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糖药格列齐特的药理作用研究
2022-02-14陈文莺
万 翀,陈文莺
(1. 南平市延平区水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剂科,福建 南平 353000; 2. 福建省连江县医院临床药学室,福建 福州 350500)
现阶段,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且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类型为2型糖尿病,对于糖尿病不仅需要关注到血糖水平的有效控制,还需要关注到血糖变异性的调控以及预防并发症[1-2]。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升高后所带来的并发症更为严重,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糖尿病所引起的并发症是目前为止所知最多的疾病,累及机体多个器官,且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给机体带来的危害也可加重。给病人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带来较大的风险,因此在临床上需要采取积极的手段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一般来说,在临床上使用血糖控制方法主要在于饮食控制、运动控制、药物控制等。通过指导病人的日常生活,改进不良生活习惯,对血糖控制有较好的辅助作用,在血糖控制的工作中,药物控制是使用范围较为广泛的方式之一,服用或注射相应的药物后可直接作用于机体,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格列齐特作为临床上常使用的口服降糖药之一,病人在口服后2~6小时达到高峰,排出方式主要是通过肾脏。糖尿病患者服用该药物后,血小板的黏附力被削弱,血浆比黏度由此减少,血小板聚集被降低,由此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在相关研究中可以看到格列齐特在服用后对胆固醇蓄积有一定的降低作用,对脂肪酸的血浆浓度和主动脉三磷酸甘油酯有降低作用。所以服用该药物后,对糖尿病有治疗效果的同时还能避免血管出现病变,视网膜病变和肾功能可得到改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范围为2021年2月—2022年7月,分组方式为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男性病人与女性病人分别占据17例和13例,年龄范围介于58~74岁,经计算可知平均年龄为(64.28±5.62)岁;观察组中男性病人与女性病人分别占据16例和14例,年龄范围介于59~75岁,经计算可知平均年龄为(65.25±5.71)岁。将两组人员的性别与年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1)所选病例均通过临床辅助检查以及病史询问确诊为糖尿病;(2)具备自主意识以及正常沟通能力;(3)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对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者;(2)合并精神疾病以及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3)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病人的治疗中利用二甲双胍(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371),病人在餐后口服0.25mg二甲双胍,一天服用1~2次,随着疾病的发展逐渐调整药物剂量,范围为1~1.5g/d,需规范治疗12周。
1.2.2 观察组
观察组病人的治疗,在前者的基础上,增加格列齐特片(II)(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3058,80mg/片),采取口服的方式,初次服药时剂量为80mg,每天服用1次,后续治疗中按照血糖值的变化将剂量调整至维持量80mg~240mg之间,每天服用1~2次,血糖水平得到控制后,需规范治疗12周。
1.3 评断标准
1.3.1 治疗效果
所有病人经不同药物治疗后,空腹血糖值下降范围超过30%为显效;若治疗后病人的空腹血糖下降范围在10%~29%为有效;若治疗后空腹血糖值改善幅度较小为无效。
1.3.2 血糖水平
利用血糖仪测量两组病人空腹血糖以及餐后两小时的血糖。
1.3.3 血脂水平
在治疗前后,取所有病人静脉血5毫升,将其经过离心机进行处理五分钟后,利用化学分析仪测量病人的血脂水平,主要包含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从胆固醇(TC)。
1.4 统计学处理分析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的对比
两组糖尿病患者经过不同的治疗后,对其血糖水平进行测量,由此评估具体的治疗效果,从结果中可以看到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3%,两者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
表1 两组治疗效果的对比情况[n(%)]
2.2 两组血糖水平的对比
将两组病人的血糖水平进行测量,对比分析相关数据,由此可以发现两组人员在治疗前血糖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后血糖水平均有所改善,但整体来说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P<0.05)。
表2 两组血糖水平的对比
2.3 两组血脂水平的对比
通过采集所有病人的血液,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检测,由此查看血脂水平,从结果中可以看到两组病人在治疗前血脂水平均处于同一水平(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血脂水平的对比
3 讨论
目前在我国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具有难以治愈且发病范围广泛等特点,主要是由于环境和遗传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影响[3],临床上一般将糖尿病划分为一型和二型,前者好发于青少年,一般是利用外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后者主要好发于中老年,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4]。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糖尿病的发生主要伴随着血糖水平的升高,当机体内血糖值处于较高水平时,会损伤机体的血管,使心脏、脑组织、肾脏、周围神经、眼部以及足部等位置出现相应的并发症,当并发症发生后,通过药物难以获得较好的效果,疾病发展难以控制,可严重损伤机体正常组织,增加死亡的风险。由此可以看到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种类较多,且危害性较高。为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重点在于控制血糖水平,从临床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到糖尿病若缺乏及时有效的控制,病人容易出现并发症,导致死亡率以及致残率增加[5]。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患上该疾病后便是终身性,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及金钱和疾病对抗。机体内胰岛素抵抗能力增加,削弱胰岛素功能,导致糖代谢紊乱等情况[6]。在临床上目前常用的降血糖方式在于药物治疗,控制饮食、规律运动等。在临床常使用的药物中,格列齐特便是其中之一,这是一种磺酰脲类口服抗糖尿病药,服药后机体的吸收速度较快,在2~6小时内血药浓度便可达最大值,在24小时内可持续发挥作用,通过肝脏后失去活性,次日可将大部分药物排出,大部分经肾脏排出[7]。格列齐特具有较好的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该药的药理机制与甲苯磺丁脲有相似之处,对胰岛β细胞可选择性进行作用,由此增加胰岛素的分泌[8-9]。但是该药物的作用要强于甲苯磺丁脲,从相关研究中可以看到格列齐特能够使周围组织增加对胰岛素的作用,这可能与胰岛素受体后生物效应得到加强所导致的,同时还阻止肝糖的生成和输出,因此该药物能够在胰岛β受体或受体后发挥作用[10]。临床上还认为磺脲类药物服用后,靶组织胰岛素受体数量可得到增加,进而影响到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11]。在临床上进行了相应的动物实验,格列齐特在长期使用后,对肝脏胆固醇、三酰甘油以及脂肪酸有明显的降低作用[12-13]。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了部分糖尿病患者,对其利用格列齐特进行治疗,病人在服用该药物后,从相关数据中可以看到治疗有效率96.67%,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3.33%,血糖水平在服药后也取得了较好的控制,血脂水平在治疗后也得到有效的改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常规的治疗药物如二甲双胍,可减少肝脏葡萄糖的合成和肠道葡萄糖的吸收,降低空腹及餐后高血糖,对病人的血糖有一定的稳定作用,但单独使用该药物的降糖效果不够全面,因此需要考虑将其他药物和二甲双胍进行联合使用,病人在服用二甲双胍后,肠道对葡萄糖吸收受到阻碍,餐后血糖可降低,同时可以抑制肝糖出现异生;将格列齐特进行联合使用时,药物能够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从而增加内源性胰岛素,血小板的聚集和黏附力可受到影响,出现下降的趋势,对微血管病变有一定的防治作用[14-15]。将两种药物进行联合使用,能够将药物作用最大化,对血糖水平进行有效控制,血脂指标也可得到降低,对疾病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控制血糖。
结合以上内容可以发现,在糖尿病患者中口服格列齐特可有效影响到机体胰岛素的水平,可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进而降低病人的血糖水平,达到治疗效果,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有着较高的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