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赫哲族居室陈设艺术研究

2022-02-16王艺瑶赵俊学杨浩瀚WangYiyaoZhaoJunxueYangHaohan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2年1期
关键词:桦树皮鱼皮赫哲族

王艺瑶,赵俊学,杨浩瀚 Wang Yiyao& Zhao Junxue& Yang Haohan

(1.东北林业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2.东北林业大学交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赫哲族是我国北方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建国之初寥寥数百人,经过五十年的发展至2010年全国赫哲族人口约为4640人,黑龙江省境内约为3910人,占全国赫哲人口的84.3%。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约为5354人。在地理上三江平原与完达山余脉水产资源与物产丰富,冬季气候严寒,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形成了独特的赫哲族文化与建筑居室陈设文化。明代归属野人女真。明末清初时,赫哲先民从女真人中逐步分离出来,这为赫哲族共同体和民族认同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与历史积淀[2]。赫哲族在漫长曲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与中原王朝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时断时续的朝贡臣服与不屈抗争中,发展成为多源多流历史悠久的民族融合体[3]。

1 赫哲族起源

想了解一个民族,皆应以民族历史入手,了解其传承文脉方可窥其一隅。赫哲族起源一直众说纷纭,相关学者为此争论百年,现阶段接受度最广的学说是肃慎说。其认为赫哲族是古老且在历史长河中受到正封的民族。唐代时期是黑水靺鞨的构成之一。唐开元十四年,赫哲族先民归属在黑水都督。至辽,属生女真(未编入辽国户籍的女真人)北支的一部,归属五国部节度使。金时为生女真人一部,在松花江下游设置胡里改路统治赫哲族先民[1]。元代是女真水达达地的构成之一,在黑龙江设置女真水达达及乞列宾地合贪镇守军,管辖赫哲族先民。明代设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对其行使管辖权,后归辽东都司管辖。

2 赫哲族建筑与居室

建筑之于居室陈设,犹如筋骨之于发肤、骨相之于面相。所谓画皮难画骨,陈设用品为建筑框架之补充,陈设受制于建筑、建筑受制于民俗、民俗受制于环境。

图1 木刻楞

图2 地窨子

图3 撮罗子

图4 撮罗子结构图

图5 木刻楞室内复原图

图6 地窨子内部复原图

图7 西炕上的陈设

图8 赫哲族居室陈设材质占比

赫哲族为我国东北部非常古老的一支,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交汇构成的三江平原和完达山余脉,而这样的高纬度且位于河流附近的密林之中的地理环境极为复杂。夏季要保证通风干燥、阻隔蚊虫叮咬;冬季要温暖干燥、抵抗风雪侵袭,同时还要对大型野兽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所以赫哲族人民的建筑具有较强的功能性。赫哲族先经满化而后汉化,故其建筑虽自成一脉,却也体现了农耕文明与游猎文明的碰撞。赫哲族的建筑主要分为固定居所与临时建筑[4]。

2.1 赫哲族固定居所形式

2.1.1 固定居所有木刻楞与地窨子两种

(1)木刻楞

(2)地窨子

另一固定居所地窨子,如图2所示,赫哲族人也叫它为“胡日布”,是冬天抵御寒冷的主要固定居所。图2为地窨子复原图。搭建地窨子首先要在地下三尺左右深的位置挖出一个土坑,坑的大小随一家人口多少而定,用木柱架起土坑的中间,前面和后面,架上檩子固定好。形成一个人字型,用笤条和草覆在上面,最后培土即可。在向阳面设有门窗,起初用去鳞的鱼皮来糊窗,随着时代的变迁改用纸糊窗[6]。室内可以搭铺也可搭火炕。

2.2 赫哲族临时建筑形式

临时建筑中有从事渔猎活动的撮罗子、赫哲族人也称之为撮罗昂库。有行船晚宿的小布棚刀伦阿吉比莽等。如图3为撮罗子,其主要特点是可就近取材,搭建方便,易于拆卸与搬运,在其从事渔猎作业时往往无法及时回到家中,而这种简易的临时建筑就起到了补充作用[7]。如图4为撮罗子结构图,用十几根木杆柱围成一个圆锥形,上面用木条固定,夏季表面覆以苫草材料如用桦树皮,冬天则用兽皮或布帐。内部架子边缘是草铺起来的炕,中间悬挂锅具用于做饭和取暖。同时撮罗子也是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在游猎时所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鄂伦春、鄂温克人称之为斜仁柱[8]。

3 赫哲族居室陈设空间展示

图5为木刻楞室内复原图,图6为地窨子室内复原图。不管是木刻楞还是地窨子,内部陈设都较为简单,其中火炕,锅灶等为主要设施,还有一些桦皮器皿、桦皮箱盒、木质器皿、陶器、装饰画等陈设品。火炕为全家起居,休息所用,人口少的话建一铺南炕,多的话搭建万字炕或者南北炕。家中有幼孩的,会有桦树皮制的摇篮悬挂于房梁之上。炕上摆放着桦树皮箱、桦树皮盒、木材质炕桌。锅灶依炕而建,方便取暖。除此之外火盆也是重要的取暖工具,赫哲族有句老话“火盆放在炕上既抽烟又取暖——一举两得。”赫哲族使用油灯作为照明工具,灯碗一般采用木材质。由于信奉萨满教的原因,赫哲族人会在屋内西墙设置专门供奉神偶 (木人、木神 )和三代宗亲的地方。如图 7西炕上的陈设。祖先的木偶像及其他神偶放置在最上面的一层,下面置物区可放置其他陈设品[9-10]。

图9 桦皮圆盒

图10 桦皮圆盒盖面花纹

图11 桦皮圆盒四周花纹

图12 赫哲族木质勺

图13 木勺柄端雕刻

图14 狍皮被窝

图15 骨扳指

图16 鱼皮剪画—夫妻劳作图

4 赫哲族居室陈设的艺术表现

居室陈设是指对居室空间中的各种物品的陈列和摆设[11]。陈设品的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形式更是丰富多彩。通过实地调研,查阅文献资料,以大量图片和文献资料为依据了解到赫哲族居室陈设大致分为四类材质:1.木材;2.兽材;3.鱼材;4.陶材。受地域自然环境,生活生产方式和制造能力的影响[12],从前的赫哲族人更注重陈设品的实用性和使用便捷性。因此木材、兽材的陈设品占比更大。如图8为赫哲族居室陈设材质占比图。

4.1 木材陈设品

赫哲族主要聚居于中国东北部,这里自然资源丰富,树木种类繁多,例如白桦树、柳树、李树、椵树、杨树等树种[13]。赫哲族人通过多年经验与实践制作摸索出各树种的特点和用途。依据木材性质和制作工艺将木材质陈设品分为树皮陈设品和木材陈设品。

4.1.1 树皮陈设品

树皮制品同样是赫哲族非常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14]。《山海经g海外西经》有“肃慎之国,在白民北,有树名曰雄(或作雒)常,先入代帝于此取之”。以原材料区分主要有桦树皮制品与椵树皮(说法源自凌纯声所著《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经作者考证椵树即为椴树)。树皮制品虽非赫哲族独有,亚欧大陆北部甚至美洲北部也有使用,其受制于植被分布及气候条件。然尤以中国东北部民族赫哲族最为精专且历史悠久[15],曾用以进贡。这主要源于中国东北独特的植被分布及气候条件,可保证树皮制品的耐久使用。赫哲族的大部分家具都以此为原材料。如箱、盒、盘等皆以桦树皮制之。

阴茎与阴囊、阴阜之间的夹角称为阴茎角,包括阴茎阴囊角和阴茎阴阜角。包茎:阴茎体外显正常,远端包皮外口窄小,无法翻开显露龟头,呈柱状外观,阴茎角为直角。隐匿阴茎:显露不良,阴茎角呈钝角(图2)。包茎和隐匿阴茎两者阴茎体发育均正常,只是显露有差异(图3)。

图9为桦皮圆盒(由于现阶段的新农村改造,赫哲族人的居住环境已与现代化汉人无异多年,祖房因久无人居,桦树皮制品多数腐坏,无法窥其原貌,此以凌纯声所著《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之记载结合实访所书,图9为引图)。高17厘米,直径21厘米。一般放置于南炕北炕的两端,用来收纳杂物。其工艺极简,整体分为三部分,即盖、底及面。制作方法:先取桦树皮一张,以所需裁之,卷成一圆柱形,接头处没有使用接榫的连接方式,而是采用麻线进行缝制。用四层宽度2厘米的桦树皮条,将圆柱两头的边缘贴边,用藤条扎孔固定。底部是木板,盖子是桦树皮。盖板凿小洞以使绳系至桦树皮面,方便开合,盒的左右穿孔系皮条,方便提携。而后晾干,最后或绘或雕刻图饰纹样[16]。其桦皮圆盒盖面刻有阴线花纹,桦皮圆盒四周刻有阴纹点线混合花纹。如图10为桦皮圆盒盖面花纹,图11为桦皮圆盒四周花纹。如此方法所制可保坚固耐用、美观大方。

4.1.2 木材陈设品

木材陈设品除了主要使用的桦树皮外,赫哲族人还会对木质本体进行挖制打磨,制成外形坚固不易变形,耐磨等特点的生活用具[17]。李树,柳树树干本体具有光滑,耐磨等特性,常被赫哲族人制以盆、碗、盘、勺等餐饮用具。如图12为赫哲族木质勺。如图13为木勺柄端雕刻。木勺柄端雕刻的图形是饕餮纹,形貌凶恶。此勺非一般用途,应是典礼祭器。

表1 兽皮属性及用途

图17 鱼鳞画孔雀图

图18 鱼骨工艺品

图19 莺歌岭遗址出土陶猪

图20 陶偶

4.2 兽材陈设品

赫哲人的衣食都离不开渔猎.无论鱼兽,都是食其肉衣其皮[18]。狩猎的重要性并不次于渔猎。中国东北部树林茂密,赫哲人能猎取的兽类也是种类繁多,用途甚广。狍子、鹿、野猪、狐狸等物种最为常见。根据兽材和制作工艺把兽材陈设品分为兽皮陈设品和兽骨陈设品[19]。

4.2.1 兽皮陈设品

以猎到最常见的狍子、鹿、野猪、狐狸为例,总结其表皮的特征并说明用途,见表1为兽皮属性及用途。

如图14为狍皮被窝。冬天赫哲人出门狩猎必会携带狍皮被窝,以此来对抗寒冬。皮被窝整体均采用狍皮制作,整体长约118厘米,呈现圆柱形状,被面上有一条缝,缝的大概长度约115厘米,再用狍皮贴牢缝边。在被面上缝上四对皮带,方便捆绑携带。

4.2.2 兽骨陈设品

赫哲人不仅对兽皮使用充分,食肉后的兽骨也会物尽其用。兽骨可以作成各式各样的生产生活用具和装饰品。如骨箭、骨簪,骨筷,骨扳指。图15为骨扳指,高1.5厘米,径2.5厘米。截取鹿的小胫骨制成。一般佩戴在右手大拇指,方便扳弓弦。即《诗·芃兰》“童子佩韘”的韘。《毛公传》云:“韘,决也;能射御则配韘。”本来是用具,但如今已经成为装饰品了。

4.3 鱼材质陈设品

素有“鱼皮部落”之称的赫哲族,渔猎是他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要部分[20]。中国有56个民族,但是提到鱼皮衣,就一定会关联到赫哲族。鱼皮衣是赫哲族民族服饰中最具特色,也是最为显象性的服饰。也是识别赫哲族的唯一标识[21]。然而鱼皮不仅能吃,能做衣物,还被心灵手巧的赫哲人做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装饰画;剔下来的鱼鳞除了可以吃,亦可做成装饰画;最后鱼骨也被赋予了新的灵魂,被制作成工艺品[22]。

4.3.1 鱼皮陈设品

赫哲族人善做鱼皮制品,《山海经·海外东经》云:“玄股之国,在其北,其为人,衣鱼食鸥”。赫哲族人不仅“衣鱼”,更擅将鱼皮制品赋予艺术内涵,以成摆件或挂饰[23],如图16为鱼皮剪画,讲述了真实的赫哲族人的生活场景,男猎女织[24],男人捕鱼而归,夫妻生火做饭,食鱼肉,男子制鱼皮,女子将制好的鱼皮制作成生活用具。画面朴素和谐,反映出了赫哲族人真实的生活场景与先进社会分工,也体现了赫哲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的整体性。

4.3.2 鱼鳞陈设品

相比较鱼皮画而言,鱼鳞画却鲜为人知。鱼鳞画更加精美,清透。鱼鳞不仅会被端上餐桌,炸鱼鳞,鱼鳞冻等美食,也会被制作成精巧的工艺品和装饰画。如图17是由传授非遗项目鱼皮画制作技艺的杨双艳老师用鱼鳞制作的孔雀图。

4.3.3 鱼骨陈设品

与鱼皮、鱼鳞相同,鱼骨也可以食用,做成赫哲族特色菜肴“炒鱼毛”或做成具有装饰性的工艺品,是成熟的工艺品类型。如图18为鱼骨工艺品。鱼骨大致分为鱼刺,脊椎骨,鱼鳃骨,鱼鳍,鱼尾,鱼牙齿等。鱼骨形状的特异性会被使用在不同的鱼骨工艺品中。

4.4 陶材质陈设品

赫哲族的先民在商周时期称“肃慎”。“肃慎”是最早见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居住在东北地区的古老居民。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镜泊湖畔的莺歌岭遗址,距今已有3000多年,其中出土的小陶猪最为著名[25]。如图19为莺歌岭遗址出土陶猪,是最原始的小型陶制艺术品。用泥陶手工捏塑的陶猪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头占全身比例的三分之一,背脊高耸[26]。正源于远古时代人们对生活的深刻细致地观察。

图20为抓吉赫哲民俗展示馆里展示的陶偶,据馆员介绍得知,其出土于街津口地区,是清末年间的文物[27-28]。

5 结语

居室陈设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生活习性与劳作实践的客观体现,它不仅能够反映出民族的特色,而且能够使人全面、直观、深刻地了解这个民族。对其的研究与开发有利于民族多样性的保护与文化的传承,同时可以提高审美情趣,在现代居室陈设方面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多彩的选择,对新建建筑设计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猜你喜欢

桦树皮鱼皮赫哲族
论新时代背景下赫哲族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新媒体时代下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路径
——以桦树皮画为例
传承赫哲族音乐的几点思考
桦树皮制作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下鄂伦春族桦树皮工艺品的形式功能及传承意义
赫哲族滑爬犁的演化及在赏冰乐雪活动中的应用
鱼皮画的传承与发展
树皮的秘密
徐薇娜鱼皮镂刻作品
鱼皮帮助烧伤病人快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