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打造新闻理论类“金课”
2022-02-14张蕊
张 蕊
(安徽艺术学院新闻播音系 合肥 230011)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学科,新闻学学科体系包括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和应用新闻学三个部分,其中理论新闻学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提升学生理论素养,最终指导实践,史论的落脚点是实践。作为一门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学科,新闻学的专业教学具有时代性和前沿性特征,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内容。然而,在当下的新闻理论类课程教学中,依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学内容落后于时代前沿。随着媒介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媒介技术的发展,新闻理论不断更新,新闻实践中的各种变量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当下媒介发展现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否则必然导致内容落后于时代前沿的问题。二是在教学策略上,缺少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是理论教学中始终存在的问题。作为理论类课程,课堂上老师往往以讲授为主,试图将大量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课堂变成“一言堂”,教师是课堂的唯一主体。尽管每节课都“干货满满”,但学生的学习体验不佳,学习兴趣难以被调动起来。三是在课程考核方面,新闻理论类课程教学考核时往往侧重于记忆型考试,考题多为死记硬背类,难以真正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应用能力。落后于时代前沿的教学内容、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及单一的考核形式,进一步导致了新闻理论类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学生无法充分认识并体会到理论对实践的引领、指导及统摄作用,在部分学生中存在轻视理论甚至厌恶理论学习的问题。新闻理论类课程在部分高校新闻学专业教学中沦为“水课”,更遑论“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为实务类课程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提出,对大学生要有效“增负”,要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真正把“水课”转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1]。
所谓“金课”,是指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课程,即“两性一度”。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指将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与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来提高学生的认知效果[2]。本文认为,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线上线下两个平台相结合的优势,可以更有效地解决以往新闻理论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改变填鸭式教学模式,凸显教学中的时代性和前沿性特征,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打造新闻理论类“金课”。
一、以混合式教学模式打造新闻理论类“金课”
(一)课前:以问题为中心,激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完成知识传授
打造“金课”,首先需提升课程的高阶性。“高阶性”要求课程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累加,更要强调对学生能力、素质、思维的全方位训练。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尤其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课前可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进行任务驱动,激活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自主学习中完成知识传授,为接下来的线下教学做好课前准备。
1.以问题为中心,进行任务驱动
美国教学设计专家梅里尔教授提出的首要教学原理认为,当教学内容在联系现实世界问题的情境中加以呈现,学习者介入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才能促进学习[3]。新闻学专业的时代性和实践性特征要求新闻理论类课程教学中要不断关注学科中的前沿问题和最新的媒介现象,将理论学习置于现实世界问题的情境中,结合新思想、新问题、新动向进行教学设计。在单一的线下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但这种设计往往是后置的,也就是在课堂上或者课后进行。而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借助线上教学平台,教师可提前设计问题,实现任务前置,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做到“以问题为中心”。如在讲授新闻伦理问题的时候,笔者结合当年在南京、大连和安庆连续发生的几起恶性杀人事件,向学生提出问题:从媒介伦理的角度,应该如何报道这类事件?当下的媒体报道中,存在哪些伦理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主动自学相关理论,熟悉案例,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课前的自主学习。
2.利用MOOC资源,打造教学案例库,激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任务驱动的基础上,学生进入课前自主学习阶段。新闻理论类课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既包括基础理论的学习,也包括对案例的搜集和分析,从而为课堂中的线下教学做好准备。对于本科生来说,他们已然具备了对基础理论的自学能力,通过网上MOOC资源或教师录制的视频资源,学生可自由安排时间,完成基础理论的学习;同时,案例教学是新闻理论类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手段。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建立教学案例库,在保留经典案例的基础上,结合新问题、新动向,不断更新案例库,同时鼓励学生分享优质案例,让学生在课前完成案例学习,为下一步课堂教学做好案例准备,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3.接收反馈、采集数据,使课程设计有的放矢
结合线上平台的学习情况,教师在授课前采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包括观看MOOC时长、频率,参与案例分享以及互动情况等,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把握教学重难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做到有的放矢。
(二)课中:以学生为主体,拧干45分钟课堂水分,实现知识内化
打造“金课”,提高课程的创新性,首先要在教学方法上摒弃以往课堂上“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经历了课前准备阶段,学生已完成了基础理论的自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反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梳理出教学的重难点,从而在45分钟的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拧干水分,使课堂教学更高质高效。
1.设计多元化教学手段,打造翻转课堂
教学方式的创新,亟须教师跳出“我讲你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自以为干货满满,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打造“翻转课堂”,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互性,方可真正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所谓“翻转课堂”,即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重新规划,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4]。在翻转课堂中,知识传授在课堂下进行,课堂则成为一个实现知识内化的场合。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借助线上教学平台,通过课前自学,完成了知识传授,为线下课堂的翻转奠定了基础。如前述案例中,笔者要求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媒体报道中的相关伦理原则”,并搜集梳理三起报道案例,在课堂上,则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展示的方式,让生生之间展开交流探讨,每组在探讨后形成统一认识,选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再最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完善自己的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课堂上师生角色的翻转,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则主要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除了小组讨论,笔者还结合不同课程内容特点,设计了辩论赛、场景模拟等多元化方式,在交流互动中从浅层教学进入深层教学,让学生在积极的课堂参与中实现知识内化。
2.在个性化学习基础上进行共性化答疑
线上自主学习,可以更好地实现学生课程学习的个性化,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随时提问的平台。针对学习中反馈出来的共性问题,教师不仅可以利用线上平台及时反馈答疑,也可以在收集整理后,利用课堂时间进行集体答疑解惑,从而让有限的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
(三)课后:以实践为落脚,锻造学生的知识运用及整合能力,进行知识巩固
打造“金课”,提高课程的挑战度,不仅仅是提高教师备课的挑战度,也要给学生增负,提高学生完成学业的挑战度。在以往理论类课程的考核中,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始终存在“一张试卷定乾坤”的问题,考核内容往往囿于死记硬背,学生在考前一天突击背诵,考完立即抛之脑后,无法真正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运用能力。在混合式教学中,可依托线上平台的优势和信息技术工具,多元化课程评估手段,创新考核方式,及时、有效地在课后进行考查,追踪教学效果。
1.多元化课程评估手段
要避免“一张试卷定乾坤”,首先应加大过程性成绩和阶段性考核成绩在评分中的比重。在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中,过程性成绩一般参考学生的出勤和课堂表现进行评分,但是评价标准较为主观、单一,且课堂时间有限,教师难以关注到全体学生。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过程性成绩还可根据学生线上签到、线上自主学习时长、参与线上互动频率和互动情况进行数据收集和统计,评分标准更加科学且覆盖全体学生。阶段性考核成绩则是针对每一章节的课程学习进行考查,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评估手段,全方位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
2.以实践为落脚,创新考核方式
在考核中,应着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应用能力,而非死记硬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创新考核方式。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可充分利用线上平台优势及现代化信息技术工具,如利用公众号、短视频、VR技术、H5等形式,并借助线上平台及时进行作业的点评和优秀作业的分享。前述案例中,对于“从媒介伦理的角度,如何报道恶性杀人事件”这一问题,经过学生线上理论学习和线下小组讨论后,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梳理讨论结果,制作报道手册,并以自己所制作的手册为依据,点评媒体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方法。在新闻法规课程的考核中,笔者要求学生学习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规范,将其中的内容以文字、图片或者视频等多元化方式进行再现,并在个人公众号或短视频平台上进行传播扩散,最终结合内容质量、阅读量和点赞量等综合因素进行评分,从而考查学生的知识整合和应用能力。
二、现实制约因素及对策
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打造新闻理论类“金课”,有助于克服理论教学中的问题,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性”,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还需考虑到网络课程资源、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及学校政策等现实因素。
(一)优质的网络课程资源是前提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知识传授,为后续的知识内化和知识巩固打下基础。学生自主学习建立在优质的网络课程资源基础上,当下,“MOOC成为混合式课程建设的代表性线上资源”[5]。一些MOOC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等推出了大量MOOC资源,教师玩需结合不同平台上的MOOC内容进行筛选和把关,选择优质且适合本课程的MOOC,同时挖掘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对于缺乏优质MOOC资源的课程,教师也可自行录制微课,但需保证课程质量,不可“为了混合而混合”。
(二)教师的素养提升和团队建设是重要条件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备课负担,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设计,完成教学过程。在论文《高校教师混合式教学准备度现状、挑战与建议》中,作者通过研究,指出“担心增加师生的工作量和负担”以及“在线视频制作的困扰”成为教师在开展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6]。要长效、持续性开展混合式教学,需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打造教学团队。一方面,教师唯有提升自我信息技术素养,才能够充分发挥线上平台优势,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微课录制、互动反馈、数据统计等;另一方面,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教师需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教学考核评估进行全方位改革,仅仅依赖教师个体,往往力有不逮,唯有重视教学团队的建设,方可保证课程的长效运行。
(三)学校的重视和支持是保障
作为教学改革的创新型思路,高校需不断提升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重视力度,在政策、经费、技术、平台等多方面为教师提供支持,从而提高教师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接受度,鼓励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
结语
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合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优势,通过线上平台的自主学习、线下课堂的翻转互动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考评机制,有助于解决既往新闻理论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使知识传授、知识内化、知识巩固更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诚然,打造新闻理论类“金课”,深化教学改革,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需要专业教师结合课程特征,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将“水课”变成“金课”。■