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对中韩会计准则差异策略的研究
2022-02-16杨利红
●杨利红
当前,经济全球化持续推动资本市场联系的密切化,在频繁的经济贸易往来中,会计信息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有力支持和促进了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融合发展。2021年,中韩贸易额达到3823.5亿美元,同比增长26.9%。其中,中国对韩国出口1488.6亿美元,同比增长32.4%;自韩国进口2134.9亿美元,同比增长23.3%。但由于中韩两国采用的会计准则不同,使得企业对于相同的经济业务采取的会计处理方式不同,不仅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资源的有效配置,甚至还阻碍了商业信息的有效传递。
一、中韩会计准则差异分析
1.总体差异分析。总体差异是所有差异的主要根源。从内容结构上来看,中国会计基本准则分为总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资产、负债等共11章;韩国会计准则为总则、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资产负债的评估、现金流量表、附则等共6章。从财务报告的目标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方面来看,中国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理解性、重要性、相关性、可比性、可靠性、及时性、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等8个方面;韩国企业会计准则里包括了资产负债评价标准和收益费用认识标准,有企业会计一般原则的概念,包括了可信性、明确性、充分性、持续性、重要性、安全性、实际性7个方面。虽然内容与中国不同,但具有相同的功能,区别在于中国从结果上进行规范,韩国从会计信息构成过程进行规范。
2.财务报表差异分析。财务报表差异体现在财务报表里,体现在表现项目、确认和计量上,财务报表差异是综合体现。财务报表构成要素方面,中国新会计准则规定的要素分别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益、费用和利润6个要素;韩国会计准则规定的要素则分别为资产、负债、资本(指所有者权益)、收益、费用和现金流量,两国之间的要素内容有一定差异。关于要素计量方面,中国会计准则规定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但在不同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的会计要素还有重置成本、可实现净值、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韩国会计准则规定一般采用历史成本,也可采用公允价值、现行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来计量。
3.其他差异分析。从基本假设方面来看,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都涉及了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等四个会计基本假设,而韩国会计准则只涉及会计主体、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的假设。对于资本与资本保全的概念,韩国会计准则采用保全名义资本的概念,中国新会计准则对资本保全的概念未做规定。偿还优先股方面,韩国会计准则归类为资本,中国新会计准则未进行分类。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中国与韩国会计准则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异。
二、企业应对会计准则差异实践分析
(一)会计准则实践差异
会计准则制定差异未必都能够体现为实践差异,因为没有任何一家企业会全面涉及到会计准则制定差异涵盖的所有经济业务。就中韩两个国家来说,会计准则的实践差异应当比会计准则的制定差异小得多。首先,韩国中资企业数量众多,但几乎都是项目公司和国内公司的境外分支机构,在当地上市的企业较少,因而会计监管相对宽松。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财务报表的主要目的就是纳税,只要按照当地税法按时足额缴纳相关税款,对财务报表的编制及报送并不十分关注。
(二)企业应对中韩会计准则差异的实践
从理论上应对会计准则差异一般有两种处理办法:一是对于企业所在地不严格需要编制企业财务报表的企业来说,就直接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对于企业与当地税务等利益相关者的联系情况进行简单的备忘性记录即可,相关会计原始凭证原件作为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的依据。二是对于企业所在地严格需要编制企业财务报表的企业来说,分设两套会计机构,一套在当地聘请会计人员,按照当地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编制并向当地税务及会计监管等机构报送财务报表;一套由国内派驻会计人员,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编制并向国内母公司和会计监管机构报送财务报表。相关会计原始凭证原件作为按照当地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的依据,另外制作复印件,作为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的依据。
无论韩国的财政部门和税务机关是否要求在韩的中资企业必须每个月都要上报财务报表,中资企业的财务部门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向中国的母公司提交海外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并且要按月编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科目余额表、现金流量表。根据重要性的不同,需要建立各种专项差异对照表。在不违反韩国和母公司会计制度的前提下,财务人员尽可能要把会计核算科目内容一致规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科目核算差异。
(三)会计准则差异对在韩中资企业的风险分析
国际间投资必然会产生国际间资本流动,两国间准则的差异不仅会影响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影响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也会让投资方在审计、会计机构设置、会计报表的披露和报送等方面收到一定的影响。面对中韩会计准则差异主要会出现以下几个风险。
1.缺乏统一的票证监控体系。在现行的会计准则中设有专门的办法监制票证,经济活动发生时取得的票证,只需要收款方签字证明就可以生效,导致在外中资企业面对国内审计提出的原始票证的法律效力难以核实的问题在整改上有一定的难度。
2.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设置要求不同导致涉外会计人才短缺。由于在韩中资企业的特殊性就对公司的财务人员有较高要求,除了必须熟练掌握中国会计准则外还要求熟练掌握韩国会计准则,但由于公司的财务人员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并且部分企业财务人员仍在采用原始的手工记账法,由于财务人员的原因加剧了公司日常财务工作的困难程度。
3.新的管理问题。对于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而言,银行很难对外国公司的信用做出精确的评估,面对几份不同的财务报告很难做出最佳投资决策。对于公司自身而言,由于外国投资者无法精确地评估本国公司的业绩,获得投资变得更加困难了,从而提高本公司的融资成本以及公司借款成本。对于行业竞争者来说,不同的财务报告会产生不同的数据,不具有可比性的数据很难用于比较不同公司的经营状况,也因此很难监督国外竞争者。
三、企业应对会计准则差异的解决方案
上文中对中韩会计准则中存在的差异及会出现的问题和风险进行了归纳与分析,现将针对上述中韩准则差异提出相应得建议和措施。
1.总体分析中韩会计准则,认识现存差异客观性。由于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法律环境的不同,中韩会计准则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需要客观对待因为中韩会计准则衡量标准的不同导致的报表信息差异化,在分析产生差异原因的同时尽可能使两种准则衡量标准趋于一致,尽量减小对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时产生的误导。
2.加快推进国际间的国际协调。不同会计准则下所形成的会计信息是不相同的,很难调整到相同的会计基础上。目前各国的会计准则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还并没有一份完全符合所有国家会计环境的会计准则存在。由于会计准则差异的存在影响了各个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但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所有国家之间并未因为会计准则的存在而减少相互之间的投资,因此我们只能加快国际间的协调工作从而来降低因为会计准则差异存在的风险。
中韩会计准则虽然存在差异,但是中国和韩国都是在不断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我国应该在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下借鉴国际会计准则,而不是盲目完全照搬国际会计准则。对于符合我国国情并且适合我国经济环境的会计处理方式可以采纳,反之我们应该认识到不同,并且在符合国情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积极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沟通协调得到他们的认可。最后我们要以国际会计准则框架为出发点,根据我国国情按照求同存异的原则制定会计准则,以此来减少与其他国际会计准则成员国之间的差别。
3.完善我国会计监管制度。会计监管制度的制定是为了规范企业会计行为,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和财务舞弊事件。首先我国可以建立会计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我国现有会计监管法律对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的造假成本偏低,起不到很好的约束作用。因此我国可以借鉴国外法律制度或者《注册会计师法》,明确各个监管部门职责范围,行业协会的性质职能,企业的自律管理机制。其次可以加强会计诚信制度建设。从会计法律责任制度和职业道德建设上着手建设,在法律制度的制定方面加大对会计信息造假者加大惩罚力度,使违法者付出代价远大于所得好处。职业道德建设是行业的最基本环节,只有会计从业人员意识到自身的责任,才能加强会计人员的道德约束力。
四、结论
韩国跟中国的长期交流中存在文化、政治、语言等差异原因,从1990年开始两国在贸易中发生了和税务单位发生摩擦、合作契约纷争问题。中韩会计准则差异降低了跨国投资的企业财务数据可比性,增加了两国企业资本成本。因此,笔者从研究中韩两国会计准则差异着手,深入分析不同会计准则下会计报表协调以及会计准则差异对财务报告的影响等多方面内容,分析由此引发的问题及对应解决措施,以期提高两国经济贸易往来过程中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促进两国间资本流动和促进经济往来更加便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