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防败毒散加味在风寒感冒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2-02-14方力维
方力维
(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第二卫生院中医科,福建 福州 350028)
风寒感冒是因风吹受凉而引起的感冒,秋冬发生较多。其症状为浑身酸痛、鼻塞流涕、咳嗽有痰,治疗上西药、中药皆可,亦可采用食疗,预防措施为注意保暖,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1]。常用治疗药物为感冒清热颗粒、小青龙汤、明通治伤风颗粒、荆防达表汤、柴桂退热颗粒、三拗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联用艾灸、推拿、针灸、退热穴位贴、拔罐中医特色疗法治疗[2]。但是中药治疗必须以辨证治疗为原则,根据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加味不同中药,以改善临床症状减退速度和效率,进而提高治疗有效率[3]。本院于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诊治的风寒感冒患者中,随机选取200例作为样本,观察荆防败毒散加味在风寒感冒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诊治的风寒感冒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风寒感冒患者一般资料情况:观察组男/女:63/37(例),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32.37±1.82(岁);对照组男/女:60/40(例),年龄18~49(岁),平均年龄32.46±1.53(岁)。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经辨证诊断主症和次症符合中医风寒证的患者;药物不过敏者;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过敏体质者;脏器功能严重不全者;先天性心脏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风寒感冒患者采用紫苏叶饮片治疗,观察组风寒感冒患者采用荆防败毒散加味治疗。
(1)紫苏叶饮片治疗。紫苏叶饮片15g煎水面没过药材即可,水煮5min后即可服用,每天3次,持续治疗三天。
(2)荆防败毒散加味治疗。处方构成:生姜3g、生甘草6g、桔梗6g、荆芥10g、防风10g、枳壳10g、柴胡10g、前胡10g、羌活10g、独活10g、川芎10g、薄荷10g、芦根15g、茯苓15g。水煎服取汁400mL,早晚各服用200g,每日一剂,持续治疗三天。若患者鼻塞流涕症状相对其他症状更加严重则加苍耳子、辛荑各10g;若患者发热症状相对其他症状更加严重则加川椒20g。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风寒感冒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退时间、血常规、中医症状积分、不良反应情况情况、再发率情况。
①根据临床症状好转情况对两组风寒感冒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患者发热、头痛、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完全消失则表示显效,患者发热、头痛、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大部分消失其余症状显著缓解表示有效,患者少部分症状缓解或有症状加重表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显效+有效+无效)]×100%。
②临床症状消退时间主要对发热消退时间、头痛消退时间、咳嗽消退时间、鼻塞流涕消退时间进行统计。
③对治疗前和治疗3d后的白细胞计算数、中性粒细胞比率、淋巴细胞比率、淋巴细胞数、C反应蛋白各项血细胞分析指标进行检测。
④中医症状积分主要根据发热、头痛、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进行评价,按照无症状、轻症、中症、重症分别赋予0分、1分、2分、3分,满分0~15分,评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⑤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皮肤过敏反应。
⑥再发率表示患者治疗后三个月内、半年内再次出现风寒感冒。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风寒感冒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风寒感冒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9,P<0.05)。见表2-1。
表2-1 两组风寒感冒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风寒感冒患者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对比
观察组风寒感冒患者发热消退时间、头痛消退时间、咳嗽消退时间、鼻塞流涕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20、7.408、12.840、6.359,P<0.05)。见表2-2。
表2-2 两组风寒感冒患者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对比
2.3 两组风寒感冒患者血细胞分析对比
观察组风寒感冒患者治疗后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率、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t=35.290、41.065、26.855,P<0.05);对照组风寒感冒患者治疗后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率、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346、28.462、22.136,P<0.05);观察组风寒感冒患者治疗后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率、C反应蛋白下降值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81、32.387、7.501,P<0.05)。见表2-3。
表2-3 两组风寒感冒患者血细胞分析水平对比
2.4 两组风寒感冒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对比
观察组风寒感冒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对照组风寒感冒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风寒感冒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34、5.127、6.439,P<0.05)。见表2-4。
表2-4 两组风寒感冒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对比分)
2.5 两组风寒感冒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情况对比
观察组风寒感冒患者仅出现1例轻微胃肠道反应,无皮肤过敏反应;对照组风寒感冒患者无胃肠道反应、皮肤过敏反应。观察组风寒感冒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与对照组的0.00%,无统计学差异(χ2=0.349,P>0.05)。
2.6 两组风寒感冒患者再发率情况对比
观察组风寒感冒患者治疗后三个月内、治疗后半年内再发率分别为0.00%、4.00%,对照组风寒感冒患者治疗后三个月内、治疗后半年内再发率分别为8.00%、19.00%,观察组风寒感冒患者治疗后三个月内、治疗后半年内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χ2=6.734、11.268,P<0.05)。见表2-5。
表2-5 两组风寒感冒患者再发率情况对比[n(%)]
3 讨论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其起因通常因劳累,再加上吹风或受凉[4]。西医主要采用抗病毒、止咳、解热、镇痛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但是西药有一定几率引起患者胃肠不适等症状;中医则认为风寒感冒是风寒邪气入侵导致肺卫失和引起的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等症状,属于外感病,因此可以直接在兼顾胃气的同时进行中药治疗即可,与西药治疗相比中药治疗引起不良反应的几率更低[5]。荆防败毒散出自《摄生众妙方》,该方剂具有发散风寒、解表祛湿的功效,在治疗风寒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症状疾病时具有显著效果,其组方中川芎、羌活、独活主止痛,桔梗、枳壳主升降,茯苓、甘草可以祛痰、发汗、宣肺止咳,诸药联用可治愈肺气失于宣降导致的风寒感冒疾病[6-8]。本文以风寒感冒患者为例,采用荆防败毒散加味治疗方法,与紫苏叶饮片治疗方法进行对比,查看风寒感冒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法下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是否有缩短趋势,并且根据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安全性以及再发率情况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荆防败毒散加味能够在症状严重程度不同的患者中均取得显著疗效,与紫苏叶饮片相比在疗效方面更具优势,但是紫苏叶饮片适用范围较广且对医者要求不高,而荆防败毒散加味需要根据患者发热、鼻塞、流涕情况进行加味才能保持较高治疗效果。本文实验结果表明:风寒感冒患者在荆防败毒散加味治疗下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显著缩短、血细胞分析中的淋巴细胞比率、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低、中医症状积分下降、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无显著变化、再发率降低。
综上所述,荆防败毒散加味在风寒感冒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优于紫苏叶饮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