桩号5+000-5+500的坝前约200m范围内的铺盖表面高程, 使得该区域的坝前铺盖在7月份降雨之前存在大量含气干土。 7月18—21日,黄壁庄水库区域持续降雨,其中7月19—21日库水位从112.76m升至121.18m,快速上涨了8.42m。 水位的快速上涨,使得大量气体存留在铺盖中,由于水体渗入,气体逐渐被水体压缩。 随着水体继续渗入,铺盖内气体体积不断缩小而压强不断增大。 当铺盖内气体压强大于铺盖界面某处的压强时, 气团便会上升至水体表面,并从铺盖表面薄弱位置逸出,伴随气体逸出通道界面的形成, 坝前水面出现大量冒泡翻滚现象。在水体不断入渗作用下,随着铺盖中的气体逐渐排尽,冒泡现象也逐渐减弱[4]。

猜你喜欢

透水性壤土黏性
土壤质地及砧木影响苹果根际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其碳源利用
园路工程中透水性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探讨
左家林场核桃良种基地选址调查报告
CONTENTS
富硒产业需要强化“黏性”——安康能否玩转“硒+”
如何运用播音主持技巧增强受众黏性
透水性铺装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初探
玩油灰黏性物成网红
基层农行提高客户黏性浅析
基于空隙率的透水性沥青路面配合比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