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武术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
2022-02-16赵清慧
赵清慧
武术教育是体育学科中武术教学活动的延伸和发展,上好武术课,对于增强学生体质,强健体魄,实现终身体育目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如何使学生们在练好身体的同时思想品德得到修炼就意义更为重大了。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注意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当中。
1 在青少年武术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
1.1 武术是实施礼仪教育的重要途径
武术课堂是礼仪的场所,也是严肃的教育场所,武术中全部的礼仪动作做出并不是出于美观才创造出来的,其中蕴含着深厚的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学生只有好武术礼仪,掌握武术礼仪的文化精髓,才能更好地做到学以致用深刻体会到武术和礼仪动作的重要性。在武术中包含诸多的礼仪动作,其中抱拳礼要求学生双脚处于并不站立状态,左手四指并拢伸直呈掌,大拇指微屈合拢,确保五指中间没有指缝。右手在这时需要攥握成拳状,将左手手掌紧紧贴合于右手的拳面位置,坐指指尖向斜上方倾斜。左右胳膊肘肘间要自然下垂,右拳的拳眼与胸窝呈斜对状态,屈臂放置在胸前,手与胸间的间隔距离适中控制在20cm到30cm之间。这也是武术中常说到的站如松、坐如钟,通过武术礼仪教育就可以逐步做到。
1.2 培养青少年顽强的意志力
武术属于中华民族十大国粹之一,是传统文化的瑰宝。目前针对青少年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并且也是教育领域中所大力提倡的。在武术教学中,培养青少年顽强的意志力是教育目标之一,因为德育、智力、体育、审美的协调发展一直是我国始终坚持的教育指导方针。在我国武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也在重点强调武德,说明武术中蕴含的德育内容在意志力培养方面起到突出的作用。
1.3 加强青少年组织纪律观念
在现代教育模式中,思想品德教育是重要的工作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首要工作。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青少年武术教学的始终,能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武术精神,并且逐步提高青少年的组织观念和纪律观念。从而在青少年思想观念的形成时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
2 少年武术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措施
2.1 根据武术的特点,在教学中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进去,最重要的一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武术,是我国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武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受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封建思想的影响,武德教育的内容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局限性。而在现代,我们所提倡的武德,不能不摈弃那些带有封建色彩三纲五常思想的“师命不可违”“为朋友两肋插刀”“哥们义气”等等这些体现封建等级和宗法观念的糟粕,继承、发展传统武德中的精华,把习武同弘扬祖国文化联系起来,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观。
所以,在武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跟同学们强调,学习中华武术,首先是要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典型事例,如岳飞的“精忠报国”、霍元甲的“痛击洋人”等爱国主义精神,来激励同学们的爱国热情(这就要求武术教师的文化素质要过关);其次是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祖国的保卫者,而不是为了打架斗殴,以强欺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教育同学们,习武一定要有良好的武德。在和平年代,体育同样是民族精神的橱窗,是体现民族富强、国家昌盛、文化发达的重要标志。这样生动具体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武德教育,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和报效祖国的壮志,另一方面也使他们更加清楚了武术的精髓。
2.2 作为武术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中华武德,对教师的要求不言而喻,身正为范,作为教师必须做出表率,用自己的行为直接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在教学中要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上课要遵守上课常规,动作示范规范准确,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衣着整洁,品行端正。在教学中,讲解清楚,重点明确,示范动作规范,优美大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老师产生敬佩感,才能愿意跟你“学艺”。武术教师一定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关心和爱护学生,做到“诲人不倦”。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以自己的高超技术和强健的身体形态去影响学生,以自己的规范行为去引导和熏陶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规范的影响和约束这样学生才把你当成亲人,与你交心,才能受到感动,进而影响他们的思想品德。
总之,武术教师应该努力做到内练真功,外树形象,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示范作用,不断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为21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2.3 积极营造武德教育的文化环境
文化环境是一种隐形课程其在激发学生武术兴趣、开发智慧、促进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独特功能和作用,武术教育,注重文化环境的营造。以鲜明主题环境布置:丰富的色彩,生动的图案,富有震撼力的语言、照片、十八般兵器点缀武术训练现场。如墙上标有「强身健体,为国为民」、「为武之道,以德为本」、「爱国爱民爱集体」、「有一必争,有冠必夺」等口号,以及武术比赛、习武的生动照片激励学生,四周摆上十八般武艺精心装饰,走进武术训练场,犹如走进民族文化的摇篮之中,深深地感染每一个人。充分利用课前、课后和课中,更换与整理习武服饰时机,挖掘武术服装、腰带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突显服饰文化的育人功能。告诉学生武术服饰的作用,武术服饰应该如何穿戴,如何保管。特别要告诉学生穿上武术服饰象征龙的传人,腰带一束,精神百倍,浑身充满中国人的自豪。另外,用中国民族音乐结合武术套路来演练,音乐与武术结合不仅完善武术套路的「新、美」内容,提高欣赏性和艺术性,更能推动竞技武术的发展和发挥武术套路在少年儿童武术教育中的特点,以达以达到更好的普及目的,音乐、武术套路都具有节奏感、欣赏性、艺术性,通过音乐伴奏可以培养少年儿童动作的韵律感、节奏感和美感,可以激发少年儿童做动作时的内在情感和表现力,增加少年兒童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和音乐的鉴赏能力。如用中国功夫歌曲和歌词「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等来编排的动作他们嘴里唱着,做动作更加有劲,也相当整齐。有效的激发了他们的兴奋性,促进其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发挥,烘托表演气氛和艺术感染力,使音乐的美感与动作美感得到完美统一。
2.4 努力锻炼少年儿童意志品德
在教学中激励每一个学生,追求积极向上的目标,勇于挑战,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例如:武术训练中蹲步是武术训练中必需的一种手段,的确很累,有的孩子会蹲了一会儿就会坚持不住,但有的同学就不一样,就是累的哭也不会动,这时教师要及时表扬这些学生,同时要教育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而且要超过他们,多數孩子本身就有一种好胜心。这样能培养他们有一种拼劲。起初在柔韧训练过程中,有些学生特别怕痛,只要老师刚用劲,他们就叫,这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学生们会逐步开始表现得坚强起来,即使痛得掉眼泪咬住牙再也不会叫出声来,这样会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日常的训练课和外出演出以及参加社会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们发扬团结协作精神。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条件优越,许多孩子自理能力差、意志弱、反应慢、动作呆,怕苦怕累怕吃亏,不愿帮助别人,经过长期艰苦的教育、引导,同时,采取以老带新措施,逐步过渡到以强帮弱、以捷帮缓,同学之间则要相互鼓励,相互学习;要尊重他人,发扬他人的优点,懂得团结才有力量,要发挥团队精神主动合作。
2.5 结合偶然事件的处理
在武术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突发性事件会时有发生,这是需要教师对事件的严重性做出客观及时的分析,并做出正确的解决和处理,在此可以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到偶然事件的处理环节,以因势利导的方式向学生传递思想品德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客观分析和应对能力。比如在武术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在摔倒后或者出现动作失误时会继续爬起来反复进行练习,但是有时也会遭遇到其他学生的议论甚至是嘲笑。这时教师需要对练习叫停,给予摔倒后仍旧不放弃坚持练习的学生一定的肯定和适当的表扬,鼓励其他学生也要积极学习这种乐观不懈的精神。又例如在都一对一的模拟对打练习中,一位同学因为动作幅度过大误伤到另一位同学,导致两人出现争执,这时教师应该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而不是对学生进行一味的批评。同时还要明确告知学生,学习武术的意义就是要在强健自身体魄的同时,弘扬中华传统的武术文化,让更多的认识武术、了解武术、爱上武术,让武术更好的传承下去。学习和练习中出现意外是无法避免的,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会理性处理,宽厚待人,另一方面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积极引导,透过日常的小事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相比于单一的理论说教,产生的效果会更加突出。
2.6 采用多样化的组织教法
教师在实施武术教学的过程中要精准把握教学的时机,面向组织教学时要重视向学生强调集体观念,从常态化的教学和基础练习中开始着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武术以及武术文化。教师可以应用故事导入或者是游戏的方式向学生渗透武术文化相关的知识内容,以此来深化学生对其的理解。
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品质从无到有,从不健全到逐步优化,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针对青少年实施的武术教学,教师需要将思想品德教育以渗透的方式融入到武术课堂,因为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其中的武德思想蕴含了中国儒学中的仁、义、礼、智、信,这也是她生命永恒、经久不衰的根本所在。在资讯高速发展的今天,对学生在武术学习中逐步渗透品德教育无疑是一项十分有价值的实践活动。
(作者单位:大连市沙河口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