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明帽辅助胆道镜在胆道探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2-02-14陈志宏王云霞

当代临床医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探查胆总管胆道

陈志宏 许 莉 陈 波 王云霞

(哈尔滨市第四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6)

胆道探查是针对肝胆疾病的一种常用操作,临床上常施行十二指肠上方的胆总管切开探查,本手术可以作为单项手术来完成,亦可以和其他手术如胆囊切除、胆总管狭窄修补术、胆总管肠道吻合术等合并施行。但胆总管的切开探查是一个基本步骤,临床上往往根据探查所见,才能决定下一手术方式。而胆总管本身如切开不恰当,探查不彻底,或引流不合适,又可以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或难于挽救的损害,故胆总管探查可以视为胆道手术中的重要步骤[1]。传统的胆道探查以器械探查为主,配合胆道造影以达到了解胆道内部情况的目的。近年来,内镜技术逐渐普及,经胆道镜探查胆道成为主流。但是胆道镜的操作需要一定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操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干扰因素影响胆道探查的结果,甚至会导致术中术后各种合并症的出现。因此,发挥胆道镜在胆道探查中的优势,减少不必要的不良后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研究在临床实践中回顾了操作中遇到的部分问题,经过思考和总结,引入了透明帽辅助胆道镜探查,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经实践证明该方法优势明显,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我院2018 年1 月至2021 年10 月期间因各种原因进行胆道探查手术患者54 例病例资料。其中:男性32 例,女性22 例;年龄25~82岁,平均年龄58 岁;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45 例,单纯胆总管结石6 例,术前不明原因低位胆道梗阻3例。术前均经过MRCP 及彩超检查确定诊断,手术方式:腹腔镜手术36 例(中转开腹手术5 例),开腹手术18 例。所有患者经术前检查与准备,排除手术禁忌症,确定手术方式后入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诊断疾病、手术方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材料制作 选取内径为4.5mm 的PVC 透明管长约8mm 作为透明帽,胆道镜为奥林巴斯CHF 系列5mm 电子胆道镜,术前经低温等离子消毒备用。探查前用温水将透明帽浸泡,透明帽变软后套于胆道镜镜头前方约3mm,轻拔透明帽确定其与胆道镜契合程度,以防探查过程中脱落。

1.2.1 手术及随访 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四孔法,即脐部、剑突下采用10mm 穿刺孔,右肋缘下腋前线、锁骨中线5mm 穿刺孔,进入腹腔完成胆总管前壁显露后,在胆总管中段切开,置入胆道镜开始计时;开腹手术患者采用右肋缘下斜切口,完成胆总管前壁显露并切开,置入胆道镜开始计时。探查顺序为先近端探查至左右肝管汇合部及,后探查远端至壶腹部十二指肠乳头,撤出胆道镜或进行下一步操作,同时记录胆道探查结束时间。记录患者术中术后各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包括出血、感染、胆漏、脏器功能障碍、结石复发、腹胀、呕吐、排便习惯改变以及进食后上腹不适等症状,随访6 个月。术中出血超过200mL 10 例,术后切口感染5 例,一过性胆漏2 例,肺感染1 例,心功能不全2 例,进食后上腹部不适1 例,术后轻度腹胀及偶尔呕吐4 例。

1.3 统计学方法 经spss 统计学软件分析,对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χ2检验;术中术后并发症采取Fisher 精确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胆道探查时间为(10±5.08)min,对照组胆道探查时间为(18±6.2)min,观察组胆道探查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7.15 P=0.001);术中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11 例(出血超过200mL 4例,切口感染3 例,一过性胆漏1 例,心功不全1 例,进食后上腹不适1 例,术后轻度腹胀和不适1 例),对照组14 例(出血超过200ML6 例,切口感染2 例,一过性胆漏1 例,肺感染1 例,心功不全1 例,术后轻度腹胀和不适3 例),差异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各项指标对比(n/%)

3 讨论

肝外胆道如有阻塞和继发感染,常需手术处理。临床上根据病变的位置和程度的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胆总管切开探查是胆道外科手术的基本步骤,其适应症主要有:术前有寒战发热黄疸、证实胆道有完全或部分阻塞、术中胆总管扪及结石或寄生虫、胆总管明显肥厚扩张、直径>1.5cm 者等[1]。传统的胆道探查往往借助手术器械进行间接探查,采用可塑形的金属探条[2],沿胆道向上、向下移动,感知移动过程中的阻力。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普及和提高,胆道镜已经成为各级医院胆道外科手术时不可缺少的工具。胆道镜有硬质镜和纤维胆道镜两种,纤维胆道镜又有光学胆道镜和电子胆道镜之分,目前各大医院最为常用的是电子胆道镜,这种胆道镜能将画面传输到显示器,方便操作者和助手的配合。电子胆道镜是纤维内镜的一种,同其他内镜的学习一样,需要有一定的学习时间和操作经验。在胆道镜探查胆道过程中,经常由于胆道内的复杂情况和操作者的原因,发生镜头与胆道壁距离过小或贴附在胆道壁,从而造成视野不清,甚至视野丧失,导致操作空间不足,使胆道探查时间人为延长,增加了手术风险。透明帽是内镜诊疗中常用的附件之一,将其安装在内镜前端后,内镜镜头与前方保持一定距离,保证清晰的视野和足够的空间。同时,给内镜个支点,有利于内镜前端的固定,便于进行内镜下操作[3],在消化道检查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受此启发,我们尝试将透明帽引入到胆道镜探查过程中。透明帽的出现如能降低胆道镜操作难度,在术中安全、快速地完成胆道镜探查任务,对医患双方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目前,胆道镜的生产厂家和市场上很难找到能够配合胆道镜使用的透明帽,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我们采用PVC材质的透明管作为透明帽的材料,该材质具有透明度高、有一定的伸缩性、材料随手可得、价格低廉等优势。透明帽内径略小于胆道镜镜头直径,使用前进行加热处理,目的是让透明帽和胆道镜契合紧密,防止探查过程中脱落。透明帽辅助胆道镜后,在整个胆道探查过程中,视野清晰而完整,操作流畅而顺利,未发生胆道镜贴壁情况,尤其是在胆道内有出血、泥沙样结石或者胆管扭曲、硬化等特殊情况下,由于有了透明帽的辅助,视野始终保持清晰[5],大大减少了由于视野模糊不清反复进镜而浪费的时间。我们的实践证明:应用透明帽辅助胆道镜进行胆道探查时间比未用透明帽明显缩短,值得在胆道探查手术中推广。尤其对基层和初学胆道镜的外科医生,其应用价值更高。除此之外,透明帽辅助胆道镜也可用于胆道结石取石、胆道肿瘤的活检和治疗过程中[6],相关资料尚待进一步整理中。

综上所述,应用透明帽辅助胆道镜探查胆道,可以将胆道镜操作难度降低,将探查时间有效缩短,同时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并没有因此增加。该方法为顺利实施胆道探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且不增加手术成本,减少患者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探查胆总管胆道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冀西北三马坊热储构造探查的新认知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煤矿常见隐蔽致灾因素及其探查技术分析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
高频超声探查用于诊断附睾病变男性不育的价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