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奥旅游遗产的创造、识别与利用1

2022-02-16张月,蒋依依

旅游学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冬奥遗产冰雪

张月,蒋依依

奥运会作为超大规模的、世界性的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地区的经济、旅游、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都产生着显著影响,其中,长期积极的影响可以被视为“奥运遗产”。1988年,国际奥委会(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IOC)首次提出奥林匹克旅游遗产概念2。以奥运会为代表的大型体育赛事有潜力将一个社区、一个城市或者整个国家打造成一个富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3。大型体育赛事为城市发展带来有形或者无形的可能变化,而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这些长期积极的影响可以被视为“旅游遗产”,具体包括奥运会带来的游客流量提升、旅游设施更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对城市形象和国家声誉提高等。旅游遗产作为举办奥运会最重要的经济社会效应之一,是众多奥运遗产中的关键部分4。澳大利亚政府于1995年预计旅游业将成为2000年悉尼奥运会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伦敦政府在2005年获得2012年奥运会举办权时也提出赛事的举办将会带来“20亿英镑的旅游刺激”和“更多的国际游客”。历届奥运会的实践证明,奥运会的举办为城市所带来的旅游遗产深刻而广泛。

从奥运遗产的产生及作用机制来看,奥运会举办本身并不足以产生重大的旅游遗产④。遗产的形成与作用的发挥需要从奥运会筹办之初就要开始谋划创造,并在规划布局之时就要兼顾遗产的赛事需求及赛后利用。此外,从奥运会全生命周期视角来看,2017年IOC最新发布的《遗产战略计划》强调将奥运遗产嵌入前奥运阶段的遗产规划、后奥运阶段的遗产治理当中。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在申办阶段的申办报告中就首次提出了赛前“创造遗产”的概念。尤其对于奥运旅游遗产,人们一般认为在历届奥运会正式开始之前旅游遗产就已经产生,在奥运会正式举办期间旅游遗产效应达到顶峰,并在奥运会结束后旅游遗产可能持续多年5。因此,在可持续发展议程下,本研究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简称“北京冬奥会”)旅游遗产从创造、识别到可持续利用等环节逐次开展,使遗产更加持久、更加密不可分地融入国家、区域和城市的发展,为人民追求幸福美好生活而服务。

一、冬奥旅游遗产的创造:可持续发展议程下的遗产创造框架

旅游遗产作为冬奥遗产中的重要一项,与其余各类遗产之间具有高度关联性。以前瞻性的眼光对北京冬奥会的旅游遗产进行规划,对旅游遗产的创造和利用大有裨益。

1. 坚持愿景交集的冬奥旅游遗产创造目标

冬奥旅游遗产的创造目标是奥林匹克愿景与城市旅游发展目标的共同体现。2019年发布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战略计划》(简称“《遗产战略计划》”)中提出,冰雪旅游产业发展、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等冬奥旅游遗产创造的重点任务,既保障了冬奥赛事的顺利举办,又充分体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及城市整体发展规划要求,坚持了愿景交集的冬奥旅游遗产创造目标。

2. 坚持多元共生的冬奥旅游遗产创造主体

一般而言,冬奥旅游遗产的规划和交付主体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简称“北京冬奥组委”)等官方组织,但是奥运遗产为北京冬奥组委提供了一个与各种利益集团以及社会大众相结合的契机,保障了“世界-国家-城市-市民”全面受益的多层次奥运目标实现。《遗产战略计划》中已经明确提出组建“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协调工作委员会”,统筹推进主办城市和地区遗产相关工作。但北京冬奥组委还可以将体育及文化旅游等相关政府部门、滑雪场以及俱乐部等相关私营企业、社会公益组织、旅游营销媒体以及冰雪旅游者等多个主体进行联结,坚持价值共创,协调与引导在遗产创造过程中可能形成的关系与互动。

3. 坚持杠杆撬动的冬奥旅游遗产创造方式

创造积极冬奥旅游遗产的先决条件是制定和实施杠杆战略1。杠杆战略的运用指各利益相关主体将冬奥会视作可杠杆资源,即“为实现组织目标而有意获取、协调和部署的資源”,利用冬奥会举办契机,通过实施战略和战术,刺激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和环境议程的改变2。例如,可以通过实施与冬奥相关的特别的促销活动来鼓励游客消费;在赛前及赛后为游客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增强冬奥会的“节日感”和“庆祝感”,鼓励游客在东道国或主办城市停留更长时间;做好冬奥会与旅游景点等活动的整合营销工作,打造主办城市的整体旅游产品组合等。

二、 冬奥旅游遗产的识别:基于旅游功能系统模型的认识

从“旅游遗产”的概念内涵出发,辨析影响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要素,是冬奥旅游遗产识别的理论基础。根据Gunn提出的旅游功能系统模型,供给与需求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之间的相互匹配构成了旅游系统的基本结构3。需求子系统主要是指旅游者,供给子系统包含了吸引物、营销、交通、信息和服务5个要素。研究结合遗产概念的时间维度要求,从旅游者、吸引物、目的地形象、交通和服务5个层面对冬奥旅游遗产进行识别及分类,以使遗产的辨识与归属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具体来看:(1)冬奥旅游参与遗产:指北京冬奥会赛事举办带动的游客数量增长。(2)冬奥旅游吸引物遗产:指北京冬奥会的举办而产生的可开发的旅游资源,可以划分为景观系统和旅游节事活动两个部分。前者包括体育场馆、首钢园区等人工景观遗产,后者包括文化活动、冰雪赛事等旅游节事活动遗产。(3)冬奥旅游目的地形象遗产:借助冬奥会进行的各种旅游宣传、营销活动最终产生的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积极提升。(4)冬奥旅游交通遗产:在北京冬奥会影响下产生的运移游客的各类交通设施。京张高铁和京礼高速、赛区内外多条干线和客运枢纽、赛区内部交通设施、延庆和张家口赛区内场馆连接道路以及延庆综合交通服务中心、张家口南综合客运枢纽、崇礼南客运枢纽等,不仅满足了赛时需求,也成为赛后的旅游交通遗产。(5)冬奥旅游服务遗产:旅游活动的开展需要有形服务及无形服务的支撑,由此可以将冬奥旅游服务遗产划分为有形及无形两种类型。有形的冬奥旅游服务遗产包括城市基础设施、旅游接待设施等;无形的冬奥旅游服务遗产可以包括信息服务、城市管理、志愿服务、生态保护、交通组织等。

三、冬奥旅游遺产的利用:游憩化、规模化、市场化三措并举

奥运遗产的创造与识别,最终均服务于遗产的可持续利用。冬奥旅游遗产的利用,重点是将遗产纳入我国及赛区城市旅游业发展整体之中,服务于国家或地区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构建、旅游服务水平的提升以及冰雪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1. 旅游服务遗产层面,构建游憩化利用体系

在奥运遗产的利用过程中建立合理的“游憩体系”是充分利用奥运遗产的关键4。一方面,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由于冬奥会比赛项目的要求,室外场馆多选址在交通不便、设施落后的山地等偏远地区。为满足北京冬奥会的举办需求,京张高铁、京礼高速等一系列交通路网加速完善,大幅提升了延庆及张家口赛区的交通通达程度及服务便利程度,带来了诸多的旅游交通遗产和旅游接待设施遗产。后奥运时期,遗产利用的重点方向在于通过加快城市旅游通行路线、旅游交通工具的建设与推广,连接旅游人口与冰雪运动场地等方式,实现游憩化转向,以提高游客流量。另一方面,在“软服务”层面,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体现出“专业要求高、赛区统一协调、环境适应性强”等新亮点。志愿服务遗产的游憩化利用要求城市继承冬奥会志愿服务精神,将冬奥志愿服务内容向城市旅游、冰雪旅游方向拓展,吸引更多外地游客,促使其感受冬奥文化氛围,参与冰雪旅游,体验冰雪运动。

2. 旅游参与遗产层面,坚持规模化发展导向

冬季奥运会的举办能够有力促进主办国家或地区冰雪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滑雪人数的大幅增长。1972年举办的日本札幌冬奥会将冰雪旅游带入了日本国民的视野。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全日本滑雪场接近900家,滑雪人数占全国人数的15%之多1。北京冬奥会申办时也提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发展目标,该目标的实现将是给予全球冬季运动以及奥林匹克运动的巨大贡献。为保障参与目标的实现,进一步扩大冰雪旅游的规模,借鉴日本札幌冬奥会经验,政府需要着重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培育群众冰雪消费理念。借助北京冬奥会举办契机加强对冰雪旅游、冰雪运动的宣传营销活动,引导群众养成参与冰雪运动的习惯。二是推动冰雪旅游产业与相关行业的融合。推动冰雪旅游与科技、教育、文化等的融合发展,丰富冰雪旅游的表现形式。三是加强政策保障。在进一步落实《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等现有政策的同时,加强产业政策协调和创新,为冰雪旅游市场规模的扩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 旅游吸引物遗产层面,稳步推进市场化进程

都灵冬奥会为城市旅游业的发展留下了塞萨纳-帕里奥体育场、圣西卡里奥-弗雷特夫滑雪场、萨奥兹-杜尔克斯滑雪场等一批旅游吸引物。这些场馆至今都向游客开放,成为都灵发展冰雪旅游的坐标2。北京冬奥组委早在遗产创造阶段,也已经就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问题进行充分考虑并制定专门方案。其中,云顶滑雪公园赛后将以发展冰雪运动和山地度假为重点,打造集运动、休闲、会议、度假为一体的山地型旅游度假区;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赛后将打造成集高端会议、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商务旅游区;国家越野滑雪中心赛后将改建成山地公园,组织冬夏两季的冰雪文体活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在满足国家体育专项训练和赛事的同时,建成适合青少年的滑雪培训和冰雪体验基地。下一步,旅游吸引物遗产的市场化进程需要严格执行赛前遗产规划;考虑引入监管机制,对规划的执行力度、执行结果进行监督;同时,考虑通过更多地承办各类重大体育赛事、广泛开展群众性冰雪文化体育活动等方式,助力旅游吸引物遗产的市场化进程。

北京冬奥会是《奥林匹克2020议程》颁布之后第一届从筹办之初就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奥运会。伴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以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为代表的一批有影响、可持续的冬奥旅游遗产已经逐渐显现,并对国家、区域和城市的发展及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未来,在可持续发展议程下,需要进一步夯实对遗产的创造、识别以及利用等环节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探讨,树立奥林匹克运动与国家区域和城市发展良性互动的新典范。

(第一作者系该院博士研究生,第二作者系该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通讯作者;收稿日期:2021-11-30)

猜你喜欢

冬奥遗产冰雪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悦住冬奥村,保障展新观
遗产怎么分
千万遗产
遗产之谜
冰雪幽默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