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实施新旧会计制度转换探讨
2022-02-16李岚
●李 岚
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推动了会计制度的革新,新旧会计制度的转换会产生一定的问题,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转。行政事业单位要结合内部的具体情况,有效把握新旧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异,采取科学的转换方法,实现新旧制度的有效衔接和过渡,提高内部会计工作的效率,增加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行政事业单位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确保新旧制度转换能够有效的落实,明确新会计制度的目标定位,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同时做好科目余额编报以及新账设置,注意采取统一的核算标准,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严格落实权责制度。笔者主要是从行政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的差异、转换中的缺陷以及转换方法三个方面来展开进一步论述的。
一、行政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的差异
新旧会计制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会计科目调整。新会计制度中,会计科目的内容更加精练,如:删除了“拨出经费”等科目,增加了“累计摊销”等新内容。第二,适用范围发生了变化。旧会计制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针对中国境内的国有企业,新制度适用于我国所有的事业单位,所涉及的内容也更加丰富。第三,财务处理方式发生了变化。新制度中增加了“累计摊销”和“累计折旧”等科目,对固定资产以及变动资产的审核更加准确。第四,会计科目处理的变化。新制度中加强了对会计工作的审核,对财务管理工作趋向精细化和规范化。第五,会计核算基础发生了变化。在旧的制度中主要采取收付实现制,新制度主要是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加入了权责发生制,更加准确地反映了行政单位的收支状况,推动了行政事业单位的高效运转,增加了其经济收益。
二、行政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转换中的缺陷
1.会计人员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在新旧会计制度转换的过程中,传统的会计处理方式发生了变化,部分会计人员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适应,他们在工作中会出现失误,影响会计数据的准确性。部分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存在缺陷,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在实际操作中很容易出现账目混乱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会计部门要保持冷静,要做好相关的培训工作,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养,更好地适应新会计制度的要求。
2.事业单位资金运转会受到影响。事业单位的资金运转会受到会计部门的影响,在对会计制度进行革新时,在一定程度上对资金运行造成影响,导致资金运行不畅,后续各项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在会计制度转换的过程中,需要对事业单位的相关事项进行审批,为事项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撑。但是在转换的过程中,会增加审批工作的难度,也会延长审批的时间,导致资金无法正常的运行,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
三、行政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转换的方法
1.落实新旧制度转换的准备工作。会计部门要做好制度转换的前期准备工作,保证新的制度能够有效的衔接,提高会计管理的效率。首先,会计部门要对行政单位内部各项资产进行盘点,包括了流动资产、固定资产以及各种应收账款等,确保账目与实物相符合。其次,会计人员要做好固定资产的折旧以及无形资产的摊销等工作。根据固定资产的情况以及使用年限,确定合适的折旧方法。对于新旧会计制度中有关折旧的差异,工作人员要补提相关资产的折旧,保证各项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最后,会计部门要将基建账并入到会计“大账”中,完善相关会计科目的余额结转。根据新会计制度的规定,行政单位要对其基本投资情况进行会计核算,除去国家规定的单独核算的项目外,其他的项目都要并入到“大账”中。会计部门要落实前期准备工作,保证转换过程的科学性。
2.明确新会计制度的目标定位。行政事业单位要针对新的会计制度,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单位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转换规定,对各项问题进行处理,提高问题处理的效率和效果,让旧会计制度能够有效过渡到新会计制度,满足单位发展的实际需求。单位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制定有效的发展策略,明确新会计制度的目标定位。事业单位要对自身的财务情况进行准确的反映,保证各项数据的客观性。事业单位要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更新,实现数据的正确转换,确保新旧套账之间能够有效的衔接。会计工作人员也要提高自身的认识,严格遵守相关的要求和规定进行操作,提升会计处理的效率,保证各项数据的准确性,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运转。
3.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重点,会计部门要高度重视,严格落实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了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能够提升固定资产的利用水平,避免出现资源的浪费,打造节约型的单位,满足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会计部门要对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情况进行盘点,对各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将盘点的结果与固定资产的总账以及明细账进行对比,如果账目不实,则要查明原因并及时进行上报。根据盘点的结果,对各类固定资产进行统计,按照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家具用具以及装具等进行划分,全面核实固定资产已使用年限以及可使用年限等数据,为转入新账做好准备。会计部门结合单位发展的目标和需求,有效协调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以及维护等工作,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事业单位要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严格落实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从而对会计数据进行更新,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性。
4.做好科目余额编报及新账设置。为了保障新旧制度能够有效转换,事业单位要做好科目余额编报以及新账设置,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首先,会计部门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科目余额进行真实准确的编报,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对不同科目的初期余额以及资产负债表等进行编制,构建出基于新制度的账目。同时要做好本单位的核算工作,准确地反映出本单位在运行中的财务状况,构建出科学的会计准则。由于新旧制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转换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会计人员要更加谨慎,加强对资产负债的管理。事业单位要积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会计系统以及软件进行更新,利用会计系统对各项会计数据进行处理,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性,确保能够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情况,有效满足新会计制度的要求,推动事业单位的高效运转,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
5.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会直接影响会计核算的质量,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首先,单位要定期开展有关新旧制度转换的知识培训,丰富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使他们能够充分了解新制度的要求。培训结束后,可以组织会计人员进行交流和探讨,分析本单位在执行新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处理和改正。其次,单位要鼓励会计人员互相学习,也可以邀请专业的人员进行指导,或者为他们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向其他单位学习先进的操作方法,提升他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会计信息处理能力。事业单位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在微信、微博等平台上分享有关新旧会计制度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对会计人员产生影响。最后,单位可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将会计人员工作质量与其绩效挂钩,对于表现优秀的会计人员,给予一定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有效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
6.严格落实权责制度。大多数事业单位采用的都是收付实现制,这无法满足新会计制度的要求,事业单位要高度的重视起来,对收付实现制进行优化和升级。例如:在实际的操作中,按照收付实现制进行处理,可能会导致收支不平的情况,事业单位收入的资金与流出资金不匹配,当期的会计信息也无法准确反映单位的运营状况。新会计制度对这一问题有明确的规定,能够有效强化单位内部的成本管理,使收入与支出相匹配,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事业单位要结合实际的发展情况,逐步地落实权责制度,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完整性,也提高会计预算的准确性。权责制度的落实,在报表中能够更好地反映单位资金的流动状况,准确把握每一笔资金的流向,避免出现资金流向不明的情况,提高自身利用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7.注重制定统一核算标准。在新旧会计制度转换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制定统一的核算标准,满足事业单位发展的实际需要,有效落实相关会计核算和记录工作。一方面,在交付资产的过程中,会计部门要对该环节进行动态的监控,结合该项目的实际特点以及事业单位发展的需求,严格把控各个细节。针对会计管理中出现的挂账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有效保证该款项的落实,提高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另一方面,要针对固定资产制定科学的核算标准。当前固定资产入账的价值在不断地提升,这也对会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要结合新制度的基本要求以及单位内部的具体情况,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的分类。在登记入账的过程中,按照类别对固定资产进行划分,针对存在的计提折旧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处理,明确固定资产使用的年限以及折旧的年限,有效落实各项核算工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旧会计制度的转换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非常重要,工作人员要高度的重视起来,采取科学的转换方法,保证新旧制度能够有效衔接,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性。事业单位要加强对会计人员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严格落实权责制度,一旦发生问题,要追究相关会计人员的责任,充分发挥警示作用,同时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对核算标准进行统一,完善新账的设置,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有效增加其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