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符号学视角下新中式茶家具无意识设计研究

2022-02-16王婧旸王文强杨超翔王梦兰叶俊男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2年1期

王婧旸,王文强,杨超翔,王梦兰,叶俊男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上海,200237)

中国人醉心茶事已久,饮茶方法从唐代萌芽、至宋代日趋精湛、于明清融入市井,直到今日已经成为超越口腹之欲的精神享受,成为最贴近日常生活的古老传统之一。家具设计的风格变迁反映了社会生活与文化形态的变化[1-2],现代茶家具由于生活节奏快、家庭空间缩小、饮茶流程简化、体验需求变化等因素,显著区别于造型厚重、装饰繁复的传统样式[3],饮茶爱好者对中国古典韵味的留念催生了“新中式风格”茶家具。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对茶家具的造型美学、用户体验、人机尺寸等诸多方面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级的设计要求[4]。本文尝试从符号学视角,结合无意识设计方法,建立新中式风格与使用功能的映射联系,实现文化要素和使用需求两者的关联,提出更符合“新中式”茶家具的无意识设计方法。

1 符号学与无意识设计概述

面对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新中式茶家具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扩充其精神内涵,并以消费者为中心,进行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设计理念创新,提升茶家具使用体验。在新中式茶家具设计中应用符号学理论,可以形成清晰的设计流程,摆脱对经验性判断的依赖;应用无意识设计,可以通过客观写生、寻找关联、两种跨越三条路径,将文化与功能有机结合。

1.1 符号学概述

图1 新中式风格与茶家具的认知三层次分析

图2 新中式茶家具设计策略模型

图3 新中式风格与茶家具的三种关联路径

符号学研究的目的在于理清人们认识与表达意义的方式[5],由于其包含的严密逻辑被称为“文科的数学”。在符号学研究领域内,视觉效果、味道、动作、以及行为本身都可被视为符号[6];每个符号与其意义都存在一种锁合关系,即符号的规约性[7]。符合规约的编码与解码便是传递符号携带信息的过程,因此凡是涉及意义活动的文化门类均可使用符号学理论加以研究[8]。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皮尔斯的开放模式占据主流,到八十年代形成“门类符号学”研究风潮,符号学已经从最初的语言学范畴,大跨步向更广泛的人文社会领域融合发展。

设计风格的形成标志着设计作品依托大众认可的文化规约构建出了一套富有个性的符号系统,无论是设计师编码还是受众解码的过程都伴随着经验信息的不断丰富,这种流动的关系从科学技术的角度难以表述。在艺术设计领域符号学理论研究的对象是“意义歧出丰富”的人文学科[9],用它分析视觉元素意指关系,有助于设计师对受众美学感知与信息解码的精准理解、对自身思维方法的严谨规划,以及对最终设计风格的准确把控[10]。在符号学解读下,实践行为的改变与象征意义的拓展却意味着崭新的灵感来源,将设计学研究提升到哲学层次[11-12]。新中式家具设计便是风格变迁的典型一例,古典中式审美与现代实用需求相互碰撞产生了“中而新”的设计理念,可以归结为一个新设计符号系统的产生[13-14]。

1.2 无意识设计概述

无意识概念被日本设计师深泽直人较早应用于设计领域,他主张以用户潜意识为出发点,研究如何用设计手段使产品的外形与功能契合人们的“无意识行动”[15];我国学者张剑在广州美院建立生活实验室,进行无意识行为和情感反馈的产品语义学研究,通过研究符号与意义,人的直觉联想和行为反应变得易于理解[16]。

图4 相对顾客满意系数散点图

无意识设计原理以符号学为基础单元,将人处理信息的过程描述为直接知觉借由经验(即集体无意识)重构,呈现为可感知的符号系统,无意识设计正是覆盖知觉、经验、符号系统三层次的一种思路(图1)。采用无意识设计方法编码的作品遵循设计师与受众共同的集体无意识,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解码时产生的歧义、有效降低学习成本,被广泛应用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设计[17-18]、家具设计[19-20]中,以及要求信息传达精准高效的交互设计[21]、建筑导视[22]、包装广告[23]等领域。

新中式家具设计的核心要求是满足使用需求、激发文化共鸣,无意识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重点同样是关注用户行为与情感反馈两方面。行为方面注重满足使用者客观存在的使用需求,或通过产品特征启示肢体语言联想,激发特定的行为反馈;情感方面注重为使用者带来愉悦的身心感受,以及准确地传达文化氛围。在茶家具设计中使用无意识设计方法代替凭经验进行的目标获取工作,能够使文化属性与实用功能相互契合,并保证受众充分认识产品承载的传统文化内涵。

2 基于符号学的新中式茶家具无意识设计流程构建

本文提出的新中式茶家具设计流程包括三个主要步骤,首先基于皮尔斯符号三要素分析新中式设计风格、使用KANO模型分析茶家具使用需求,分别得出风格符号库与功能层次,运用无意识设计方法关联两者,获得可用于现代家庭茶家具的具体设计目标,再通过具象表达、打散重构等手法形成茶家具设计方案(图2)。

基于对文化与功能的两方面分析,应用无意识设计方法,整合产品设计需求与新中式风格符号是茶家具设计的核心步骤,其中涉及无意识设计的三种方法(图3),路径1为客观写生,路径2为寻找关联,路径3为两种跨越。

路径1对茶家具的外观、结构、使用行为等进行客观写生后,形成的符号能够直接与新中式风格符号环境的一部分相对应。客观写生是无意识设计三种方法中最直接的一种,它要求将观察集中于目标产品本身,及其日常使用场景。

图5 应用无意识设计方法获取茶家具设计目标

图6 茶家具设计方案

表1 新中式风格符号三要素分析

表2 茶家具使用行为分析

路径2中,茶家具的工艺、材质或某种特征能够使用新中式风格符号环境里的一项进行嫁接,或经验主体的替换寻找关联更重视茶家具与新中式风格符号之间的双向解释,保证消费者对设计作品的文化属性能够有效解码,其符号规约主要来自集体无意识。

路径3以前两种无意识设计方法为基础,两种跨越能够提供更复杂的规约依据,因此可以被用于深层文化挖掘中。通过两种跨越生成的设计目标将茶家具和新中式风格两方紧密联系,且具有凝练、深刻、精确的特征,可以用作伴随文本提升产品精神层次。

3 茶家具新中式风格符号与使用行为探析

3.1 茶家具新中式风格符号分析

新中式风格具有古典与现代两方面文化特征,其中传统文化表现为古典纹饰、造型、工艺的直接应用,创新理念涉及对传统纹样的精简优化与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本研究对设计小组内的8名家具设计从业者进行访谈,整理关键词卡片,梳理新中式风格茶家具有关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理念两方面内容,并根据皮尔斯符号学三要素,对关键词条展开进一步解析,为无意识联想作铺垫(表1)。

新中式家具借鉴了传统茶家具蕴含着深刻文化内涵的造型、套组、装饰纹样等特征。在造型方面,中式家具的整体形态历经千锤百炼,从灯挂椅、罗汉床、琴几书案等传统形制中汲取养分,能为新中式茶家具设计提供稳健的结构基础;在装饰方面,新中式茶家具对祥云、卷草、如意方胜、明暗八仙等传统装饰图案多有沿用,经过简化、重构后,传统纹样在现代家具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24]。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对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新中式家具设计中需要对传统做法有所扬弃,并引入现代技术。传统家具一般放置于空阔的厅堂中,需要厚重的体积和复杂的装饰平衡屋内陈设重心,而现代居家空间紧凑,照搬古典格局难免显得拥挤冗余。玻璃纤维、特种塑料等新材料的使用,能够使新中式茶家具脱离木质构件的造型约束,并轻松满足防水、耐热、易清洁等要求,融入现代居家场景[25-26]。

3.2 茶家具使用行为解析

现代家庭茶家具的使用场景变化决定了其使用需求更新。选择10户有日常饮茶习惯的家庭,对其饮茶行为展开记录。其中10位主要操作者年龄分布在26至49岁之间,为使用茶空间频率较高的中青年,人群选择具有代表性、全面性。根据典型用户的无意识行为记录,梳理了家庭茶空间使用阶段及对应的动机与需求(表2)。

家庭饮茶一般以休闲放松为目的,泡法、流程、空间布局均与身处茶馆茶楼时有所差异。泡法上大多使用壶泡茶法,主要包括前期准备、泡茶、品茶、清理余料、储藏茶叶茶具五个阶段,分别对应茶桌、茶椅、茶炉等家具;流程上相较正式场合茶事礼仪流程省略分杯、回壶、奉茶等环节,不使用公道杯、闻香杯等茶具,因此对茶台面积要求不高;空间布局上,家庭茶家具陈设也较传统茶室或茶楼有所简化,存在共用书房、客厅等居家空间的情况,因此少见屏风、花几等装饰性家具。

4 基于模糊KANO模型的居家饮茶需求优先级分析

根据茶家具和新中式风格相关文献,收集家庭茶空间场景下用户对家具的需求与功能描述,引入模糊KANO考察家庭茶家具使用需求优先级。经焦点小组访谈及专家筛选后确定4个一级指标,以及29个细分需求项,以此为依据编写问卷(表3)。

剔除6份包含问题性需求的问卷后,本研究共回收102份有效问卷,根据“最大值”方法计次得出需求分类。为更全面地利用问卷数据,排除四项反向需求后,计算满意度系数(图4)。

结合用户行为观察与KANO问卷调研结果可知:

在家庭茶空间构成要素中,消费者大多认为不需专门配备茶炉、垃圾篓等,且对专门配备茶具、茶叶收纳家具需求较弱,倾向于选择原有家具承担储藏功能。

表3 家庭茶空间用户需求KANO分类和相对顾客满意系数汇总表

功能要素中,休闲功能、排水功能最受重视,对于舒适度与居住环境卫生整洁提出了较高要求,可见现代家庭饮茶目的主要在于放松身心,要求茶家具清理的便捷性,很少严格遵循茶道修行规矩。

传统文化要素中,消费者将大多传统文化归为魅力型需求,将创新理念归为期望型需求,可见在总体性价比高的前提下,局部细节巧妙融入文化要素能令产品脱颖而出。

现代创新要素中,茶家具本身的智能化设计对消费者吸引力不大,受访者表示更愿将此额外支出用于家电产品,受测者的兴趣点集中在使用耐久、轻便的新材料,以及采用环境友好的工艺流程。

5 茶家具文化符号的无意识设计转化

5.1 基于无意识设计的茶家具设计目标获取

经过无意识三种路径关联家庭茶空间设计需求与新中式风格后,可以得到茶家具设计目标库,从外观造型、功能定位、工艺材质三个方向指导设计实践(图5)。

外观造型方面,新中式茶家具注重轻盈的视觉感受,造型趋于纤细,对传统纹样的应用也更加简化,且装饰面积较小,力求于细节处体现精致美感,抛弃了传统家具作为厅堂视觉重心、承担空间隔断的作用,改变了其装饰厚重反复、体量较大的特征。

功能定位方面,将几种必备型需求茶家具(包括茶桌、茶椅、茶台、茶盘)加以整合,替代成套出现的传统茶家具,以适应现代家庭茶空间的紧凑布局。同时,家庭饮茶不拘泥于礼节形式,往往伴随着其他行为,如休憩、阅读、品尝茶点等,休闲娱乐属于期望型需求,因此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休闲要素。

工艺材质方面,为了适应工业化生产,传统手工技艺直接用于茶家具是不现实的,但使用现代工艺表现传统手艺特征有利于赋予产品文化内涵,如使用人造纤维模拟竹编肌理。与此类似,整体使用名贵木材不仅使茶家具价格高昂,也不利于森林资源保护,使用速生竹木原材或轻便耐久的高性能新材料可行性更高。

5.2 茶家具文化符号无意识设计实践

根据以上设计目标,以多功能茶椅为例进行设计实践,从功能特征到文化属性,包含了人与人合、器与人合、天与人合三种美好祝愿(图6)。为适应家庭多人使用场景,茶椅使用床榻制式,可根据实际情况为一到四人提供坐席。整体为胡桃木质地,木质优良,色调沉稳;扶手转角采用热压处理圆润,并拼接深色木料,减少整块木料使用,通过节省天然木材降低制造成本。通过中部背板的收放变化,产品支持两种功能造型,即收拢背板时呈现的榻或沙发形态,以及支撑背板作为小几时的饮茶桌椅形态。可收放的方形背板上半部镂空,表面涂层隔水隔热,兼有茶台功能,抽出底部挡板后可接入下水管道作为小型茶盘使用。

多功能茶椅用纤细圆柱组成靠背部分,以减轻家具视觉重量,在布局相对紧凑的现代居家空间中提供可呼吸的留白;同时,镂空靠背也意图引导使用者欣赏不同光线条件下木柱投影的变化,引发置身竹林的联想,巧妙地拉近自然景观与使用者的距离,从细节处营造清幽静谧的饮茶氛围。方形桌板中心设置圆形排水口,与产品造型开阖变化、动静互补相呼应,暗含天圆地方、阴阳平衡的意义。

抽取反馈数据与整体趋势一致的典型问卷调研对象进行再次交流,受访者均表示茶家具方案能够使他们明确感受到传统文化意象,并在使用中获得舒适感与流畅的交互体验。其中,茶椅能够兼顾品茶与阅读、小憩等其他日常休闲活动的功能创新最受好评,可见功能整合能够适应现代家庭饮茶行为放松身心的需求。

6 结语

本文以新中式风格文化符号与茶家具功能两方面研究为基础,其中,文化方面使用皮尔斯符号学三要素分析新中式风格,得出分为传统文化与创新理念两部分的风格符号库;功能方面使用模糊KANO分析茶家具使用需求,得出符合家庭饮茶场景的功能优先级。接着应用无意识设计的三种路径关联两者,得到外观造型、功能定位、工艺材质三方面设计目标,最终使用具象表达、打散重构等常规设计手法进行实践,形成一款多功能茶家具方案。本文提供的策略能够保证设计师编码与消费者解码一致性,弥补现有设计方法文化元素与产品功能关联性弱的不足,赋予茶家具以新中式文化内涵,满足消费者高层次精神追求,使茶家具成为提升中式美学影响力的有力载体。今后还可以将茶空间采光、通风等环境因素纳入考虑范围,进一步开展针对家庭茶空间的整体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