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边地区红色纪念性园林调查分析

2022-02-16王雅楠周燕樊磊

南方农业·上旬 2022年1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

王雅楠 周燕 樊磊

摘 要 延边地区作为具有光荣革命斗争历史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景观极为丰富,1 533处珍贵红色革命景观、17 735位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见证了伟大的老区精神,是我们国家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永久的精神财富。调查分析了延边地区革命遗址、革命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碑、历史名人故居四种类型红色纪念性园林的发展现状。结合延边地区园林景观发展特色,提出其红色纪念性园林的改造提升策略:保持当地内涵,突出独特景观;加强环境保护,提炼文化特色;注重乡土植物,烘托纪念氛围;加强基础设施,提高景观质量。

关键词 红色文化;纪念性园林;延边地区;园林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5+3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1.02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红色文化的开发和传承的重视程度在逐步上升,红色文化景观建设方兴未艾,以星火燎原的势头,展现出一道道亮丽的文化风景,在此背景下,我国红色纪念性园林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对红色纪念性园林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探索我国红色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当前国内对红色纪念性园林的研究,多局限于著名的革命圣地,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研究较少。延边地区作为具有光荣革命斗争历史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景观极为丰富,辽阔神奇的土地上不仅有取之不尽的物华天宝,更有光辉灿烂的仁人志士、革命先驱,尤其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各族人民共同抵抗日寇、抵抗屈辱、争取自由的革命圣地。1 533处珍贵红色革命景观、17 735位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见证了伟大的老区精神,是我们国家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永久的精神财富。近几年,当地政府不断加大红色文化的开发与保护,红色纪念性园林的健康发展走上了轨道。本文在调查研究延边地区红色纪念性园林的基础上,提出景观提升策略,以期能够对当地红色文化的延续、红色基因的传承给予指导或借鉴。

1  红色纪念性园林的概念

红色纪念性园林是一种独特的纪念形式,是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纪念性园林,是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实现民族解放、自由、建設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形成的红色文化景观及所继承的革命精神。当今以此作为吸引力,组织人们进行参观游览与学习,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提升国家文化实力[1]。

2  延边地区红色纪念性园林调查分析

2.1  分布概况

延边地区红色纪念性园林数量较多,类型丰富,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由于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延边地区目前还处在红色纪念性园林发展的初期。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交通便利等客观条件的好转,较大地提高了当地党政对红色文化产业的重视度,给延边地区红色纪念性园林带来了发展契机。

延边地区位于吉林省东部,辖6市2县。该地区是少数民族抗日战争的典范,为了纪念革命先烈,红色纪念性园林应运而生,在延边各地广泛分布。本文选取延边地区的革命遗址(9个)、革命烈士纪念碑(9个)、革命烈士陵园(10个)、历史名人故居(2个)四大类型作为研究对象,调研的主要红色纪念性园林共有30个(见图1)。调查场地均有较高知名度,具有典型性,且在造园规模和造园要素的丰富程度均首屈一指,因此也具有代表性。

2.2  革命遗址

革命遗址是保存在一定区域内的抗战时期特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遗址,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纪念设施等,具有独特的革命历史价值和参观价值[2]。本文研究的革命遗址见表1。

园林要素分析:革命遗址总体地势平坦,主要园林要素是遗址碑石和景观植物。革命遗址周围以山丘和村庄为主,水系稀少。在革命遗址景观中,景观植物多采用规则式配置,同时对革命遗址周围原有的古树全部保留,并适当增加了一些松柏类植物、四季花卉,形成一种让人真切感受革命文化与历史事件的景观环境。遗址景观整体生态水平较高,自然条件较好。个别革命遗址没有明确的道路,有的是踩踏形成的步行路线,道路系统不够完善。

特点和保护开发提示:革命遗址是历史遗留的产物,具有不可再生性。对革命遗址的保护不能仅停留在现状,而应基于市场经济条件,在保护与开发之间寻求平衡点,增强革命遗址本身的功能,实现真正地延续革命遗址的生命,并结合自然元素,构建功能复合的革命遗址景观,满足城市文化诉求与自然景观融合的时代要求。

2.3  革命烈士陵园

革命烈士陵园作为烈士陵园的一种,是为了纪念为我国革命和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革命先烈而建造的[3]。本文研究的革命烈士陵园见表2。

园林要素分析:革命烈士陵园内均有纪念碑、烈士墓、景观植物等景观元素。丰富的环境空间、多元化的景观元素可以在点明革命烈士陵园主题的同时,提供直观的视觉感受,加深游客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在种植方式上,园区入口常绿乔木采用规则式种植,在广场周围栽种低矮的灌木或花卉,以此丰富园区绿化效果。

特点和保护开发提示:如何淡化革命烈士陵园给游人带来的孤独感、凄凉感,是值得重新审视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在规划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使之更富神韵,让后代感受到文脉的延续与遗存。

2.4  革命烈士纪念碑

我国政府设立革命烈士纪念碑是为纪念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牺牲的革命烈士,现实中鼓励人们向英雄烈士学习那种大无畏精神[4]。本文研究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见表3。

园林要素分析:革命烈士纪念碑由纪念碑本体、碑文、底座组成,并建于宽阔的广场上。碑体高大,用大理石砌成,台基呈方形,四面竖立大理石栏杆。纪念碑侧面刻有浮雕,是对红色革命历史的总结,也是对人民英雄坚强不屈革命精神的彰扬。纪念碑前方为宽阔的广场,是瞻仰的理想场所。碑体以高大的松柏类常青树作为背景,在纪念广场及登塔台阶周围布置有灌木、花卉等植物,以丰富革命烈士纪念碑景观效果。

特点和保护开发提示:现场考察发现,由于纪念碑基础设施日常管理与维护较差,导致围栏破损、老化严重、标识牌斑驳脱落,游客无法看到纪念碑详细资料;另外,部分纪念碑建立在距离当地主城区较远的地点,例如行政级别较低的镇级或村庄,其交通线路分布很少。需完善当地交通网络,加强乡镇低级道路建设,从根本上减少通行时间,提高其可达性;还要增加植物种类,特别是常绿树种,从而使纪念碑景观营造出四季常青的园林景观效果。

2.5  历史名人故居

红色主题的历史名人故居是在革命战争时期有一定影响的名人居住过的地方,经过许多有影响的历史学家、政治学者等的考证和研究而留存。历史名人故居内涵丰富,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引人入胜,具有教育后人的作用[5]。本文研究的历史名人故居见表4。

园林要素分析:历史名人故居的景观设计以红色记忆为核心,以瞻仰历史名人故地、缅怀历史名人风骨、弘扬历史名人精神为目的。历史名人故居建筑一般体量较大、造型端庄,内有名人塑像、桌椅、简介碑、古井等一些特殊類型的纪念建筑,通过布置大量的实物陈设,让游客身临其境,睹目思人。历史名人故居门口规则式栽种常绿乔木,院内散落种植花卉,求取亲近环境气氛,从而诱发出敬仰、怀念等情感。

特点和保护开发提示:屹立故居的名人雕像给人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成为纪念历史名人的重要景观节点。需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等,将不必要的功能和设施搬出核心节点,再现完整的田园风貌;注意乔灌草搭配,丰富空间层次,种植草皮还原自然,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3  综合提升策略

3.1  保持当地内涵,突出独特景观

近年来,红色纪念性园林在风格上趋于一致,景观设计单一,相互模仿。要在重复性建设的纪念性景观中脱颖而出,须紧紧围绕红色纪念性主题营造独特的园林景观,同时在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的驱使下,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红色纪念性园林。在今后的发展中,延边地区红色纪念性园林应继续以“自然景观、红色文化、民俗风情”为特色,与游客形成内心共鸣,才是纪念的最终目的。

3.2  加强环境保护,提炼文化特色

红色纪念性园林发展依赖于周围的自然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渗透,具有很高的纪念性价值。延边地区红色纪念性园林应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纪念性园林的规划理念,结合当地民族特色,将红色历史文化和革命精神融入不同类型的红色纪念性园林;深入透彻地了解延边当地红色文化产生的背景和环境影响因素,进而深入挖掘,提炼其中的特色和亮点,并贯穿于纪念性景观的空间布局及景观改造之中,从而营造出独特的精神内涵。

3.3  注重乡土植物,烘托纪念氛围

在延边地区园林绿化中应用乡土植物,已初见成效,取得了较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而红色纪念性园林作为延边园林“后起之秀”,建设乡土景观植物的意识比较薄弱。与红色文化精神内涵这一纪念主题相结合,合理配置乡土植物,可以促进红色纪念性园林主题的表现,从而形成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交融,这也是对城市“文脉”与“地脉”的延续。

3.4  加强基础设施,提高景观质量

对于红色纪念性园林的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建议部分建立在行政级别较低的镇级或村庄内的园林景观实施道路与人行道相结合的规划方案,尽可能满足道路的可达性。在道路两侧考虑增加一些石碑、栏杆等,增加纪念性景观的丰富性。此外,延边地区红色纪念性园林周围几乎没有停车位,应在每个红色纪念性园林周围增设一定量的停车位,为游客营造安全有序的停车环境。

参考文献:

[1] 杨睿.纪念性园林对当代社会的意义探究[J].山东林业科技,2020,50(2):104-106,110.

[2] 王冰.哈尔滨市抗战遗址保护对策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6(7):53-57.

[3] 郑梦柯,任舟.河南宛东战役烈士陵园规划设计初探[J].安徽建筑,2020,27(1):22-23,55.

[4] 叶建平,林垚广.大量性的微观叙事——开放形式、纪念性和道路纪念碑[J].建筑学报,2021(3):89-94.

[5] 周振宇,周公宁.杭州名人故居保护利用研究[J].建筑学报,2003(4):63-64.

收稿日期:2021-09-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民族植物学知识的延边朝鲜族乡土景观保护研究”(31760233);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乡村振兴视野下朝鲜族传统景观文化研究”(JJKH20210601SK);延边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延边朝鲜族传统村落景观保护研究”(602018022);延边大学校企合作课题“延边朝鲜族传统景观要素的提取及其在当代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602019089);延边大学校企合作课题“朝鲜族民俗文化在延边州居住区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602020214)。

作者简介:王雅楠(1998—),女,吉林白城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E-mail:746978672@qq.com。

*为通信作者,E-mail:leifan56@163.com。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方面的作用
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途径探索
红色旅游对红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研究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红色文化: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有效载体
遵义会议题材宣传画中的象征手法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