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体育旅游发展基础与路径1
2022-02-16董二为,张泽承,付冰,徐倩文
董二为,张泽承,付冰,徐倩文
中国人的休闲生活方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民休闲从最初早晨的广播体操、午间的午休、晚上的“遛弯”、周末逛公园等,发展到现今的广场舞、户外运动、线上健身和自驾旅游等多种休闲游憩活动。在当今多样化的休闲游憩活动中,旅游作为休闲活动的一种类型逐渐从大众旅游发展到红色旅游、健康旅游、体育旅游等多种旅游形式,其中,体育旅游的出现更体现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从学术角度上来说,体育旅游是个实践性强的跨学科的研究领域,集体育学、教育学、管理学、旅游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为一体,所以体育旅游研究更需要综合性知识的积累。2019年11月,承蒙《中国旅游报》约稿,笔者之一提出了“体育旅游+文化”“体育旅游+教育”“体育旅游+大众”“体育旅游+休闲”和“体育旅游+科研”的体育旅游的5个“+”的发展模式和目标。2021年3月,笔者之一的专著《体育旅游发展路径初探:基础与案例》从国际视野的角度对体育旅游有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体育旅游研究是个复杂的学术领域,涉及诸多方面。由于不同区域之间在经济、文化、教育、人口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对区域之间体育旅游发展的横向比较相对较难。笔者尝试建立了中国体育旅游城市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经济影响力、文化影响力、资源影响力和传播影响力4个子系统作为一级指标,由8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共同构成,虽然为研究体育旅游与提升体育旅游城市核心竞争力、影响力和区域之间的横向比较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思路1,但是在疫情下以及疫情常态化防控时代,尤其是北京2022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前夕以及后冬奧会时代的体育旅游发展方向的把握,笔者认为大环境的改变,应该再论体育旅游发展基础与路径。以下本文分5个方面对体育旅游发展基础与路径进行论述,希望能给学界和业界提供参考。
一、体育旅游定义中的两个方向
总体上讲,体育旅游的概念是个舶来品。在英文中sport tourism 和sports tourism两个词都指的是“体育旅游”。虽然sport 和sports只有一个字母“s”之差,但是却存在着学术界的长期争论。欧洲学者认为sports tourism应该只涉及体育项目本身,不涉及其他的旅游活动。比如,到上海或者武汉参加马拉松比赛是一种体育旅游活动,但是在此期间发生的朋友聚餐或者到景点游玩并不应计算在体育旅游范畴之内。与之相反,美国学者认为sport tourism不仅强调体育赛事或者是活动的本身,而且也注重期间发生的旅游活动。比如到贵州或者海南参加漂流,也顺便看了看当地的旅游景点。因此,单纯活动和赛事一体化成了体育旅游定义中的两个方向。
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任何组织举办赛事应更为谨慎,从可持续发展角度上讲,是强调项目本身还是赛事的整体将成为举办赛事的关键。这并不是简单地强调“旅游+体育”“体育+旅游”或者是“体旅融合”的问题,其中所体现的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体教融合”,这也是国内“体教融合”研究的切入点。疫情仍在不断变化的情况下,美国在短时间内大学体育赛事和中小学体育赛事恢复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体育已经深深地嵌入了学校教育。各级学校的各种体育俱乐部的存在,支撑着美国体育发展的体系链,也就是建立了从小学高年级开始,经过中学和高中阶段,再进入大学,到最后能够为职业队服务的体系。而这些严密且成熟的体系链紧紧地把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有效地联系起来。
二、体育旅游概念维度中的四门功课
2017年,学者们总结了体育旅游概念的五大维度2,在所有文章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体育运动成为第一个维度。显而易见,体育旅游发生的大前提是“体育运动是主体运动”,有了主体运动才会有旅游行为的发生。这可以体现在青少年赛事举办的主要目的是参加体育比赛,父母带着孩子参赛是主体,然后才会有其他旅游活动的产生。第二个维度是旅游目的地和场所。这在中国以赛事为主的体育旅游的模式中,强调赛事成为市场营销的主要手段。但是旅游目的地和场所也是决定体育旅游是否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目的地和场所并不一定必须是像杭州或者沈阳一样的大城市。即使是一个小镇,如果有了体育旅游的传承,也会同样吸引体育旅游的参与者。第三个维度是时间,这里的时间既可以指旅游全程用时,也可以指仅仅参加项目的时间。如果要体现出体育旅游效应的最大化,还是要强调旅游全过程的时间计算。如果只计算参加项目的时间,旅行过程中的交通、酒店、餐饮、文化活动以及和旅游相关的其他活动的效应就体现不出来。第四个维度是参与者的体验感,包括满意度、制约因素、与健康的关系和休闲的效应等方面。最后一个维度是将体育旅游作为产业和市场的经济动机。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体育旅游成熟发展还需要重点关注前4个维度,也就是要做好体育运动、旅游目的地和场所、时间、参与者的体验感这4门功课,有了这4门功课的基础,体育旅游才会产生经济效益。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先做好这4门功课对体育旅游的经济收益产出更为重要。
三、体育旅游产业的四大市场
多年来,很多人会误解为体育赛事占据体育旅游的绝大部分,其实不然。根据对美国体育旅游市场进行分析发现,体育旅游有4种市场类别,分别是职业体育旅游、业余体育旅游、户外游憩体育旅游和其他与体育有关的旅游活动1。但是在疫情之后,首先最受影响的是职业体育旅游,美国拥有四大职业联赛,在中国也有职业联赛,这些联赛都需要观众去支持。从传统的意义上讲,没有观众就没有赛事。第二种是业余体育旅游。美国业余体育旅游中的各种赛事和活动很多,其中,大学和青少年的体育赛事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美国青少年的体育赛事是大学体育和职业体育培养运动员的摇篮,比如每年夏天在奥兰多举办的全美青少年女子排球赛就给奥兰多地区带来近1亿美元的收入。即使在疫情中,美国青少年的体育赛事并没有完全取消,而是通过减少参赛运动员和运动队,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来有序开展。第三种是户外游憩体育旅游。作为体育旅游的其中一种形式,美国户外游憩体育旅游的发展一直由国家公园、国家森林和州立公园等资源支持。在疫情刚暴发的初期,中美户外游憩场所都被临时关闭,由于是开放的空间,随着疫情趋于稳定,现在各地的户外游憩场所也逐步开放。因此,户外游憩是中美两国在疫情期间都坚持发展的体育旅游形式。最后一种就是其他与体育旅游相关的活动。这种形式也包括参观体育旅游博物馆、体育设施等。美国有篮球名人堂、棒球博物馆和各种大型体育设施,中国有中国武术博物馆、鸟巢等相关文体旅兼容的场馆及设施。因此,这些场所的客流量数据容易掌握,受疫情的影响较小,应该鼓励其可持续性的发展。
四、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双刃剑
体育旅游资源包括人文与自然资源2,但即使有了丰富的体育旅游人文与自然资源,并不意味着体育旅游就能稳步健康地发展。休闲学中Crawford和Godbey的休闲制约理论就能很好地解释资源中的两者矛盾3。体育旅游发展当中经常会受到结构休闲制约因素、个人之间休闲制约因素和个人内部休闲制约因素的影响。以海南为例,帆板、潜水、冲浪等可以成为海南海岛体育旅游发展项目。但是这些项目都需要体育旅游者具备一定的技能后才可以参与游玩。同时,游客心理上对海水的畏惧或者担心阳光下的暴晒,也成为参与这些项目的制约因素。因此,技能的掌握和心理的畏惧都是典型的个人内在休闲制约。海洋、湖泊和河流都是有代表性的体育旅游自然资源,这些自然资源经常会成为当地发展体育旅游的载体。但是对海南来讲,自然资源也会成为体育旅游发展的劣势。海南岛四面环海,交通不便。相对于内地来讲,高铁可以解决的交通问题,在海南则成为需要空中飞行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岛屿的地理位置成为结构性制约因素。在发展体育旅游项目中,还要考虑到自然资源是否具有对体育旅游可持续性的支持。比如在发展冲浪运动和冲浪旅游的时候,要考虑初学者和高手浪人的不同需求。初学者的主要需求是体验和学习。平缓持续的海浪是满足初学者需求最好的自然环境。但是这样的资源在海南并不多见,只有三亚蜈支洲岛的后海才有。如果参加集体类体育项目,还需要有合适的队友,如果队友和自己的技能不匹配,也会成为个人之间休闲制约因素。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双刃剑在冰雪运动和山地运动等其他项目中也时时体现出来。
五、体育旅游文化的一脉相承
在文化的培育和发展中经常有两种声音:一种是自立门户或者派别,另一种则是一脉相承。以海南为例,既可以引进冲浪、游艇、潜水等新型体育旅游项目,也可以挖掘和鼓励有文化传承的体育旅游项目。美国波士顿马拉松自1897年首届开赛以来,一共举办了114届;日本的相扑巡回赛1909年就有了首届比赛;英国的温布尔顿网球赛开始于1877年。传统的体育赛事影响着这些国家、地区以及地方的体育文化,因而也促进了地方体育旅游的发展。在我国,大连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培育自己的足球文化,海南排球运动的开端起源于1917 年文昌县中学开展的排球运动。排球在文昌农村逐渐成為村民自娱自乐的活动,这也奠定了海南群众排球赛事的基础,也是海南体育旅游发展的关键。同国外经典体育赛事和体育文化的传播和传承相比,中国还可以挖掘具有一脉相承的体育文化。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划分,世界上只有3种类型的体育活动可以称作体育遗产旅游,其中包括土耳其的橄榄油摔跤、蒙古的那达慕和中国的龙舟赛。尤其是中国的龙舟赛,是具有厚重历史文化亟待挖掘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的体育旅游形式。早在唐代,李昭道的《龙舟竞渡图》中所绘龙舟亦生动可掬、灵动飘逸,成为经典的传世中国绘画艺术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可以说发展龙舟赛是体现文化、体育和旅游融合的最恰当的例子,也是用体育和旅游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和提升文化自信的最佳方法。
总而言之,在体育旅游的5个“+”的大背景下,疫情下和疫情常态化防控时代体育旅游的发展基础与路径应该从体育旅游定义中的两个方向、体育旅游概念维度中的四门功课、体育旅游产业的四大市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双刃剑、体育旅游文化的“一脉相承”五大方面出发,这也构成了5个“+”大背景下的体育旅游发展“24421”模式。
(第一作者系该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二作者系该院教授、通讯作者,第三作者系第一单位在读博士生、第二单位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第四作者系该院教师;收稿日期:202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