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收藏细观赏
2022-02-16胡申南
天仪再始,岁律更新,2022年的春节将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挂贴年画则是随着年节风俗的演变而形成的一种民间习俗。
中国民间年画内容形式丰富多彩。普遍认为,年画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最初起源于门神画,隋朝时木刻年画兴起,北宋时出现木版印刷着色和套色年画,被称为“纸画”。民间年画的题材和内容大都反映百姓的生活、思想和情感。明末清初,年画题材更广泛,出现许多反映劳动人民理想与心愿、生活情趣的作品,如“迎春接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民间故事,逐步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木版年画。
传统年畫的产地在北方主要是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的寒亭;在南方主要是苏州桃花坞和广东佛山。其中,天津杨柳青始于明未崇祯年间,已有300多年历史。
年画的形式多样,有贴于大门的“武门神”;贴于房门的“文门神”;贴于室内的“炕头画”“窗旁画”“窗顶画”;挂于客厅的“中堂画”“条屏”等。年画的作者大都为民间艺人,他们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贴近普通百姓生活,如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四川绵竹年画、河北武强年画等都是题材广泛,举凡山水、人物、花鸟、虫鱼、戏剧故事、民间风俗等应有尽有。
早年间上海流行的旧校场年画发轫于苏州桃花坞,也是一种很有地域特色的年画品种。在题材方面更注重反映上海本地的社会生活,沪上著名画家吴友如、钱慧安等人都参与过年画创作,散发着浓厚海派文化气息的旧校场年画一度是沪上过年的特色艺术。上世纪初,上海郑曼陀将月历与年画结合为“月历牌”年画,采用擦笔淡彩画法等传统年画技法绘制时装美女,曾风靡全国。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版的年画中有许多采用胖娃娃为创作素材,线条简练,造型生动,构图饱满,风趣动人,反映新时代“福、乐、康、寿”的社会生活风貌。
(摘自《新民晚报》1.19 胡申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