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022-02-16唐惠忠
唐惠忠
小说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借助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倾向,并与时代精神相应和。因此,鉴赏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思想倾向,是提高小说阅读鉴赏能力的关键。那么,怎样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呢?大致来说,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性格的社会原因
小说的环境描写分为社会环境描写与自然环境描写两种。自然环境对人物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但决定人物命运的主要是社会环境。分析环境描写,要注意两个要点:一是有些环境描写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特点,显露出主人公性格发展、命运变化的社会原因。二是通过环境描写,直接反映人物性格特点。比如鲁迅小说《祝福》中对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特别是对那副对联的描写,把一个没落的封建卫道士的形象生动地展示在我们面前。
二、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故事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推进中,通过描写人物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所以,鉴赏人物形象要从情节入手,据情节论人物。比如《曹操献刀》中的曹操,是个既“雄”且“奸”的人物形象。他的性格中,既有视死如归、意气风发的一面,又有多疑、狡诈、残忍、自私的另一面——这后一面在选段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吕伯奢是曹父的结义兄弟,像父辈一样细心周到地款待匆匆而来的曹操与陈宫。但曹操呢?他先是疑心重重,见伯奢“良久乃出”,已心存疑惑;待见到伯奢言买酒“匆匆上驴而去”,疑心更重;等听到磨刀之声,马上变了脸:“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于是拔剑而入,杀死了吕伯奢家人。让人更觉残忍的是,他明知杀错了人,当再见盛意相邀的吕伯奢时,竟连伯奢也杀了以绝后患。当陈宫指责他不义时,他竟堂而皇之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其残忍、自私的形象凸显于读者脑海之中。又如刘震云的《塾师老汪》,小说以刻画塾师老汪为中心,东家老范是个辅助性人物,他在本文中的每一次出现都与老汪相关。面对试题“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考生只要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顺次挑选出关于老范的部分,就可以回答这一问题了。参考答案列出的四点是:“①自家设私塾而允许别家孩子随听,是个大方的人;②关注老汪的‘乱走’,并尽力开导安慰,是个友善的人;③不再追问老汪的隐情,是个有分寸的人;④不因银瓶而辞退老汪,是个识大体的人”,其中的第三点,稍稍需要一点细心,注意本文中“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也就可以回答出来。细心之外,如果能够抓住这个句子,领会一下语句背后可能隐含的内容,那么对老范的理解还会更深一步。
三、分析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把握其全面性
小说中人物性格往往是复杂的,具有多重性,要多角度加以分析。例如《情真意切释前嫌》中,黛玉对宝钗的关心、体贴深为感激,径直向她忏悔,说“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并诉说自己孤苦无依之状,又提到宝钗前日对她的“教导”,从内心深处表示感谢。黛玉在《红楼梦》中一向是以“孤标傲世”、盛气凌人的面貌出现的,这样向别人诉说肺腑,实在难能可贵。她说及家世的衰微,只身的孤苦,不是“正经主子”的感觉和谨慎心态,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怜悯之情,宽谅她平日里“禁不得一些委屈”。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写出了林黛玉性格中的这种复杂性,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
四、分析塑造人物的手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人物形象是作者与读者进行情感交流的媒介。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笔下人物,来描绘他所处的时代,寄予他所领悟的生活哲理;读者要通过人物形象,把握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本质。而人物形象的塑造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
(一)人物的行为与性格是统一的。什么样的性格决定有什么样的行为,因而把握行动描写是了解人物内心的重要手段。比如说起对宋江的崇敬与忠诚,在梁山泊所有好汉中,李逵当数第一。然而,就是对这样一个自己崇拜的人,一旦“发觉”他做了不仁义的事,李逵也绝对不会客气,选文《李逵负荆》就是最好的例证。当李逵听说宋江抢夺民女,顿时火冒三丈,回到梁山后,二话不说,“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接着“拿了双斧,抢上堂来,径奔宋江”。在《水浒传》中,梁山好汉(除了矮脚虎王英等几人外)都不近女色,他们容不得对女性有半点儿轻侮,鲁智深打死镇关西如此,李逵要殺宋江也是如此。这一系列的行动描写,展示出李逵既正直又鲁莽的性格。
(二)语言也是揭示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不同性格的人物都有自己的语言习惯,所以从语言入手,就不难把握人物的性格。如《孙悟空大战红孩儿》中,孙悟空是幽默诙谐的。当唐僧问是什么人在叫时,他偷换概念回答说:“师傅只管走路,莫缠甚么‘人轿’‘骡轿’‘明轿’‘睡轿’。这所在,就有轿,也没个人抬你。”他以这样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既化解了唐僧的紧张情绪,又转移了唐僧的注意力,防止他一直追问下去,上当受骗。
此外,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手段,在分析形象时也不可忽视。
过河拆桥
[阿根廷]博尔赫斯
圣地亚哥的一个教长想学巫术,他经过多方打听,知道了离此不远的特莱多市的巫师堂伊南是个高手,就上门求教。
他找到堂伊南家时,正是中午,这位巫师热情地请他吃饭,饭后又为他倒上了难得喝到的法国咖啡。教长这才得到机会,说明了来意。堂伊南站起来走了几步,说,我不收弟子。教长很执着,再三要求。堂伊南说,我已看出你将会有远大前程,但教你巫术以后,我怕你会过河拆桥,忘恩负义,所以不能教你。教长忙起誓,那是不可能的事,假如我真的发达了,我一定会报答你,上帝可以作证。堂伊南听他说得很有诚意,就相信了他。
堂伊南先叫来女仆,吩咐她晚饭准备烤乳鸽,但别忙着烤,等他发话时再烤。然后他掀开房中的一块大铁板,示意教长跟来,他们就顺着石板梯子下去,堂伊南解释说学巫术最怕有人打扰,所以要找一个僻静的地方。石梯很长,走了约有十分钟才到了尽头,来到了一间放着各种巫术器具的实验室,教长觉得他们似乎已经来到了地底深处。
堂伊南拿来一些巫书,正要给他讲解,有两个牧师匆匆而来给教长送一封信,信上说他那个当地区主教的叔叔病危,要他赶回去见最后一面。教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怎么办才好。最后他还是不愿放弃学巫术的机会,就写了封回信表示慰问,让来人带给主教。两天后,几个着丧服的人来了,说主教已經病故,正在选继承人,而教长也有中选的希望,还说教长不必赶着回去,因为他本人不在场被选中则更加说明他是深孚众望。
果然十天后,两个衣着华丽的牧师来了,一见面就匍匐在地,吻他的手,称他主教大人。堂伊南也是喜出望外,一边向他祝贺一边为自己的儿子谋求空出的教长职位,主教对他说,教长的位置已经留给了主教的弟弟,不过可以另给他好处,提出三人一起去圣地亚哥。
三人到圣地亚哥上任。六个月后,教皇派使者来宣旨,任命他为洛萨大主教。堂伊南忙请求把空出的主教位置给自己的儿子。大主教说这个位置已给了自己的叔父,不过可以另给他好处,提出三人一起去托洛萨,堂伊南只得同意。
两年后,教皇又任命他为红衣主教,堂伊南立刻提醒他以前作出的承诺,并为自己的儿子请求那个空出的大主教职位。红衣主教说这个位置已经留给了自己的舅舅,不过可以另给他好处,提出三人一起去罗马,堂伊南无法可想只得同意。他们到了罗马受到了隆重接待,还举行了弥撒和游行。
四年后教皇逝世,红衣主教被选为教皇。堂伊南听到这个消息,又一次找到教皇,他吻了教皇陛下的脚,提醒他以前的承诺,为自己的儿子请求红衣主教的职位。教皇闻言大怒,让手下把他投入监狱,说他一个小小的巫师竟敢要挟教皇。可怜的堂伊南连连认错,请求宽恕,并说自己与儿子这一辈子都在外荒废了,现在只好准备回老家,因路途遥远,请教皇给一点路上吃的东西,教皇不予理睬。于是堂伊南站了起来,在教皇鸦雀无声的森严的大堂上,旁若无人地大声说道:“那我只得吃我为今晚准备的烤乳鸽了。”
女仆应声出来开始烤乳鸽。教皇这才发现自己实际上还在特莱多的一个地下室里,只是圣地亚哥的一个小小教长。他为自己的食言而羞红了脸,结结巴巴不知说什么好。堂伊南不再请他吃烤乳鸽,只是客客气气地把他送出了地下室。
【阅读练习】
1.试分析第二段“我怕你会过河拆桥,忘恩负义,所以不能教你”这句话在小说中的作用。
2.博尔赫斯的小说情节充满想象力,请概括这篇小说的情节并作简析。
3.结合作品内容,赏析文中教长这一人物形象。
4.小说以“梦”为依托虚构情节,这与中国的哪个故事非常相像?它们由此表现的主旨有何不同?请加以简析。
5.有的译者将小说的标题译为“向后靠的巫师”,相比“过河拆桥”你认为哪一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①小说围绕这句话展开想象,推动了情节发展。②通过梦的考验,证明教长是一个忘恩负义之徒,点化了人物性格。③与最后一段形成首尾照应,使小说结构严谨。(答出两点即可)
2.作家将复杂多变的故事浓缩在一个梦里。在梦中,教长连升四级,由教长升为主教,由主教升为大主教,由大主教升为红衣主教,由红衣主教再升为教皇,四次拒绝了巫师为儿子求职的请求。梦的设置使情节不受时间和空间顺序的约束,女仆和牧师可以在别人的梦中进进出出,“迷宫”式的地下室里离奇的情节和现实生活并置共存,亦实亦虚,亦幻亦真,引人入胜。
3.答题要点:①花言巧语,蒙骗他人;②为达到目的可以不顾亲情;③过河拆桥,背信弃义(或“忘恩负义,言而无信”)。
4.唐传奇《南柯太守传》(或“南柯一梦”)。“南柯一梦”表现人生虚幻无常,用以借喻世间荣华富贵不过是一场空梦而已。而《过河拆桥》则通过对教长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讽刺、批判了现实中那些背信弃义、忘恩负义的人,揭露了他们丑恶的灵魂。
5.示例一:“过河拆桥”这个标题更好,因为这个标题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忘恩负义的人性弱点;且能突出小说的核心情节。示例二:“向后靠的巫师”这个标题更好,因为这个标题能具体地呈现巫师的可怜相(或“概括了事件的发展过程”),而且能生动地反映出正统主流的教会冲击下民间巫师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