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悬念”与“节奏”彰显电视民生新闻的魅力

2022-02-14

新闻传播 2022年22期
关键词:悬念新闻节目民生

何 艳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贵州 553100)

相对于其他的新闻类型而言,民生新闻叙事感更强,与受众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能够获得广大受众的普遍关注。以常规的方式报道民生新闻,虽然能够满足信息传递的要求,但趣味性不强,能够对受众产生的吸引力较差,灵活运用“悬念”与“节奏”,改进电视新闻的叙事手法,能够赋予民生新闻更多的魅力,从而引导民生新闻节目的有序发展。在下文中,我们就具体围绕着巧用“悬念”与“节奏”彰显电视民生新闻的魅力开展分析。

一、民生新闻的含义

民生新闻就是以民众的生存状态为关注焦点,以民众的视角表现民众价值和人文关怀理念,从民众的生存空间开拓资源的新概念新闻。通俗地说,就是用老百姓的视角,反映老百姓的事。民生新闻是党的新闻政策在新时代富有特征的体现。它突出民生、反映民情、表达民心,以基层民众身边的事、关心的事为主要题材,通过记者现场调查、跟踪报道、嵌入式体验等灵活多样的方式采编制作,注重新闻的实用价值、娱乐价值、情感价值。社会性题材作为民生新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质上是以一种变体的形式参加了民生新闻的建构,担负起体现民生新闻部分娱乐价值和情感价值的任务。

二、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特点

当前电视民生新闻具备生活化、服务化、区域化及多领域化等特点。第一,生活化主要体现在电视新闻对普通民众生活状态的关注,其中既有对琐碎生活矛盾的调节,也有对普通人情感困惑的解读,是一种贴近平民生活的直观性报道。在保持自身现场性与写实性的原则中易于引发观众的认同,在缓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般性问题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第二,电视民生新闻的服务化主要体现在信息价值与舆论影响两方面。民生新闻中包含了大量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有效信息,在传统媒体时代电视是信息的主要获取渠道,其中的有效性信息的报道为观众提供了便利的信息获取方式。而舆论影响力的作用则体现在对基层政府机构及其他经营组织社会行为的监督层面。第三,由于我国中央与地方电视媒体具有各自的社会责任分工与自身所擅长的制作方式,所以电视民生新闻主要集中在地方性电视台。地方电视媒体为更好地贴近民生,主要通过结合自身地域与文化特点等方式呈现当前民生需求与问题。所以其具有天然的地域性特点。第四,随着电视民生新闻的不断发展,报道领域从关注微观事件向深入分析宏观问题推进,将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领域的重要消息报道与普通民众的生活变化结合,使其涉及的领域不断拓宽。

三、电视民生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偏离

民生新闻的立足点和挖掘点应该是寻常百姓的普通生活,关注他们的生活现状,然而当前还存在一些民生新闻过分关心普通百姓身边的种种怪异现象,而忽视了民生新闻的发展原则。在新闻报道中,凶杀、抢劫、强奸以及婚外情等事件曾被频繁报道,过分关注和报道这类新闻事件,会让寻常百姓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产生怀疑,久而久之就会缺少必要的安全感。一些民生类新闻根本不遵从新闻事实,存在道听途说、胡编乱造的现象,严重制约了电视新闻的社会形象,间接影响了新闻在百姓心中的形象。由于所报道的事件仅仅只发生在少部分群体身上,不能代表大部分人的生活,存在“以偏概全”,假如过分解读和强加于人,一定会遭到新闻的反噬。民生新闻如果不能坚守其原本的初衷,就一定会忽视和弱化对原本百姓事件的跟踪和报道,这是不尊重弱势群体的体现,也使得弱势群体的生存条件变得异常恶劣。

(二)形式偏离

民生新闻就应当是站在寻常百姓的角度来阐述问题,如实反映并记录普通百姓的真实生活和他们所重点关注的话题,切忌使用行业精英的观念,用一种高傲的姿态来阐述新闻事件。在民生新闻中,还存在不够贴近普通百姓、无法同群众打成一片等共性问题,这对于电视报道而言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难点。此外,还存在一些民生新闻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普通百姓的观点,然而其新闻实质性却还是在停留在表象,并没有深入地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内容,存在一定程度的欺骗、瞒报观众的现象。以上现象是对普通大众的一种愚弄和欺骗,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是一种伤害。新闻所报道的事件,表面看起来是贴近居民生活,为群众发声,但是却没有做到以人为中心,不能使观众同新闻事件同频共振。

(三)意义偏离

民生新闻本身有着对普通大众的教育性以及关怀性,通过对真实事件的报道,进一步阐明道理,强化对普通大众的道德和法治引领,让普通人学会基础的法律知识,认清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群众真正关注的新闻事件如实地进行跟踪和报道,更好地为普通群众服务,做实事、好事,才是真正展现以人为本的发展核心。在实际生活中,还有些新闻没有深度挖掘报道的实质,片面追求形式,在新闻报道中单调记录人们在生活中的日常,而没有从宏观层面进行行业总结,也就无法真正启迪人们的知识。以上所述只追求报道行业中存在的现象,而忽视了对真相的探寻,只会给大众带来深深的无力感,进而加剧对政府的失望感,最终造成社会群体恐慌事件。

(四)题材滞后

现在的民生新闻报道,各个媒体的题材和内容日趋同化,报道的范围也日趋重合,其之间的新意越来越少,报道跟风现象十分严重。偏向于惯性思维,媒体的报道缺乏创新意识,为了一味地迎合社会大众的需求和响应党政方针,没有深挖民生素材,没有反映市民的真正声音。国家出台的很多关乎民生民意的大政方针,是大民生的所在,可是民生新闻却对这类问题很少涉及或者是基本未涉及。

四、“悬念”与“节奏”在电视民生新闻中的应用

(一)在电视民生新闻中巧用“悬念”

“悬念”即悬而未知,也正是因为未知,才有期待和向往。“悬念”的存在能够调动受众的好奇心,提高受众的心理预期,当观众们通过观看民生新闻不断找到悬念的答案时,受众心理上的满足感也会大大增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没有悬念,意味着带给观众的体验是平而直的,这样的民生新闻,无法对受众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因此,电视民生新闻可以适当地融入“悬念”,让“悬念”成为开启受众好奇心的钥匙。以《1818黄金眼》为例,这档新闻节目虽然是地方台的新闻节目,但却因内容丰富、信息简洁等优势,赢得了广大观众的普遍关注。2021年10月23日,《1818黄金眼》报道了有关“司机给高速交警送公鸡”的新闻,这样的报道很容易激发受众的好奇心,司机与交警之间除了基于交警职务、司机责任产生的关联外,似乎普遍没有生活上的交叉,又何谈送礼物呢?但跟随着新闻的脉络,受众能够了解新闻事件的全貌,小货车的司机将货车停在通道上,原因是挡位挂不进去,几名交警齐心协力帮助小货车司机将货车推到车位上,司机将驾驶室抬起检查挡位,却发现驾驶室下面竟然站着一只公鸡,让人啼笑皆非。小货车司机觉得应该是之前在温州卸货时不小心落下的,司机为了感谢交警的帮助,想将这只公鸡送给交警,被交警拒绝,交警表示:有需要的时候,寻求我们的帮助,这是我们的职责。这是一则带有温度的新闻,司机与交警这两个看似水火不容的群体,实际上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一方承担着维护交通秩序的责任,另一方心怀感恩之心和理解之心,形成了最稳定与和谐的社会关系。将新闻事件中的内容精准提炼出来作为悬念,如同在正式播放新闻之前,面向受众提出了一个问题,而受众观看新闻信息的过程,也是逐步解答问题的过程,新闻的价值和魅力更加充分地被展现出来。

在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当中设立“悬念”,可以采取先设置一个大的悬念,构建完整的节目框架,最后再体现节目的深层内涵,另外也可以选择在民生新闻节目情节中设置悬念,体现节目内容的完整性,激发受众对于新闻节目内容的兴趣,从而激发受众对于内容的兴趣。一般来说,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中“悬念”的设置,可以最先体现在导语、标题等的设置上,导语是观众在观看新闻时最先捕捉到的新闻信息,如同新闻信息的一双眼睛,在导语处增加闪光点,能够使受众提前明确自己在获取怎样的信息。标题是观众在观看新闻时获取信息的最简洁的方式,一个精准凝练的标题,不仅展现了新闻信息的内容,同时也明确了新闻信息的立场和观点,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除此之外,“悬念”的设置不是随意安排的,而是应当使之出现在恰当的地方,未必要提前告诉观众民生新闻节目信息的大致内容,但却要明确该节目的趣味性在何处、价值性又体现在何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新闻终归不是故事,不能将新闻事件当做悬疑故事来讲解,故意为了引起受众的注意而设置重重悬念,让能够平铺直叙的民生新闻变得拐弯抹角,反而会降低受众对于节目信息的期待感。例如,某节目曾报道过一位中年女子数十年不曾睡觉的事件,看似匪夷所思,但经过重重调查、各种怀疑后,最终的结论是这位中年女子并非不睡觉,而是与常人不同,习惯睁着眼睛睡觉。期待感与最终的现实落差之间存在的差距过大,受众的满怀期待却得到了一个十分草率的结论,长篇大论的铺垫也变得毫无价值,这样的报道与民生新闻的本质要求是相互违背的。

(二)在电视民生新闻中巧用“节奏”

电视新闻节目的优势在于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片之外的图像和声音等,面向受众传递信息,信息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更强,但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受众对于电视新闻节目的要求。受众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优劣的评价通常会运用到“好”与“不好”这两个词汇,但一个“好”字背后的含义却是极为深刻的,民生新闻节目不仅要传递真实可靠的信息,同时又要展现节目的完整性和艺术表现力,要让观众产生期待感,要让观众看了还想看,这就要求电视民生新闻能够强化对于“节奏”的把控。首先要关注当代受众的心理需求,其次要结合民生新闻内容的故事特色。在外在表现形式方面,可以以新闻节目内容的矛盾冲突或某位人物的心理角色变化为切入点,结合外部节奏和适当的悬念设置,使节目的发生发展能够与受众的心理波动幅度相契合,从而调动受众的情感需求,加深受众对民生新闻信息的理解。在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下,受众更渴望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地了解新闻信息,这也是新闻节奏调节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常情况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可以运用不同的方式调节新闻节奏。例如,背景音乐的搭配、同期声的运用、时间线的安排、画面的转场设计等等。新闻节目的节奏要张弛有度,灵活收放,无论是持续性的缓和,还是持续性的饱和都可能会导致受众的注意力无法集中。以黑龙江电视台的晚间新闻节目《新闻夜航》为例,通过观察《新闻夜航》中节目信息的安排情况,能够看出,当期节目中趣味性较强的新闻信息,往往是穿插在整个节目中分散播出的,当受众获取到了一些趣味较强的信息之后,会穿插一些政策类的信息,而在播放了一些相对枯燥的新闻信息之后,又会即时播放一些趣味性的信息,如此循环,受众观看新闻节目的热情能够一直持续,受众观看新闻节目的心情也能够一直保持放松状态。除此之外,在运用配音和同期声时,既要做到内容搭配适当,又要表述精简、明确,大段的解说词和同期声可能会加剧新闻节目的枯燥感,从而使受众产生疲劳心理。而解说词的撰写,也应当做到清晰、简洁,大段的新闻表述和弯弯绕绕的话语,或者是过于复杂的形容词,容易打乱民生新闻的节奏。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电视民生新闻的节奏安排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的复杂工作,让电视新闻节目的节奏能够与受众的心理节奏相配合,才能够更好地引导观众融入到新闻节目当中,感悟愉悦的视听氛围,同时更深层次地理解民生新闻的内容。将“悬念”与“节奏”有机结合在一起,更有助于提升民生新闻信息的艺术性,实现电视新闻节目表现手法的创新,更大程度上展现民生新闻的魅力。

结语

综上所述,民生新闻节目与受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电视媒体方面应当采取有效的方式优化民生新闻的报道形式,为受众获取民生新闻信息提供更多的便利,同时提高民生新闻节目的质量,让受众能够主动关注民生新闻。民生新闻节目的叙事性较强,但叙事并不意味着要将民生新闻编写成故事,在坚守民生新闻的客观性和实在性的前提下,适当地融入“悬念”,能够更好地激发受众对于民生新闻的兴趣,提升民生新闻节目的饱满感和趣味性,合理的把控“节奏”,能够更好地展现民生新闻的层次感。未来,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应调整好转型与发展的方向,既要提高面向受众提供的信息服务的质量,又切记不可过度迎合受众而丧失新闻节目的价值,让电视民生新闻成为真正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辅助的优质新闻节目。■

猜你喜欢

悬念新闻节目民生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纸媒是怎么做起一档新媒体音频新闻节目的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传播路径与策略
融媒体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策略研究
没有悬念的对决斯巴鲁森林人 VS 上汽大众途观L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