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儿童细菌性结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2022-02-14赖丽娣欧阳洁
赖丽娣,王 莉,欧阳洁
(1.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妇幼保健院,福建 三明 365000; 2. 三明市妇幼保健院,福建 三明 365000)
细菌性结膜炎在临床上整体发病率较高,这一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致病细菌而引发的结膜炎症,眼科疾病患者在发病后表现为眼睛干痒、畏光和刺痛的症状,并且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其他眼部不适感[1],在近年来的病理研究中发现,导致细菌性结膜炎出现的致病菌为肺炎双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等。以小儿为主要的发病人群,主要是由于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用眼卫生,在眼睛干痒时用脏手揉眼,这种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细菌性结膜炎的发生[2]。在针对小儿细菌性结膜炎进行临床治疗时,临床研究人员主要采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作为治疗药物,这类药物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流泪和结膜充血症状,但这一治疗药物对于细菌清除方面的效果相对来说较差。相关研究调查表明,妥布霉素滴眼液应用于细菌性结膜炎[3],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致病细菌的清除效果,改善患儿存在的结膜溃疡和分泌物增多的症状,对于优化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清除细菌来说有十分积极的作用[4]。本次研究探讨分析在针对细菌性结膜炎患儿的细菌性结膜炎病症进行治疗时,将妥布霉素滴眼液应用于其中的效果。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在设置时为保障可参考性选择随机对照试验,并且试验时间段设置于2018年9月至2020年4月,选择该时段内数据库资料登记有效并符合实验要求的细菌性结膜炎患儿的80名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在入院时出现细菌性结膜炎病症,由医务人员选择不同方式进行治疗。据患儿的不同治疗药物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40,共40眼)与实验组(n=40,共40眼)。实验组男性患儿26例,女性患儿14例,年龄处于5~12岁之间,平均年龄(6.8±1.4)岁,对照组男性患儿23例,女性患儿17例,年龄介于4~13岁之间,平均年龄(6.2±1.8)岁。
纳入标准:患者接受相关临床检验,确诊为细菌性结膜炎;患者外部症状表现与诊断结果一致;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患者认知状况正常,未见精神性疾病或心理疾病;
排除标准:患者合并存在恶性肿瘤或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预计生存期在三个月以内;患者存在血尿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或心肺功能任何一项异常;患者存在具有临床治疗的禁忌症。
将两组患儿的基本信息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内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由医务人员对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进行治疗,患者每次用药量为一滴,每日用药5次。实验组内患儿在接受临床治疗时,由医务人员给予患儿妥布霉素滴眼液进行治疗,每次用药量为一滴,每日用药5次。
1.3 评价标准
治疗完成后,研究人员针对患儿的细菌清除状况进行评价。在患儿治疗完成后,医务人员收集患儿的眼部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结果显示为阴性则记录,为清除,反之则记录为未清除。同时在治疗7天后医务人员对所有患儿的眼部状况进行评价,确定患儿在治疗7天后的角膜水肿、眼组织坏死和结膜充血的临床症状表现,记录最终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统计工作的开展选择软件SPSS 21.00 for Windows,由医务人员针对数据应用t值和卡方值进行检验,判断P值,P值<0.05则说明实验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参考。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眼部细菌清除率对比
在本次治疗完成后,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而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儿的细菌清除率更高,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儿的眼部细菌清除率对比(n,%)
2.2 两组患儿在治疗完成后的7天症状表现状况对比
同时针对两组患儿在治疗7天后的临床症状表现状况进行记录,实验组内患儿的临床症状持续状况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儿在治疗完成后的7天症状表现状况对比(n,%)
3 讨论
眼部对于人类来说是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由于其结构较为独特,当眼部受到外伤影响或者由于异物入眼,就会很大程度上的引发眼部感染的发生,对于患者的视力会产生极大的影响[5],而抗菌药物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控制患者出现的感染状况。在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抗菌药物应用,许多病原菌出现了耐药甚至多耐药的情况,而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药物对于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眼部感染是眼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感染眼部及其附属器官引发炎症反应所致[6]。由于眼部组织结构特殊,病原菌容易经眼结膜、眼角膜感染发病,部分可进入眼球深部,损伤眼组织结构,影响视力,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7]。细菌性结膜炎在临床上发病较为急促,大部分患者在发病时,眼部分泌物相对较多,患者在发病后的眼部存在明显异物感,并且结膜表现为充血状态严重时,患者可能出现眼组织坏死的情况。细菌性结膜炎,发病高峰期在春秋季节,并且这一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8],目前临床上在针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主要采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9],但这一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眼角发红等不良反应。妥布霉素滴眼液能够有效调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的致病菌清除状况改善患者的结膜充血和浸润情况,对于消除患者的眼部炎症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抗炎药物是眼部感染治疗的主要药物,但临床抗菌药物滥用情况仍然存在,这也就直接导致患者的临床抗菌药物治疗敏感性降低[10],耐药性增加,甚至出现多重耐药问题,这也就导致临床治疗工作受到影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在眼部感染中应用广泛,其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诱导细菌合成错误蛋白,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11]。
在患者发病时,细菌对患者的眼部造成侵袭,导致患者的眼球遭受致病菌污染,进而诱发细菌性结膜炎,导致患者机体内毒素分泌量增多,引发患者出现眼部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患者的局部炎组织发生坏死。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中的有效成分左氧氟沙星能够特异性地与细菌的DNA回旋酶亚单位结合,进而发挥良好的杀菌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药物应用于细菌性结膜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能会对患者造成较为明显的眼部刺激,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眼部不适症状,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12]。妥布霉素滴眼液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应用广泛的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针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均有良好的灭菌活性,这种药物能够发挥独特的光伏抗菌作用时,患者眼部的炎症因子水平得到调节,缓解患者的眼表炎症,同时这一药物还能够调节患者的结膜充血和浸润状态,使患者眼组致坏死结局得到改善。妥布霉素应用于患者的疾病治疗中能够改善眼表的微环境,对于促进基础内液分泌和缓解眼睛干涩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其中的有效成分妥布霉素能够与细菌核糖体相关结构进行特异性的结合发挥良好的抗菌作用,对于患者泪腺功能的改善有十分积极的效果。
细菌性结膜炎患者中,儿童的自身免疫力相对成人来说更低,并且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不合理的用眼习惯,患儿在受到病原菌感染和侵袭后则有可能出现细菌感染的情况,虽然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进行抗菌治疗,能够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患儿在接受治疗后容易出现反复感染的情况,这就导致细菌清除效果并不理想。妥布霉素能够与细菌核糖体小亚基进行特异性的结合对于蛋白质的合成起到拮抗作用,能够使眼表状况得到有效的调节,使患儿泪腺功能恢复得到促进,有助于改善儿童的泪液分泌量,使泪液的冲洗能力得到提升,有助于增强内液对致病菌的杀菌效果,使机体抵抗致病菌侵袭的水平应得到优化,促进细菌清除,改善儿童的临床症状。妥布霉素是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典型代表,在1944年人类通过实验发现了历史上第1个氨基糖苷类药物也就是链霉素这种糖苷类药物,是霉菌分泌物中分离所得到的氨基糖苷类药物,在应用过程中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来妨碍细菌合成过程中复合物的形成诱导细菌合成错误蛋白,进而促进细菌死亡。氨基糖苷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所以这种药物被归类为静止期杀菌药,人们在应用链霉素进行结核病的治疗时,发现链霉素在使用过程中面临着极为严重的耐药性的问题,并且这种药物长期使用有可能会引发患者出现脑神经损伤进而引发患者出现耳聋的问题。相关研究人员在进行临床研究时认为需要针对链霉素的结构进行改造,尽可能降低链霉素在使用过程中的毒性。直到1957年,从卡纳霉素列霉素中提取出卡纳霉素,随后在其结构上进行改造,发现了托布霉素等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变得更加广泛。抗菌药物后效应是现代临床研究中十分重视的评估抗菌药物药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仍然被临床应用于敏感性需氧革兰阴性菌所导致的全身感染,这种药物虽然受到其毒性影响,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疗效依旧确切并且价格低廉,所以在临床上建议合理进行应用,对于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来说,有十分积极的影响。
总而言之,在针对儿童细菌性结膜炎进行治疗时,选择妥布霉素滴眼液进行治疗,能够有助于改善儿童的治疗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儿童的细菌清除率,临床可应用价值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