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取穴规律

2022-02-15熊婕雷蕾李海燕韩晨静刘华云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经穴天枢中脘

熊婕,雷蕾,李海燕*,韩晨静,刘华云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700;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1617

随着经济的大力发展,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肥胖发病率也随之升高,《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1]指出,我国超重肥胖问题日益严重,有超过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陈祚等[2]通过随访调查发现,我国中年人群超重及肥胖发病率较高且逐年增加。2010年,我国中年人群的体质量指数(BMI)平均值已高达24.5 kg/m2,至2016年BMI 增加了0.4 kg/m2。肥胖属慢性疾病,由能量摄入大于消耗所致,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骨关节病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发生社会心理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3-4]。单纯性肥胖没有明显的原发病,是因脂质堆积过多或分布异常而引起的肥胖,现代医学治疗以药物和手术为主,常见不良反应有胃肠胀气、大便次数增多、失眠、乏力等[5-8],而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具有绿色安全、疗效佳的特点[9-10]。本研究以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临床研究中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取穴规律,为临床治疗及科研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以“(针刺OR 针灸OR 电针)and 单纯性肥胖”为检索策略,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维普中文数据库(VIP)等,检索范围为建库至2019年12月的中文文献,检索时间2021年2月28日。

1.2 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⑴干预对象明确诊断为单纯性肥胖;⑵以针刺为主要治疗手段,可以结合其他干预方式,如艾灸、拔罐、穴位埋线等,临床方案设计合理;⑶临床RCT 文献,且针灸组为试验组。

1.3 排除标准

⑴诊断和治疗标准不清楚的文献;⑵诊断为继发性肥胖,如药源性肥胖、下丘脑综合征、垂体瘤、皮质醇增多症、多囊卵巢综合征、产后肥胖等;⑶以中药或西药治疗为主要干预手段的文献,以及以非针灸治疗为主要干预手段的文献,如穴位注射等;⑷针灸治疗为对照组的文献;⑸综述、病案、经验报道、动物实验、理论研究等文献;⑹重复发表的文献仅保留发表年限最近的一篇。

1.4 数据录入与规范

使用人工摘录的方式建立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针灸处方数据库,该数据库包含文献基本信息如题目、作者、发表时间等,临床RCT 研究信息如分组情况、针灸治疗方法、操作方法、疗效评价等情况。所有体穴穴位名称及归经参照《腧穴名称与定位》(GB/T 12346-2006)[11]进行规范化处理,如“关原”规范为“关元”。对文献中“肥胖处取穴”及描述阿是穴者均统一归为“阿是穴”。以上过程由2 名数据加工人员独立完成,经第三人审核,确认无误后纳入数据库使用。

1.5 数据分析

运用Excel 2016 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统计频次及百分比。关联规则分析使用基于 R 4.0.2(https://www.r-project.org/)的arules[12]程序包,通过Apriori 算法进行腧穴关联规则分析,依据支持度和置信度分析腧穴配伍关系,通过arulesViz 包进行可视化展示。支持度指同时包含A 项目、B 项目占所有项目的概率,置信度指包含A 项目当中同时包含B 项目的概率,提升度表示关联规则中两者的相关性。

2 结果

经初次检索后,CNKI、万方数据库、VIP 及SinoMed 分别筛选出231、417、321、242 篇文献。经合并查重后,获得630 篇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文献,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最终纳入262 篇临床RCT 文献,累计处方358 首,涉及腧穴157 个,包括十四经穴156 个及阿是穴,两者使用频次分别为3 688、40 次。阿是穴多为臀部、髂部等“脂肪分布较丰厚处”。

2.1 腧穴使用频次

156 个十四经穴中,排名前20 位的穴位按使用频次由高到低排序(见表1),使用频次>150 次的经穴分别为天枢、足三里、中脘、丰隆、三阴交、关元、阴陵泉、气海,使用最多的前30 个经穴累计使用频率超过80%。

表1 262 篇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RCT 文献常用腧穴频次(前20 位)

2.2 十四经穴使用部位频次

十四经穴在腹部及下肢部的腧穴使用频次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腹部及下肢部腧穴的使用频率占总频率的69.39%。腹部穴位以天枢、中脘、关元等使用较多,下肢部以足三里、丰隆、三阴交等使用频繁,详见表2。

表2 262 篇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RCT 文献常用腧穴所在部位

2.3 十四经穴归经频次

按照十四经穴经络归属进行统计,足阳明胃经腧穴使用频次最高,为1 165 次,占腧穴使用总频次的 31.59%;其次为任脉腧穴,使用 776 次(21.04%)。纳入研究的腧穴中,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数量最多,共计32 个,占20.51%。见表3。

表3 262 篇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RCT 文献常用腧穴归经及主要经穴

2.4 特定穴应用分析

按所属特定穴对156 个十四经穴进行统计,共有特定穴100 个,非特定穴56 个,特定穴使用频次2 967 次(同一腧穴为多种特定穴时按一次统计,如足三里为五输穴、下合穴,特定穴出现频次不重复计算)。使用频次排名前5 位的特定穴为天枢(募穴)、足三里(五输穴、下合穴)、中脘(募穴、八会穴、交会穴)、丰隆(络穴)、三阴交(交会穴),交会穴和五输穴使用频次远高于其他特定穴(见表4)。

表4 262 篇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RCT 文献特定穴分析

2.5 腧穴关联分析

运用Apriori 算法对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阈值设定支持度≥20%、置信度≥80%,且每个规则至少由2 个元素构成,分析得到腧穴关联规则102条。其中,2 个腧穴关联规则15 条,3 个腧穴关联规则54 条,4 个腧穴关联规则29 条,5 个腧穴关联规则4 条。按照支持度和提升度进行排序,支持度较高的频繁项集为中脘-天枢、足三里-天枢、丰隆-天枢,这些穴位组合在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中为常用组合(见表5)。提升度前10 位组合见表6,其中肾俞 脾俞规则的提升度最大(2.55),表明有较强的正相关性。

表5 262 篇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RCT 文献腧穴关联规则(支持度≥33.14%)

表6 262 篇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RCT 文献提升度前10 位的关联规则及出现频次(支持度≥20%,置信度≥80%)

依据表5 的高频取穴组合,选择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取穴组合中支持度前3 位的频繁项集进行深入分析,展示为网络图(图1~图3)。图中圆圈面积代表规则的支持度,当支持度为20%时,高频穴位组合的使用情况得到较为全面的展示,随着支持度的增加,核心穴位组合逐渐明确。高支持度网络中均有天枢、中脘、足三里、丰隆等穴,为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核心穴位,低支持度网络图显示核心穴位常配伍三阴交、阴陵泉、气海和关元。

图1 “中脘-天枢”穴组常用穴位组合网络

图2 “足三里-天枢”穴组常用穴位组合网络

图3 “丰隆-天枢”穴组常用穴位组合网络

3 讨论

单纯性肥胖属于中医学“肥胖”“肥满”等范畴,近年来,使用毫针、电针及穴位埋线等针灸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临床效果明显[13-14],且相较于手术及药物治疗无明显副作用。中医认为,单纯性肥胖病位主要在脾胃,与肝肾密切相关。《脾胃论》:“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脾胃旺则实热积滞胃肠,食多排少而肥;脾胃虚则气血津液输布失常,凝聚为痰浊,发为肥胖。因此,脾失健运是肥胖形成之关键,痰湿为主要病理产物。痰湿的形成又与肾、肝相关,肾失温煦,气化不足则水湿失运,湿浊内聚;肝失疏泄则情志失调,气机不畅,致积气成痰。针灸既可以健脾和胃,又能祛湿化痰。研究表明,针刺可以通过降低下丘脑外侧区的兴奋性,达到控制食欲的效果[15]。针刺也能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脂代谢异常,增强脂肪细胞分化代谢[16]。因此,本研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选穴及组穴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腧穴使用频次方面,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取穴多选用天枢、足三里、中脘、丰隆、三阴交、关元、阴陵泉、气海等。其中天枢、足三里、中脘、丰隆为高支持度网络图中核心穴位,中脘位于任脉,为胃之募穴,余三穴均为足阳明胃经穴。天枢位于脐旁上下腹分界处,是气机升降的枢纽,能清泻阳明之火、通积导滞。足三里为强壮保健要穴,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中的作用。丰隆别走脾经,能疏通脾胃表里两经气血。此外,丰隆为祛痰要穴,肥胖形成离不开痰湿聚集,取穴丰隆有助于祛痰开窍、和胃降逆。中脘位属胃脘,是足阳明胃经之气聚集之处,善治胃腑疾病,可健脾利水、理气化痰。以上四穴合用,说明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当以调理脾胃为核心,辅以和胃祛痰。实验研究表明,针刺以上穴位具有调整胃肠功能[17]、增加脂肪产热[18-19]、调节血脂水平及改善胰岛素抵抗[20-21]等效果。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既能健脾胃、助运化,又能养血柔肝、滋阴益肾。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的合穴,《通玄指要赋》云“阴陵开通于水道”,可清热化湿、健脾消肿。关元、气海皆属任脉。“关”有闭藏之义,“元”指元真之气,关元正当丹田,有升阳补气、益肾固精作用;气海为先天之原气汇聚之处,可消脘腹胀满,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之功。此四穴在调理脾胃基础上,调补肝肾、化脂降浊,使阴阳调和,最大限度发挥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作用。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涉及的十四经脉中,胃经、任脉、脾经和膀胱经腧穴出现频次高于其他经脉。脾胃与肥胖关系最为密切,因此诸多治疗用腧穴归属脾胃经。脾胃两经互为表里,脉气相通,主司食物消化吸收,共为人体“后天之本”。任脉为阴脉之海,源于胞宫,与督脉、冲脉一源三歧,调一经而兼调三经,针刺该经穴位使人体阴阳气血调和。膀胱经用穴32 个,明显多于其他经脉,使用频次最高为脾俞和肾俞,说明背俞穴在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亦有研究用背俞穴治疗单纯性肥胖可取得良效[22]。此外,两项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脾俞和肾俞两穴的提升度最高,表明两穴关联度较高,常配伍使用,取先天与后天同调之意。由表2 可见,治疗单纯性肥胖取穴多位于腹部及下肢部。腹部脂肪最易堆积,且脾、胃、肠、肝均位于腹,符合就近取穴原则。腹部多选用天枢、中脘、关元,天枢能抑制肠的吸收功能,中脘调理脾胃,关元温补元气。下肢部穴位多为脾胃经腧穴,如频次高的足三里、丰隆、三阴交、阴陵泉等。足三里是胃经合穴,丰隆为胃经络穴,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阴陵泉为脾经合穴,上巨虚和下巨虚分别是大肠经和小肠经的合穴,由此可见下肢部位多为与脾胃相关的特定穴,腧穴分布肘膝以下,符合远端取穴原则。因此,从取穴部位分析可见,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注重近部与远部取穴相结合。

特定穴在治疗中也广泛使用,其中除交会穴外,五输穴、募穴、背俞穴使用较多。《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言“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阐释荥穴和输穴主要治疗外行经脉所过部位的病症,合穴调内腑气机,助脾胃化湿除痰,恢复其运化水湿之功,达到减轻体质量的目的。背俞穴和募穴是脏腑之气输注结聚于背腰部与胸腹部的腧穴。《难经》记载“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阴病行阳,故令俞在阳”,治疗五脏病症多取背俞穴,治疗六腑病症多取募穴。脏腑之气与俞募穴相通,背俞穴和募穴配合使用,发挥协同作用。本研究中胃肠之募穴天枢、中脘和脾肾之背俞穴脾俞、肾俞使用频次较高,符合俞募配穴原则。

综上,本研究从262 篇临床RCT 文献中获取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腧穴157 个,腧穴总频次3 728次。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取穴原则当从病机出发,考虑脾、胃、肝、肾和痰湿形成的关系,综合施治,健脾和胃、养肝疏泄、固本培元合用。结合可视化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发现,天枢、足三里、中脘、丰隆等为常用腧穴以调理脾胃,配合三阴交、阴陵泉、关元、气海以疏肝补肾,调整阴阳,进一步加强作用。主要经脉为脾胃二经、任脉和膀胱经,主要取穴部位在腹部和下肢部,取穴遵从远近配穴、俞募配穴的原则。

下一步研究需明确针刺对不同证型、不同体质、不同肥胖类型患者的治疗作用,不同的取穴原则产生的针刺治疗效应及对应靶点是否有差异。由于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手段的多样化,针对有特异性效果的穴位,针刺手法的改变或者电针的波形、强度、治疗时间的改变是否对疗效有影响,均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可为针灸治疗的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经穴天枢中脘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运用反射疗法和经穴按摩及配方沐足液调理常见气郁体质袁忠亮
穴位贴敷良附丸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尊敬
梁丘穴在治疗急性胃痉挛中的应用
尊 敬
长寿名穴保健康
蒋天枢:无偿完成老师的托付
针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验案一则
《实用英文中医辞典》针灸经穴英译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