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探研究

2022-02-16李寒

当代体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思政育人

李寒

体育课程作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资源,理应深入分析探究其思想文化内涵及协同育人原则,深入探究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育人路径。据此,文章分析了课程思政的内涵,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探究了体育“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并分析了高職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三大原则,最后提出“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立足学校增强顶层设计、立足体育深挖思政元素、立足课堂增强教育效果、立足课外丰富德育形式、立足教师提升育德能力、立足学生做到全面融入。

落实学校体育“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必须抓好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高职院校体育公共课程承担着培养体质强健、身心健康、拥有较高体育文化素养的高素质现代大学生的重任。在“五育并举”的教育格局下,充分挖掘体育课程思想政治元素,积极探索高职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对于实现高职体育课程目标具有重要价值。

1 课程思政的内涵

推进课程思政,助力立德树人。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课程思政的内涵是什么?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企业目标和重点研究内容,是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可以培养学生之中,帮助我们大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管理系统设计工程,而专业课程是推进课程思政的“主渠道”和“主战场”,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在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结合各专业课程特点有序推进,做到因课施策、区别对待,让立德树人任务如盐化水、润物无声。对于体育类课程,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强健体魄、团结友爱的意识;增强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强烈愿望;激发学生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在身心健康、竞争意识、公平公正、集体主义、社会适应性等“德育”方向上献策献力。

2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体育课程的意义

2.1 有助于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要求非常严格,既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德才兼备,又离不开强健的身体、强大的心理素质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一切都是学生成就自我、走向社会,为国家做贡献的必备素质。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课程思政理念能将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团结意识、规则意识等激发起来,引导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有助于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

2.2 有助于弘扬体育精神挖掘体育人文内涵

在常规体育课堂,重技能轻理论、重练习轻知识的现象比比皆是,课程思政的融入不仅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且学会体育理念和贯穿其中的健康知识。体育精神由体育运动孕育,但又超越体育运动本身,它是体育的支柱和灵魂,其中体现的竞争意识、规则意识、团结协作与公正公平等精神内涵,对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学生道德素养至关重要,是体育教学中必须讲到、讲深、讲透并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核心内容,是潜在的、有待挖掘的体育人文内涵。

2.3 有助于优化体育课程体系

以“课程思政”理念优化课程体系无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在新时代探索出的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为核心的关键性环节。在课程目标上,不再仅仅锻炼学生体能,而是将立德树人置于课程目标之首,实现增强体质、磨练意志,培养学生竞争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管理上,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建立健全体育课程思政相关政策。在课程评价上,实现体育课程评价的多元化、民主化和人文性,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重视过程性评价。

3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原则

3.1 融合性原则

课程思政和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初级是混合阶段;再是融合阶段;更高的是化合阶段,不光融为一体,通常化学是两个元素融在一起产生一种新物质,这种物质真正在质上提高了改变了原来的这个物质的价值。我们课程思政的目标,努力实现从混合、融合到化合的质变。

课程思政是方法不是加法,取得成效的关键是找对方法。用挖矿采掘的过程来比喻课程思政形成金课的过程,首先是挖掘,先去探准课程里所富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真善美元素,然后再想办法把它挖出来;其次就是进行冶炼和提炼,把思政元素、专业前沿知识和基本专业原理有机结合起来,这就是冶炼的过程,冶炼出来可能就是一个毛坯;最后还要进行工艺火候的把握,进行打磨进行加工,通过深度加工最后变成一个实实在在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紧密融合的高质量金课。

3.2 适应性与超越性原则

在课程改革史上,向来存在适应性与超越性两种不同观点的争论。适应性突出从现实出发,回应现实需求;而超越性强调超越现实,着眼未来。很显然,在体育课堂上最迫切的现实需求是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而“课程思政理念”的引入,要求体育课堂不仅仅满足现实需求,即体育课程并不仅仅是简单传授运动技能和增强体能,而是以之为基础但又超越之的体魄教育和体育精神的培育。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是应该承担起学生生命情感、价值和意义培育重任的,是以促进学生生命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使命的。体育课程建设始终处于不断超越现实而指向新的现实的过程之中。

3.3 渐进性原则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教师必须遵循渐进性的教学原则,由于它不像其他专业文化课程那样达以背熟即可解答难题,而要将思政教育目标、内容由浅至深地渗透到体育教学内容中,才能强化学生思想。此外,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还要遵循系统性的教学原则,由于课程思政理念不是与某一阶段体育教学的融合,而是贯穿了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只有实现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政治性、学理性的统一,才能让学生完全理解,以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塑造学生完美人格。

4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

4.1 立足学校增强顶层设计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高校应加強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体育学学科属性和体育课程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制度及给予组织、经费等方面的保证。从顶层设计层面,学校要有氛围,定期举行课程思政教学比赛,鼓励学院之间课程思政教学交流,马克思主义学院可派选优秀教师对其他学院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方面的培训,全校多部门联动,努力将学校体育课程思政工作做出特点,做出品牌。

4.2 立足体育深挖思政元素

深度挖掘各门课中蕴含的思政资源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重要举措。课程思政是专业课和真善美的结合,体育课程中有哪些真善美元素?体育运动的特点决定了,体育运动不仅具有磨练意志、强身健体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拼搏精神、合作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的优良品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4.3 立足课堂增强教育效果

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教学内容丰富化,课程内容不仅包括运动认知能力、运动技能,更要设置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民族认同感、文化自信、理想信念、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内容;教学形式多样化:采用榜样示范,专题教学:奥运会专题、军运会专题、体育强国专题、健康中国专题、运动损伤专题、体育赛事志愿者专题等;教学方法趣味化,在教学中采用创设情境、运动竞赛、挑战达人等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活跃性和知识传播的有效性;教学评价信息化:将体育课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度纳入体育课程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多样与灵活的体育课程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自觉的体悟体育运动及相应活动中所蕴含的明晰家国大义、实现民族复兴、坚持自强不息等催人奋进的人生路向,能够在未来的职业塑造和选择中秉持体育运动倡导的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取向,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4.4 立足课外丰富德育形式

体育课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更多的引导学生养成乐于锻炼、自觉锻炼的运动习惯。学校体育氛围尤为重要,鼓励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组织学生建立丰富多样的体育社团,定期开展活动,让学生了解体育文化的内涵,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定期举办趣味运动会和田径运动会,增强学生规则意识、竞争意识,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拼搏精神;让学生能够在目标一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体育课外活动中学习、锻炼和竞赛,形成体育生活方式。

4.5 立足教师提升育德能力

教师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取向的关键,只有教师在政治上有高站位、在思想上有高水平、在道德上有高水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高效地将思政内容传递给学生。首先,激发教师内在动力,提高课程思政意识。多组织体育教师参加“课程思政”会议、讲座和培训,关注国家最新教育政策。其次,提升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素养,在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体育学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知识融合的同时,不断挖掘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还要认真学习国务院颁布的一系列体育文件,在大健康的大背景下,提升大学生责任感、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树立民族认同感,做到全方位育人。

4.6 立足学生做到全面融入

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每一个学段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都有自己独特的责任与使命。大学阶段,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更要把好关、守好责,使体育课程成为青年大学生在体育拼搏精神的感召下形成正确价值观、道德观的栖居地。课程思政融入体育课程,要融入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就应纳入思政教育理念,做到思想政治融入培养目标、课程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环节,并提出明确要求。

(作者单位: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思政育人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