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
2022-02-16狄青
狄青
每逢春节,那些各大部委办局里的外地年轻人多数都要回老家过年,在那些挂着显赫牌牌的大机关里,他们多半是一些小人物,见到领导毕恭毕敬,见到同僚谨言慎行,他们的称谓往往是小张、小李、小王抑或大刘;可当他们坐动车、汽车、飞机乃至自驾回到各自家乡,称谓立马就变成了张处、李处、王处、刘主任。同学聚会,正座绝对是留给他们的。他们说话,别人洗耳恭听;他们不说上饭,别人便不好张罗开吃。“小”与“大”对于每个人而言,因了时间和地点的变化,有时候会发生某种神奇的“化学效应”。
文學作品里总有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之分,有的人物着墨不多,甚至连次要人物都算不上,只是些看似可有可无的小人物,然而,恰恰是这些小人物,成就了作家的精心布局。《水浒传》里面的乔郓哥便是如此。西门庆是他水果的最大买家,因与潘金莲偷情,没工夫来买他的水果,郓哥便送货上门,与王婆发生冲突,打不过王婆一气之下去找武大郎告状,于是乎才有接下来的毒死武大郎、武松杀嫂并手刃西门庆等一系列事件。《水浒传》一百零八回中还写到一个小人物叫萧嘉穗,帮助归顺朝廷的宋江平定了荆南,宋江打算回朝为萧向朝廷请功,萧嘉穗于是说了一番不求功名、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婉拒,而在座的公孙胜、鲁智深、武松、燕青、戴宗等十余位梁山英雄听后频频点头,萧嘉穗这个人物及他所说的这一番话貌似无足轻重,实则却是小说家为后面的章节留下的重要伏笔,到后来恰恰是这几位英雄成为脱离朝廷系统的骨干。
中国史书中记载的多是大人物的言行,涉及小人物的不多,明人张弼的《杨义士传》却记载了一位很值得称道的小人物:明天顺年间,锦衣卫都指挥门达陷害同僚袁彬,门达颇有势力,全京城无人敢为袁彬喊冤,底层兵士杨埙与门达和袁彬皆无交往,却越级上疏,说袁彬当年因功授职,“公论称快”,现在被人以莫须有罪名诬陷,司法机关不能秉公处理,结果“但伤公论,人不自安”。门达捉拿了杨埙,并让他“栽赃”袁彬,杨埙假意答应,在三法司会审中据实陈情,惊动了皇帝,案子终得昭雪。
历史的转变,的确需要大人物的纵横捭阖,其引领与决定作用不可替代,而真正撬动转变进程的往往却是些小人物。就比如辛亥革命,最初点燃其引信的就是一个叫刘同的小人物。
刘同是刘公的弟弟,刘公与孙武是革命党骨干成员。105年前的一天,刘同去汉口俄租界看孙武,嘴里叼着纸烟。孙武正自制炸药,纸烟的火星落入一盆火药中,瞬间引发爆炸,孙武被炸成重伤。爆炸引来了俄国巡捕,革命党人名册、起义计划、文告皆被收缴,俄国人将其交给湖广总督瑞澄,瑞澄宣布全城戒严,搜捕革命党,幸存的革命党人决定提前起义。起义过程虽稍显混乱,但革命党人最终还是打入了总督府,光复了武昌城,后人将这场起义命名为辛亥革命。小人物刘同既不是起义策划者与组织者,更不是革命党骨干,然而他却因为他的那根纸烟而永载史册。
无独有偶,就在辛亥革命爆发几年之后,在巴尔干半岛的萨拉热窝,19岁的塞尔维亚中学生加费格里·普林西波用手枪打死了奥匈帝国王储裴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索菲娅。第一次世界大战随即爆发。近千万人失去了生命,两千万人受伤。当然,没有普林西波这个小人物,一战依然会爆发,只是时间与样式恐怕都和已经发生的一战不一样。
泰国是世界著名的广告业大国,但是为泰国广告代言的明星与社会名流只占3.12%,余下的基本上都是普通人,是形形色色的小人物,这种平民化路线不仅节约了成本,更拉近了广告与普通百姓的距离。从某种意义上说,小人物更接地气,小人物更有亲和力,小人物的随性与自在岂是某些大人物可以体会的?小人物当然可以有大志向,但这个志向我以为未必是一定要成为那些所谓的大人物,在我们周遭,名人常常被批量生产,其实名人多了,也就是些人名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