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郭宗磊:将郭氏木雕赓续绵延

2022-02-16

科学之友 2022年2期
关键词:郭氏木雕雕刻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无限掌中置,刹那成永恒。”徐志摩曾语带禅机地翻译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名作《天真的预言》。一粒沙,一朵花,普通渺小的事物,实则蕴含着大千世界的万般奥秘。

那么,一塊木头呢?

在郭氏木雕传承人郭宗磊的手下,一块普通的香樟木或者椴木,同样充满着无限可能。

据郭氏族人相传及《郭氏族谱》记载,郭氏木雕起源于明朝永乐年间,传承至今已23代,是我国特有的民间手工艺项目。明朝嘉靖年间,郭朝宾任工部尚书后,其弟郭朝宗作为郭氏木雕技艺传人带领族中木艺匠人参与了皇家宫殿及各地建筑的建设与维修,郭朝宾把许多宫廷用具作为礼品献给皇帝及高官贵臣,现存宫廷内的木雕工艺品极有可能与郭氏有着不解之缘。

据《贺大司空祖考绩叙》《明故资政大夫工部尚书黄涯公墓志铭》载,在任工部尚书期间,郭朝宾及郭氏家族接连修复祭坛、宗庙、奉先殿、后宫、椒宫、甲观(藏书馆)、城郊河道等,郭尚书召集工匠动工,聚集材料务必节约,谨慎施工而不耽误工期。根据兴华寺院碑文和郭林西南角三皇庙中碑文记载,在中都,郭尚书先后修复了南旺分水龙王庙、文庙、昙山顶峰、老奶奶庙及戏楼(戏楼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唱大戏,也是当时最大的庙会)。昙山顶峰东侧修复了让贤庙,西侧修复了文昌阁、荣子墓碑。昙山北侧修复了兴华寺院,还有四面环山的三皇庙、关帝庙(遗址在郭林西南角),因其家族内能工巧匠较多,对当时工程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皇帝诰封为郭氏族人艺林苑,其后人也因善于雕刻檀木和楠木被赐予了檀楠之名。

随着岁月变迁,郭氏木雕传人继承祖业和家训,其足迹遍及中原各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郭氏木雕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荣和发展,但在“文革”期间,由于受“破四旧、立四新”的影响,郭氏木雕工艺岌岌可危,许多作品相继被毁。改革开放后,郭氏木雕传人重操旧业,广泛收徒,才得以使技艺流传到全国各地。他们在技术方面改造革新,将时代精神融入木雕工艺,使其焕发出新价值、新光彩。

郭宗磊从小就在木屑的清香中长大,看着爷爷和父亲雕刻,他耳濡目染,木头和刻刀就是他的玩具。16岁初中毕业后,他就开始跟着父亲系统学习雕刻手艺,到2022年已经有23个年头了。

据郭宗磊介绍,郭氏木雕制作工艺独特,线条流畅,做工精细,古朴典雅,是工艺品中的上上品。郭氏木雕均为纯手工制作,制作工序大致分为绘图、雕刻、砂光、上光等7个环节。雕刻又分为线雕、透雕、圆雕、浮雕等多种。有的线条流畅,有清、淡、静、雅的艺术效果,有的疏密得当、粗细相融、高低层次分明、玲珑剔透,还有的一种图案进行正反两面雕刻,需要高超的智慧和巧妙的构思,使两面都能欣赏到图案,新奇可爱。

“比如说圆雕就是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这种雕法要首先按比例进行打坯,只有打好了坯,才能雕刻出传神优秀的作品,所以开雕之前,各角度方位怎么雕都要在心里想好了。雕刻完成后要进行砂光、上光,将打磨好的图案上底漆,干燥后再继续打磨,上面漆。”郭宗磊详尽地介绍。

雕刻屏风等家装,要使用松木或者椴木等白木,白木比红木软,更不易雕刻。一般来说,黄花梨等红木整块的很少,价格也贵,更适合雕刻精细的工艺品。木雕讲究刀具,雕刻不同的东西需要不同的工具,如三角刀是用来雕刻人物的头发丝、动物的毛发等,仅在打坯阶段就有近40种不同的打坯刀,而整个雕刻的过程中则需要上百把刀具。“刻刀都是自己做或者定制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不能混用,自己的雕刻刀就像朋友,你想怎么刻它都懂你。”郭宗磊笑着说。

“不仅要学好家族手艺,也要把手艺当作自己的事业做好。愿意学木雕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因为木雕要经数年苦工才能雕刻出很好的作品,才能见到收益,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没办法沉下心来做学徒。”郭宗磊说,“郭氏木雕并没有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之说,我一定要想办法让更多的人知道木雕手艺,让这门手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为保护这一民间艺术瑰宝,当地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在2006年投入了20多万元在丁庄村建起了木雕工艺作坊,并在县城建起了以展销为主的“木雕工艺斋”,支持和协助传承人收徒传艺。同时,政府主管部门还帮助销售产品,介绍参加文博会和交易会等。因此,郭氏木雕的知晓率越来越高,还成为了汶上县独特的民间工艺品牌。

2003年,郭氏木雕的第21代传人郭延福在汶上创办“木雕工艺斋”,形成了集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木雕工艺品新兴产业。其作品主要有仿古家具、佛像、仿古屏匾、笔筒等樟木、檀木、桃木、红木工艺品,并创作出具有山东特色的佛教文化、儒家文化、运河文化、尚书文化等系列文化产品,受到了广泛关注与喜爱。

2004年,郭宗磊在汶上办起了木雕工厂与展厅,其创作的作品被评为山东省标志性旅游商品,旅游购物十佳品牌,其中《九龙桃木剑》《关公》《枕头》《二龙戏珠寿星杖》《佛塔》《锦上添花》《牧歌》等作品还参加了国内各种文化产业博览会,并多次获得表彰。

为了将郭氏木雕发扬光大,郭宗磊先后收徒46人,发展加工厂两处、展示厅两个,使濒临绝迹的木雕工艺焕发了生机。同时,为带动全县木制作行业的发展,他还积极向同行业的企业和个体户进行义务培训和技术传承,组建同行业联合体,实现信息共享、技术共享、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使全县多个木制品家具企业融合木雕技艺,迎合市场推陈出新,扭亏为盈。

相对于父辈,郭宗磊有更开放的思维,也希望将自己的木雕技艺与時代主题相契合,真正打响郭氏木雕的名号。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郭宗磊发挥自己的特长,以艺抗疫,共克时艰。一块高43厘米、宽30厘米的榆木上刻画着钟南山院士的半身像,这是郭宗磊精心挑选存放了十几年的东北榆木,通过构思、构图、雕刻,经过近10天的创作完成的作品。郭宗磊说:“钟南山院士这么大年纪了还奋斗在抗疫一线,我就想着用我手中的刻刀表达一下崇敬之情,没想到,创作出的桃木《火神山、雷神山》挂件和以钟南山院士肖像为元素的木雕《大国担当》作品,被评为了山东省以艺战疫优秀作品,还被汶上县博物馆永久收藏。”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郭宗磊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他狠抓人才培养,强化示范带动,为工艺助力脱贫攻坚提供人才保障,建立培训学习机制,在汶上县北市场新创办郭氏木雕传承培训加工中心,把课堂设在生产车间,还为当地贫困人员和残疾人员专门开设两期木雕技能“定向性”培训,并安排专业教师授课指导,全年共邀请国内专家学者开展讲座10余场,取得了很好反响。

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郭宗磊又为汶上县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展馆创作了《革命之源》木雕作品。郭宗磊介绍说:“我们党的光辉历史是从红船开始的。红船是理想之船,是大海航行的领航者;红船是奋斗之船,劈波斩浪,彰显着不屈不挠的精神;红船是同舟共济之船,凝聚了亿万中国人的复兴梦想。小小红船播撒了革命火种,开启了党的百年征程,我创作这样一个木雕作品,就是希望大家知道党的来之不易,鼓舞新一代青年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矢志不渝、不懈奋斗。”

郭宗磊将手中的刻刀与时代主题发展交融在一起,或许这才是传统技艺生生不息的秘诀之一。他希望郭氏木雕能在自己的手中发扬创新,将这已有600多年历史的郭氏木雕赓续绵延。

郭宗磊,生于1983年,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人,郭氏木雕第22代传承人,政协第十届汶上县委员会委员,他也是山东省汶上县郭氏木雕工作室总设计师、经理,先后获得了“山东省优秀文化人才”“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山东省民间手工艺制作大师”“济宁市民间艺术家”“汶上工匠”等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郭氏木雕雕刻
郭皇后的后宫戏
太皇太后要跳楼?
一场宫斗引发的倒霉剧
雕刻树叶
雕刻时光
木雕鱼
雕刻时光
木雕创作随想
自然形木雕
汉代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