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出打工父母,需要一把打开留守孩子心扉的钥匙

2022-02-15谭秀芝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2年2期
关键词:陪伴儿童孩子

谭秀芝

“种爱计划”是由婚姻与家庭杂志社与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活动,通过与留守儿童进行书信往来,提供精神陪伴,以及孩子们所需要的关于家庭教育、儿童心理及生活指导等方面的课程及帮助。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缺少来自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就可能会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或者这样以及那样不容忽视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1.情感无依,手机成为寄托

许多外出务工的父母为了方便跟孩子联系,常常会给孩子买智能手机。但很多孩子岁数尚小、三观未成,在没有长辈监护的情况下,常常把手机当作唯一的寄托,再加上自我管理能力差,禁不住手机游戏的诱惑,很多孩子机不离手、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四年级的孤心和六年级的哥哥由奶奶照顾。据奶奶讲,两个孩子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玩手机,写作业甚至吃饭都是磨磨蹭蹭。奶奶也曾试图阻止孩子玩手机,可是收效甚微。

2.渴望关心,渴望被看见

很多留守儿童由于年幼,还不能理解父母离家的真实原因,所以会产生“自己做得不够好,被父母抛弃”的想法。当他们面对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时,便会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没有人关心。

长期处于这样的成长环境中,由于缺乏安全感、归属感和感情依靠,有些孩子会做出一些过激行为,以此吸引父母的关心和关注。

八年级的士恒由于父母在外经商,与爷爷在家中相依相伴。士恒小学时,成绩很好,父母也经常在电话里夸奖他。

2020年因为疫情的缘故,原本答应回家的父母没能按时回来,士恒再返校时,情绪就有些不稳定,经常做出类似“折断尺子,撕毁课本,划破手臂等”过激行为,老师耐心教育无果,只能联系他的父母。但情况并没有好转,甚至升级为跳楼、喝药等严重行为,无奈之下,父母只能回家陪伴他,情况才得以缓解。

3.学习困难

许多留守儿童学习的自觉性不强,又缺乏有效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业上就会有困难。在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他们往往会学习兴趣减退、缺乏学习成就感、失去学习的动力,随即产生厌学心态。时间长了,最后就只能辍学,甚至发生令人追悔莫及的事情。

艾童是某中学初二的学生。那年春节,母亲返乡,得知孩子成绩很不理想,便想尽一切办法帮他补课,希望能提升他的成绩。

艾童努力了一段时间,但效果并不理想,反而对学习的兴趣越来越小。感到无聊的他抵不住游戏的诱惑,偷偷玩起了手机。有一天被母亲发现后,气恼的母亲抢过手机,当场摔在地上,而艾童也赌气摔门而出。这一走,再也没有回来。事后,父母悲痛欲绝,追悔莫及。

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的钥匙

父母的角色具有不可替代性,家庭在孩子心中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交由老人代管,这种拆分式的家庭模式,即亲子分离,是造成很多留守儿童出现问题的根源。

要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发挥身处异地父母的作用、积极管理孩子是最根本的治标之策,也是最佳解决方案。

要多方沟通,打造亲密空间

1.积极与孩子沟通。

父母长期在外,亲情是留守儿童最缺失的部分,让孩子意识到父母的爱、认同父母的爱,沟通是必然且必要的。

建议父母有空儿经常跟孩子打打电话或视频聊天,聊聊学校发生的趣事、说说孩子交的朋友,慢慢接近孩子们的内心。

2.主动与学校沟通。

父母在外,更需要注重与学校、老师的交流沟通。父母争取做到定期与学校、老师积极沟通,了解孩子日常行为品德表现。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当父母发现或者听说孩子的反常表现之后,除了自身要做孩子的教育工作,还要联系孩子的老师,对孩子加强正确教育和引导,及时纠正错误思想行为。

3.随时与照料者沟通。

父母与孩子的照料者要随时联系、及时沟通,随时随地了解孩子的生活动态,注重孩子的心理变化,逐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价值观。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好榜样

1.营造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

虽然父母无法经常在家陪伴孩子,但依然可以营造和谐友好、积极向上的家庭生活环境,这对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给孩子创造体验父母生活的机会。

可利用寒暑假带孩子来父母工作地,让孩子感受一下父母工作的艰辛与不易,同时让孩子体会吃苦耐劳、积极奋斗的精神。

这里稍稍提示一下,父母在和孩子相聚时,应该更加注重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内心状况,而不只是一味因“团聚不易”而过度娇纵和溺爱孩子。

3.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父母应该常常呈现出乐观、积极、奋斗、拼搏的状态,为孩子做榜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健康的思想行为有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

灵活管理、平等尊重奠定基础

1.只有父母与子女互相尊重、平等对待、平等对话,才能营造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如果父母一味命令式、说教式教育,自认为做到了苦口婆心,却有可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往往适得其反。

2.父母要适时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场,多角度考慮问题;对孩子做到耐心倾听,平等沟通;遇事多鼓励,不打击,灵活弹性管理,这样才更容易取得孩子的信任,也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刘佳是某中学九年级的学生,跟爷爷奶奶留守在家。

父母经常跟他在手机里视频聊天,关心他和妹妹的生活和学习,了解他们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还经常表达对他的感谢,感谢他对父母的理解,感谢他的懂事和体贴。

刘佳也会跟父母讨论学校、家里发生的事情,讨论自己思想的变化,甚至青春期身体的改变。刘佳平时的学习和生活都很自律,成绩一直是班级的佼佼者,经常帮着爷爷奶奶照管妹妹,还利用寒暑假带着妹妹去父母打工的城市小住,因为看到父母生活和工作的状态,也更加理解父母的艰辛。

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陪伴教育才是高质量的,甚至比有些与父母朝夕相处的陪伴还要有效。无论是在家里还是通过视频,好的沟通是可以达到良好的陪伴,以及促进成长的效果的。

孩子成长期间,父母或许因为生计等问题,对孩子的生活照顾有所缺失,并由此造成孩子成长中一些本非所愿的问题。

父母应该明白的是,解铃还须系铃人。孩子成长中的教育陪伴问题,还需要由父母来解决。父母可以充分利用现在便利的通讯设备,发挥家教最优作用,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文中孩子均为化名)

猜你喜欢

陪伴儿童孩子
陪伴
朱丽仙:用爱陪伴,一路成长
“陪伴”等十二则
陪伴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