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涟源市狮子山矿区饰面用灰岩矿地质特征及矿石质量评述
2022-02-15何立斌
何立斌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418队)
涟源市狮子山矿区位于斗笠山向斜北西翼,总体为单斜构造,未见明显的断裂。本区饰面石材矿呈块状,厚度大且稳定,矿层产于二叠系茅口组中,分布于丘陵、低山山坡上,出露标高为257.3~526.9 m,地形坡度一般为10°~40°,局部呈陡崖,矿层倾角大部分在60°~80°,倾向与坡向相反或斜交,矿层走向北东,连续性较好,矿层控制走向长约1 200 m,地表出露宽度为203.31~222.73 m,矿石经力学性能及放射性特征测定,质量符合国家标准A类产品技术要求,可广泛用于建筑内外装饰石材产品。经估算,区内饰面用灰岩矿荒料332+333资源量为985.9万m3,矿床规模达大型。据市场了解,该品种饰面石材市场需求量大,具供不应求之势,开发利用本矿区饰面灰岩矿市场前景乐观。
1 区域地质特征
矿区位于湘中涟源凹陷内的斗笠山倒转向斜北西翼。矿区及附近外围出露地层从老至新有石炭系测水组(C1c)、梓门桥组(C1z)、大浦组(C2d),二叠系马平组(P1m)、梁山组(P1l)、栖霞组(P2q)、小江边组(P2x)、茅口组(P2m)、龙潭组(P3l)、大隆组(P3d)、三叠系大冶组(T1d)、嘉陵江组(T1j)及第四系地层[1]。饰面用灰岩矿赋存于该向斜北西翼二叠系茅口组上段厚层灰岩段(P2m3)内(图1)。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 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为二叠系茅口组(P2m)、龙潭组(P3l)、大隆组(P3d),三叠系大冶组(T1d)及第四系(Q)[2]。
区内饰面用灰岩矿含矿地层为茅口组上段(P2m3)。其中茅口组上段(P2m3)按其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上、中、下3层,厚度为234.0~255.0 m。
2.2 溶蚀裂隙层
划分溶蚀裂隙层的主要依据:①岩石的颜色一般为褐黄色或灰黄色;②岩石结构构造松散破碎;③节理裂隙发育,节理面及层面附染铁锰质或泥质。
溶蚀裂隙层岩性为灰岩、(含)生物碎屑灰岩、(含)硅质、白云质团块灰岩,据8个水平钻孔和2个民采点观测,溶蚀裂隙层厚度为4.63~23.20 m,平均厚度为12.24 m(表1)。
?
2.3 岩 溶
矿区内岩溶的发育程度及表现形式,在不同的区段存在一定的差异。矿区的山顶及斜坡地段岩溶发育相对较弱,地表主要是一些溶沟、溶槽及溶隙,而山顶之间岩溶相对比较发育,溶沟、溶槽及溶隙随处可见。
根据本次详查所测制的剖面及观察3处民采点,岩溶主要沿节理裂隙及岩层层间发育,形成条带状溶蚀空洞(图2),经测量地表线岩溶率为5.4%~19.2%,平均为12.2%,岩溶强烈发育。
往深部岩溶规模有减少的趋势。岩溶裂隙内主要充填物为灰岩碎块,呈次棱角及次圆状,胶结物为泥质。
2.4 构 造
矿区位于斗笠山倒转向斜北西翼,整体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北东,倾向为295°~340°,倾角为55°~80°。矿区内未发现明显断层。
矿区近地表及溶蚀裂隙层节理较发育(图3、图4),主要有3组节理,节理面较平直,微张开,为剪节理,3组节理特征如下。
第1组节理(共计测点34个)走向为北东—北东东50°~72°(图5),倾向为140°~166°,倾角为31°~88°,节理间距为1.1~2.0 m。
第2组节理(共计测点29个)走向为北西303°~327°(图5),倾向为30°~57°,倾角为28~84°,节理间距为1.4~1.9 m。
第3组节理(共计测点32个)走向为北西310°~332°(图5),倾向为220°~242°,倾角为45°~85°节理间距为1.0~2.5 m。
节理具有成带成组分布的特点,上部及下部节理裂隙不甚发育,目前采点所采大块荒料均位于矿体上下部位,密集区节理裂隙间距为1.10~3.00 m,节理裂隙率为0.7条/m,稀疏区节理裂隙间距为2.00~17.00 m,节理裂隙率为0.15条/m,属节理裂隙不发育。层理面间距为2.80~24.50 m,层理面率为0.08条/m,属层理面不发育。
节理裂隙由钙质、泥质、方解石细脉充填胶结,少许节理裂隙无充填物,方解石细脉胶结紧密,脉宽为1~3 mm。节理裂隙后期溶蚀成宽数毫米至数十厘米的溶蚀裂隙。
缝合线基本平行层理,缝合线被充填的紫红色铁质和方解石胶结,胶结较紧密。缝合线分布较密,间距为1~8 cm,一般为2~6 cm,对荒料率基本无影响。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饰面用灰岩矿体特征
狮子山矿区饰面用灰岩矿床赋存于上古生界二叠系上统茅口组上段(P2m3)中,岩性为浅灰色、灰色、深灰色、灰黑色厚—巨厚层状(含)生物碎屑泥晶灰岩,为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型矿床[3]。
矿层位于斗笠山倒转向斜北西翼,整体为一单斜构造,走向为北东,倾向为295°~340°,倾角为55°~80°。矿区范围内各矿层连续性好,矿层控制走向长约1 200 m,以矿层中稳定及较稳定的、含少量硅质团块的、巨厚层状含生物碎屑泥晶灰岩为界,自上至下分为3个矿层和2个夹层编号,其空间展布自上至下依次为Ⅰ矿层、S3夹层、Ⅱ矿层、S4夹层、Ⅲ矿层,矿层与夹层近于相间平行产出。现将各矿层特征叙述如下。
(1)Ⅰ矿层区内走向控制长1 200 m,南西起自15线,北东至0线,倾向为北西,倾角为70°~71°,产状稳定,矿层厚度为64.5~79.3 m,平均厚度为70.4 m,厚度变化系数为7.81%,沿走向厚度变化较稳定。
(2)Ⅱ矿层区内走向控制长1 200 m,南西起自15线,北东至0线,倾向为北西,倾角为69°~71°,厚度为58.2~71.6 m,平均厚度为63.4 m,厚度变化系数为7.87%,沿走向厚度变化较稳定。
(3)Ⅲ矿层区内走向控制长1 200 m,南西起自15线,北东至0线,倾向为北西,倾角为68°~72°,厚度为84.6~96.0 m,平均厚度为89.2 m,厚度变化系数为5.81%,沿走向厚度变化较稳定。
矿床内矿层总厚度为213.5~233.9 m,平均值为223.0 m,厚度变化系数为4.65%(表2)。
?
3.2 矿石质量特征
3.2.1 色线及溶孔
色线主要有方解石脉、生物碎屑、缝合线、铁钙质胶结的早期裂隙。
方解石脉分布较杂乱,脉宽一般为0.1~10 mm,长度一般为2~20 cm,基本沿节理裂隙分布,且胶结紧密,对板材质量基本无影响。方解石脉呈白色,从抛光效果看,含较多方解石脉饰面灰岩花色更美观大方[4](图6、图7)。
灰岩中普遍含生物碎屑(0~25%),主要为蜓类、珊瑚、贝类、腕足类等,对板材质量基本无影响,由于化石粒径普遍较小(<3 mm),从抛光效果看,生物碎屑饰面灰岩花色不甚协调。
缝合线基本平行层理,缝合线被充填的紫红色铁质和方解石及白云石胶结,胶结较紧密。缝合线分布较稀疏,与主体花纹走向基本一致,对饰面灰岩花色基本无影响。
铁钙质胶结相对松散,对板材质量影响较大,需先撒胶,再进行加工,从抛光效果看该种饰面灰岩花色美观大方。
溶孔和溶隙在地表较常见,从钻孔岩芯看,溶孔与溶隙主要分布于节理裂隙上,裂隙宽一般为1~4 mm,发育位置与节理裂隙相同,溶蚀孔隙对荒料率及成材率影响较大[4]。
3.2.2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主要为交代结构、生物碎屑结构、泥晶结构等(图8、图9),具块状构造,巨厚层状构造。
3.2.3 矿石矿物成分及化学成分
矿石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含量一般为90%~97%,少量炭、泥质(2%~5%),石英<1%,褐铁矿和氧化铁质<1%。
矿石主要化学成分为CaO、MgO,次为SiO2、Al2O3、F2O3,微量TiO2、K2O、Na2O等。化学成分见表3。
3.2.4 矿石物理力学性质
?
在矿区地表和深部系统地采集了物理力学性能测试样,项目包括抗压强度、抗折强度、体积密度、吸水率、磨耗量、光泽度、放射性含量等。
据样品物理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各项指标均符合高密度板材要求[5-6]。放射性均达到了A类装饰板材要求。其矿石物理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见表4、表5。
4 矿石类型及品种
矿区饰面用灰岩根据矿石颜色特性,将浅灰、灰色及深灰色饰面用灰岩命名为“龙山云雾”(图10),将灰黑色饰面用灰岩命名为“龙山黑”(图11)。区内石材产品的花色、质地适合建筑需要,与其他建筑材料相比,具有天然石材所不可代替的品质。经国家监测部门测定为无放射性影响,环保达国家标准A类产品技术要求,可广泛用于建筑内外装饰石材产品[7]。
?
?
5 矿体围岩与夹石
饰面用灰岩矿可分为Ⅰ、Ⅱ、Ⅲ3个矿层,饰面用灰岩矿夹层分为S1、S2、S3、S44个夹层,其空间关系(图12)。饰面用灰岩矿顶板为茅口组中段(P2m2)灰色、深灰色中厚—巨厚层状含生物碎屑及硅质团块泥晶灰岩,底板为龙潭组(P3l)灰黑色、深灰色砂质页岩。
6 线荒料率
对钻孔获取的各矿层厚度、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及线荒料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各矿层的平均厚度、平均线荒料率及平均节理密度(表6)。结果表明,各矿层节理不发育,平均节理密度为0.63~0.85条/m,线荒料率较高,均在60%以上,其中Ⅲ矿层可达66%。根据各矿层的线荒料率推测开采荒料率可达30%以上,与试采荒料率结果基本吻合。
7 图解荒料率
?
矿床体图解荒料率采用绘制裂隙素描图进行统计的方法,首先在节理、裂隙图上按开采分段高(分段高通常为2.8 m)绘水平锯切线,再按1.8 m间距绘垂直锯切线,再由于理论荒料长度往往受到节理裂隙面的控制,必须在素描图上绘出节理、裂隙面的影响范围(按2.0 m开采高度计算限距线)。矿区共实地调查6个体图解点,绘制裂隙素描图8个,单个素描图面积为54.8~400.0 m2,总面积为1 257.7 m2,统计的体图解荒料率为34.8%~51.9%,平均数为45.3%(表7)。
8 试采荒料率
在矿区南西部民采1进行了试采工作,试采平台长20.0 m,宽1.8 m,高3.5 m,试采总体积Vs=126.00 m3,试采获得的荒料体积Vsh=45.28 m3,试采荒料率Hs=36.0%。
?
9 石材加工技术性能
通过对测试样加工成2 cm板材,计算板材率为33.9~36.3 m2/m3,平均为34.9 m2/m3,符合《饰面石材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 0291—2020)规定2 cm板材率≥25 m2/m3的要求[6]。磨光面平均光泽度为73.1 GU(70 GU为高光泽),具有较好的加工技术性能[8]。
10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10.1 矿床成因
在晚古生代至中生代早期,本区表现为强烈的沉降作用,晚二叠世茅口期出现大面积海浸,成为一开阔的陆表浅海区,沉积物主要为碳酸盐及黏土质。在斗笠山一带形成了一套以泥晶灰岩、生物屑泥晶灰岩为主的巨厚沉积。本矿床产于二叠系茅口组地层中,成因类型属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型。
10.2 找矿标志
综合分析饰面用灰岩矿的成矿规律,认为龙潭组砂页岩与茅口组含硅质、白云质团块厚层状灰岩所夹持的厚—巨厚层状碳酸盐岩沉积地层为寻找饰面石材灰岩矿的目标层位。
11 结论
(1)矿区饰面用灰岩根据矿石颜色特性,将浅灰、灰色及深灰色饰面用灰岩命名为“龙山云雾”,将灰黑色饰面用灰岩命名为“龙山黑”。区内石材产品的花色、质地适合建筑需要,与其他建筑材料相比,具有天然石材所不可代替的品质。
(2)矿体总体厚度变化小,产状与围岩一致,呈层状产出。物理力学性能良好,达到中、高密度A类装饰板材要求,其花色品种优美,属高档饰面石材品种。
(3)对各矿层的厚度、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及线荒料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各矿层的平均厚度、平均线荒料率及平均节理密度,根据各矿层的线荒料率推测开采荒料率可达30%以上;采用绘制裂隙素描图统计的方法得出矿区体图解荒料率为34.8%~51.9%,平均数为45.3%。与试采荒料率结果基本吻合。
(4)在矿区南西部民采1进行了试采工作,得出试采荒料率Hs=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