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玉米品种种质SSR分子多样性分析
2022-02-16朱志成
朱志成
(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省种业发展中心,辽宁 沈阳 110034)
玉米是辽宁省第1大作物,优质玉米品种是实现玉米产业优质高效的重要基础,也是产前技术的核心,种质基础是选育玉米新品种的根基,正确分析与评价辽宁省品种种质基础,为创新和突破现有的育种水平提供依据[1]。本文研究玉米品种SSR分子聚类分析,以期使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得到实际应用。因此,利用SSR分子技术对玉米品种种质进行聚类分析,对杂种优势群的划分、种质创新及新品种的选育等具有指导意义[2]。
玉米品种的分子鉴定技术经过十多年的系统研究和鉴定实践,从RAPD标记技术,到目前基于SSR标记技术日趋成熟。SSR标记技术相比RFLP、RAPD和AFLP等标记,具有多态性高、共显性遗传和操作简单等优点[3],应用在禾谷类、豆类、薯类和蔬菜类等作物的遗传图谱构建、品种鉴定、基因定位和分子辅助育种等领域。国内外学者以玉米品种为实验材料,通过20~70个SSR引物进行扩增,检测到上百个等位基因变异位点,表明具有丰富的多态性信息,可以进行种质资源鉴定、杂种优势群划分、QTL定位和分子辅助育种等研究[4]。
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技术对目前辽宁省主要推广的20个玉米品种进行分子鉴定,为更好地利用辽宁省优质玉米品种种质,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遗传信息奠定基础。
1 材料
供试材料为20种不同玉米品种,由辽宁省种子管理局提供。品种名称见表1。
表1 供试玉米品种名称
2 方法
2.1 玉米品种基因组DNA提取
采用CTAB法提取玉米种子DNA[5]。
2.2 玉米品种SSR引物合成
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考虑引物多态性,并评价其在均匀地分布在染色体上,筛选20对SSR核心引物[5],见表2,由大连TaKaRa生物工程公司合成。
2.3 玉米品种PCR扩增
PCR反应终浓度组成为1×PCR Buffer,Mg2+2.5mmol·L-1,dNTPs 0.15mmol·L-1,双向向引物0.25μmol·L-1,Taq DNA聚合酶1.0U,DNA模板2μL,总体积达到20μL。
反应程序:94℃时预变性5min,94℃时变性40s,60℃时退火35s,72℃时延伸45s,循环扩增35次,72℃时延伸5min,4℃时保存待测。
表2 20对SSR核心引物
2.4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电泳
PCR扩增产物在94℃变性5min后,用4.5%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预电泳恒功率为90W,时间为20min;电泳分离恒功率为80W,时间为40min。用10%冰醋酸,固定时间为5min,用0.2%AgNO3溶液,染色时间为5min;双蒸水漂洗凝胶2次,每次时间10s;用1.5% NaOH、0.4%甲醛配制显影液,显影;10%冰醋酸对凝胶定影。
2.5 数据处理
将不同玉米品种在同一引物扩增的所有DNA谱带统一排序,按照扩增片段从小到大顺序,在相同迁移位置有谱带的记录“1”,没有谱带的记录“0”,缺失记录“9”,聚类分析0-1数据系统,距离系数为Nei,Lix系数,Cs=1-2a/(2a+b+c)按UPGMA方法进行聚类。所有的数据处理均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3和Microsoft Word 2013,对玉米品种SSR分子鉴定结果进行聚类分析采用DPS 7.05。
3 结果
3.1 玉米品种的SSR分子鉴定结果
如图1所示,PCR产物在电泳分离显影后,DNA扩增条带清晰可辨,具有良多态性,可以将结果记录统计。将引物扩增的所有DNA谱带统一排序,按照扩增片段从小到大顺序,有谱带的记录“1”,没有谱带的记录“0”,缺失记录“9”,形成统计表用于聚类分析。
SSR分子技术分析中选取20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到118谱带,即118等位基因变异,选取清晰可辨的多态性片段83条用于数据统计。
3.2 玉米品种SSR聚类分析结果
图1 不同SSR引物扩增玉米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
本研究20对SSR核心引物中,电泳谱带清晰且稳定,平均分布在每一条染色体上,满足玉米品种SSR分析。共检测出83个等位基因。从图2可知,各品种间遗传距离系数为0.13~0.79,选取0.57为阈值,20个品种依据阀值可以划分为4个类群,其中品种“乾坤1101”、“金刚98”、“郑单958”、“连科8号”、“辽禾308”、“丹玉336号”、“乾坤528”等7个供试样品划为第Ⅰ类群;品种“东单60”划为第Ⅱ类群;品种“锦成九”、“铁南2号”、“铁研818”、“郁青1号”、“辽单452”、“致泰6号”、“千松101号”、“佳昌689”、“铁旭1843”、“郁青123号”等10个供试样品划为第Ⅲ类群;品种“元钰66”、“富友1号”等2个供试样品划为第Ⅳ类群。
图2 玉米品种SSR鉴定聚类树状图
通过杂种优势模式的分析,可知旅黄改系统的品种全部划分在第Ⅰ类群中,群内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14~0.66;“东单60”单独成1个群,为旅大红骨系统,同第Ⅰ类群亲缘关系较近;第Ⅲ类群的群内品种绝大部分是瑞德系统改良的品种,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18~0.64;品种“元钰66”、“富友1号”等2个供试样品独立成群,与其它品种亲缘关系较远。结果表明,辽宁主栽玉米品种中,旅黄改系统的应用有明显增加的幅度,同时,瑞德系统改良的品种也有上升趋势,说明辽宁玉米品种种质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
4 讨论
辽宁省位于东北平原,其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东南部以山地丘陵沿海为主,中北部以平原内陆为主,由于地势和环境等因素,当地延续下来品种经过长期的实践选择,具有一定的品种种质多样性。同时,本研究选取的品种数量有一定的局限性,若增加供试品种数量,聚类分析划分的类群会更细致些。
本文选取20对SSR引物进行研究,对其结果聚类分析,通过品种间的血缘关系远近,划分不同的类群。对试验进一步增加所选SSR引物,也可增加类群数量,但划分类群过细,也不利用类群内挑选适当遗传距离的目标株系。通过下一步与配合力测定及评价相结合,拓宽辽宁省的玉米遗传基础提供物质基础和理论参考,为更好地利用辽宁省优质玉米品种种质,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遗传信息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