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文化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2022-02-16张瑞娟

参花(上) 2022年1期
关键词:文化馆宁夏数字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文化馆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在群众生活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新时代下文化馆更要与时俱进,为群众提供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拓展服务范围,紧跟时代的步伐。本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馆(以下简称宁夏文化馆)为例,不断深入挖掘其四年内的建设和服务情况,全面分析宁夏文化馆业务建设、服务效能、保障条件等内容,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未来中国文化馆的发展新思路。

一、业务建设方面

按照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努力探索新时期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开展的新思路、新办法、积极发挥省级文化馆的宣传教育和示范引领作用,坚持“互联网+”的理念,积极推进文化馆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丰富和完善特色数字文化资源,带动群众追求向上向善、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在群众文化理论与课题研究方面也硕果累累,积极组织各类理论研讨或交流活动,并跨省举行文化交流,为宣传宁夏、推荐宁夏、讲好宁夏故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认真履行社会职能,开展免费公共文化服务

免费开放是文化馆的社会职能,宁夏文化馆业务门类配备齐全,涵盖了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摄影、书法、文学、理论研究、数字化服务和非遗等。為了方便群众能够及时获取相关培训展览等信息,除了及时更新宁夏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和微信公众号外,宁夏文化馆还将相关培训、展览、提供排练场地、阅览、视听等服务内容在市区显眼位置进行公示,包括服务内容、时间、方式等。同时,还开展了多次志愿者服务活动,服务人次达到1660人次。

(二)坚持“互联网+”的理念,推进数字文化馆服务

2017年,宁夏文化馆被列入全国省级文化馆第三批数字文化馆建设的11个省级文化馆试点单位之一,按照原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的要求,结合省级文化馆的工作职能,宁夏文化馆制定了“数字文化馆服务平台的建设工程”及“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根据项目建设的要求,大力开展数字化服务的相关培训和建设内容的探讨。

宁夏文化馆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包含大数据分析、慕课学习、资源检索、在线辅导、预约、网上培训、艺术欣赏(含视频点播)、信息发布和网络直播等内容。新增音视频资源时长达到322小时,宁夏文化馆数字平台上接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下接各市、县文化馆,实现互联互通。截至2019年末,宁夏文化馆公共文化数字平台注册用户总量达55253人,平台访问量为39103人次,活动参与量为894人次,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共计63条信息,平台推送207条。为了方便群众在馆内活动,宁夏文化馆还免费实现全面网络覆盖。

(三)理论研究成果累累

宁夏文化馆在群众文化理论与课题研究方面硕果累累,理论成果总数量达到21项,其中,课题研究成果为7项,同时业务干部还发表了论文10篇,出版著作共4部。

(四)扩大宣传推广手段,提升宁夏文化影响力

为了推动宁夏文化走出去,提升宁夏文化全国影响力,2016年以来,宁夏文化馆年度活动与国家、省、市级媒体对接,实现传统受众范围几何级放大,除了在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和微信公众号上及时更新动态外,宁夏文化馆还在大众媒体刊登文章20余篇,通过媒体的广泛宣传,扩大了活动影响力的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组织各类理论研讨论坛或交流活动7次,为了将宁夏文化输送到全国,宁夏文化馆还多次举行跨地区文化交流活动,开展民族民间文化宣传推广展示活动。2019年,根据文旅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工作安排,对甘肃、宁夏、新疆三地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非遗保护一线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在甘肃举办了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培训班,服务人次50次;为了保护革命文物,传承红色基因,在银川举办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宁夏主会场活动,服务人次3220次;为了响应非遗进万家,文旅展风采的主题,突出宁夏黄河流域非遗作品宣传展示,在银川、石嘴山、固原、中卫等地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宁夏宣传展示重点活动,服务人次5730次;宁夏文旅厅推选节目参加中国原生民歌节展演,在云南楚雄开展“中国原生民歌节”,服务人次为4360次;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举办“我和我的祖国·宁夏剪纸创意大赛”,鼓励剪纸传承人和爱好者用剪刀描绘美丽家乡,歌颂祖国。

宁夏文化馆独立创办的内部交流专业刊物《塞上文化》与全国省区市文化馆、区内市县区文化馆进行交流,主要介绍社会公益活动的开展,展示宁夏文化馆亮点工作,激发广大文学爱好者创作激情,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媒介,也为全社会关注公共文化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服务效能方面

免费开放是宁夏文化馆的社会职能,宁夏文化馆积极发挥省级文化馆宣传教育、桥梁枢纽和示范引领作用,已成为宁夏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活动策划、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策划和实施单位。

(一)开馆与覆盖人群

每周开馆时间不少于56个小时,上午8:30—12:00,下午1:00 —5:30,周末全天开放;服务人次达到420万,其中,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访问总人次为10万次,微信公众号访问总人次为21.8万次,第三方平台访问总人次达到390万次,馆外活动服务人次达到15万人次,服务满意度达到96%。

(二)服务活动

2016年以来,宁夏文化馆高水平组织大型文化活动年均次数32, 举办文化馆人员辅导培训班年均8期,辅导培训文化馆人员人次占比100%,开展基层文艺创作作品推广活动年均次数15次,下基层业务指导年人均时长14.9小时,年均总天数1445天,形成品牌活动或特色项目数量4个。通过这些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活动,着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三、保障条件方面

宁夏文化馆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所属省级公益性事业单位,馆舍位于宁夏银川市民族南街85号。设有九个部室、五团、一刊,九个部室分别为办公室、文艺部、美影书法展示部、馆站工作部、创作研究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广场文化示范指挥部、培训部、后勤保障部;五团分别为馆办宁夏合唱团、宁夏文化馆“秋韵”女子合唱团、宁夏文化馆老年艺术团(一团、二团)、宁夏文化馆“银星”少儿艺术团、宁夏文化馆说唱艺术团;一刊为《塞上文化》编辑部。

(一)馆舍建设

宁夏文化馆馆舍面积为8800平方米,室外广场面积为2000平方米。“清凉宁夏”广场演出活动使用面积为10000平方米。共有16个厅室,其中多功能厅(非遗展示厅)面积1200平方米,展厅面积达4200平方米,群众文化活动用房使用面积达到总使用面积的70%。室内外宣传橱窗、栏总长度为73米。

(二)设备方面

坚持免费开放,推进公益培训和展览活动。坚持“互联网+”的发展,推进数字文化馆平台和数字资源的建设工作,加大对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加工设备、数字化服务设备、艺术展览和演出设备的投资。

(三)业务人员状况

本馆全体职工总人数为9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数为81人,占比为83%,中级(含)以上职称总人数为64人,占比为65%。职工人均教育培训时长为98(学时/人)。

宁夏文化馆立足我国社会实际发展,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提高寧夏的文化素养,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相关设施,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此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四、未来文化馆建设的努力方向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辅导培训中,提出文化和旅游系统要落实好“十四五”时期重点任务,重点要构建和完善“一个工程”和“七大体系”。“一个工程”是指社会文明促进和提升工程。“七大体系”分别为新时代艺术创作体系、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现代旅游业体系、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体系。

对照相关政策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大众性文化活动。大力推进数字文化建设,建设公共文化智慧文化馆体系。

在2015—2020年,有六批次110余家文化馆纳入中央财政经费支付的数字文化馆建设项目。中国文化馆在新的发展阶段有了新的需求和任务。中国文化馆可以立足于平台、传播、服务、数据和管理层面进行更深层次地发展。

(一)平台层面实现云集群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文化馆建立自己的网站,我们可以构建6+X云平台集群体系,如图1所示:

构建6+X云平台集群体系,将看直播、享活动、学才艺、订场馆、读好书、赶大集等集群到国家公共文化云,同时,实现国家公共文化云与地方数字文化馆、地方文化云、基层智能服务端的数据互联互通。在公共文化云平台体系框架中,打造用户池、资源池和数据池,用户池中主要包含着公共文化机构服务与管理、大数据管理;资源池包含着文化和旅游志愿者服务、用户管理;数据池中包含中国文化馆评估、媒体资产管理。将它们与地方公共文化云、地方数字文化馆连接,极大地丰富了资源的共享,为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数字资源大餐。同时还可以升级引入VR技术、5G+4K高清直播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图像识别技术、区块链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群众获得更好的文化体验。

(二)传播层面实现联播化

现代人们更喜欢直播类、真实性的文化体验以及高效的文化获取方式,因此,应以需求为前提,将文化馆职能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调节三者步调一致推动文化馆的发展。资源传播可结合微信、微博、抖音等第三方平台联播,极大地提高了传播的影响力。

(三)服务层面实现智慧化

现阶段,大部分文化馆都实现了智能服务端的应用,如数字美术墙、非遗展品全息投影等。在场馆服务上,我们可以引入驻足的艺术鉴赏空间,对于体验内容要不停地更新和优化,吸引群众,还要打通以人为IP的线上线下服务功能。同时组织文化馆活动走进群众生活中,让服务内容成系列并根据群众的需求实现需求更新,管理和维护服务终端网络化,利用5G等新技术提升体验交互性,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四)数据层面实现优化

基于国家公共文化云,结合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应用的重点实验室,打造全民艺术普及大数据中心,面向采集机构基础信息、人员、资源、活动、服务等数据,汇聚形成全民艺术普及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池,构建全民艺术普及大数据服务模型库、知识库、知识图谱。

(五)管理层面实现智能化

在管理层面上,主要涉及安全和版权两个方面。如图2所示:

智能管理实现及时的系统化安全管理策略,具备更加严格和自动化的内容安全和数据安全技术,具有更加开放和可靠的数字资源版权管理和用户身份认证技术。在安全管理中,重点是内容的安全性,主要涉及低俗信息、垃圾等文本识别,让文化馆对群众呈现更加健康的信息,数据安全主要做到事前监测、事中防护、事后加固的整体生命周期SaaS安全方案,形成闭环。

五、结语

综上所述,推动文化馆事业创新应多措并举。我们可以通过优化城乡文化资源的配置,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在创新开展文化惠民工程的过程中,提高基层文化馆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广泛推广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文化馆对群众的免费开放和数字化普及,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运行机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和设施建设。我们要加快推进文化馆数字化,建立覆盖全国的文化馆智慧服务和管理架构,提升数字文化馆网络化、智能化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等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功能,推动国家云和地方云、地方云和当地智慧城市平台的对接。整合全国群众文化活动资源,打造分级分布式数字文化资源库群,优化资源结构,提升资源质量。加大微视频、艺术慕课等数字资源建设力度,并推动相关文化资源纳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唯有实现上述条件才能让中国群众文化事业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作者简介:张瑞娟,女,硕士研究生,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责任编辑 象话)

猜你喜欢

文化馆宁夏数字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章堰文化馆
大爱有光
宁夏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宁夏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