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改革》2022年总目录
2022-02-15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新时代新征程向新目标进军的思想和行动指南 (笔谈)(主持人:齐卫平 )
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
秦 宣(6), 1 —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定位
陈金龙(6), 8 —12
从百年奋斗历程看中国共产党使命任务的时代演进
杨凤城(6),12—17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的内涵解读
张士海(6),18—22
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王炳林(6),23—27
●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核心价值与建构逻辑
欧阳康(1), 1 — 9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脉络与经验启示
董 慧 胡斓予(1),10—21
全过程人民民主视角下基层民主与基层治理的发展走向
任中平(2), 1 —15
理性与非理性:全过程人民民主认知的差异与差序
张爱军(2),16—25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研究的若干重大问题
冯颜利(3), 1 —12
多元文化视域下全人类共同价值生成的辩证逻辑分析
韩 升 王晨曦(3),13—28
创造美好生活的中国道路
项久雨(4), 1 —10
●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张 亮(1),22—32
“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实践的新认识
齐卫平(2),26—36
民族复兴视域下“四个选择”的历史生成及价值审视
杜贝慧 何虑生(2),37-47
金融垄断资本积累与美国新自由主义的历史演变
武海宝(4),61—71
金融衍生品的社会哲学——对马克思价值形式分析和货币理论当代意义的探讨
李乾坤(4),72—8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中的大历史观
孙 力(5), 1 —10
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下“数字资本主义”重勘
孙 亮(5),11—20
●党的建设研究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内涵
陈 静 刘 兰(2),48—59
容错机制何以有效运转?——基于“主体—内容—程序”三重维度的分析
陈 朋(3),29—38
新时代党的领导法规的政治性分析及规范进路
庄德水(3),39—55
新时代党内法规建设的价值取向——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王立峰 孙文飞(3),56—69
新型腐败的特征与类型——警惕传统型腐败向新型腐败的嬗变
毛昭晖 朱星宇(4),84—98
新时代党的建设基本方法探析
韩 强(5), 21 — 30
●政治学研究
从纠偏束权到集成创新:巡视制度的生成机制与演变逻辑
罗 丹 倪 星(1),132—142
网络空间政治安全的社会共治:逻辑、困境及进路
唐庆鹏(1),143—155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政治学阐释
马雪松(2),123—134
走向行动主义:建构风险社会中的政策分析范式
向玉琼(2),135—146
法治化、“缝隙社会”与国家建构
陈军亚(3),120—129
数字治理中的权力控制与权利破茧
姚尚建(3),130—140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大文明圈的愿景与可能
黄力之(6),119—132
公共性与反公共性:网络空间公共参与的悖论与破解
阎国华 何 珍(6),133—146
治理效能:一种制度话语的分析路径
杨彬彬(6),147—157
●公共治理研究
中国省级政府移动政务服务水平的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
陈世香 王 芮(2), 85 — 98
干部数字化考核:组织内部激励创新路径
李元珍 吕德文(2), 99 —111
公共服务供给空间布局的基层创变——以上海浦东新区“家门口”服务体系为例
李锦峰(2),112—122
中国数字政府的核心议题与价值评析
张锐昕(6), 68 — 79
问责何以导致避责:技术治理中的责任运行机制研究——以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基层实践为分析对象
田先红(6), 80 — 95
总体性治理策略:面向复杂社会的城市安全实现逻辑
赵 吉(6), 96 —105
SOR理论视角下地方政府应急预防协同失灵的生成解释——基于X区“城镇燃气整治专项行动”的案例研究
丁 煌 张绍飞(6),106—118
●基层治理研究
“超行政治理”:党建引领的基层治理逻辑与工作路径
彭 勃 杜 力(1), 59 — 75
加压式减负:基层减负难的一个解释性框架
颜昌武 杨郑媛(1), 76 — 86
数字竞赛与双重博弈: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解释
黄六招(1),102—116
象限治理:应对基层治理模糊性和碎片化难题的策略选择
周振超 黄洪凯(3), 70 — 82
国家治理转型与基层减负悖论——基于近年来基层治理实践的考察
王向阳(3), 83 — 94
治理中的计算与计算式治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治理技术和艺术
阙天舒 方 彪(5), 31 — 41
破解基层治理的协同难题:数字化平台的条块统合路径
彭 勃 刘 旭(5), 42 — 56
群众活动团队参与社区治理:价值、困境与发展路径——基于“主体—过程—制度—文化”的系统分析
王可园(5), 57 — 68
●城市治理研究
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动因、内涵与路径
陈水生(1), 33 — 46
数字空间中的社区共同体营造路径——基于城市社区业主微信群的考察
邵春霞(1), 47 — 58
构建应对重大突发风险的城市韧性民生保障机制
容 志 陈志宇(3), 95 —109
整体智治:我国超大城市治理的目标选择和体系构建
蒋俊杰(3),110—119
重构发展单元:街道经济职能的变迁逻辑——对上海取消街道招商引资改革经验的理论解读
叶 敏(4),126—135
●应急管理研究
中国应急管理的适应性:理论内涵与生成机理
张海波(4), 99 —113
论高效应急处突中的“分事逻辑”
李瑞昌(4),114—125
●数字时代专题
数字劳动、数字生产方式与流众无产阶级——对当代西方数字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蠡探
蓝 江(2), 60 — 72
从神圣共同体到数字共同体:社会理论在数字时代的发展困境
董金平(2), 73 — 84
数字时代印刷媒介的危机与变革——基于传媒历史的视角
张耀铭(4), 11 — 29
在路上:中国学术传播数字化转型三十年回望——以学术期刊的转型为中心
朱 剑(4), 30 — 60
元宇宙:范畴谱系、世界图像与未来昭示
安维复 杨广明(6), 28 — 40
元宇宙空间的社会整合与社会分工:来自涂尔干的启示
张宪丽 高奇琦(6), 41 — 53
元宇宙技术对未来文明的价值演绎
张敏娜(6), 54 — 67
●乡村振兴研究
社会力量助推乡村振兴的内源性发展路径研究——基于“振兴村”试点的分析
叶 林 雷俊华(1), 87 —101
乡村文化建设“造形”“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逻辑
汪 宏(3),141—150
中国现代化语境下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李小云 马 阳(4),136—144
边缘崛起: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的乡村振兴
熊易寒 俞驰韬(4),145—155
县域、县城与乡村振兴
黄振华(4),156—165
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三重逻辑
金华宝 伍 科(5), 69 — 81
数字技术驱动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基于农村的实践与优化策略
张 鹏 高小平(5), 82 — 93
技术如何更智慧:农村发展中的数字乡村性与智慧乡村建设
吴越菲(5), 94 —108
●社会学研究
“数字”作为“劳动”的前缀:数字劳动研究的理论困境
刘雨婷 文 军(1),117—131
“家庭责任依附”降低了城市妇女的社区参与水平吗?——基于西部某城市的实证研究
黄 进 裴书盈(5),109—121
“变”与“不变”:后扶贫时代民族地区“一村一幼”政策的生成逻辑——以四川凉山彝区为例
何 真(5),122—133
理念、程序与实践的统一——以普惠托育政策为例
刘中一(5),13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