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蔓师姐和她的情感教育理论

2022-02-16赵志毅

中国德育 2022年24期
关键词:师姐理论情感

■ 赵志毅

情感教育家朱小蔓教授是20世纪90年代我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时的同学,高我一级,长我10岁,我们同窗二载,共事十年。2020年8月10日,73岁的她带着对情感教育的深深眷恋驾鹤西去。

小蔓师姐以其情感教育理论与实践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其情感教育思想既是她个人生活经验的浓缩,又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不断发展的时代产物。回想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价值观念日趋多元,社会矛盾日益复杂,极大地影响了教育领域。1994年,小蔓师姐在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面向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创办的教育实验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提出:现阶段我国学校教育面临的困难是“上不来”与“下不去”的问题,即实践工作者理论水平上不来,基层教师急切地盼望得到理论的指导,而理论工作者多忙于文献的整理和文章的发表,沉浸在故纸堆里,“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下不到火热的学校教育中去指导改革的实践,如何破解难题?在鲁洁老师提议下,我们走访了苏南苏北的幼儿园和中小学,经过缜密策划,成立了以基础教育一线教师为生力军的教育实验研究中心,目的就是要让普通老师走出来,进入高校的培训班,接受教育科研的训练和理论的熏陶;让教育理论从书斋中走出去,走进幼儿园,走进中小学,走进孩子们的班级和课堂中去,指导教育改革发展。她带领全所研究人员广泛阅读认真研讨中外文献,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中如饥似渴地汲取学术营养。

朱小蔓教授

我们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导师鲁洁教授就将诺丁斯的关怀理论列为阅读内容,围绕关怀理论的背景、内容以及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我们经常就如何在一个缺乏关心的年代学会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切磋。记得在一次博士沙龙中,小蔓师姐结合诺丁斯“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彻底改革,学校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建立一个充满关心而不是竞争的环境,对学生的各种兴趣和才能予以开发和培养”的观点,指出:现在我国的基础教育盛行一种轻视合作鼓吹竞争的风气,这是有问题的,学校里不讲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心和友爱,只以学生的考试成绩论英雄、谈成败,使得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蜕化为“别人的存在就是我的坟墓”的利益关系,违背了学校教育的初衷,我们要理直气壮地提“情感教育”“关心关爱关怀的教育”,要提倡关爱生命。她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报告的观点阐述了她的情感教育思想,使大家深受教益。她结合自己的家庭身世和成长经历诠释了她对“爱的理论”的体会和理解,说到动情处,大家无不深受感动。她长期坚持对诺丁斯关怀理论的本土化研究,并将这种研究融入她对研究生侯晶晶等人的博士论文写作指导中,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做出了贡献。她关注社会变化与教育政策调整,关心人文教育批判,强调诺氏关怀理论以关怀为道德取向,强调关系的道德价值,并且把这种强调扩展为这些关系当中内在的责任,而不是像传统伦理那样强调权力。

这一系列的理论研究为她的情感教育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在之后的数十年里,她一面对外来理论进行探讨与借鉴,一面对中国自己的情感教育理论进行挖掘和整理,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她相继提出了情感性素质教育、情感师范教育、情感性道德教育、情感—交往课堂、情感文明等观点,对基础教育的系列问题做了积极的探索并提出了解决策略。其中,影响比较大且具有代表性的是对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李吉林老师教学模式的总结和提炼。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家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从实践到理论,从经验到模式,均与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老师们的专业指导有着密切关系。改革开放后,李吉林老师以她的情境教学模式获得业界首肯。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受江苏省教育厅的委托到李老师的课堂里听课、评价、总结和凝练。《十里长街送总理》《猫耳洞里》《小荷才露尖尖角》等课文在李老师以及专家指导组的精心组织下上得精彩迭出,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全国各地慕名而来观摩学习的同行络绎不绝。但也引起了争论,有人提出,难道一定要把教室变成灵堂才能上好《十里长街送总理》吗?业界同行对于情境教学也从心理学、课程论、教学论等角度见仁见智发声发言,认为小学低段、中段、高段孩子的思维是由形象思维走向抽象思维再到辩证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应注意感性到理性的转变与过渡,如果课堂教学只是以感性的表演、动作、形象、角色为核心,缺乏理性思维的训练,势必会造成对孩子思维发展的束缚或阻碍。小蔓师姐提出,就像思维的发展具有阶段性一样,情感的发展同样具有层次性,儿童的情感表现亦有明显的年龄特征,低段至高段小学生的情感发展遵循由情绪到情感再向情操升华的发展路径。当时那一幕幕讨论的鲜活情景至今仍在我的眼前闪现。小蔓师姐的情感教育理论正是在这样的实践氛围中得以充实、丰富、升华与提高的。如今,健康情感的养成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目标,情感教育思想也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研究领域中独树一帜的教育理论,对我国教育改革正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小蔓师姐十分重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整理,情感教育思想是对我国情感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她认为与古代西方双希(希腊、希伯来)文明尊崇“理性本体”的哲学思想不同,我国传统文化具有情感本体的特征,属于情本体文化,其核心是认为情感不只是人们发泄内心欲望的工具,还对于人本身的存在具有实际的意义。她高度重视对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情感教育内容的挖掘,认为我国儒家伦理文化的出发点与归宿皆是围绕着情感而展开的。她概括出我国传统情感性道德教育“扩充善端” “规范内化” “知行合一”和“情意感通”等四种模式,创造性地采用新兴学科的相关研究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情本体文化进行现代诠释,从而构建起具有我国本土特色的情感性道德教育范式。她认为情感性道德教育范式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三项指标,即教育者的“情感—人格”资质、教育环境中的“情感场”、受教育者的情感经验。今天,她的情感教育思想为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幼儿园老师们所接受,她的理论正在转化为教育生产力,我国传统情感文化传承的队伍因为她的努力越来越壮大。

小蔓师姐谙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注重和世界著名教育家开展交流和对话,以丰富自己的学术体系。她常说,中国教育学者要在专业领域里发出声音,要有自己的话语权,要在国际舞台上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她非常注重和世界著名教育家开展交流和对话,拓宽学术视野,丰富学术思想。无论是做南京师大教科所所长、教科院院长,还是做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还是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她都特别注重与国外同行开展积极的学术交流活动,主动将自己的情感教育思想以及我国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情况介绍给国外同行,同时积极吸取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她开朗活泼的个性,成熟醇美的言谈,认真严谨的态度,深深地吸引和感染着身边的同事,赢得同行们的尊重和爱戴。我们南京师大和日本福冈县立大学阿部洋先生一行长达6年之久的国际学术交流结束的时候,她深有感触地对我说:参加国际学术活动对学者个人是不可多得的学习的好机会,我们要培养走上世界舞台的中国公民,自己首先要朝着这方面去努力,国外学者开阔的思维方式,多维的研究视角,缜密的研究思路对我们具有方法及方法论方面的启示。

20世纪90年代初,她在莫斯科大学访学期间参加世界伦理学大会,报告题目是“以情感发展为特征的中国学校道德教育模式”;1998年,她应邀参加在美国夏威夷举办的国际研讨会,报告题目是“中国中小学情感性素质教育的理念及实践模式”。她走访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诸多的国际学术会议,她的情感教育思想和理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14年,她出版了《与世界著名教育学者对话》,主要是2000年—2005年间与世界上12位教育专家的对话记录,涉及道德教育、教师教育、教育哲学、情感教育等话题。小蔓师姐情感教育思想是诞生在我国本土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也是能够体现时代精神的、走向世界的中国教育理论。

小蔓师姐的精神永远鼓励我们在教育研究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猜你喜欢

师姐理论情感
坚持理论创新
青春才几年,师姐占四年祝我四周年生日快乐!
神秘的混沌理论
师姐的一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师姐的一周
情感
电脑报最会省的师姐教你们6·18该怎么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