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里的年味

2022-02-16鲁先圣

课外语文·中 2022年1期
关键词:鞭炮声大集年味

鲁先圣

每当岁月的脚步迈进了寒冬腊月,过年的氛围就渐渐浓厚起来了。过年是深刻而久远的记忆,是内心深处难以释怀的厚重情结,就像古街老巷里飘香的陈年老酒。尤其对于身在异乡的游子,伴随着时令的脚步,那种淡淡的思乡的忧愁,就悄悄地荡漾在眼前了。

同样是过年,城市和乡村是截然不同的。我在乡村出生,在那里長到19岁。然后到城市里读书工作已经26年了,在城市的时间早已经超过乡村了。但是,每当年临近了,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告诉朋友,自己要回故乡过年。然后就开始留心要带回家的东西,给老人的点心、给大哥的烟酒、给孩子们的新衣服和书籍、给儿时同伴的纪念品,等等,统统买回家,放在一起,总会担心到时候走得匆忙忘记了哪一件。

在城市生活20多年,我只在城市过了两次年。第一个年是爱人怀了孩子不方便坐长途车;第二次是次年因为孩子太小,后来就再也没有在城市里过年。但就是因为过了这两次,我就再也不愿意过城市里的年了。就像平日一样起床看电视,朋友们互相打个电话问候,吃一顿平时常吃的水饺,同平时的生活哪里有什么两样呢?

可是,在乡村里,那是怎样的情景啊!进了腊月,附近几个集镇上的大集就热闹起来了。几个集镇的时间会错开,大集几乎天天有。每个集镇上都会有说书的唱戏的,鞭炮市里鞭炮声响个不停,牛羊市里公羊捉对抵架。女人们都会聚集在服装市里选过年的新衣服,青年人和孩子们都在牛羊市和鞭炮市里凑热闹。孩子会买下一挂一挂的鞭炮回家。下午集散的时候,从集镇到一个个村子的小路上,无数的鞭炮声就炸响在半空里,传扬到一个个村庄,村庄里的人们就会说:有年味了。

到了除夕夜,村庄的街道上熙熙攘攘。每家的孩子都打着灯笼到街上来了,大街上,胡同里,院子里,到处是晃动的灯笼,孩子们追逐着,看看谁的灯笼最亮,谁的灯笼最好看。

大年初一是男人的世界。凌晨两三点钟,成串的鞭炮声在各个家庭的院子里响起来了,这是吃水饺前必须有的项目。然后,家里的男性长辈就会率领着子孙走出家门,去给村里的长辈拜年。我们那个村子很大,这个过程总是会持续两三个小时的光景。我们村这些年仅仅高考走出来的学生就有一百多人,大家分布在全国各地,过年的时候基本都会回来,我们这些人自然成为村里的风景。到了每个家庭,给长辈拜年以后,说说自己所在城市的事情,谈谈自己的工作和事业,那种殷殷的关切,溢满情怀。

从初二开始,就是走亲访友的时间了。乡村所有的道路上,南来北往的人络绎不绝。这个项目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一直到吃完了元宵,飘荡在乡村里的浓浓的年味才渐渐消散。

我知道我是永远也放不下乡村的年了。我的孩子尽管出生在都市,但是,在我带他回老家过了几个年以后,他也对于乡村的年一往情深,还没有进腊月,就开始盼望着返乡过年的日子了。

(选自《南方日报》2009年1月15日)

阅读

练习

1.仔细阅读第一段画线部分的文字,说说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作者在城市里读书工作已经26年了,早已超过在乡村生活的时间,但每当年临近了时,为什么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回故乡过年?

3.“村庄里的人们就会说:有年味了”,请你说说这里的“年味”表现在什么地方。

4.文中最后一段为什么特别写到“我的孩子尽管出生在都市”,却对乡村的年“一往情深”?

(马校卫 孙俊强 设计)

《乡村里的年味》参考答案:

1.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过年比作古街老巷里飘香的陈年老酒,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过年的喜欢、爱恋和盼望。

2.因为在城市里过年与平常生活没有什么两样,而在乡村过年则热闹非凡,到人家去给长辈拜年,充满人情味;回乡的大学生们畅谈自己所在城市的事情以及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充满着关切的情怀。

3.在乡村,进了腊月,附近几个集镇上的大集就热闹起来了,集镇上有说书的、唱戏的,鞭炮声响个不停,公羊捉对抵架。女人们选过年的新衣服,青年人和孩子们凑热闹。集散的时候,从集镇到一个个村子的小路上,无数的鞭炮声就炸响在半空里,传扬到一个个村庄。

4.作者这样写突出了乡村年味的浓烈、热闹、吸引人,乡村过年的那份热闹和乡情感染了孩子们,连出生在城里的孩子都向往它、喜爱它。

猜你喜欢

鞭炮声大集年味
宜帮菜的年味召唤
馒头里的年味
新时代的农村娃“赶大集”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海坛年味
山陕:追溯黄土地上的年味
没有鞭炮声的年
鞭炮声,一支传统的民乐
鞭炮
至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