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常规疗法治疗肾虚湿热型膀胱过度活动症30例临床研究
2022-02-16潘云霞徐素萍
荣 慧 潘云霞 张 鑫 徐素萍 周 萍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29)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膀胱功能障碍疾病,临床表现为以尿频、尿急、夜尿增多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urgent urinary incontinence,UUI),一般无尿路感染或其他病变[1]。OAB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大于65岁的人群中约30%可受到OAB影响[2]。目前对于OAB的诊断多以患者主诉为基础,但临床中患者存在个体表现差异,同时医师的判断也可能带有主观性[3]。近年来,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关注并提出可将尿液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检测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手段以客观诊断OAB,荟萃分析显示尿液NGF还是区分OAB是否伴有UUI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且可运用于OAB疗效评估[3-5]。
西医治疗本病主要采用行为治疗(如改良生活习惯、行为干预或物理治疗等)和口服药物(如M受体阻滞剂、β3受体激动剂等),尚无完善的治疗方案,不少患者经长期治疗后出现疗效逐渐减退、复发等情况。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是重要的中医适宜技术,通过药物刺激穴位或特定部位来达到治疗作用,其适应证广泛,在临床各科室多有应用,有研究报道其可用于治疗尿潴留、产后尿失禁和膀胱术后并发症等泌尿系统疾病,疗效肯定[6]。因此,我们考虑使用中药穴位贴敷疗法辅助治疗OAB,拟丁桂调气方进行穴位贴敷,获得了较好的疗效。本研究旨在通过单中心、小样本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观察在全尿路管理与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对肾虚湿热型OAB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并检测治疗前后尿液NGF含量变化以作为客观评价指标,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肾虚湿热型OAB患者6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男3例,女27例;平均年龄(45.50±14.48)岁;平均病程(17.47±3.23)个月;轻中度OAB占比为100%。对照组男3例,女27例;平均年龄(44.43±15.79)岁;平均病程(16.43±3.59)个月;轻中度OAB占比为93.33%。2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程及疾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2019NL-178-02)。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14版)》[7],以患者尿急、尿频、急迫性尿失禁等主观症状为主要依据,同时填写OAB症状 评 分(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ore,OABSS)量表,尿急得分≥2分,总分≥3分,即可诊断。
1.2.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8],厘定OAB肾虚湿热型辨证要点。主症:尿急,可伴尿频、夜尿增多,甚至急迫性尿失禁。肾虚证次症:腰膝酸软,或性欲降低,或畏寒肢冷,或下肢浮肿等;湿热证次症:小便短赤,或阴汗易出,或口干口苦,或周身困顿等。舌脉:舌质淡红,舌苔薄黄或腻,脉滑或沉细。在符合主症的基础上,同时兼有肾虚证次症和湿热证次症至少1项,舌脉相符,即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 符合OAB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为肾虚湿热型;年龄≥18岁;无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脑梗死、中枢神经损伤及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自愿参加本研究,有良好的依从性并能严格遵照医嘱。
1.4 排除标准 合并泌尿系炎症、膀胱结石、尿道狭窄、肿瘤尿道畸形等可能影响研究结果因素者;合并有盆腔手术病史者;目前正服用其他相关药物治疗者;目前正在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者;属于严重过敏体质,或对治疗组、对照组所用药物成分过敏者,或有M受体拮抗剂使用禁忌证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予全尿路管理+常规西药治疗,同时联合中药穴位敷贴。全尿路管理包括OAB健康宣教、盆底肌训练、膀胱功能训练等。常规西药治疗:口服琥珀酸索利那新片[卫喜康,安斯泰来制药(中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40096,规格:5 mg/片]1片/次,1次/d,连 续 用 药4周(1个 疗程);中药穴位贴敷疗法采用丁桂调气穴位贴敷方,将黄柏、肉桂、丁香、赤芍、延胡索生药粉末干燥后按照1∶1∶1∶1∶1等质量比均匀混合,再将混合粉末与白凡士林按照1∶1等质量比调制,取直径约1.5 cm×1.5 cm、重约4 g的药丸,贴敷于关元、中极及神阙,每日换药,贴敷时间为每日15∶00至21∶00,连续贴敷4周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 予全尿路管理+常规西药治疗(同治疗组),同时予安慰剂穴位贴敷。安慰剂穴位贴敷采用面粉调制贴敷药方,同时添加色素使其与中药贴敷剂类似,亦贴于关元、中极及神阙,贴敷时间与频率同治疗组。
2组均以治疗4周为1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3.1.1 OABSS、OAB-q量化评分 于治疗前与治疗2周、4周后评价2组患者OABSS、OAB简表(OAB-q)量化评分。OABSS量表一共包含4个问题,患者需回答白天/夜间排尿次数、尿急、尿失禁发生的频率或者次数,并予以打分量化,评分越高代表症状越严重;OAB-q主要用于评估在过去4周中,尿急、漏尿、夜尿等7种症状对患者的困扰程度,同时描述不同情境下膀胱相关症状对患者生活、精神心理状态等的影响,共计19个问题,“从未发生”记1分,“所有时间”记6分[7]。
3.1.2 中医证候评分 于治疗前与治疗2周、4周后评价2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根据主症(夜尿频多、尿急、小便短赤、尿痛、腰膝无力酸软、性欲降低)程度的无、轻、中、重依次计0、2、4、6分,根据次症(畏寒、倦怠乏力、四肢寒冷、口干不欲饮、下肢浮肿)程度的无、轻、中、重依次计0、1、2、3分。
3.1.3 尿液NGF含量 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离心管收集2组患者新鲜尿液30 mL左右,置于冰袋内转移至实验室,4 ℃下2000×g离心尿液10 min,将上清液分装至1.5 mL冻存管内,置于-80 ℃冰箱内保存待测。NGF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根据ELISA试剂盒所附说明书进行操作。试剂盒由上海生工提供,批号:D711167-0096。
3.1.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2组患者治疗期间穴位贴敷部位有无发生皮肤红肿、破溃等不良反应。
3.2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描述,组内或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或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进行描述,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3.3.1 2组患者治疗前后OABSS和OAB-q量化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OABSS和OAB-q量化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后,2组患者OABSS、OAB-q量化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4周后评分明显低于治疗2周后(P<0.05);治疗2周后,组间OAB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OAB-q量化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OABSS、OAB-q量化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3.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4周后评分明显低于治疗2周后(P<0.05);治疗2周、4周后,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OABSS和OAB-q量化评分比较(x-±s) 单位:分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x-±s) 单位:分
3.3.3 2组患者治疗前后尿液NGF含量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尿液NGF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尿液NGF含量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尿液NGF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尿液NGF含量比较(x-±s) 单位:ng/mL
3.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研究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与穴位贴敷相关的不良反应。
4 讨论
OAB是一种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病因尚不明确,但诸多理论(假说)均提及逼尿肌功能亢进(detrusor overactivity,DO),考虑可能与膀胱的感觉传导机制在某些情况下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膀胱排空过程中产生“紧迫感”且排尿量低于正常有关[9]。
OAB可归属于中医学“淋证”范畴,其病位主要在肾、膀胱,病机与肾和膀胱气化功能失常有关。肾气亏虚、气不化水或内生、外感湿热之邪,蕴结下焦皆可致水道不畅,影响气化功能,进一步造成水液运行失常,水湿内蕴,中老年患者肾气亏虚或病程日久甚至会影响其他脏腑功能,水湿长期蕴阻膀胱郁而为热,则病症更甚[10]。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疗疾愈病的方式不仅限于口服中药或针刺,中医外治法亦是中医治疗的特色之一,其中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在临床得到广泛运用,简、便、效、廉,患者接受度高且一般无毒副反应。穴位贴敷可刺激患者局部皮肤,使局部血管扩张,有利于药物渗透发挥药理作用。中医学认为,穴位受到刺激后不仅引起局部反应,亦可通过经络或根据“归经”属性调节人体脏腑功能[11-12]。
“丁桂调气方”方中黄柏入足少阴肾经,功可清热燥湿益肾,《珍珠囊》谓其可“治肾水,膀胱不足”,《医学启源》载其可“利结小便”;肉桂、丁香辛通温化;再佐赤芍、延胡索调血、理气。诸药合用共奏益肾燥湿、祛瘀清热之功,旨在改善肾虚湿热型OAB患者之“小便不利”。贴敷选穴选取分布于任脉的神阙、中极和关元,3个穴位均处下腹部且皆为主治“小便不利”之要穴。神阙位于脐部中央,为先天之结蒂、后天之气舍,刺激神阙有助于助气生发;中极为膀胱募穴,可起到疏导膀胱气机的重要作用;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有助于鼓舞膀胱气化。中药的功效结合穴位刺激作用,可发挥助气化、利小便之功能。
本研究结果表明,常规疗法联合安慰剂穴位贴敷或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OAB,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其效果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更为显著,其中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效果更好。
COHEN S等[13]从肉瘤中分离出一种神经生长刺激因子,并命名为NGF。NGF可维持神经元正常功能,促进神经突起、交感神经纤维及感觉神经生长、存活,且在神经系统发育与生长中起重要调节作用[14]。NGF亦作用于膀胱排尿神经通路中的神经元,尿液中的NGF主要由膀胱逼尿肌细胞与尿路上皮细胞分泌产生,对维持正常的膀胱功能至关重要,但NGF在膀胱出口梗阻相关的排尿功能障碍中也扮演重要角色,影响感觉传入与交感传出及膀胱平滑肌细胞的生长[15]。有研究认为,尿液NGF可作为OAB诊断和疗效评价的生物标志物[16-17]。本研究结果表明,常规疗法联合安慰剂穴位贴敷或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4周均可显著降低OAB患者尿液NGF含量,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有助于降低OAB患者尿液NGF含量或是在治疗方案中起到协同增效作用。
综上所述,常规疗法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可以显著改善OAB患者临床症状,有效降低尿液NGF表达水平,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但本研究所纳入的样本量较少,其结论尚存局限性,课题组拟进一步联合多医学中心以扩大样本量并观察近、远期疗效,同时通过动物实验探索中药贴敷疗法治疗OAB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